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互联网+”非遗手工艺文化展示策略研究

2017-12-10

北方经贸 2017年12期
关键词:手工艺品手工艺苏州

尹 蕾

苏州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拥有很多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政府和人民也非常重视对它们的保护和传承。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苏州非遗手工艺技艺,课题组随机抽取了600个中外调研对象,开展了调查问卷工作。

一、现状

(一)互联网时代的非遗手工艺品销售

销售非遗手工艺品是非遗手工艺文化传播展示的重要途径。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状态是多样的,传统手工艺品承载着人们的思想、信仰和审美,将带有文化特色的非遗手工艺品销售出去,无疑是文化传播非常有效的途径。在互联网时代,非遗手工艺品的销售除了常规的实体店销售外,电子商务平台销售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互联网让传统手工艺人能够直接对接市场,减少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改变了传统手工艺品的销售模式,由销售给手工艺品的生产带来新的动力,进一步促进对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发展。

(二)互联网时代的苏州非遗手工艺人

非遗手工艺人是实现非遗手工艺传承的重要载体。非遗手工艺人普遍缺少对知识版权的保护意识,只有很少人会主动进行制作工艺的数字化记录。非遗手工艺传承人普遍较为年长,多年专注于技艺的钻研,很多手工艺人并不懂市场,没有品牌保护意识,也没有知识产权意识。

(三)互联网时代非遗手工艺展示现状

苏州非常重视非遗手工艺的保护工作,采取多种途径进行保护。苏州非遗手工艺文化展示硬件条件优异,拥有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丝绸博物馆、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等多个展示馆。通过依托传统文化节日来组织相关活动,如苏州非遗办联合“看苏州”栏目开展主题为“触动”的市民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让市民通过体验感知文化的温度与情感,体验非遗的专注与执着。通过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苏州已经有五十多个学校开展了手工艺和民间艺术的相关课程。

(四)民众具备记录传统文化基本条件

随着苏州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备较好拍照功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持续攀升,加上数码照相机、家用摄像机的普及,人们拍照、摄像等记录行为习惯的养成,决定了全民记录传统文化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大多数家庭所采集的图片、音视频完全可以达到资源数字化保存的要求。

二、存在问题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信、微博、手机APP成为了快速有效的宣传载体,“互联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其影响。“互联网+非遗”也自然成为了一种非遗手工艺展示的途径与趋势。目前,“互联网+非遗”在非遗手工艺展示方面已经有了许多的实际应用,但是从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一)展示方式雷同

当下非遗手工艺与互联网结合的应用模式,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网站、手机APP、微博、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等。相关产业的规模不大,展示的内容量不足。很多网络上的展示都是一些相关企业、机构为主体进行建设的,在内容管理方面,信息量不大、更新缓慢、人气不足、千篇一律,常常被当成一种摆设。

(二)过度商业化导致文化内涵失真

为了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手工艺,为非遗手工艺品打造完善的销售途径是必须的。但是,非遗手工艺品和普通商品不一样,它是包含着文化内涵和历史的。因此,如果在互联网上仅仅是为销售而销售,就失去了非遗手工艺品的文化意义。

(三)广告与信息量增长迅速却无效

苏州非遗手工艺品种类颇多,加上苏州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旅游城市,手工艺品的销量还是非常可观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几乎大街小巷所有销售手工艺品的商家都会通过网站、微信等发布一些宣传广告或工艺品信息。这些广告和信息的数量增长迅速,良莠不齐,使得整个互联网平台产生了大量无效,甚至虚假的垃圾信息。这些信息无可避免的会影响一些网民对非遗手工艺文化的理解。

(四)缺乏宣传体验

资料数据非常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但是这些花了大量精力、财力制作的资料,对普通民众的影响并不大,甚至有些人表示并不知道从哪里可以查看这些资料。因此,如何结合互联网新技术,增加民众的参与体验机会,增加有效宣传,吸引民众参与到非遗手工艺文化传播中,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深入思考的。

三、策略

(一)打造“互联网+非遗手工艺”精品平台

1.唤醒非遗手工艺数字化保护的意识

对非遗手工艺进行数字化记录保护是非遗手工艺搭上互联网快车的第一步。苏州必须培养民众的非遗手工艺数字化保护意识,对民众要进行大力宣传,让他们了解非遗手工艺数字化保护的重要性,形成记录传统文化的意识。大力扶持民族文化保护相关非营利性组织的发展,提高全民的民族文化保护意识和危机感。加强对民族文化数字化重要性和技术的宣传,让全民都能自发地加入到民族文化数字化保护的行列中来,建立一张覆盖面广、人人参与的非遗文化保护网。

2.打造“互联网+非遗手工艺”精品平台

志愿者群体的自发形成,壮大了传统文化记录者队伍,使得保存活态传统的任务不再主要依靠政府遗产保护机构跑遍城乡来完成。但是,政府机构需要收集散存于民间的优质记录资源并长期保存,需要打造一个非遗手工艺的精品平台,将民众基于自身网络社交圈的小范围分享行为提升为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例如,在现有主流社交网站开辟专门通道,或者自建平台并与主流社交网站实现无缝对接,形成资源便捷上传、标签化管理、多渠道分享和择优永久保存的整合共享平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门类的活态文化基于互联网实现共时性的交流与分享,可以激发全民记录、全民创造与全民共享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3.引进专业管理提升平台运作效率

苏州非遗手工艺资源的数字化程度直接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展示、保护的水平。应在现有的数字化基础上更好地展开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积累工作,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收集、积累与保管作为日常业务中的一项独立工作,引入专业管理,并从人员、物质、技术等方面提供具体保障,同时加快推进非遗手工艺资源由传统保护媒介向现代数字媒介的转换,发挥多媒体的技术优势,增强资料库的实用性和丰富性。要加强统筹指导,强化协调,积极推动有关部门单位对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数字化整合。最终,力争实现在一个统一平台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库的共建、共通、共有、共享。

(二)借助网络新媒体来创新非遗手工艺展示

1.利用三微一端创新展示工具

苏州非遗手工艺要在现有的互联网基础上更好地积极利用“三微一端”的新媒体作为大众媒介,创新手工艺的展示路径。利用这种新媒体进行手工艺展示,不仅仅要更生动地展示而且需要更准确地表达设计作品所具有的文化意义,并且能更好地承载艺术形式、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更丰富地展现非遗手工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和商品的多重属性。

2.通过互联网+非遗展示解决传承人匮乏的问题

借助“互联网+”,让非遗项目与学生的需求“无线”对接,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许多非遗手工艺的传承人,长年深入各大社区和学校进行义务展演和培训,然而培训的规模和效应却常常受场地和时间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而无法将技艺的研习及背后的文化内涵宣讲得更为深入。如今,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更大范围的普及,将有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该项目,进而使本就对此感兴趣的爱好者转化为项目的保护和传承者。

3.实现跨界融合

苏州非遗手工艺在不断追求国际化的基础上,急需集合各国人才技术构建全球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民族文化资源的全球共享。创新科技,促进民族文化数字化产品的计算机终端、手机终端及其他操作终端的多平台共享,让数字化成果更方便地共享于每个使用者。跨学科、跨行业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汇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多学科人才,通力合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三)利用直播大平台打通互联网+非遗手工艺销售渠道

1.打造明星网红非遗手工艺经济

苏州业内人士表示,苏州不缺好的“匠人”,但具备好的推广方式的“网红匠人”却非常少。苏州需要培养一批具备直播能力“网红匠人”入驻淘宝平台,在展示销售自己作品的同时,能与消费者互动,增加黏性,吸引更多的潜在顾客。我们必须尝试把“匠人”打造成“网红”,来适应“互联网”的玩法。

2.善用直播平台

苏州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突破地域限制,给非遗提供一个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展示舞台。将我们众多的非遗手工艺呈现在直播平台上,打破传播介质的障碍。非遗的网络直播要把握好边界,娱乐元素的添加要考虑到是否与非遗项目的形象和定位契合,不能“喧宾夺主”。过去,一些传统文化项目“触网”,名为创新,实为恶搞、低俗,伤及文化本身。互联网的商业环境很好,很多网民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会产生消费行为。对非遗项目来说,可能会产生商品预订、定制的机会,这也许是帮助一些非遗项目变现的新方式。

3.扩大直播效用

“直播+非遗手工艺”更多的是探索“非遗”传承和发展中的一次尝试。直播对于“非遗”在年轻人中的传播效应是值得肯定的,但由于各种原因整体上促成的交易量很少。无论如何,直播更重要的是促进“非遗”与社会生活和文化消费的融合,尤其是在淘宝直播这个平台。如果传承人自己有比较成熟的淘宝店,正苦于如何吸引关注度和销售,那么直播将是一个很好的线上推广和营销的策略。拓宽“非遗”的线上销售渠道,并不是单单把淘宝店建立起来就够了,关键在于后期的运营和维护。

(四)运用智能新技术优化非遗展示性体验

1.利用数字增强技术打破时空限制

运用新技术来吸引年轻人,用新的载体来传播、吸引新的受众。我们可以将苏州非遗手工艺的元素融入互联网游戏,通过AR技术如同《精灵宝可梦GO》一样走遍苏州来收集非遗手工元素,用手机拍摄来试穿苏州刺绣服饰、观赏传统手工艺和传统美术,这些对于渴望新鲜事物的年轻人来说会有多大的吸引力是不言自明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高新技术的手段使年轻人先对传统的非遗项目产生兴趣,让他们知道非遗并不是陈旧、古老的代名词,也能够和当下流行的高科技产品密切结合。而且对其形式与内容之间的互补,我们在研发相关软件时做好把关即可使其避免流于形式,出现新技术喧宾夺主的情况。

2.向深度体验旅游产品转变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品化营造过程中,我们应该转变传统手工艺非遗旅游“唯购物化”的盈利思路,从购物旅游向提供深度体验旅游产品转变。游客需求是苏州旅游产业价值链的起点和核心,单纯的购物活动不仅造成商业化浓重的旅游感受,而且只是资源的浅层次开发。追求对地方文化的深度体验是现今越来越普遍化的趋势。在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营造过程中,应该改变静态物品陈列售卖的单一守旧模式,围绕手工艺精品、手工艺制作过程、手工艺历史文化进行展示,以“前店后厂”式、院落式、社区旅游等空间开敞型的旅游组织方式,进行制作过程现场展示、专业人员讲解、亲身体验手工艺制作、与手工艺人互动交流等动态性的旅游体验活动。

苏州旅游市场应该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职责,通过布局传统手工艺主题的博物馆、展示室,围绕手工艺历史文化、手工艺技艺技法、手工艺大师等内容向游客进行公益性的文化展示。

[1] 张健昌.一种珍贵商业文化遗产的解读与应用构想[J].2007(4):215-217.

[2]孙晓燕.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展示——以禹州传统均瓷手艺为例[J].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3(3):60-62.

猜你喜欢

手工艺品手工艺苏州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精品意识是手工艺品价值的基础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手工艺·温州发绣
卖手工艺品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