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今世界战略武器装备的最新发展

2017-12-11李大光

中国军转民 2017年10期
关键词:氢弹巡航导弹机动

■ 李大光

当今世界战略武器装备的最新发展

■ 李大光

武器装备是军事发展最直接的推动力量,是军事力量发展建设最活跃的因素。因此武器装备发展倍受世界各国的重视,特别是美俄等军事强国,一直引领着当今世界武器装备的发展。

武器装备是军事发展最直接的推动力量,是军事力量发展建设最活跃的因素。因此武器装备发展倍受世界各国的重视,特别是美俄等军事强国,一直引领着当今世界武器装备的发展。经过68年的努力,我国已经成为工业化国家,规模之大、体系之完整令世界为之惊叹。如今别人能造的武器装备,我们都能造,也就是水平高低的问题;别人造不了的,我们也能研制。

一、核武器仍然是大国重器

最近一段时间,朝核危机成了大家关心的话题。另外,美国总统特朗普关于要搞核重建的言论又闹得沸沸扬扬。可见,核武器仍然是当今大国之重器。

(一)核武器小型化

一直以来,有核国家从其战略需求出发,积极推进核武器小型化研究。当前拥有核武器小型化技术的国家: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英国。

核武器是指利用能自持进行的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瞬时释放的巨大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毁伤破坏效应的武器。主要包括裂变武器(第一代核武器,通常称为原子弹)、聚变武器(第二代核武器,氢弹,分为两级和三级式)和中子弹(第三代核武器)。一直以来,核武器不仅是国家安全的基石,也是国家地位的象征。

核弹小型化是全世界核武器发展的一个难题。弹道导弹能飞行上万公里,精度更高,突防能力更好,一出现就广受好评。但是如何能让弹道导弹的威力更大,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核弹装到弹道导弹上面去。而要把数吨重的核弹头装到弹头上面去,那就必须要把核弹变小。曾经的核大国美,苏,法都曾有过核武器小型化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最终成功。中国在攻克了原子弹这一难关后,就开始对这一实战化领域进行研究。从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1966年10月进行核武器小型化实验,只用了两年时间。而美国的核武器小型化却用了10年时间,苏联也用了8年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在核武器发展过程中,中国是五个核大国中核试验次数最少的国家。截至1998年5月底,美国进行了1032次核试验,苏联和俄罗斯进行了715次核试验,法国进行了210次核试验,英国进行了45次核试验,中国依靠独立自主发展核武器也仅进行了45次核试验。考虑到英国后来核武器发展完全依赖美国,中国核试验的费效比当之无愧是最高的。中国的45次核试验,其中包括23次地上核试验和22次地下核试验。

(二)氢弹核武器

氢弹又称聚变弹、热核弹、热核武器等。1952年11月1日,美国进行了世界上首次氢弹原理试验,世界上第一个热核聚变装置在太平洋上的恩尼威托克岛爆炸成功。自从美国第一次氢弹试验成功已经过去60年有余,而至今除了美国之外只有俄罗斯、法国、中国和英国四个国家都能够独立制造氢弹核武器。

1961年10月30日,人类所制造破坏力最大的爆炸装置代号为“伊凡”当量为5000万吨的“沙皇氢弹”,在苏联核试验场空爆成功。这颗“沙皇氢弹”的热核反应所产生的电磁扰动3次传遍全球。这是世界上最为剧烈的一次核爆炸!核爆炸后,4000公里以内的所有飞机、导弹、雷达、通讯等设备全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苏军整个通讯失去联系的时间长达一个多小时。美军驻阿拉斯加和格陵兰岛上的北美防空司令部的电子系统大都受损,雷达无法操作,通讯中断。由于太过恐怖,对环境破坏太过于严重,从此以后世界各国再未进行过如此疯狂的核试验。

1966年12月28日,中国成功地进行了当量30万吨的氢弹原理试验。由于氢弹技术比较复杂,需要大量维护人员和维护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维护和保养费用极大,而聚变材料和装药的寿命又很短,导致氢弹的储存寿命太短,成本太高,因此如今的核大国已经逐渐不再发展新的氢弹,转而发展价格比较便宜的原子弹和中子弹。

由于氢弹技术比较复杂,需要大量维护人员和维护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维护和保养费用极大,由于聚变材料和装药的寿命很短,导致氢弹的储存寿命太短,成本太高,核大国已经逐渐不再发展新的氢弹,转而发展价格比较便宜的原子弹和中子弹。

(三)中子弹核武器

中子弹实际上就是增强了中子辐射的氢弹,它只产生少量冲击波和红外线,但释放大量中子束,中子可自由逸出,使放射性沾染的范围比较小。中子的贯穿能力极强,能够轻易穿透装甲车辆、建筑物、砖墙去杀伤人员,而装甲车辆、建筑物和武器却能完好地保存下来。因此,作为一种战术核武器,中子弹只杀伤敌方人员,对建筑物和设施破坏很小,也不会带来长期放射性污染。因此,中子弹是最具实战价值的一种小型核子武器。目前,世界上只有美、俄、中、法、英能够制造中子弹核武器。

核武器的杀伤因素,主要包括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沾染。中子弹的杀伤原理是利用中子的强穿透力,中子可以穿透坦克的钢甲和钢筋水泥建筑物的厚壁,杀伤其中的人员。中子穿过人体时,使人体内的分子和原子变质或变成带电的离子,引起人体里的碳、氢、氮原子发生核反应,破坏细胞组织,使人发生痉挛,间歇性昏迷和肌肉失调,严重时会在几小时内死亡。中子弹的研发技术始于50年代的美国,1977年6月底,美国首先研制成功中子弹,并将其装在飞机、导弹和炮弹上,作为有效的战术核武器。法国和前苏联也公开承认拥有中子弹的制造和生产能力。

1988年12月29日,中国成功地测试了中子弹。1999年5月25日,就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悍然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硝烟还没有散尽,美国国会却抛出另一份所谓的调查报告:《考克斯报告》,诬蔑中国通过窃取美国军事技术而危害了美国的国家安全。报告指责中国20多年来,在美国国家核武器实验室窃取了七种核弹头和中子弹的机密;还诬称中国是在窃取美国核弹头W70中子弹的设计机密后,才试验了自己的中子弹。鉴于美国《考克斯报告》的诬蔑,中国从1999年7月15日宣称拥有了自己的中子弹。

我国核武器50年的发展中,有颇多可圈可点之处。“两弹一星”成功后,我国战略核武器又先后跨过了小型化核弹头、潜射弹道导弹、中子弹、新一代固体战略导弹等一系列关键门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有些方面尤其引人注目。随着实用化的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1966年10月27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了著名的弹道导弹与原子弹结合试验)、氢弹、人造卫星先后研制成功,“两弹一星”的成就,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正如邓小平所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四)美军大规模升级核武器

如今,尽管冷战的结束已经有很长时间,但是作为世界头号核大国,美国在新型核武器的研发方面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每一年度的国防预算都专门分配大量的资金用于核武器的研究,力图在全球核武器竞争中形成更具优势的核战略威慑。

由于美国现有核武器在2030年之后难以使用,因此美国抓紧推进核武器更新换代,特别注意加强核武器的灵活性、精确性和易替代性的改进。2017年9月,美国空军授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雷声公司9亿美元的合同,设计一种可携带核弹头的远程导弹(LRSO)。其实,在2016年美国空军就给了洛克希德和雷神公司大约9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开发由B-52、B-2和B-21轰炸机携带的核导弹。此外,美国海军也积极推进核导弹潜艇(SSBNs)的现代化升级改造工作,计划在2021年开始建造新的“哥伦比亚”级潜艇。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未来7年大规模升级核武器耗资可能高达3840亿美元。

二、机动发射导弹是现代战争利器

弹道导弹的机动发射主要是地面机动、水面机动、水下机动和空中机动四种发射方式。

(一)洲际弹道导弹

洲际弹道导弹具有比中程弹道导弹、短程弹道导弹和战区弹道导弹更长的射程和更快的速度。其中,陆基战略弹道导弹、海基潜射战略弹道导弹和空射战略核武器共同构成了一个大国完整的“三位一体”战略威慑体系,是战略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主要拥有国为: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日本、以色列、印度、伊朗。另外,朝鲜的洲际弹道导弹也在研制中。

其中,美国的洲际导弹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由于陆基洲际导弹在敌方首次核打击中存活的概率并不高,所以美国并不十分重视路基洲际导弹的发展,其民兵Ⅲ洲际导弹的最大射程大约是12500公里,美国的洲际导弹可搭载更多的分弹头。如美国的“三叉戟Ⅱ”洲际弹道导弹每枚最多可以搭载14枚核弹头。而俄罗斯布拉瓦洲际导弹每枚最多携带10枚核弹头。

与美国相比,俄罗斯虽然处于劣势,但俄罗斯另辟蹊径。首先是增大射程,最远可达14000-15000千里,可打击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其次是增加核弹头当量,如俄罗斯亚尔斯导弹总当量达到1500万吨TNT当量,新发展的萨尔马特最大当量达到3000万吨TNT当量(是广岛原子弹的1500倍) 。

(二)潜射弹道导弹

同陆基核力量相比,弹道导弹核潜艇搭载的潜射导弹提供了更加隐秘的水下威慑力量。因此,作为“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的关键支柱之一,潜射弹道导弹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

海基核潜艇的潜射洲际弹道导弹是目前生存力最强的核打击力量,它可以深藏在大洋海底深外,从敌人意想不到的位置发动核攻击。然而,海基潜射战略弹道导弹武器系统是目前举世公认的最尖端的军事技术之一,也是战略弹道导弹中技术难度最高的,同陆基导弹相比需要克服更多的技术难题。海基潜射战略弹道导弹武器系统包括核动力潜艇技术和水下弹道导弹发射技术两个组成部分,缺少任何一项都无法研制成功。正是由于巨大的技术障碍,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俄国、中国、英国和法国等极少数国家掌握了此项技术。

目前,从现有技术数据来看,美国的“三叉戟Ⅱ”型潜射弹道导弹比较先进。俄罗斯正在研制的“布拉瓦”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在投射质量、打击精度和其他一系列技术指标上均无法与美军装备的“三叉戟Ⅱ”导弹相比,尤其在稳定性上,“三叉戟Ⅱ”型导弹自1989年至今已有140次以上的成功试射,而“布拉瓦”导弹至今仅有的十几次试射还有一半失败了。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研制成功巨浪-1型弹道导弹,而最新型号的巨浪-2型导弹也已经研制成功。巨浪-2型导弹的射程远远超过巨浪-1型导弹,对出水姿态的要求也更加苛刻,这种导弹的研制成功,意味着我国在这个领域已经获得更大的突破。另外,我国最新型的巨浪-3洲际导弹已经开始进行测试,这种导弹可以在海底对任何目标进行核突击,测试在032型潜艇上进行,该潜艇可以在太平洋深处进行长期的潜伏。

(三)空射弹道导弹

由于空射弹道导弹在空气稀薄的高空飞行,所承受的动压相对较小,结构强度要求相对降低,可以适当减轻弹体结构重量。同时高空大气压力变化较缓,有利于提高导弹发动机工作效率。因此,高空发射弹道导弹具有扩大导弹射程、增加导弹发射灵活性、增强战略突防能力等优势。因而,空中机动发射方式具有发射费用低,准备时间短,机动性、隐蔽性好等一系列优点。

因此,美苏在战略导弹发展过程中都曾试图开发这一技术。1990年4月5日,美国用B-52成功发射了“飞马座”小型固体运载火箭。2017年7月30日,美国本土进行的“萨德”(THAAD)反导拦截试验时,其拦截的目标就是用C-17运输机在空中发射了中程弹道导弹靶弹。俄罗斯正在进行“飞行号”空射运载火箭的研究,计划于2020年前进行首次发射飞行试验。

中国从2000年开始对空射技术进行概念性研究。目前,中国正以轰-6N轰炸机为基础,搭载东风-21D中程弹道导弹执行离岸发射任务。另外,中国还在研发一型可快速将卫星送入太空的空射运载火箭。该型运载火箭,可由“运-20”大型运输机携带到高空发射。

(四)巡航导弹

巡航导弹是军事强国的利器,频繁在军事行动和实战中使用。2017年4月,美国还使用59枚巡航导弹突然袭击了叙利亚。

巡航导弹能够自陆地、舰船、空中与水面下发射,主要用于对严密设防区域的目标实施精确攻击。目前,只有美、俄、中等少数几个国家具有攻击距离在2000公里以上的远程巡航导弹打击能力。如,比较知名的巡航导弹有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俄罗斯萨姆(AS-15)空射对地巡航导弹和中国的红鸟系列巡航导弹等。

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通过低空突防、隐身技术,能有效地突破敌方的防空网络,命中率高达80%以上。美军的巡航导弹与空射的精确制导炸弹相结合,在开战初期就可将对手的大部分指挥中心、通讯设施、雷达站、机场、导弹基地等重要设施摧毁,使之丧失了还手的能力。

近年来,中国加快了对巡航导弹的研发。“红鸟”巡航导弹是中国研制的巡航导弹系列之—,共发展出红鸟一型、红鸟二型、红鸟三型,射程也由最初的600公里增加到3000公里。当前中国正在研制红鸟2000,射程可达到4000公里。此外,还开发了其他系列的巡航导弹,如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家族、空射型的长剑-20和对舰攻击的“鹰击12”反舰巡航导弹等多种子型号。

(五)铁路机动弹道导弹

提到铁路机动发射战略导弹,很多人都会想到被誉为“死亡列车”的苏联SS-24铁路机动战略导弹系统,它是世界上第一种进行过实战部署的铁路机动战略导弹系统。

导弹列车的正式名称是“铁道机动洲际弹道导弹系统”,是指将远程弹道导弹安装在专用的铁路列车上,在铁路列车上进行发射的铁道机动型弹道导弹。铁路机动发射作为一种发射方式,最大优势是连续机动速度可达80~100公里/小时,而且机动距离远,导弹列车一次可机动转移1000公里以上,可以做大范围的机动,便于摆脱敌方侦察手段的跟踪。理论上,铁道列车导弹可以随时在任意一个铁道线上发射导弹,需要动用数十倍于打击固定发射井所需的侦察和火力资源。

2017年7月,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宣布,俄国防部正在加紧研制新一代“铁路导弹作战系统”,恢复生产苏联时期的导弹列,并将装载俄罗斯第五代洲际弹道导弹“RS-28”。俄罗斯新型导弹列车有望在2020年部署到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俄罗斯媒体认为,一旦“幽灵导弹列车”开始服役,将成为俄罗斯的重要“杀手锏”,有效制衡美国的军事优势。

中国的导弹列车,是2006年2月中旬在央视新闻联播中亮相的。2015年12月5日,美国情报部门监测到中国从铁路列车上进行了一次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试验。这次试验发射表明中国正以东风-41导弹为基础,发展类似苏联绰号“手术刀”的铁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系统。美国著名的中国军事问题专家理查德•费舍尔认为:“中国的新型铁路机动弹道导弹系统,将大大增加美国追踪中国导弹的难度。因为中国现在有超过12万公里的铁路里程,将使DF-41导弹可迅速改变部署地点。

李大光,大校,国防大学副教授)

猜你喜欢

氢弹巡航导弹机动
韩军方称朝鲜发射巡航导弹
美陆军授予动力系统公司无人机与巡航导弹防御系统合同
装载机动臂的疲劳寿命计算
俄成功试射“锆石”高超音速巡航导弹
12万亩机动地不再“流浪”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中国“氢弹之父”
——于敏
机动三轮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氢弹,不过如此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