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卫星,新应用
——2017中国卫星应用大会召开

2017-12-11郭晗,毛凌野

卫星应用 2017年11期
关键词:航天卫星软件

新卫星,新应用
——2017中国卫星应用大会召开

2017年10月25-27日,2017中国卫星应用大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主题为“新卫星,新应用”。大会集主题报告会、设备展览会、卫星技术讲座、圆桌讨论会于一体,就卫星产业政策、市场、技术、服务等各个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各种项目和规划,为卫星应用产业提供了新领域、新需求、新市场,也为2017年的卫星应用大会提供了新议题和新产品。

10月25日下午,卫星技术讲座开讲,讲座由大会主席杨千里教授主持,本次讲座聚焦软件定义卫星技术、空间信息网络、相控阵列技术等领域展开了交流。西安安列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李世东教授讲述了促进相控阵大规模应用的 Alead 优化阵列技术及检验案例。国防科技大学周力博士介绍了软件无线电的发展,对软件定义卫星进行了详细阐述。软件定义卫星技术联盟的赵军锁研究员介绍了发展软件定义卫星技术的背景和软件定义卫星技术的内涵与外延。浙江大学徐志伟教授介绍了相控阵列技术与卫星应用。

10月26日上午,2017中国卫星应用大会正式开幕,并作了主旨演讲和主题报告。十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从技术、运营及市场等不同角度作了报告。

大力推进商业航天发展,兼顾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我国的高通量Ka卫星、天通移动通信系统、卫星机载上网、卫星船载宽带业务,为卫星应用产业提供了新的市场。国家航天局系统一司副司长赵坚在演讲中指出,随着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全面实施,未来我国将实现30颗左右通信广播卫星、40颗左右遥感卫星及35颗左右北斗导航卫星在轨稳定运行,基本建成长期连续稳定运行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体系,这也为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赵坚认为,加快推进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发展,我们需要加快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和应用步伐,大力推进商业航天的发展壮大,加强国际合作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软件星”卫星系统优势明显,助力空间信息系统产业发展

随着新军事革命背景下军事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新技术的有力推动,未来空间信息系统将向全天候、全频谱、实时性、多功能、网络化、智能型的方向发展。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杨小牛院士指出,“软件星”是卫星有效载荷以软件无线电通用平台为基础,通过上载软件在轨定义或重构其功能的卫星系统。“软件星”可以通过软件上载实现对软件星功能和算法的更新换代,满足不断创新的技术挑战,快速适应新的战术需求。

卫星互联网是实现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海洋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的重要支撑。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炳江认为,卫星互联网建设涉及卫星制造、火箭发射、运营服务、终端研制、软件开发、数据处理、内容制作和资本支撑、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开放合作共赢是必然趋势。陈炳江讲到,目前,中星16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建设和天地联调试验进展顺利。2019年初将发射中星18号Ka高通量卫星,届时我国将实现卫星互联网全疆域覆盖。 2023年前后发射两颗超大容量同步轨道高通量卫星,以增强国土、海洋的覆盖和实现“一带一路”的基本覆盖能力,在轨高通量卫星系统容量不小于300Gbit/s。

天地一体化信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董涛介绍了空间光网络发展现状,并对智能空间光网络技术作了详细讲解。董涛指出,目前,我国空间网络传输能力不足,网络化程度较弱,已成为制约国家重大战略行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瓶颈问题。我国已开展了空间激光通信链路的实验和空间网络的研究,但从未体系上形成高效智能的空间网络系统。构建智能感知、快速重构、全球覆盖的宽带全光天基网络,能够有力支持国家战略利益向全球和太空延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罗飞腾介绍道,针对我国高通量卫星通信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市场的特点,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在与Newtec合作的基础上,结合现在技术积累研发自主可控的Latice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北京海莱特科技有限公司罗常青博士阐述了卫星移动通信应用发展现状和无线自组网与卫星通信的融合。中信数字媒体网络有限公司卫星通信分公司边力军介绍了中信卫星及亚洲卫星发展历程、现有业务及资源情况、现有卫星资源。亚太卫星执行副总裁黄宝忠介绍了亚太卫星为中国航天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加快卫星规模化生产,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中新创值首席技术官陈开邦介绍了创值星间数据中继系统。RBC Signals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托弗·里奇斯介绍了该公司可为中国卫星运营商提供的全球地面站解决方案、产品与服务和商业付费模式。北京航天驭星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贵年介绍了公司和“驭网”项目的概况、解决方案和未来的发展前景。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克非作了题为“以厘米为刻度感知的天尺”的报告,介绍了夔龙系统整体建设情况。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副部长梁宗闯分享了对卫星互联网的理解、思考与实践,介绍了全球移动宽带互联网卫星系统发展计划。

圆桌讨论环节由是德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国防与军工行业市场部经理李坚主持,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晓敏、北京腾宇信维公司执行总裁兼总经理何穆、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院长助理陈宏宇、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CEO谢涛、是德科技卫星行业全球业务经理Mark Lombardi五位嘉宾围绕“卫星规模化生产的解决方案和产业链协同”的主题,讨论了商业航天及小卫星产品规划、现阶段在开发研制小卫星产品并将其规模化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及思考,并针对卫星行业的转变提出了倡导与期望。嘉宾们一致认为,应该围绕用户需求,改善卫星的用户体验,同时控制成本,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推动小卫星及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

来自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信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地经纬科技有限公司、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北京航天驭星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商业航天企业的代表共同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

在同期举办的中国国际卫星应用技术与设备展览会上,国内外企业如吉莱特卫星网络公司、诺达卫星产品公司、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亚太通信卫星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四研究所、是德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西安星展测控有限公司等几十家卫星应用领域的厂商和科研机构纷纷展示了其最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本刊记者_郭晗 毛凌野

猜你喜欢

航天卫星软件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miniSAR遥感卫星
禅宗软件
工业软件 自主创新
静止卫星派
逐梦航天日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航天股为何遭爆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