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科研论文写在大地上

2017-12-09张江

中国扶贫 2017年23期
关键词:博士后协会农业

张江

在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的办公场所中,有一间挂牌为“博士后扶贫工程中心”的办公室,这里“谈笑有鸿儒,往来有白丁”,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交通大学等各学科、各领域的博士后1000多名,由院士、博导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100名,服务着缺技术、缺科技的贫困地区,初步搭起了“博士后产业扶贫联盟”的组织框架。

據了解,截至2015年底我国30年来招收14万余名博士后。上学时代,对“走出大山”的希冀,使莘莘学子寒窗苦读;毕业后,他们渴望在城市拥有一份光宗耀祖的工作和收入,为了这一心愿,他们朝九晚五、苦苦拼搏。

然而,广袤的农村需要知识、需要人才、需要科技、需要项目。从2013年起,博士后扶贫工程的启动, 莘莘学子的知识点燃了农村繁荣的火种,一个又一个博士后被吸引到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中来,用青春点燃梦想,用知识哺育农村,在穷乡僻壤间实现着人生价值,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博士后扶贫工程自2013年12月15日启动以来,坚持 “以高端人才增强扶贫能量,协同创新助推全面小康”的宗旨,在产业扶贫上探索出一条“资源集合利用、科技集成创新、项目集中布局、人才集群服务”的“四集”型产业扶贫之路。

顾秀莲的深情激励

2013年12月15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中国扶贫开发协会联合国内多家博士后设站单位的200多位博士后,在北京举行“博士后扶贫工程”启动仪式。

来自全国各学科各领域的200多名博士后、博士及专家、学者和部分政府代表、爱心企业家共38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协会副会长袁文先宣读了开展“博士后扶贫工程”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顾秀莲在会上指出:“我认为,在中国无论多难的问题,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地去干,一定可以拿得下来。我相信我们农村将有一个新的发展。我希望我们的博士后,不但是学校的博士后,还要做走向世界的博士后,要做既有学问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博士后。”顾秀莲的讲话让所有与会者心潮澎湃,同时也使他们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协会会长胡富国及各位老领导对这一扶贫工程高度重视并寄予厚望。胡富国认为,我国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消除农村贫困任重道远。肩负振兴中华光荣使命的跨世纪一代青年,尤其是掌握了丰富知识的博士后们,有责任在深刻认识国情的基础上,为缩小地区间差异,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此,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的博士后扶贫工程发挥“人才库、技术库、项目库”等多种资源优势,牵线搭桥,开发了这一价值独特、意义重大的扶贫工程。工程启动时,提出了建设“十个扶贫试点” “五项扶贫工程”的目标,其中包括围绕智力扶贫工程做博士后扶贫大讲堂,围绕人才扶贫工程开展博士后农村科技特派员行动,围绕信息扶贫工程做博士后爱心扶贫超市,围绕产业扶贫工程打造博士后扶贫协同创新基地,围绕金融扶贫工程打造一支博士后扶贫投资基金。

博士后扶贫工程,怎样开展工作?通过抓人才团队,形成跨学科、跨领域的扶贫集团军;通过课题研究,为扶贫改革和创新建言献策;通过精选扶贫项目,增强产业扶贫示范带动能力,是博士后扶贫工程的主要工作。该工程既可以发挥博士后的智力、人才、科技、信息、人脉资源优势,促进扶贫从输血到造血式的转变,又能从客观上避免人才在发达地区过度竞争,对形成城乡、东西人才优化配置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博士后个人而言,到落后地区就业创业能获得更多发展机遇,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几年来,该工程自建体系,目前,河南、山东、陕西、湖南、广东等省的省级工作站、市级产业促进中心、县乡级基地先后建立。为提高体系的能力,发挥协同创新优势,还与大学生村官体系、各地扶贫开发协会体系、扶贫办宣传培训体系积极对接,一个纵横联合的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首个扶贫日博士后的慷慨演讲

2014年10月17日,我国迎来了首个“扶贫日”。作为首个“扶贫日”中的重要活动,首届“10·17”青年扶贫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这次论坛是由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扶贫》杂志社、北京师范大学扶贫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旨在号召广大青年群体积极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来。论坛围绕扶贫与中国梦、扶贫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扶贫理论话语、扶贫理论政策研究前沿问题等课题进行重点论述,各领域、各学科的100多名博士后参加论坛。

论坛由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原副会长袁文先主持,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长胡富国,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共青团中央农村部副部长次旺平措,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谷永江、温克刚、李守山等领导参加了论坛。

这次论坛上,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做过两站博士后的张继承,作为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博士后扶贫工程中心的骨干,作了题为“扶贫创新与博士后扶贫工程”的演讲。

“扶贫是中国最大的公益事业,因为没有什么比帮助贫困地区的老百姓脱贫致富更大的公益。博士后做扶贫、做善事,是好事,一是培养爱心,赢得尊重,因为没有爱心的人是不值得尊重的。二是人生更有意义,也更能体现知识价值。让自己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动物,而是有血肉有感情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把青年人的爱国报国情怀在扶贫上找到一个释放的出口。三是可以做出很多创新性的成果和形成一定的影响力。比如:从品牌上看,容易塑造‘ 最高层次人才做中国最大的公益事业……”张继承现身说法,从博士后为什么要参与扶贫开发、参与扶贫开发能做什么、如何参与扶贫开发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在这次论坛上,他向与会者介绍了博士后扶贫工程中心致力于推广的农业项目工程包括:博士后“粮丰工程”项目代表――Y两优9918单季再生稻;博士后“安全食品工程”项目代表――油牡丹、树莓;博士后“牧业安全工程”项目代表――水培草、菌草、能源草。这三个项目,都是高含金量、高价值的项目,体现了博士的优势,为贫困地区送去了致富经。endprint

功能农业助推脱贫攻坚

2015年11月18日,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中国科技大学、晋中扶贫开发协会在北京正式签订了《功能农业+扶贫开发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博士后扶贫工程将组织相关领域博士后、博士,以“百园百企万社”为抓手,经过三年努力,在全国100个县打造100个“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园”,直接带动100万人脱贫致富。

功能农业是个新概念,2008年由中国科学院赵其国院士在《中国至2050年农业科技发展路线图》编制过程中首次提出。它是指通过生物营养强化技术或其他生物工程技术生产出具有健康改善功能的农产品(如: 富硒功能农产品)。简单地说,就是要种植出具有保健功能的农产品,让食用者补充特定功能性营养,达到健康改善目的。通过富硒农产品和富硒食品给人补硒,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硒在防癌、护肝、保护心脑血管、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等方面的功效。

博士后扶贫工程看中了功能农业的市场,积极推进,目前已在我国七大农业战略区、15个农业重点省开展了试验、示范,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博士后扶贫工程中心开展的生态原产地品牌认证、专业市场建设、功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畜牧业相关改造提升技术等项目,与功能农业脱贫攻坚工程之间可以形成互相支撑、互动互促的良好局面。此外,为拓展销路,与京东集团、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深圳前海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销售平台积极对接,协同创新的功能农业良性发展局面逐步形成。

“农民种地不花钱”

2016年4月20日,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博士后扶贫工程中心联合京东集团和北京天道裕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河南省鄢陵县启动“农民种地不花钱”社会扶贫示范工程。

“农民种地不花钱”,有这样的事吗?

据了解,这一社会扶贫示范工程,采取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二三产业反哺农业的模式开展。对农民种地涉及的种植成本和服务成本,包括农民每亩小麦种植成本400元左右,(种子成本80元左右,化肥成本160元左右,病虫害防治成本50元左右,机耕机收机播成本110元左右。)全部由天道裕民公司免费负责提供,相当于农民每亩小麦新增利润400元。京东集团提供农资服务、金融支撑和销售,通过减少流通环节产生的附加利润覆盖农民种植成本,从而实现“农民种地不花钱”。

2016年5月13日,协会博士后扶贫工程中心和京东集团在人民大会堂发布了“互联网+”精准扶贫白皮书,把“农民种地不花钱”项目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模式进行示范推广。2016年6月1日,鄢陵县1300户农民填写了“农民种地不花钱”项目登记表,共涉及耕地2万亩;天道裕民公司以每市斤高出市场价3分钱价格进行收购,同时联合郑银鄢陵村镇银行发放了粮食银行卡。仅此一项服务,农民每亩小麦可节约50元收割成本,增加30元销售收入,达到了精准扶贫的目的。

目前,项目试点整体运营顺利,模式趋于完善,内容不断丰富,措施不断加大,效果越来越好。特别是在项目示范区,地方政府认识不断提升,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全产业链创新社区扶贫

如何把贫困地区的农特优产品输送到城市社区,让城市社区的千家万户吃到放心安全、价格低廉的原产地农产品?对贫困地区来说,如何让土特产走出去,把品牌打出去,把利润赚回来,让更多贫困地区的农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脱贫?几年来,协会一直想对接好这项工作。

2015年初,博士后扶贫工程中心与中扶惠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调研、论证,确定共同开展社会扶贫惠民工程项目合作,即以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理念,通过互联网平台+线下农业基地+社区居民消费终端定制农业模式,使贫困地区农产品直接进入城市社区,实现农产品的零环节流通。这既有利于生态高值农业与市民餐桌安全的双向优化,又为功能农业开发的富硒农产品进入社区市场建立了直通通道。

2016年5月,协會与中扶惠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并于9月下旬在上海召开了社区扶贫惠民工程启动仪式。到2016年底,在上海、西安、哈尔滨已有100多家龙头企业的优质产品,进入100个社区销售网点。2017年,全国联盟的300家龙头企业联结200个城市社区,为城市居民提供农产品直通供应。

此外,单项科技成果也逐步落地开发。2015年5月11日,由博士后扶贫工程中心推广的菌草项目在西藏丁青县落地,2016年种植300亩进行示范,逐步扩大规模后,建立博士后菌草种植示范基地。按照“成熟一个、示范推广一个”的项目发展思路,依托博士后研发成果而开发的“自动流蜜蜂箱”“中药材有机仿野生种植”“无污染秸秆造纸”等高科技支撑项目将逐步示范推广。

2017年5月18日,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博士后扶贫工程中心主任张继承带领扶贫协会、禾中集团代表一行4人,到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详细了解了以现代矮砧苹果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及旅游业发展情况,对千阳县建设现代矮砧苹果“五基地一中心一公园”、发展有机生态农业、打造全域旅游、实施产业脱贫等工作提出了建议,并计划在千阳县设立博士后农业产业促进中心,导入一批农业项目和企业,支持千阳发展,实现共赢。

……

博士后扶贫工程,正在为更多的贫困地区送去科技的甘泉。建立这一工程的初衷,正在博士后们的实践中变成现实。他们将科研的论文写在了广袤的大地上,为农村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的示范与引领。endprint

猜你喜欢

博士后协会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博士后出站报告目录
博士后出站报告目录
五、博士后出站报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