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桐庐:留下古诗词最多的县

2017-12-11周保尔

今日中国 2017年12期
关键词:桐庐县富春江桐庐

文|周保尔

桐庐:留下古诗词最多的县

文|周保尔

据最新研究发现,桐庐是在全国县级城市中留下古诗词最多的县,堪称“中国古诗词,县级之翘楚”。

桐庐一江两城放马洲 图/周保尔

“钱塘江尽桐庐县,水碧山青画不如”。这是唐代诗人韦庄在《桐庐县作》一诗中赞美浙江桐庐的诗句。桐庐不仅拥有“潇洒”的自然山水禀赋,而且据最新研究发现,桐庐是在全国县级城市中留下古诗词最多的县。南北朝至清代,共有1000余位诗人曾到过桐庐,并写有诗词3000余首,吟咏桐庐山水、人文古迹。桐庐堪称“中国古诗词,县级之翘楚”。

以前有机构曾公布全国留下古诗词特别是唐宋诗词最多的十大古代城市,排名第一位是杭州,共有93位诗人曾停留于此,有诗词1841首;排名第二位是西安,共有58位诗人曾停留于此,有诗词1807首;排名第三位是浙江安吉(县级),共有23位诗人停留于此,有诗词1524首;排名第六位江西上饶(县级),共有33位诗人曾停留于此,有诗词714首。最近,由杭州图书馆、浙江及桐庐县诗词楹联学会的文史专家共同对中国县域古诗词的研究统计表明,到过桐庐的古代诗人并留下的诗词数量,超过了排名中的任何一个古代城市,而独占鳌头。

章孝标,桐庐人,唐代诗人,著有《春雪》等作品

桐庐富春江畔美的旋律 图/袁荣桢

桐庐留下的古诗词,不仅数量多,而且诗品高。唐代著名诗人几乎都到过桐庐,写过富春江山水诗。“李太白全集”中直接或间接写桐庐的有12首之多,其中的“古风”“酬崔侍御”,以及白居易的“宿桐庐馆同崔存度醉后作”“凭李睦州访徐凝山人”都是桐庐诗中的名作。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写过三首桐庐富春江山水诗,产生了很大影响。北宋范仲淹更是一气呵成,写下了千古名篇“潇洒桐庐郡十绝”,为桐庐立下了千年的城市品牌。

据专家们研究,之所以到访桐庐的古代诗人多并留下大量诗词作品,主要原因有四:一是桐庐处于中国著名山水风景带之一的富春江山水带,境内群岚叠嶂,溪流纵横,江两岸胜迹遍布,自古就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美誉。数以千万计的名人雅士纷至沓来,访古探幽,揽胜游赏,留下大量赞美富春江山水风景的诗词华章;二是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桐庐境内的富春江和分水江是古代两条天然的交通要道,而桐庐恰好处于枢纽地位,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这里处于古“唐诗之路”的西段,俗称“唐诗西路”;三是桐庐是东汉名士严子陵的隐居地,严子陵钓台为中国十大钓鱼台之首,隐逸文化非常深厚。中国古代文人多以严子陵为精神偶像,严子陵钓台是古代文人向往的精神家园。前往拜谒的人络绎不绝,严子陵钓台往往成为了歌台、赛诗台;四是唐朝时桐庐藉诗人阵容很强,“全唐诗”中收录有18位桐庐藉诗人的1067首诗词作品,占2.18%,也就是说,1%的桐庐藉诗人写了2%强的“全唐诗”收录的诗篇。

目前,桐庐县正加强对富春江诗词文化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创建中国诗歌之乡的工作业已启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规划建设,范仲淹纪念馆已于2017年5月6日“百姓日”正式对市民开放,富春江南岸滨江公园的“唐诗西路文化走廊”景观带正在建设之中,《唐诗桐庐》文史专辑也即将与读者见面。

猜你喜欢

桐庐县富春江桐庐
桐庐:打通村级末梢监督 “最后一公里”
操场上真热闹
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富春江的绿
沁人的绿,醉人的美
桐庐县召开首届桐庐人大会
新常态下美丽乡村建设策略研究
姐姐的桐庐
姐姐的桐庐
磁过滤技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