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析提问存在的误区,研究课堂提问的技巧

2017-12-09侯志飞

考试周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

侯志飞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氛围。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却还存在一些问题:注重提问的数量,忽视提问的质量;限制问题的答案,忽视答案的开放;忽视学生的提问,不重视倾听回答;提问方式不够灵活,课堂提问缺少灵动。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对应的解决策略,能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课堂;提问误区;技巧研究

课堂提问,一方面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问题;另一方面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针对发现的问题,向教师提出疑问,促进自身语文素养的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剖析存在的提问误区,研究提问的技巧,不仅可以凝聚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的效果。

那么,现代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存在怎样的提问误区呢?作为教师,又应该如何巧妙提问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现将不成熟的观点和意见提出,希望和广大同仁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 注重提问的数量,忽视提问的质量

笔者通过各种途径调查发现,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只注重问题数量的累积,而忽视提问的质量和效果。他们错误地认为时刻向学生提出问题,就能够牢牢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进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过于频繁的提问,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课堂时间,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教师常常是提出提问后,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导致学生疲于回答和应对,提问效果可想而知。而教师提的很多问题又是无效的,学生回答与否的结果都是相同的,不仅不能使学生通过问题的回答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反而使学生感到教学的枯燥,从而产生倦怠的心理,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正确认识课堂提问的目的和任务,设置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上课伊始以环环相扣的几个简短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目光附着在课文内容上;教学开始后,根据课文内容,在重难点和关键部分设置有效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留出适当思索的时间,引导学生更精准、深刻地把握课文;教学结束时,纵览课文,提出总结性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要求学生深入思考,使他们设身处地地去领悟和感受,从而增长知识的同时,增加生活经验和本领。

二、 限制问题的答案,忽视答案的开放

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过精心设计,提出非常具有意义的问题,却是自问自答;或者是不等学生回答完,就打断他们,自己把问题回答完;或者是对答错的学生不加以引导、启发,就给出消极评价;更有甚者,忽视了问题的开放性,把答案限制得过死,不允许学生有个人的发挥。如此,导致的结果是:教师统治着整个课堂提问,要么只闻教师语,不闻学生言;要么只在限定的框架内回答问题,不许“越界”,这严重打击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得学生慢慢失去了回答问题的兴趣。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清楚认识自己在课堂提问中所扮演的角色,把回答问题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积极为学生创设回答问题的情境,使学生经过思考,积极、踊跃地说出自己的答案。对于设置的问题,教师不应固定答案,只要学生的回答合乎情理,就要及时地表扬他们,赋予学生学习的信心;对于回答问题明显出现错误的学生,教师不要批评和嘲笑他们,而要努力启发和引导他们,使学生一点一滴、一丝一缕地慢慢理清思路,明确解答的方法,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根据课文提示,抽丝剥茧,梳理出正确的答案。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发展和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取得了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

三、 忽视学生的提问,不重视倾听回答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往往只重视自身提问,而忽略了学生提问。有的教师认为学生提出的问题,要么太简单,要么太古怪,要么太离谱,没有讨论、回答的意义。此外,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回答时,有的教师常常不能作为很好的倾听者,给学生以积极的反馈,他们要么态度不肯定,要么关注不真诚,使学生造成“我可能回答错了”的错觉,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

针对这些情况,教师一要鼓励学生提问,并引导学生根据疑问之处,设计巧妙提问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水平,有深度,使学生在问中学,在学中问,从而增长学问;二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用真诚的态度回应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在乎、尊重,从而激发积极回答问题的动力;三要对学生的问题有所反馈,但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沿着特定的思路,一点一点引导学生思考,直到学生领悟到问题的真正答案,然后让学生整理思绪,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述出来。

四、 提问方式不够灵活,课堂提问缺少灵动

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应用十分普遍,各类提问的方法都有一定比例的运用,但是方式单一的情况也是很普遍的。比如,在課堂中,教师直接提问的过多,甚至有时会一问到底,教师无法做到设计追问,或者根据课堂生成而随机追问;也不会不变换提问的形式,发问乏味,令课堂沉闷呆板。究其原因,是教师对提问以及提问的技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变换一下提问的形式,将直接提问转换成填充式的提问方式,让学生在选择中对知识内容加以辨析,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使其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准确。只有多种提问方法并用,多种提问形式并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才能实现其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功能。

总之,认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的提问误区,剖析其产生的前因后果,研究提问的技巧,是教师肩负的教学任务和努力的方向,如此才能有效凝聚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清.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11,(10).

[2]李玉凤.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八个注意”[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4).

[3]李光伟.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误区分析[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10):15.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从《成功》走向成功——“让学”,让语文课堂“学多于教”
初中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让有效提问激活语文课堂
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构建趣味盎然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