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配电网低电压治理的措施探讨

2017-12-09勾雷武艳红牛昭琦

科技视界 2017年24期
关键词:治理措施低电压配电网

勾雷 武艳红 牛昭琦

【摘 要】近几年,在“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农村地区经济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由于农村的自身发展及其技术尚有不足等原因,农村地区依旧受着配电网低电压带来的各种用电的困扰。该文从低电压的特点,引起低电压的原因及其治理方法着手展开论述。

【关键词】农村;低电压;配电网;治理措施

0 引言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电力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出台以后,农村的建设及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地提高,由于空调、热水器、电磁炉等大功率家用电器在农村的普及,导致其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增加,致使在用电的高峰时段,部分地区的客户端电压偏低,给居民生活带来非常多的困扰。虽然农村电网经过几期改造,但依旧没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因此加快农村配电网低电压的治理,改善配电网电压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低电压的特点及造成低电压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为农村地区持续性存在的低电压治理问题提供依据。

1 农村电网“低电压”的特点

1.1 季节性特点

“低电压”现象发生的主要季节是夏季和冬季。夏季由于天气炎热,农作物需要用排灌来抗旱,导致带有排灌负荷的综合变压器出现配变满载、过载等现象,造成低压客户末端电压较低。冬季昼长缩短,导致用电量大增,加之部分农村地区除夕仍存在点“长明灯”的习俗,导致用电比较集中,电压损耗增大,线路末端电压偏低,低电压现象进一步加剧。

1.2 时间性特点

农村发生“低电压”的主要时段是午高峰和晚高峰,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空调、热水器、电脑等家用电器等的普及使用,使得部分配电变压器满载甚至过载运行,引起“低电压”。

1.3 区域性特点

部分农村由于受地理环境限制,如丘陵地形,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式下降。这种地理环境就会使部分山区的客户居住分散,低压线路长,从而导致电压损耗过大,引起低电压;由于新农村的建设,新民户不断地向村庄外扩张,低压线路则相应延长,电网没有及时新建改造,电压降较大,出现低电压。

2 低电压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农村电网规划的局限较大

2.1.1 农村地形的限制

部分农村受地形限制,导致10KV线路走廊非常有限,造成中低压配网建设标准偏低,配电变压器台区布点不合理。

2.1.2 供电迂回现象的存在

因部分村民房密布、杂乱,配电台区无法深入到负荷中心,配网结构简单,只能沿村边架设,部分配电台区低压线路供电长度超过经济供电半径,有的甚至导线截面积小,导致大量迂回供电现象的存在,

2.1.3 部分配电区布点偏离负荷中心

部分村庄地理位置的变迁,低压线路随之延伸,原配电台区未能同步移位,使得原有配电台区布点偏离了负荷中心,造成了末端用户存在的低电压现象。

2.2 配电变压器供电能力不足

2.2.1 生产运行中变压器调压器管理不到位

由于生产运行中变压器调压管理不到位,变电站母线、配变出口端电压虽然处于合格范围,但在尖峰负荷时变压器分接头未调整至高位,因负荷过重,线路压降增大,从而造成末端低电压。

2.2.2 配电变压器过负荷、线路“卡脖子”现象严重

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炉、空调等家用电器日益增多,造成农村用电负荷迅猛增长,电网负荷压力增大,配电变压器过负荷,线路“卡脖子”,导致供电质量差。

2.3 无功补偿容量不足

部分农网35KV变电站由负荷增长更换大容量主变时未同步增加无功补偿容量,使得变电站无功补偿容量偏小,并且部分35KV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在负荷高峰时未能及时投入运行。

2.4 三相负荷不平衡

农村低压电网普遍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由于用电客户大部分是单相负荷,且用电客户的用电量、用电性质和用电时间不同,导致农村低压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现象非常严重。

3 治理农村电网低电压的主要措施

3.1 科学制定农村电网发展建设规划

总结实施农网改造以来的工作成效,在以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电力的需求的基础上,坚持电网建设改造,重点改善客户端的电压质量,结合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的原则,对农村电网进行全面改造,合理升级,实现综合治理与薄弱点整治相结合。

3.2 加强农村中低压配电网的运行管理

3.2.1 加强设备运行管理

加大对农网线路和配电设备的巡检力度,首先,确保变电站出口电压值在正常范围;其次,增加配变负荷测量和电压测量点的数量,及时掌握“低电压”的变化数据,采取相应有效的治理措施;第三,供电所负责查找下户线和进户线线径是否满足居民用电需求,加强低电压报修及投诉管理,完善保修及投诉处理流程,解决低电压问题;第四,加强电网运行线路设备的负荷管理,对电能进行营销化分析,建立完善的设备运行管理制度。

3.2.2 优化配网结构

结合电网发展规划和实际用电需求,新建35KV变电站分布点,缩短偏远乡村10KV供电半径;新增10KV出线间隔,将重载中压线路进行分流、分载,提升线路供电能质量和供电能力;增加农网配电台区布点,将原有台区移位到负荷中心,解决用户端低电压问题。

3.2.3 实施无功补偿措施

为降低无功功率电流在电路传输过程中的电能的损耗,必须在用电客户的电动机旁安装无功补偿装置,降低线路的电能损耗,优化农村电网的电压质量;开展变电站、中低压线路、配电变压器、用户侧无功优化补偿建设,实现无功分层分压、动态就地平衡,减少其因大量流动而造成的损耗,提高客户端供电电压质量。

3.2.4 调整配变低压三相负荷

分析配电网监控平台所采集的数据,对不平衡度局、负载重的配电变压器进行重点监控。分析三相负荷不平衡特征,有限调整配变低压三相负荷来消除低电压,计算配变实际负载、不平衡率、零相电流与最大相电流的比值。

3.2.5 加强应急抢修管理

组织专业化抢修力量,保证抢修所需的人员。工器具和备件,提高故障报修响应速度和抢修效率,并且需要进一步完善高峰时段的供电方案。一方面指导大宗客户和台区内动力客户合理开展错峰、避峰用电,另一方面提前开展调查摸底,分析用电高峰的周期特点,对可能引发低电压的配变台区进行临时性增容改造。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目前农村电网低电压的特点,找出了农村电网低电压产生的原因,总结了农村电网低电压综合治理方法,这些治理办法能有效解决农村“低电压”问题,可在绝大多数农村实行,结果具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忠军.农村配电网“低电压”问题及其治理[J].科技展望.

[2]罗勇.农村配电网低电压综合治理探析[J].电工技术,2015.

[3]于晓牧,李立鹏,徐建范.农村“低電压”问题分析与解决办法[J].陕西电力.

[4]曹勇敢,李苗苗.农村电网“低电压”综合治理方法探讨[J].河南电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治理措施低电压配电网
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谈智能JP柜在农村配网治理“低电压”中的应用
关于大气污染形成分析及治理探析
基于IEC61850的配电网数据传输保护机制
配电网不止一步的跨越
对称和不对称故障下的并网光伏逆变器低电压穿越研究
应用STATCOM与Crowbar提高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能力
基于CIM的配电网线损计算
并网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仿真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