APP下载

高中生物教学的着力点

2017-12-11陈瑞君

甘肃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实验能力高中培养

陈瑞君

【关键词】 高中;生物;实验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5—0070—01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在高中生物课的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多观察, 才能牢固地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态和分类等基本概念。对生命活动等基本原理都必须通过实验,才能真正理解。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生物实验教学, 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一、多观察

让学生多观察,以明确仪器的原理和药品的特性,这是培养学生使用它们的能力的基础。例如,学生在对低倍镜和高倍镜的选择上,经常不能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和观察目的进行合理的选择。总是一上来就用高倍镜,认为高倍镜总比低倍镜观察清楚。这种盲目性,是由于学生不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原理,不了解高倍镜放大倍数大,分辨高,但所看到的实际面积小,即视野小。而且倍数越高,看到材料的厚度就越薄,高倍镜适宜观察局部和细节。低倍镜所看到的面积大,适宜观察材料的整体结构,以及寻找观察目标。只要学生了解了这些基本原理,才能正确选用低、高倍镜。由低倍镜换高倍镜时,如果图像不太清晰,只需调节细准焦螺旋,就可以看清图像了。至此学生只有了解了上述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才能正确使用高倍镜。另外,如果镜中有污染的花斑或异物,就会影响对微细结构的观察,清除花斑或异物,也是形成使用能力的一个方面。清除污染物,首先应确定污染物在目镜、物镜还是装片(或切片)上。因此,应让学生了解目镜在镜筒上可用手做圆周转动,装片(或切片)在载物台上可用手向任意一个方向移动或用移动器上下左右移动,如污染物在装片(或切片)上,移动装片(切片),污染物则随之移动而反方向移动,否则,污染物就在物镜上。在清除直镜筒的显微镜目镜和物镜上的污染物时,还应让学生了解先后顺序,应先摘下物镜,然后再摘下目镜,试擦完毕装上时,则应先装目镜后装物镜,因为这样可以防止因摘装目镜时与镜筒摩擦下来的尘渣沿镜筒落入物镜的内部。总而言之,教师要善于把实验仪器及药品性质、使用原理讲清,这对提高学生使用它们的能力大有好处。

二、勤思考

一个较为复杂的实验过程是设计人员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晶,它往往是经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反复摸索才形成的。所以,在实验中,不能单纯地用实验指导进行“按方抓药”出现结果就行了。而是要指导学生去分析实验中每一步骤的作用,每一个处理意义以及各步骤之间的联系,从中学习解决问题、研究事物的方法。如,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制备滤纸条时,应让学生了解将滤纸剪成长10厘米是因为胡萝卜素在纸条上扩散的距离约为9厘米左右;宽1厘米是利于划出齐而均匀的滤液细线,去两角为了使层析液在纸条上扩散速度均衡,后两者都是为了扩散出四条平行的色带。在距去两角的一端1厘米处用铅笔画一横线,目的是为划滤液细线提供参照线,并且防止层析时在盛有3毫升层析液的烧杯(100毫升)中,滤液细线被层析液浸没。因此,在实验中,应根据学生程度和涉及原理的难易程度,由教师讲清或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既知道实验应怎么做,也知道為什么这样做。

三、重过程

在实验中,经常存在着只注重实验结果的记录,而轻视对实验过程中间出现某些现象的记录,这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观察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在显微镜的某个视野中,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看到的细胞多数为间期的细胞。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要让学生了解液泡的体积大小、颜色变化如何。在实验中,因某种原因,个别学生的实验结果不明显或失败,教师应指导学生查找原因。如,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结果是四条色素带,部分或全部不明显,教师可提示:是否丙酮用量过多,滤液太稀;是否用的新鲜叶,是否用的全部是幼嫩的叶;划滤液细线时是否重复的次数少了一些;层析时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是否被层析液浸没过。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有的学生很快就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有的学生虽然在步骤方法上都按要求进行了,但没有发现质壁分离现象,教师应启发学生寻找原因:取下的表皮是否是死亡的角质层细胞?是否由于未用蔗糖溶液浸泡材料?是否蔗糖溶液被原清水稀释而造成浓度不够?

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一名生物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使他们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掌握学习生物学的方法和能力,为他们能不断获取新的生物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编辑:王金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验能力高中培养
有效开展初中化学分组实验的策略
探究培养高中生化学实验能力的策略
初三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