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管部门提升交通安全文化软实力之我见

2017-12-10江苏省公安厅交警总队

汽车与安全 2017年9期

文 江苏省公安厅交警总队 刘 宝

交管部门提升交通安全文化软实力之我见

文 江苏省公安厅交警总队 刘 宝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群众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私家车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老百姓的生活必须品。经济、交通大发展的现实与人民群众自身交通安全意识提升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提升广大交通参与者文明出行意识,提升现代社会交通安全文化软实力成为提高公安交警部门交通管理水平的题中之义。

2016年底,江苏交警部门组织开展了“全民参与‘双评’,践行文明交通”主题公益活动,并由此凝聚出文明交通“江苏共识”和安全行车“江苏规矩”。此次活动成为提升江苏交通安全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文明交通“江苏共识”和安全行车“江苏规矩”推出以来,逐渐形成人人抵制交通违法、人人践行文明交通、全社会共建共享文明交通环境的良好风尚。笔者现结合文明交通“江苏共识”和安全行车“江苏规矩”,浅谈公安交警部门提升交通安全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性和实现途径,以期抛砖引玉。

构建交通安全软实力的背景

截至2016年底,江苏省机动车保有量超1800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234万辆,全省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私家车47辆。世界通行的汽车社会门槛是每百户20辆,江苏省已超过一倍多,已完全进入汽车社会。

汽车社会的来临,既考验着交通管理部门的能力与智慧,更考验着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交通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硬件设施建设水平,还取决于交通参与者的文明程度。经济、交通快速发展的现实与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缓慢提升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提升广大交通参与者文明出行意识成为构筑交通安全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要义,也成为检验交管部门能力水平的重要考题。

文明交通“江苏共识”和安全行车“江苏规矩”

为适应新形势下交通管理工作需要,准确把握群众需求与交通管理工作任务、特点,找准交通管理工作症结,2016年6月,江苏省公安厅、省文明办联合多家媒体单位,共同举办了“全民参与‘双评’,践行文明交通”主题公益活动。活动由广大网友投票评选出变道加塞、强行超车、随意掉头、车窗抛物等“十大最令人厌恶的交通陋习”和礼让斑马线、文明使用灯光、不加速抢行等“十大最令人尊敬的文明交通行为”,并由此提炼出被全省交通参与者认同的交通安全共识和行为准则,即文明交通“江苏共识”和安全行车“江苏规矩”。

文明交通“江苏共识”和安全行车“江苏规矩”推出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广泛遵循。江苏交警部门以“江苏共识”提升群众文明出行意识,以“江苏规矩”树立尊法守法行为标杆,营造出全社会尊崇“江苏共识”、遵守“江苏规矩”的良好氛围,有效缓解交通出行压力。文明交通“江苏共识”和安全行车“江苏规矩”成为江苏交管部门提升交通安全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引擎。

提升交通安全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性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所要求

一个国家的软实力通常是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六届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高层论坛暨《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论纲》新闻发布会上做出重要论述:“制度为本,传统为根,价值为魂”。笔者认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对应到交通管理层面来讲就是指交通参与者文明、有序参与交通的意识以及交通法律法规、安全常识的掌握程度。

江苏交警部门提出文明交通“江苏共识”和安全行车“江苏规矩”,着眼于传扬汽车文明,树立法律权威,提升全体交通参与者文明出行意识,将“文明礼让、尊重生命”作为交通参与者的核心共识,将酒驾、毒驾、变道加塞、乱用灯光等交通陋习和交通违法划定为交通参与者的安全红线,有力提升了全省交通安全文化软实力。

打造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所必须

现代社会,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竞争意识在人们脑海中逐渐根深蒂固,变道加塞、争道抢行、开斗气车、不礼让斑马线,这些让人深恶痛绝的交通违法行为除了硬件设施不健全等外在因素外,其主要原因还是驾驶人文明参与交通的意识不强,只图一时方便而罔顾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些交通陋习和交通违法行为严重降低了路面通行效率,加大了路面事故风险,成为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症结。据江苏交警总队交通事故数据分析,每年因变道加塞导致的交通事故占轻微事故总数的38.5%。在江苏交警部门组织的“双评”活动中,强行变道加塞的违法行为位居票数第一,高达741890票,占总票数的13.55%。

江苏交警部门提出的文明交通“江苏共识”准确把握“尊重生命”“尊崇法律”“和谐礼让”等关键词,倡导交通参与者“尊崇法律权威、珍爱生命价值、包容礼让他人、共建和谐交通”。

群众对幸福的期待所倒逼

“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小康社会继承了法家管子的治理方式,“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识荣辱”,这是小康社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从1956年我国第一辆汽车试制成功,到2017年全国私家小汽车达1.6亿辆的惊人数字,中国用了短短60年就走过了其他国家上百年走过的路。然而,从“仓廪实”到“知礼节”,从“衣食足”到“识荣辱”并非一定水到渠成,这需要交通管理部门尤其是公安交警部门付出极大的汗水与智慧,不仅要下大力气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实现道路交通建设的硬指标,更要不断创新,提升交通安全文化的软实力,让老百姓彻底告别“有车不能开、开起来开不快、开快了不安全”的困扰,真正走向小康社会。

提升交通安全文化软实力的途径

提升交通安全文化软实力,重要的是全社会共同发力,公安交警则更是重任在肩。笔者常年奋战在公安交警宣传岗位,现结合自身经验简要介绍一些思路和想法。

准确把握信息传播规律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渠道也日趋多样化,传统媒体逐渐丧失了一家独大的地位,微博、微信、手机APP成为很多人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成为各家媒体纷纷转型升级的目标。鉴于此,全国各地交警部门纷纷开辟互联网、新媒体宣传阵地,追赶信息时代的浪潮。

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具备权威性、准确性等特点,但相对于微博微信等传播手段来讲,信息内容及更新速度较为迟缓,接收信息渠道较为固定,受篇幅、时长影响较为突出;微博、微信、手机APP等新媒体图文消息更新、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接收信息更为简便,但信息缺乏严谨性,甚至容易造成网络谣言;发放传单、摆放展板、播放教育片、文艺演出等线下传统宣传方式更易于老年人及农村地区村民接受,但花费成本较高、组织协调难度较大,内容设计较为僵化,很难满足受众需求,传播效率及范围易打折扣。

结合受众特点开展针对性宣传

不同的年龄、职业、习惯决定了交通参与者接受信息的能力水平与行为习惯截然不同。这就要求交管部门根据不同群体特征采用不同的宣传方式和宣传内容,开展针对性宣传。

例如:随着中国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老年人成为社会的主要群体,也成为公安交管部门重要宣传对象。据统计,2016年,无锡市交通事故中共致349名老年人死亡,849名老年人受伤,分别占全市总数的44.40%、27.26%,而老年人交通出行过程中反应较为迟缓,思维方式固化严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低,应重点依托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并结合“五进”,通过制作播出警示案例、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等老年人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线下宣传。

改变交警部门单打独斗的工作局面

提升交通安全文化软实力,提升群众交通安全意识,绝非交管部门一家的事,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义务。作为交管部门,只有充分运用好各种力量,才能真正做好宣传工作。一是加强与传统媒体的沟通协作。当前,传统媒体的发展虽然受到新媒体的极大挑战,但传统媒体依然未失社会主流媒体地位,交管部门应当不断加强与传统媒体记者的沟通协调,尤其是应对重大网络舆情和重要信息发布工作,更应当及时通过主流媒体正面发声,从而起到维护执法公信力、净化网络环境、荡涤网络谣言的目的;二是充分依托党委政府。提升交通安全文化软实力,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更是考验管理者管理水平的重要考题。交管部门应当充分掌握本地交通发展规律特点,及时摸排交通管理症结,及时推动地方党委政府出台针对性治理措施及宣传措施,从而有效改善地方交通环境;三是广泛发动群众。每一起重大交通事故都会导致一个甚至几个家庭的支离破碎,交管部门应当广泛动员交通事故家属,帮助其走出心理阴影的同时,通过“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等方式,让他们讲述交通事故发生的经过及灾难性后果,让更多的人告别交通违法,远离交通事故,遵守交通法规,安全文明出行;四是积极发动单位力量。通过深入开展“五进”宣传,积极争取学校、企业、社区、机关事业单位支持,使他们主动建立健全内部交通安全学习制度,从而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着力提升交警队伍自身业务能力

再好的新闻都应当以原始素材为基础,尤其是涉及重大网络舆情、感人事迹等内容。及时发现、搜集、整理原始素材,及时编辑整理发布,成为检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能力的重要标尺,这就要求执勤交警应当具备以下素质:一是过硬的执法能力。执勤民警在日常接处警过程中,只有具备过硬的执法能力,才能经得住一切来自网络和社会舆论的检验;二是敏锐的新闻嗅觉。一线民警只有具备敏锐的新闻嗅觉,才能第一时间认识到所处置事件的重要性,才能及时进行前期素材搜集、文稿撰写等工作;三是与群众沟通的能力。只有具备一定得沟通能力,才能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建立健全新媒体审核把关发布机制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优势,使得“小编”们将时效性视为第一要素,谁能够快速推出信息谁就能赢得更多的阅读量,然而,作为政务微博、微信却不能只重时效而忽视内容的严谨性和客观性。交警部门官方微博、微信一定要在准确把握新媒体传播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杜绝只重时间而轻内容等现象。如果发布信息有误,还应及时纠正,必要时主动澄清谬误,从而有效树立队伍公信力,避免产生网络谣言,造成次生舆论危机。

综上所述,汽车时代的到来,不应只是马达的轰鸣和车轮碾压的痕迹,高度的交通文明不应也不能缺位。提升交通安全文化软实力的课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检验交管部门能力水平的重要考题,只有紧紧把握信息时代脉搏,总结交通发展规律,针对不同交通参与者特点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才能让道路交通环境更安全、更畅通、更文明、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