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骥伏枥献真情

2017-12-09王晓霞

中国扶贫 2017年23期
关键词:村官贫困村贫困地区

王晓霞

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呈现出全党动员、全民参战、五级书记一起抓的宏大格局。在蔚为壮观的扶贫大军中,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所开展的脱贫攻坚工作特点鲜明、成效突出, 22位中央领导先后作出批示。那么,作为一个社团组织,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为何能取得过硬成绩?对当前的脱贫攻坚战,他們有着怎样的理解?就此,本刊记者专访了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十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第二、三、四届副会长温克刚。

退而不休 花甲之年上“战场”

《中国扶贫》:您退休后,可以有多种人生安排,为何选择加入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汇入到扶贫大军?

温克刚:我1937年出生,可以说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是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是党的阳光雨露哺育我成长。2000年年底退出中国气象局领导岗位后,觉得自己身体还可以,又有几十年的工作经历,具备继续为党做些工作的条件,于是就和一些老同志商量着一起做点什么。

在参加政协的多次视察调研中,我对基层特别是贫困地区群众的疾苦有着深切感受,再加上我自己也是个苦孩子出身,对贫困群众有一种很自然的朴素感情。所以经王郁昭老会长介绍后,2002年便加入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成为一名扶贫战线的新兵。

《中国扶贫》: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的宗旨是什么?这一宗旨对协会开展工作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温克刚:协会的宗旨就是胡富国老会长总结概括出的18个字:“听党话、靠大家,不服老、尽心干,守规矩、不违法”,我们一直把这18个字作为协会的宗旨来贯彻、工作的方针来遵循。我觉得这个宗旨概括得很精准,对协会十年来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非常讲政治,这是协会最大的特点。协会讲政治,体现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的团结上;体现在全心全意为贫困群众着想上,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真扶贫扶真贫;体现在注重协会党的建设上;体现在从协会领导班子到普通工作人员的遵纪守法上。协会专门制定了“十戒”规定,对上上下下从严要求、从严监督、从严执行,形成了廉洁自律的良好氛围和清风正气。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是协会的另一特点。协会积扱发展壮大会员队伍,动员有爱心的企业家会员为扶贫事业做贡献。协会的会长、副会长们虽年龄较大,有的还身体不是太好,但大家都对贫困群众很有感情,对扶贫工作很有责任感。特别是胡富国会长以其个人魅力,“厚着脸皮向富人要钱,带着感情为穷人办事”,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协会的宝贵财富,感染着我们每一位同志为扶贫事业倾情倾力。我们这代人都吃过苦,晚年参与扶贫事业,工作起来也依然是起早贪黑、跋山涉水,从不叫累,任劳任怨。

因为有很好的工作宗旨,所以,十年来协会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影响,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

《中国扶贫》:协会很注重调研,老同志们跑了很多贫困地区,这样做基于哪些考虑?

温克刚:调研是我们熟悉情况、开展精准扶贫的需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研是决策的基础,作为扶贫战线的新兵,我们只有把贫困群众的困难、需求搞清楚,项目决策才有针对性,群众参与度才高,实施后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调研是向党中央国务院反映真实情况、履行建言献策职能的需要。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我们有责任将自己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向党中央国务院反映上去,为中央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调研是协会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展实际工作的需要。调研时我们会组织一些企业家参与进来,当他们亲眼看到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贫困群众的迫切需求时,扶贫济困的热情就被激发出来,很多企业家当场出资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比如修路搭桥、发展产业、资助教育等。

特别是协会与全国政协共同开展的5次全国性的扶贫专题调研,从建言献策到实际扶贫,都产生了积极反响。时任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赞誉这是政协工作的一项创新。

理论引领 精准扶贫为遵循

《中国扶贫》:据我了解,协会十分重视理论学习,并曾在福建宁德实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摆脱贫困》这一重要著作。请问,您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

温克刚: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群众得到了很多实惠。但我们也看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党“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必须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面对这一艰巨任务,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及时地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战略思想。这是对我们党共同富裕理论的发展和延伸,开创了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新思路新境界。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利于集中帮扶资源,聚焦扶贫对象,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确保帮到点上、扶到根上,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如期脱贫致富奔小康,圆满实现我党对全国人民的承诺。

《中国扶贫》:扶贫要扶到根上,请问,您如何理解这一要求?

温克刚:扶贫要扶到根上,就需要深入了解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实际困难和迫切要求,精准地确定扶贫工作任务,不能搞不符合当地实际的面子工程。扶贫先扶智,要把干部、群众的素质提升上去。这就要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提高干部思想觉悟,提升他们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同时,要抓好对群众的教育工作,因为群众是脱贫的主体,他们的觉悟和素质提高了,扶贫工作才有群众基础。另外,选择项目时,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来选择合适项目,把当地人、财、物的潜力挖掘出来,在当地生财。否则,光靠外力扶持是不长久、不可持续的,也容易返贫。endprint

《中国扶贫》: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到攻坚拔寨、啃“硬骨头”阶段,您认为扶贫工作中的“硬骨头”有哪些?

温克刚:目前我国仍有4000多万人口未脱贫,这些人口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处于深度贫困之中。要解决这些群众的贫困问题,就要落实好“六个精准”的要求,付出更加艰巨的努力。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召开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就是要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迎难而上,向顽疾开战,向“最后一公里”冲刺,这场攻坚战我们必须打赢。

现在“最难啃”的硬骨头主要是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石漠化严重地区的群众。这些区域自然条件差、社会发育程度低,脱贫难度大,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深度贫困地区,对这些地区要加大投入力度。其次是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现在,我国正下大力气解决这个问题,效果比较明显。最后,在因灾致贫方面,国家也正出台措施,保险业的参与就是一个好办法。

另外,我觉得落后观念、不良风气也是脱贫的重要制约因素,是返贫的重要原因。记得在四川凉山州调研时,当地干部告诉我们,时任总理朱镕基去那里调研时,看到一户彝族人家生活很困难,就从自己兜里掏出1000元,并吩咐不能拿去喝酒。哪知道朱镕基同志前脚刚走,这位群众还是把钱花在了喝酒上,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引导群众移风易俗、自立自强,这是脱贫的根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指出的那样,物质贫困,思想不能贫困,扶贫必先扶志。

开拓创新 社会扶贫亮点多

《中国扶贫》:作为一个社团组织,协会如何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开发事业中来?

温克刚:协会的特点就是植根民间、联系群众,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上,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凭借协会整体力量开展的扶贫工作、产生的社会影响、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好评,以此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大业中来;二是靠老同志们的个人魅力动员一些爱心企业家为扶贫事业做贡献,引导企业家们致富思源,先富带后富,助力更多困难乡亲摆脱贫困。

《中国扶贫》: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持之以恒地抓“支持贫困村大学生村官成长工程”,社会影响较大。您如何评价这项工作?

温克刚:协会自2011年起持续实施“支持贫困村大学生村官成长工程”以来,在中央组织部的支持下,先后在14个省份举办了33期贫困村大学生村官培训班,共培训了来自全国28个省份、880个国家和省级贫困县、26个民族的6200名贫困村大学生村官。培训内容始终坚持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的理想信念教育;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核心的扶贫宗旨教育;以中华美德和雷锋精神为核心的社会风尚教育;以现代农业、功能农业为核心的创业理念教育。培训地点我们重点安排了井冈山、长汀、瑞金和延安、太行山、沂蒙山、大别山等革命老区,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工作过的福建宁德地区等,以坚定村官们跟党走的信念。培训方式丰富多样,有专家教授讲座与村官直面互动结合,大课讲授与现场参观结合,典型引路与村官相互交流结合,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培训期间,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中纪委原常委祁培文、江西省委原书记舒惠国、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国务院扶贫办范小建和刘永富两任主任,以及中央组织部、中央党校、农业部、中国农科院的专家教授和全国知名劳模、标兵等都先后授课。

为全方位推进村官工程,经国家民政部批准,协会还设立了“星火扶贫创业基金”,5年来已有20多位企业家和相关部门捐赠6400万元,协会选择为山西、重庆、陕西、湖南四省市的160个贫困村,无偿投入4000万元支持村官創业项目开发。据统计,协会培训的6200名村官中,目前有3270名仍在村里任职,其中有450名实施了创业项目,共带动10.8万户、43.2万贫困农民增收脱贫。协会支持的109个村官创业项目,直接带动2.4万贫困户、9.6万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村官工程广受赞扬,成为贫困村大学生村官学习交流和锻炼成长的全国性平台,成为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扶贫开发的有效途径,成为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的公益品牌。2012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了“为培养一支自主脱贫生力军贡献力量”的专题报道。2012年7月13日《中国组织人事报》整版报道,在述评中指出:“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的加入,开启了社会组织支持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新篇章”“支持村官工程为贫困村脱贫攻坚寻求了一条有效途径”。 2014年5月30日,在中组部召开的全国大学生村官工作会议上,协会作为唯一的社会组织作书面经验交流。但是,我想这一工程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做了添砖加瓦的工作。

《中国扶贫》: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三位一体的大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社会扶贫的重要作用,十年来,协会在社会扶贫方面都开展了哪些比较有特点、效果好的工作?

温克刚: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紧紧围绕国家扶贫开发战略,在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信息技术扶贫、国际扶贫合作、赈灾救援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个人觉得较有特点的几项工作有:

一是前面提到的“支持贫困村大学生村官成长工程”,这是涉及到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意义极其深远的一项工作。

二是围绕国家大片区扶贫规划,打造了山西长治3334个村、82万人安全饮水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得到了国家开发银行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体现了太行老区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探索了大片区精准扶贫的有效模式和成功经验。

三是与新加坡连氏援助组织合作,推进“贫困村安全饮水工程”。从 2012年起,协会先后在甘肃、宁夏、内蒙古、重庆、贵州等9省份34个县的73个贫困村实施了安全饮水项目,帮助11.3万贫困村群众解决了吃水难问题,开创了社团组织与国际机构合作的新模式。

四是与北方汽车教育集团实施的“七千万捐资助学计划”,先后使4000名贫困家庭的孩子通过参加汽车修理培训,找到了收入稳定的工作,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五是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联合启动的 “贸大高远在线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扶贫培训计划”,通过面授和在线函授相结合的方式,免费对贫困地区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开展培训,为提高贫困地区初中英语教学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中国扶贫》:对新一届协会的工作,您有怎样的期望?

温克刚:今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在这个关键之年,老会长胡富国带领我们已经走过了艰辛拼搏、开拓创新的十年,取得了很大成绩,也欣喜地迎来了扶贫开发事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最好历史时期。今年春节前,汪洋副总理对协会工作批示:“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的老同志怀着对党负责的态度、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应当充分肯定。”这是对我们的巨大鼓舞。

作为老共产党员、老扶贫人,我们将会继续关心协会工作。我衷心希望,新一届协会在袁文先会长的带领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要求,坚持协会“真扶贫、扶真贫”的优良传统和胡富国老会长概括的十八字工作方针,在脱贫攻坚战中有更多作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更大贡献。endprint

猜你喜欢

村官贫困村贫困地区
唱村官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