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卫星应用进展

2017-12-11云成

卫星应用 2017年11期
关键词:北斗浙江省海洋

浙江省卫星应用进展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杭州。浙江陆域面积10.55万km2,占全国陆域面积的1.1%,是中国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全省陆域面积中,山地占74.63%,水面占5.05%,平坦地占20.32%,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浙江海域面积26万km2,是全国岛屿最多的省份,其中面积502.65km2的舟山岛为中国第四大岛。海洋是浙江发展最大优势、最大潜力、最大空间所在。“十三五”时期是统筹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大力推进海港、海湾、海岛“三海联动”的关键时期。据浙江省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全年生产总值46485亿元,全国31个省市排名第四,增长7.5%,排名第二十。

浙江省已经发布了《浙江省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浙江省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数字浙江2.0”发展规划)》《浙江省信息经济发展规划(2014-2020年)》《浙江省渔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浙江省海洋资源保护与利用“十三五”规划》《浙江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浙江省基础测绘“十三五”规划》等政策和规划,指导浙江省卫星应用产业发展。

在这些规划中指出,环境监测中重点研究项目包括区域污染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等。海洋信息产业与服务中重点研究提高基于卫星和航空遥感的海洋信息面向社会的服务水平,支持面向应用的海洋大数据中心建设;通过多源遥感观测技术、海底观测网、北斗卫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信息技术,打造空天地信息一体化的海洋信息服务平台等。在汽车产业、汽车零部件中,重点发展汽车卫星导航系统等。积极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着力培育优势骨干企业,引进军工集团战略布局项目,积极发展卫星应用、量子通信等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核电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及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积极推进卫星应用、智慧城市应用、智能装备技术等的应用示范。积极推进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和北斗导航系统的智能汽车、车联网、智慧交通应用示范。

提升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电子产品。提升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完善抗灾宏基站和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突破核心信息技术和产品。突破宽带卫星通信、量子通信等关键技术,打造国内领先的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体系。构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建设海洋宽带,加强有线无线网络、宽带卫星通信协同发展。

部署全面感知的“泛在浙江”,利用卫星遥感、物联网、视频监控等信息技术,对土地资源、海洋岛屿、河流湖泊、山林等自然环境资源开展实时监测,及时准确掌握资源变化、森林防护、地质灾害等信息。在部署先进泛在安全网络建设工程中指出,构建宽带卫星通信基础设施,实现对偏远海岛、老少边穷地区的覆盖。全面推进渔船、渔港信息化建设,构建卫星、无人机、岸基雷达和执法巡航相结合的全方位全天候监控体系,对渔船实施有效的监管与识别。为渔船安装身份识别系统和卫星终端设备,在全省渔港安装高分辨视频监控系统,构建集海上宽带、无人机、岸基雷达和执法巡航相结合的全方位全天候监控体系;海洋环境监测业务体系建设中包括了卫星遥感监测应用能力建设等。加快建设海洋综合监视监测网,建设海域、海岛、海岸带等海洋空间资源卫星信息和低空无人机遥感监视网。充分运用“互联网+”和视频、雷达、无人机、卫星遥感、卫星终端等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建设互联互通的海上船基指挥中心和陆基指挥平台,形成“空天海港陆”、全天候渔船、渔港、船厂、海域、海岛和海洋环境动态监管、应急服务、执法指挥体系。

省级产业集聚区作为全省经济发展主平台。为更好地推进“十三五”时期产业集聚区转型发展、加快发展,发挥集聚区在全省转型发展中的示范、引领和支撑作用,《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着力培育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创新运营和服务模式,支持开展公共云、工业云、政务云、健康云、北斗导航等应用服务;积极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设备、物联网设备等。省级产业集聚区科技城平台中,舟山海洋科学城、舟山海洋产业集聚区,以招引龙头企业为核心,围绕北斗海洋应用、海洋电子商务、海洋文化创意、船舶及海工装备设计研发、海洋大数据与云计算应用示范和产业孵化等产业,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构建五大主题产业园。

发展海上卫星通信技术,服务海洋经济安全

发展海洋经济,浙江始终紧跟国家战略、布局全球市场。目前,浙江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卫星通信在海事、应急、电力等方面应用较广。截至2017年5月4日,户户通用户935053户。

2015年12月,《浙江省加快构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发布,指出服务传播提升工程。加快构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传播体系,保障信息传播的高效快捷和安全有序。应用有线无线广播电视网、宽带、移动互联网和卫星网络,拓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资源传输渠道。开展公共服务长效维护工程。

《浙江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惠民服务优化提升工程项目。巩固农村广播电视和农村出版物发行小连锁全覆盖工程,完善“村村通”“村村响”“广电进渔船”维护管理服务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入户率,确保户户通、长期通、优质通。

2016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升级工作的实施意见》发布,以有线为主、无线为辅的技术覆盖方式,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升级。实施广播电视网络巩固提升工程。

2008年7月,“浙江省海洋渔业船舶安全救助信息系统”项目签约仪式在杭州举行。浙江省海洋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采取政府补助与渔民出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建设,总投资约3.4亿元,通过3年时间,完成省、市、县三级共30个监控中心、20座AIS基站,并在全省2万艘60马力以上渔船中安装终端设备。浙江省率先成为全国第一个利用AIS和卫星通信技术提高渔船的海上防碰和有效救助能力的省份。

2014年9月15日,随着国网温州供电公司首辆车载VSAT卫星通信系统的部署到位并调试完成,标志着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覆盖全省大部的应急通信系统建成。应急通信系统的建成,实现了应急现场、应急指挥分中心和国网浙江电力应急指挥中心三个层面之间语音、视频、数据等媒体的多级调度指挥,形成以国网浙江电力为中心,浙东、西、南地区的全省大部范围应急响应能力。

2016年6月,浙江舟山市政府与中国电信浙江公司合作协议签约,双方一次性签署了“1+4”共5个协议,分别为《加快“十三五”信息化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和《海洋卫星通信项目建设合作协议》《省级互联网数据中心合作协议》《新区社会公共服务运营平台合作协议》《舟山国际海岛旅游大会通信服务与保障合作协议》。在双方“十三五”信息化战略合作的大框架下签署的4个协议具体对应4个落地项目。

2017年3月7日,浙岭渔23737船长使用“海上通”微信群发布救人信息。看到消息后,有六艘温岭籍渔船火速赶往现场,当场救起了9名船员。在温岭,“海上通”是渔民家喻户晓的工具,更是传统渔民步入科技时代的标志。

2017年3月20日,亚太卫星宽带通信(深圳)有限公司、鑫诺卫星通信有限公司和海上通(舟山)卫星通信有限公司“卫星宽带进海洋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在浙江舟山举行。合作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我国的卫星宽带通讯将进一步覆盖海洋、提速扩容,开启海洋互联网新时代。目前,随着海洋经济迅速发展,我国海洋移动船只对通讯、卫星宽带等需求日益紧迫,“海上通”用户也出现成倍的增长。根据合作协议,亚太和鑫诺将确保将相对较为紧缺卫星带宽资源优先保障海上通用户发展,并对“海上通”卫星主站系统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后期三方合作将共同开发卫星应用产品增值业务,以更好服务渔船、渔业和渔民。

构建完整产业链,着力北斗高精度应用

浙江的北斗应用产业,历经数年发展,从芯片、天线、模块、终端等的信息产业硬件制造,到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产业软件应用领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浙江与北斗相关的企业有1800余家,产值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

2016年1月,《浙江省“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布,指出着力推进“互联网+海洋港口”转型发展。在推进“智慧港”建设中,加快建设宁波舟山港信息一体化工程,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数据中心建设。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效率为核心,重点推广运用北斗或全GPS卫星导航、AIS、雷达探测监控等技术,加强港口船舶智能化管理。

《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指出,智慧交通项目中开展车辆识别、航运服务、交通管理应用示范,全面提升交通管理可视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加大北斗导航系统在浙江省的发展和应用。在地理空间信息系统方面,积极推进北斗卫星和高分辨率遥感、遥测信息在浙江省的综合应用。加快北斗芯片及其应用终端的研制,开展北斗应用服务试点,形成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链。

《浙江省海洋港口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全球一流航运服务基地初步形成。依托正在建设的国家北斗监测中心,建立江海联运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平台,完善江海联运信息与数据服务体系,实现江海联运船舶北斗应用安全、管理、服务一体化。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发布的《“互联网+”便捷交通重点任务分工方案(2017-2020年)》中指出推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浙江省交通运输行业兼容与互操作。

2016年3月,浙江省北斗卫星应用产业协会成立,是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的全国性行业协会,是经国家民政部批准的非营利性、全国性的社团组织。

2014年6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导航局与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在杭州签署深化北斗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约定,双方将推动自主卫星导航技术在浙江率先应用推广。

浙江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建设将积极推动北斗系统在测绘、国土、气象、交通运输、航道管理和城市管理等多个行业的示范应用;不断优化创新环境、搭建创新平台,形成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动浙江省北斗卫星导航应用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研发,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业竞争力。

宁波市城管局智慧城管中心在北斗卫星定位导航、国产资源卫星遥感等高精尖技术应用到网格化城市管理中,开创了全国城市管理之先河。该项目已经覆盖建成区域153km2,可以开展实景数据采集及城市管理部件数据建库。

2014年5月,农业部门与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共同启动实施“北斗海洋渔业应用示范项目”工程,将在辽宁、山东、浙江等三省和大连市使用北斗中远海终端11000多台,并在大连市建立接口统一规范的市县级陆地监控指挥平台12个。2014年6月,国家首个北斗海洋产业应用示范基地舟山启动仪式暨“舟山北斗海洋应用示范基地”合作框架协议及“舟山北斗海洋应用研究院”合作框架协议签约。

2017年7月,经过数年建设,我国“海上北斗”网络建设已初具规模。这一海上基础设施项目将使我国沿海海域实现“米级”、重要海域实现“厘米级”的精确定位,大大提升我国海上定位导航水平。“海上北斗”网络是以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核心的海上高精度定位导航网络,主要由无线电指向标——差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RBN-DBDS)和北斗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BD-CORS)两套系统组成。到目前,我国沿海地区共布设22套差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系统到芯片、从硬件到软件、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则采用虚拟参考站(VRS)定位模式,可为海上用户提供实时“厘米级”的三维定位和精密导航。依托已有的灯塔、航标站、定位发射台等海上基础设施,目前我国沿海已布设了70多座北斗连续运行参考站,其中东海海区30多座。

2017年6月18日,全球首个北斗高精度警保联动系统在宁波上线运行。大力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智慧交管和保险创新等领域的协同创新应用。经过多年的“智慧”建设,已经逐步形成以智能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为引擎的新型智慧城市。宁波公安交警通过“北斗即时判”,率先打造了向科技要警力的宁波模式。

维护生态、发展智慧城市,0.5m影像数据占主流

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雨量丰沛,空气湿润,雨热季节变化同步,有效获取卫星遥感影像较为困难。“十二五”期间,省级有关部门、市县测绘部门均对卫星遥感影像成果提出了极为迫切的需求。截至2017年6月底,浙江省0.5m卫星遥感影像统一获取项目经质检合格的原始影像已到位约8万km2,达到采购合同总数的80%。这标志着浙江省0.5m卫星遥感影像统一获取项目实施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一项目对智慧城市的建设大大有利。

《浙江省国土资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推进综合监管机制建设。做好与取消、下放或调整国土资源行政审批事项的衔接,完善下放事项事中事后监管办法。推广应用国产高分卫星遥感数据和航空遥感数据及低空航摄等技术手段,建成全天候遥感监测体系。《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中指出,控制农村废气污染。全面禁止秸杆露天焚烧,充分利用卫星遥感实施监控。提升污染防治能力,开展重点行业卫星遥感监测等。

2017年3月20日,为推动卫星遥感在浙江海洋资源管理、海洋执法、海洋环境保护、海洋防灾减灾等综合管理领域的应用,商讨了《关于共同推进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浙江应用服务中心战略合作协议》,加快落实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浙江应用服务中心的建设。2016年3月24日,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浙江数据与应用中心成立,该中心的成立对有效利用国家高分卫星资源、服务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为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智慧浙江建设、大气环境监测、“五水共治”和“三改一拆”等重点工作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同时,高分专项的推广应用,将有力促进浙江省军民深度融合,对培育卫星应用产业集群和空间产业链形成、促进信息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6年2月,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所属的东海监测中心完成了浙江省大陆海岸线卫星遥感调查,编制提交了《2015年浙江省大陆海岸线卫星遥感调查技术报告》。《报告》涵盖了浙江省大陆海岸线卫星遥感调查的方法手段、卫星数据处理、岸线分类解译、外业调查验证和岸线统计分析等内容。

2016年9月,嘉兴遥感与全球变化研究中心正式启动。该中心是国内首家由高校和地方政府合作建立的遥感与全球变化研究中心,是高校与地方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成果。嘉兴遥感与全球变化研究中心将逐步建成拥有4个国内站点及3个国际站点的卫星地面接收站网,服务国内外20颗以上在轨卫星。同时,中心将优先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来嘉善实施产业化,建设卫星地面接收站和卫星遥感大数据中心,并以此为基础建设卫星遥感产业园,集聚卫星制造、测控及遥感综合应用产业公司,发展嘉善卫星应用原创科技产业,助推嘉善的产业转型升级。德清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由环球星云遥感科技有限公司和加拿大麦克唐纳·德特威勒联合公司(MDA)合作共建,是国内首个由企业自主投资运营的高端遥感卫星地面站。

云成_摘编

猜你喜欢

北斗浙江省海洋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北斗时钟盘
第十五届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暨2021年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年会圆满召开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首个北斗全球“厘米级”定位系统开建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