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海绵城市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以珠海横琴天沁园项目方案设计为例

2017-12-11田慧

花卉 2017年22期
关键词:汇水横琴城市公园

田慧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广东广州 510010)

浅谈海绵城市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以珠海横琴天沁园项目方案设计为例

田慧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广东广州 510010)

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下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加重。本文以珠海天沁园的景观设计为例,以海绵城市为设计理念,既满足生态效益,同时也创造良好的城市景观,良好优化功能布局,强化经济合理性,使之成为一个以雨水收集为特色的现代、可持续、社区认同、充满活力的市民休闲健身场所和生态城市公园景观空间。

海绵城市;城市公园;应用;天沁园

引言

近几年的快速城镇化带来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全社会的进步,但是同时,快速城镇化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尤其是水资源短缺。作为集游憩、休闲和娱乐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公共绿地,城市公园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要求。以生态理念为指导来建设发展公园逐渐成为发展趋势[1]。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海绵城市是一项重要内容,它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功能,能以生态途径从源头上解决城市问题,改善城市环境。因此,将海绵城市运用到城市公园设计中尤为必要,本文将结合珠海天沁园设计方案分析海绵城市技术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究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如何结合地形设计雨水花园、下凹绿地、植草沟等,以及根据不同的分区需求使用相适应的透水铺装,使公园成为城市的“海绵体”。

1 项目背景

2016年4月,珠海成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第二批试点城市,作为一个滨海城市,珠海市降水丰富、河网密布、人均绿地面积位居全国前列、自然系统蓄水能力强,具备建设海绵城市的良好生态环境基础。

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珠海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珠海市海绵城市试点区项目建设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珠府办函[2016]242号)。横琴开发一直以来受到中央、广东省、珠海市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关注,2009年8月14日国务院关于横琴总体发展规划的批复,再次明确要求横琴新区作为内地开放度最高的“先行先试”区域和未来的开放岛、活力岛、智能岛、生态岛。因此,在横琴新区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符合珠海市的发展目标。

横琴新区天沁园项目为城市综合公园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珠海横琴新区保利国际广场,紧邻天沐河,依山傍水,交通便利,是横琴新区天沐河滨水片区的服务中心节点。为了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顺利推进珠海市横琴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需要对本项目进行海绵城市专项设计。

2 项目概况

本项目用地北达琴政路,东临琴朗道,南至濠江路,西连琴达道,南北向长约270m,东西向宽约240m,占地面积约63026m2。其中排洪渠两侧和北侧市政道路不纳入本次设计范围面积约8212m2,则本次设计范围总占地面积约为54814m2。

图1 区位图

3 项目中的海绵城市设计

3.1 目标可达性及确定设计目标

经过对区域环境的分析,基地周边市政管网设计已经非常完备,雨水管网设计符合规范,存在洪涝灾害的可能性较小,客水流入场地内的机会也不多,场地内一半左右的下垫面为绿地,且西侧有一排洪渠,作为海绵城市设计有较好的基础。因此,结合流域整体情况及场地自身可实施性,最终确定本项目的设计目标为实现完全雨污分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面源污染(以SS计)负荷消减率≥50%。

图2 海绵城市设计思路图

3.2 海绵城市设计思路

海绵城市遵循“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设计把雨水的渗透、滞留、集蓄、净化、循环使用和排水密切结合,实现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设计利用大量下凹绿地,减少传统设计上直接排到市政排水地,雨水花园、可渗透铺地等来收集过滤净化雨管的作法,让雨水可再生利用并补充地下水位,减少暴雨时地表雨水径流量,确保雨水由植物净化过后再排入河涌。

此外,还采用了适量常规雨水口或排水沟等收集系统,在遇暴雨时下凹绿地等无法收集的多余雨水,溢流至附近雨水口或排水沟,不会出现水浸街、水浸公园的现象。

3.3 主要设计原则

结合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的原则,重点考虑先绿色、后灰色,先下渗、后排放,景观与功能并行的设计原则。

3.4 汇水分区划分

利用景观设计后的CAD地形标高、景观功能区、主要道路等划分汇水分区,本园区共分为7个汇水分区,每个汇水分区单独排入市政雨水井,按各汇水分区汇水面积进行统计。

图3 汇水分区图

3.5 技术选择分析

3.5.1 结合场地性质

为实现场地的渗透功能,结合土壤渗透性能,选择以渗透为主的技术,如透水铺装、雨水花园。在景观设计时,设计了一些景观节点,有主题广场、特色游步道、及生态停车场,这些场地主要采用透水铺装,促进雨水的渗透。根据汇水情况,通过集中与分散的布置方式对雨水进行汇集。

3.5.2 结合地形特点

场地通过微地形营造丰富的空间,雨水可以通过微地形形成地表径流,在合适的区域设置雨水收集设施,收集雨水进行在利用,广场排水坡度为0.3~5%,道路排水采用单边排水,2.5m以下道路可单向直接排入绿地。

3.6 海绵城市技术运用

3.6.1 下凹绿地的设计

下凹绿地可储存和滞留部分雨水,同时促进和强化下渗:①在削峰蓄排放设施不变的情况下,可显著提高地区内的雨水排放标准;②通过蓄渗的过程,可去除一部分污染,减少城市污染负荷。

设计中下凹绿地的运用:在人行道树池建设中,可进行条状连接,局部可调整为下凹式绿地;绿带中下凹绿地必须有初雨弃流设施,确保不污染绿地与地下水;绿地内应设置溢流口(如渗井),保证暴雨时径流的溢流排放;与非透水铺装之间应做防水处理,确保路基不受损。

设计中下凹绿地的具体做法:在进行绿地设计时要使路面(地面)高于绿地、雨水口高于绿地而低于路面(地面)、雨水口不设在路面而设在绿地上。这样,绿地就形成下凹式,雨水均进入绿地,经绿地蓄渗后,多余的雨水才从雨水口流走,不致使绿地受淹。

图4 下凹绿地大样图

3.6.2 雨水花园的设计

雨水花园设计由配方土、砂层、砾石层、土工布等组成。雨天降水依次经过种植土壤层,砂层、砾石层和土工布后,雨水得到净化,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储存在PP模块中,然后通过潜水泵加压后用作绿化浇灌使用。此雨水花园有如下优点:

采用无动力过滤净化系统,不耗费电能,最大程度的节能。

可避免雨水直接进入市政管网,减轻市政排水的压力。

过滤后雨水用作绿化浇灌,可最大程度节省自来水。

图5 雨水花园剖面图

3.6.3 蓄水池的设计

下沉式绿地对径流的削减效果较差,应采用下沉式绿地与雨水调蓄池、多功能调蓄等设施结合设计的方法。项目中为满足2h内排除开心草坪剧场滞留雨水的要求,在其草坪低凹处下方设置一个30m×10m×1.5m的蓄水池,覆土1m,蓄水池有效容积约300m3。

3.6.4 透水铺装的设计

常用的透水性铺装有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透水砖、嵌草石板、植草砖、植草板、木塑地面、碎石路等。由于透水铺装层本身具有较多的孔隙,能够存蓄的雨水量较大,因此各个季节透水铺装地面对雨水径流依然能够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通过这些透水面层材料将雨水快速渗透,大大减少了暴雨时地表雨水径流量。

天沁园项目入口广场主要采用了透水砖,黑白灰三色交错铺设,大面积的透水砖能快速渗透雨水;生态停车场采用了嵌草砖;考虑透水混凝土铺设是现场搅拌一次性成坪的,在强度方面比透水砖能承载更大的压力,所以项目中的主要园路采用了透水混凝土,次要园路采用卵石铺地,使人有不同的体验,保证了更好的适用性。

在公园绿地中,应依据不同的功能分区与要求进行合理的透水铺装的材料与区位设计,既保证功能与景观的需要,又满足减缓径流的要求。

4 结语

该项目使用了海绵城市理念最大限度保留场地地势格局和现状植被,采用最小人工干预的手法在场地现状靠近排洪渠和低洼地的基础上构建“雨水花园”,通过地形梳理,在现状地形基础上,形成大量下凹绿地,蓄存雨水径流,将雨水资源滞留在场地上,让场地雨时吸水,旱时贮水,成为一个兼顾旱涝问题的弹性系统,在满足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带来良好的城市景观,形成具有生命力的水生态系统。这种方式是海绵城市技术在城市公园中的一次成功应用,对于我们探索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1]刘鸿琳,王跃.基于生态设计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规划研究——以宜昌市六泉湖公园景观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1,11:92~95.

[2]刘朝彪,吴相利.“海绵城市”构建规划实施策略分析——以哈尔滨市群力雨洪公园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04:3~5.

[3]胡楠,李雄,戈晓宇.因水而变———从城市绿地系统视角谈对海绵城市体系的理性认知[J].中国园林,2015,06:21~25.

TU986.2

A

1005-7897(2017)22-0026-03

2017-9-8

猜你喜欢

汇水横琴城市公园
汇水盆地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多姿多彩的横琴
浅议绿色基础设施海绵城市建设
——以长春市天安第一城海绵城市专项为例
汇水系统绿地雨洪调蓄研究
——以武汉港西汇水系统为例
珠海横琴铁建广场
浅析城市公园中的景观设计
论城市公园设计
浅析城市公园种植设计
澳门单牌车入境珠海横琴政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