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共建航天强国
——十九大代表共话航天发展

2017-12-11毛凌野

卫星应用 2017年11期
关键词:强国测绘航天

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共建航天强国
——十九大代表共话航天发展

2017结过去5年取得的重大成就时谈到: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悟空、墨子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报告在总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来自航天及相关领域的代表们纷纷表示,要通过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思想、新判断、新目标、新举措,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奋勇前进,为巩固国家安全战略基石做出更大贡献,为把我国建设成为航天强国不懈奋斗。

雷凡培代表:赶超一流,加快推进航天强国建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航天强国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我国力争实现在轨航天器数量超过200颗,年发射30次左右,超越欧盟,基本达到世界航天强国水平。

雷凡培表示,目前我国有30%的航天技术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到2030年,力争将这一数字提升至60%,使我国超越俄罗斯,跻身世界航天强国前列;到2045年,部分重点领域比肩美国,全面建成世界航天强国。从成果和产品的技术水平来说,我国已经有1/3的技术指标和一半的经济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目前已进入航天大国行列,但仍不算航天强国。

雷凡培说,下一步航天科技集团要扎实完成好高新工程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任务,建成我国第一座空间站并投入运行,实现月球采样返回和火星着陆探测,完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建设,全面推进重型运载火箭研制,建成以通信、导航和遥感卫星系统为主的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使我国具备全面的宇宙空间探索和应用能力,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和航天强国,为构建“三位一体”战略威慑力量,为巩固国家安全战略基石做出更大贡献。

高红卫代表:牢记使命,探索新型航天技术与应用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高红卫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重大新成果,综合国力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幸福指数全面提升,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高红卫说,党的十八大以来,航天科工作为战略性、高科技、国家级创新企业,牢记“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使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战略需求,以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谋求转型升级,在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积极投身于国民经济主战场,取得了很大成绩。

面向未来,高红卫代表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宣示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肩负着何种历史使命,要实现怎样的奋斗目标。航天科工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的嘱托,贯彻军民融合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新一代航天技术及其应用探索。

库热西代表:主动作为,测绘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库热西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在贯彻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测绘事业走过了极不平凡的5年,重大改革、法治工作、公共保障、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对外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5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修订得到中央高度重视,纳入国家安全立法体系,2017年4月修订出台。围绕国家改革发展大局,胜利完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绘就了华夏大地首张最为全面精准详实的“地情图”,首次摸清了地理国情家底;遥感影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等资源覆盖了我国全部陆地国土和部分主张管辖的海域海岛礁,并正在由地上向地下、由陆地向海洋、由国内向国外、由静态向动态、由有限要素向全要素、由定期更新向适时动态更新拓展;发射了2颗资源三号测绘卫星,实现了全球地理信息获取的天、空、地、海一体化,我国测绘科技整体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应急测绘保障纳入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和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工作体系,成为国家和地方重要的应急保障力量;地理信息产业挺立“互联网+”前沿,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成功研制了首套全球30m分辨率地表覆盖数据,有力支撑了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积极参与国际测绘治理事务,在国际舞台发出更强的“中国声音”。测绘地理信息以主动作为、不可或缺之姿,深度融入和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库热西指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极大地增强了测绘工作者的信心和决心。全国广大测绘干部职工将紧紧围绕国家改革发展大局,加快实施“加强基础测绘、监测地理国情、强化公共服务、壮大地信产业、维护国家安全、建设测绘强国”的事业发展战略,着力打造新型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航空航天遥感测绘、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五大业务”构成的公益性保障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基础设施装备保障、地理信息产业竞争、创新驱动发展和协调融合发展“五大能力”,提高保障服务国计民生的能力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张蜀新代表:激发潜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副经理、办公室主任张蜀新说:“这是我第一次当选党代表,也体现了国家对整个FAST工程团队的一种支持和肯定。”机器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段,人才才是可续持发展的内生动力。FAST目前处于调试期,还需要引进大量的相关天文学人才。

在张蜀新看来,现在很多年轻的优质科研人才倾向去机会较多的北上广深大城市发展,地处西部的一些欠发达地区则陷入“无人才问津”的窘境。对于西部地区来说,人才的储备不仅是促进当地科技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FAST这项大科学工程项目的落成,对于贵州的发展和脱贫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近5年来,国家对于科技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科技人才的吸引、教育培养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包括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改善。张蜀新说,对贵州来说,把人才引进来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给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做到人尽其才。国家也应该在这些地区的人才政策制定上给予相应的倾斜。

景海鹏代表:使命神圣,让浩瀚太空再次见证忠诚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景海鹏在接受采访时说:“2008年,神舟七号是我第一次飞上太空,当时和翟志刚、刘伯明一起实现了太空行走,迈出了中国人在太空的第一步。今天我作为党代表来参加这一盛会,来见证这一伟大的时刻,相信党的十九大必将迈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大步。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我第一次飞天感受的话,两个字‘兴奋’。因为准备了十年,磨砺了十年,终于实现飞天梦想了,终于可以回报党和国家的培养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首次当选党代表的感受,也是两个字‘神圣’。我能感受到使命的神圣、责任的重大。我感到无比骄傲、无比自豪,感到无比神圣、无上光荣。”

同时,景海鹏表示,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目前和战友们正在备战空间站任务,这是祖国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他会更加认真、刻苦地训练备战,时刻准备接受党和人民的再次挑选。“媒体朋友经常问我,‘你已经飞了三次了,能不能告诉我你下一次还飞不飞?’我真的十分渴望再上一次太空,再当一回先锋,再打一次胜仗,让浩瀚太空再次见证一名航天战士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无限忠诚。”

侯晓代表:科技创新,助力富国强军双赢发展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侯晓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不断地发展建设中,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履行强军守则,顶住高强密度研制生产和交付的压力,圆满完成了重点型号研制生产和飞行试验任务,发动机装药量、地面试验、飞行试验屡创新高,神舟飞船多次载人和交会对接任务取得成功。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还加快固体火箭核心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应用,培育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领先的主导产品和项目。同时,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国企党建工作会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立足实际,切实改善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惠及民生,服务社会。

在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下,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侯晓说,军民融合将“富国”和“强军”统一了起来,在实践中还要将科技创新与军民融合有机结合,以实现军事能力整体跃升和国民经济实力增强的“双赢”。

侯晓表示:“能够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我感到非常的光荣和自豪,这个荣誉应归功于航天事业的发展及航天成就的取得。中国航天事业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肯定,我不只代表个人参会,也代表广大的陕西航天人,代表着科技战线的工作者。我将珍惜这份荣誉,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积极建言献策,努力完成党和国家交付的各项任务,继续为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为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代守仑代表:抓住机遇,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新模式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院长代守仑表示,党的十九大是我们党在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必然对推动航天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十八大以来,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了军品、民品、军民融合三驾马车协同发展、携手共进的良好格局。

在代守仑看来,航天事业作为国有企业中的核心力量,担负着“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使命,在新时期,第一要务是要做到思想统一。只有教育引导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全体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航天强国建设的使命担当上来,才能求得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更大的发展。

代守仑指出,未来,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将通过借力上海的区位优势,探索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全面促进改革发展。一方面,要在学深悟透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基础上,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应当牢牢把握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跨越的重大战略机遇,为航天强国建设和上海城市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张伟文代表:改革发展,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所长张伟文说:“党的十九大报告将过去5年工作总结为‘历史性的成就’,这一点我特别赞同。因为5年来,我亲眼见证、切身感受到我国航天事业的大发展。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既是党的伟大历史使命,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创造新的辉煌的力量源泉。”

报告中提出“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国防科技工作者要在党和国家的战略布局里通过创新活动武装部队,在建设现代化国防武装力量进程中做出航天人的贡献。

张伟文说,在实践中,既要立足于出成果,着力培育和提升创业能力,也要立足于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着力培育和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努力使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产业创新三者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形成不断进步、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

张伟文表示,坚持创新是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义不容辞的使命,也是提升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一直以来,我们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有了诸多突破。未来我们将扎实走技术创新发展之路,为航天强国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毛凌野 _综合报道

猜你喜欢

强国测绘航天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测绘质量的措施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应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3D SLAM在农房不动产测绘中的应用研究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纺织强国再出发
“学习强国”礼赞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逐梦航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