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7-12-09斌,朱

市场周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贫困者贫困村贫困地区

魏 斌,朱 斌

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魏 斌,朱 斌

旅游扶贫对贫困地区的脱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精准扶贫和旅游扶贫的含义为出发点,指出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问题诊断的思路,阐述了旅游扶贫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精准识别旅游扶贫贫困户、精准识别旅游扶贫项目资源、精准帮扶旅游扶贫贫困区域及优化旅游扶贫管理体制的措施。

精准扶贫;旅游扶贫;问题;对策

引言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在旅游发展实践过程中就已经提出了旅游扶贫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11月3日在湖南开展扶贫调研工作时提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分类指导,把工作做细,精准扶贫。”次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创新扶贫模式,开展精准扶贫。至此,我国对于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方式由单一转向多元化,扶贫资金使用由大水“漫灌式”转向精准“滴灌式”。

但是,很多地区在旅游扶贫的过程中存在偏离目标、强弱颠倒、忽视贫困人口和社区利益、旅游产品配套差和参与性不足等问题,造成旅游扶贫工作效果不明显、精准度不高,有些旅游扶贫仍然集中在“扶贫点”上,未能将各个“扶贫点”联结形成区域化、规模化,进而极大地缩减旅游扶贫的效用。故而本文从精准扶贫的视角探讨当前旅游扶贫面临的问题,同时提出解决途径。

一、精准扶贫与旅游扶贫

(一)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指的是对于不同贫困农户的具体情况和不同贫困区域环境,对扶贫对象采取精确识别、精确帮扶和精确管理的治贫措施。在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精准识别是重中之重,故其具有针对性,着重强调的是贫困者,且是真的贫困者就该帮扶;另外,精准扶贫的准确性,在精准识别之后,按照贫困对象的具体情况付诸对应的扶贫措施,切实做到精准扶贫。

(二)旅游扶贫

旅游扶贫就是贫困地区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目的,表面上看,旅游扶贫是将扶贫和旅游的有机结合,对具有旅游资源且有意愿通过发展旅游的贫困地区进行帮扶,扶贫和旅游互相促进,助推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实现扶贫与旅游的双赢。究其根本,旅游扶贫离不开“旅游”的属性,即要以旅游资源为前提,扶贫是终极目的,扶贫对象是贫困者。

二、精准旅游扶贫现存的问题

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之下,旅游扶贫的目的要得以实现,旅游精准扶贫首先要解决的是精准识别的问题,即帮扶谁;其次,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展开有针对性的帮扶,涉及帮扶的内容、形式和发起者,其中精准管理贯穿旅游帮扶的各个环节。

(一)精准识别过程中的问题

精准扶贫过程中,对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是重中之重,主要是识别贫困户和贫困村,在识别的过程中面临如下问题:

首先是规模确定问题。通过解读“两项制度衔接”提出要以县为单位将衔接对象进行“规模控制”,在获取贫困者的数量时,仅仅依靠省级扶贫办预先的测算由上而下逐级分配,未能将精准识别真正纳入测算贫困人口的过程。基于上述情况,实际的贫困人口和贫困村的数量和测算的结果存在偏差,实地走访扶贫地区发现也证实了偏差的存在,而且实际贫困者数量远高于测算结果,故而出于政策制定的先决条件使得部分贫困人口不在精准识别范围之内。

其次是范围确定问题。“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在2013年初全面启动实施,目的是推动贫困地区区域经济全方位发展。随着政策的出台,部分贫困户或贫困村被动的置于政策之外。在走访过程中,一些地区为了达到集中连片的效果,没有摸清哪些农户是真贫,哪些才是需要扶贫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笼统的划定扶贫范围,使得部分贫困户或贫困村未在旅游扶贫范围之内。

最后是主观性强,缺乏科学分析。政府工作人员(县、乡及村)即使面对既定的贫困指标在精准识别贫困户或贫困村的过程中掺杂个人情感,主观的划定扶贫对象。

首先将本文方法所需数据量与文献[5]中基于矩阵分析的方法、文献[10]中基于GFFT的方法和文献[11]中基于Gröbner基改进的GFFT方法进行对比,m取值为3~8,仍然选取与图4中相同的6种RS码进行研究,且每种RS码对应误比特率分别为0.02、0.01、0.005、0.002、0.001和0.0004.本文方法在各种条件下所需数据量可由式(32)获得;对于文献[5]中方法,其分析矩阵必须满足行数大于列数,因此所需数据量至少为m2n2;基于GFFT的方法至少需要50组完整码字,相应的数据量为50mn.最终,得到对比结果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相同条件下本文方法所需数据量更小.

(二)精准帮扶过程中的问题

对已经实施的扶贫政策在贫困区域进行深入调查后得知,直接投入到贫困户进行的扶贫资金相对较少,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贫困户得到的帮扶依然有限,精准帮扶面临如下问题:

首先是需求问题。这种需求体现在“刚需”和“改善”两个方面,贫困村和贫苦户的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各不相同,对于具体不同贫困者实施具体帮扶措施。然而在开展具体的旅游帮扶时,旅游帮扶措施不能满足所有贫困户和贫困村的实际需求。对于那些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村进行旅游帮扶时,一般是修建道路和房屋,增加可进入性和居住条件,或者是提供资金补贴,让农户将村舍按照统一标准进行修缮,再者是进行宏大的旅游规划。但贫困户关注的是能否吸引游客到访,毕竟贫困地区都处于偏远地带,有先天的不便条件限制;关注的是怎样融入旅游产业链,并通过开发当地旅游资源进而持续增加收入。此外,在帮扶贫困户和贫困村时没有植入旅游产业的发展理念,旅游资源没有真正的转化为旅游产品,吸引力也荡然无存,进而满足不了贫困户或贫困村“刚需”和“改善”的需求。

其次是模式问题。开展帮扶过程中,贫困户或贫困村更加认可的是对传统行业的帮扶,比如养殖业、种植业等,这些产业相较于旅游产业,附加值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应该成为旅游精准扶贫的焦点,鼓励贫困户向服务业过渡,依托当地特色资源打造旅游产品,自身营造旅游可持续化产业链,进而吸引到访者为贫困户创收。但是,基于贫困户对传统养殖业和种植业根深蒂固的认识,旅游扶贫模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消化”。

最后是利益分配问题。扶贫项目的落实给贫困村大户、农民合作社、当地企业及旅游开发商等带来了发展机遇,获益不少,但存在的问题是对于贫困户如何从中盈利未能明确指出。实地走访中很少有人能明确指出贫困户通过哪些渠道获得收益进而达到脱贫的目的。通常的“企业主导型”“农户+企业”等模式偏离了旅游精准帮扶的初衷,贫困户和贫困村在其中扮演原料供应商的角色。

三、精准旅游扶贫的建议

(一)精准识别旅游扶贫贫困户

旅游扶贫的对象是贫困户,故研究贫困的头等要务是贫困识别。精准识别旅游扶贫贫困户要区分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在此基础上对贫困户进行再分解,一部分是利用旅游扶贫能发展起来的贫困户,另一部分是利用旅游扶贫不能发展起来的贫困户,对于后者主要涉及的贫困户是失去劳动力、尚有劳动力却没有意向参与旅游扶贫。由上述论断可知,要成为旅游扶贫贫困户,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具备劳动能力,二是有意向参与旅游扶贫,三是利用旅游扶贫能发展起来的贫困户。归根结底,“可扶之人”才能成为旅游扶贫的重点照顾对象。另外,在识别过程中,申请者(贫困户)和村民代表共同参与,为确保识别过程的透明、公正与公开,可以申请第三方加入(主要是民间机构),建立精准识别贫困户档案,以便核查、追责。具体精准识别贫困户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入户调查→评议→核实汇总→公示结果→贫困户建档。

(二)精准识别旅游扶贫项目资源

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资源为开展旅游精准扶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但当贫困村处在国家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遗迹等国家禁止开发或者是限制开发区域时,要出台政策性措施确保精准扶贫。对于贫困地区处在上述区域之外,且有良好的旅游资源,也能够满足旅游开发所需的条件,然而条件满足不等同于能够成功实施旅游扶贫开发,关键是要分析旅游扶贫开发项目的可行性。

旅游扶贫项目推动了旅游和贫困户的共同发展,能否准确识别旅游扶贫项目,影响贫困地区的旅游市场收益和竞争力,同时对旅游发展过程中贫困者的收益和参与度有影响。即要成为旅游扶贫项目需要满足:一是贫困区域的旅游发展条件要与扶贫项目相吻合,要以贫困区域的具体情况为基准,禁止盲目开发;不同的贫困地区选择相对应的旅游扶贫项目。二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前提确定旅游扶贫项目,使其充满活力并有竞争力,方可获得收益。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行为的参与,就需要按照市场规律运行,在考虑市场需求的同时还应关注邻近区域的旅游产品(项目),走差异化道路,防止同质化恶性竞争。三是贫困者通过参与旅游扶贫项目得到改善和发展,这种改善和发展体现在贫困者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净收益不断增加,继而凸显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等综合效益。

(三)精准帮扶旅游扶贫贫困区域

对于旅游扶贫贫困区域的帮扶主要通过两方面来实现:一是帮扶改善贫困地区旅游扶贫条件,需要从“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两方面着手,硬件方面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且满足发展旅游所需的配套设施,促进外界与贫困地区的往来,解决可进入性,同时建设供水、供电、通信等设施;软件方面即给旅游扶贫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部门要针对旅游扶贫区域的具体情况在税收、资金补贴等方面给予优惠,不断增强旅游扶贫的力度,营造旅游扶贫氛围。二是帮扶建设贫困社区,应该以社区所在贫困区域的资源为基础,根据旅游扶贫的需求,可以尝试将旅游业作为核心带动其他产业(工艺品制作、养殖和种植业)进而形成旅游产业链,提供游购娱食住行等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四)建立健全旅游扶贫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旅游扶贫管理体制,可以让旅游扶贫的工作能够更加顺利有序开展,划分各部门的职责,在旅游扶贫过程中实行责任制。旅游部门的职责是筛选旅游扶贫项目,同时进行规划、市场营销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政府扶贫办的职责是制定扶贫标准和政策,兼顾识别贫困者,且协调其他各部门参与旅游扶贫工作等;专门成立监督部门,对各部门的工作和旅游扶贫过程进行全程督导。

[1]王思铁.浅谈精准扶贫 [OE/BL].(2014-03-27).http://www. scfpym.gov.cn/.

[2]杨元珍.旅游扶贫要“真”扶贫[J].老区建设,2013,(03):44-46.

[3]李金早.精准实施旅游扶贫,助力全面小康[EB/OL].http://travel. china.com.cn/txt/2015-11/06/content_36997814.htm.

[4]邓小海.旅游精准扶贫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5.

[5]张晓静,冯星光.贫困的识别、加总与分解[J].上海经济研究,2008,(10):3-12.

F590

B

1008-4428(2017)07-53-02

魏斌,男,甘肃陇西人,渤海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旅游管理专业,研究方向:旅游规划、遗产旅游;

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全面实现小康的辽宁旅游扶贫研究》(L16BGL002)和辽宁省社科联项目《基于精准扶贫的辽宁旅游扶贫研究》(2017lslktyb-003)的研究成果,主持人朱斌。

朱斌,男,渤海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旅游经济、旅游产业与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贫困者贫困村贫困地区
锦上添花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精准嵌入型政府扶贫信息化模式探索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古巴经济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