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家用手机就能放牧,北斗改变牧民生活

2017-12-11陈飚

卫星应用 2017年11期
关键词:项圈蒙古国牛群

在家用手机就能放牧,北斗改变牧民生活

“有时,有事不能去牧场,点开手机,就能看到牛的位置,特别方便。”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牧民吉日嘎拉告诉记者,自从用上了北斗卫星放牧系统,能够准确地知道自家牛群的位置,心里特别踏实。

2016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十二五”期间取得的“高大上”科技成果,其实和民众生活紧密相关,北斗卫星可以用于放牧。

一石激起千层浪。北斗卫星可以用来放牧?用手机真的就能看到羊群或者牛群在哪?……一时间,北斗放牧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在家点点手机,就知道牛羊在哪

2016年,吉日嘎拉用上了北斗卫星放牧系统。他养了40多头牛,在七八只头牛脖子上装上北斗项圈,就可以通过北斗系统的定位功能,知道牛群的位置。吉日嘎拉的牧场地面通信基站信号都很好,因此,可以通过内嵌在北斗项圈中的手机卡,靠地面通信基站的信号传输牛群的位置信息。

吉日嘎拉告诉记者,刚用上北斗卫星放牧系统的时候,觉得特别新鲜,有空他就会时不时看看自己的牛在哪。通过拨打北斗项圈中内置的手机卡号码,便能收到牛群的位置信息。或者点开手机、电脑上的应用程序,也能看到牛群的位置。

内蒙古蒙源翔牧业有限公司顾问朝鲁告诉记者,有些边远地区的牧民,他们的牛群容易走到没有地面通信基站信号覆盖的区域。那时,北斗系统的短报文功能就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北斗项圈能够每12个小时发回牛的位置信息。牧民只要点开手机或者打开电脑便可以知道牛的位置。如果北斗项圈出现异常,牧民还能收到报警信息。

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边缘的牧民斯旺,每天都要骑着摩托车追赶60~80km外的牛群。如今,他给头牛脖子戴上北斗项圈,通过电脑和手机,就能准确定位牛群的位置。斯旺说:“过去牧民找牛群时要日行几十千米,现在用上北斗卫星放牧系统,牧民们不用在沙漠中受苦了,轻松就能找到牛群的位置。”

目前,在伊金霍洛旗政府的推动下,北斗卫星放牧系统已经在伊金霍洛旗各个牧区进行推广,有望2017年实现全覆盖。北斗卫星放牧系统还在呼和浩特市、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等地得到应用。据北斗卫星放牧系统后台显示,共有1000多只头牛、头羊、头马安装了北斗项圈。

北斗卫星放牧系统走出国门

北斗卫星放牧系统还走出了国门,走进了蒙古国。

“给种马、种驼、领头牛羊戴上卫星设备,用手机就能知道它们的位置,中国的北斗卫星真是神啦!”蒙古国牧人很莫德呼老人再也不用在大冬天顶风踏雪在外放牧了。这也归功于北斗卫星放牧系统。

“蒙古国北斗卫星放牧系统”是内蒙古蒙科北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蒙古国国立大学共同承担的内蒙古自治区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相对于内蒙古来说,蒙古国的地理、气候等自然资源条件更加恶劣,地广人稀,地理环境非常复杂,应用北斗卫星放牧技术面临众多的技术瓶颈。”朝鲁告诉记者,两国科技人员先后攻克了卫星放牧设备超低温工作技术难关,解决了卫星接收信号角度微调问题,特别是围绕蒙古国使用的斯拉夫蒙语体系开发出相应的斯拉夫蒙语导航放牧软件,解决了因百度地图上没有蒙古国牧区地名,导致无法在放牧系统中查找牛羊的难题。

2017年中蒙双方将进一步合作,共建“基于北斗卫星放牧技术的草原信息化服务大数据平台”,同时以此助推北斗卫星放牧系统落地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呼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推广北斗卫星放牧系统

朝鲁告诉记者,北斗卫星放牧系统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升级。比如与北斗项圈配套,研发了北斗远程牧井系统。只要手机一键操作,水槽就能实现水位自动感应和定时放水,牧民还可以设定固定的供水时间,让控制器自动启泵供水,直到水槽加满为止。

在外放牧的牛群,在旱季外界没水的情况下,会回家喝水。牧民给自家牛佩戴电子耳标后,牧井控制器可通过电子耳标自动识别畜群。牧民还可通过视频监控功能了解牲畜喝水的活动记录等。

牧民还可以给放牧的牛羊群设置“电子围栏”,通过北斗定位功能,如果牛羊走出了“电子围栏”,牧民还能收到报警信息。有的牧民还曾利用无人机,将走出“电子围栏”的牛羊群赶回来。

此外,北斗卫星放牧系统还能记录牛羊每天走的步数,让消费者能够了解是散养牛,还是圈养牛,这对于后期牛羊的销售起到积极的作用。

记者采访了解到,北斗项圈涉及一定的成本,通过地面基站传输数据的北斗项圈要100多元,而通过北斗短报文传输位置数据的北斗项圈要两三千元。虽然牧民对于使用北斗卫星放牧系统有一定的热情,但是北斗设备的成本也会一定程度影响牧民的使用与北斗卫星放牧系统的推广。因此,很多牧民与北斗卫星放牧系统的研发人员都呼吁,更多的政府部门能够结合一定的补贴政策推广北斗卫星放牧系统,能让更多的牧民享受到北斗卫星带来的生活便利。

青海、西藏牧区,北斗又有何作为?

此外,记者还发现在2016年初,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研发出了一套基于北斗技术的牧区放牧信息化指导系统。该系统由北斗卫星信息平台、牧场数据采集自动站和牧民手持智能终端三部分构成,通过数据分析和地面实测,建立牧草生长的年度模型,制定区域轮牧的方案,再发送到牧民的终端上,实现放牧指导。

由于青海省拥有4.74亿亩可利用草场,大多数位于三江源区、环青海湖地区,属于高寒草甸,畜牧承载力较弱。通过建立信息化放牧系统,实现草场动态监控,引导牧民轮换、合理放牧,从而缓解草畜矛盾,维护高原草场生态平衡。

像西藏、青海等地广人稀、特别是没有地面通信基站信号覆盖的区域,北斗系统短报文功能可以为牧民传输相关气象预警信息以及在发生自然灾害、动物疫情时及时把警报发到牧民手中的终端上,从而减少损失。

可以想见,结合北斗项圈的“智能放牧”与北斗信息化指导系统,未来牧民的放牧生活将更加便利与科学,也能让北斗系统实时提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牧民放牧又增添一种保障。

本刊记者_陈飚

猜你喜欢

项圈蒙古国牛群
2022年上半年蒙古国煤炭产量同比下降45%
与牛共眠
牛群成和牛的故事
蒙古国草原上的“青啤绿”
你已住进我的心里
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访问陕西
你是怎么进圈套的
你已住进我的心里
蒙古国任命新总理
牛牛阿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