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代的高中历史课堂

2017-12-08林晓洁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22期
关键词:信息时代微课历史

林晓洁

信息时代的课堂具有开放性、信息量巨大、选择丰富的特点,学生的需求更为多元化,对教师的观念、能力和视野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地,信息时代的高中历史课堂要求教师在答疑解惑、形成知识体系、提供方法指导与实践、建设学习共同体、纠正认识偏差等方面予以关注。虽然当下的学校教育还没有被微课、慕课取代之忧,但教师已经十分有必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来改革课堂教学。

一、信息时代历史课堂的特点

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信息时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到来了,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在全球的影响力令人咋舌,人们的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等领域被信息技术裹挟,发生了巨大变化,历史课堂教学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从封闭走向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不再局限于教室,学习方式不再局限于教师的当堂讲授和学生看书、做纸笔练习。影响教学的因素越来越多,教学呈现出更加开放的局面。二是信息量巨大。互联网为师生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资源,从考古发现到档案资料,从史学巨著到史家新观点,几乎都能从互联网上方便地获取。三是选择多样。特别是微课出现后,无论是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方法还是学习内容,学生都拥有了比以前更多的选择。这些新特点,对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二、信息时代对历史教师的要求

进入信息时代,学生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从简单地获取历史知识变成了要科学地认识历史学科,要把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素养,要在探索历史的过程中学会如何认识过去,学会如何看待社会、把握人生等。由此,单纯讲授式的教学很容易丧失吸引力,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观念的转变。教师不能再抱着“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传统观念,以为学生只能通过自己的课堂才能获得知识,过于重视“讲”而忽略其他。教师要明确,进入信息时代,学生可以在40分钟课堂以外的各种网络平台获得更多生动的的历史知识和细节,他们的课堂需求不会只局限于掌握知识本身,而必定会是多元的,因而教师的关注点也应该是多元的。

二是能力的提升。多元的关注点要求教师成为“多面手”,无论是历史专业素养,还是教育理论水平,或者个人综合能力,都是教师多元关注的有力支撑。

三是视野的开阔。互联网给了全球网民一个新世界,人们以“知识大爆炸”来形容其信息量的巨大。在网络的帮助下,学生看到的、想到的越来越多,视野比以前更加开阔,而教师如果不能跟上这个潮流,就会被学生淘汰,被时代淘汰。

三、信息时代历史教师的关注点

一是答疑解惑。如今教师和课堂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但人类文明的宝库浩如烟海,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不断更新。网络搜索功能再强大,微课再普及,也难以完全解决学生的所有困惑。这时,课堂就需要更加重视答疑解惑,为学生提供支撑。

二是整合知识碎片,形成体系。通过网络搜索和微课等信息化渠道获得的大多是具体的、分散的、碎片化的知识,历史知识尤其如此。对于大部分高中学生而言,很难完全依靠自学进行系统化的加工整合,更难以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时空观念。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形成体系和框架,提升学习的深度,着力于时空观念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三是提供方法的指导与实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好的教师和好的课堂,要给学生提供方法的指导和实践的机会。尤其是在信息时代,若缺失了方法,很容易在信息风暴中迷失。因此,在历史课堂上,教师无需花费大量时间向学生硬塞具体知识,但却要努力教会学生如何研读和辨析史料,如何理解和评判历史,帮助学生获得在信息时代学习历史的意义与方法。

四是组织研讨与分享,建设学习共同体。利用网络、微课等信息技术手段的学习大多是个人行为,而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设学习共同体,促进他们之间的共同成长。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学生通过问题研讨、学习成果展示、问题研讨、互动分享等,提升能力,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还可以使教师在倾听中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五是纠正认识偏差。互联网的一大特点是开放性,但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容易给学生带来认识上的偏差,特别是在历史领域,新材料、新观点层出不穷,还有部分“博眼球”但观点偏激、片面的言论,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困惑或认知上的困难,对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或纠正,使信息化带给学生更多益处。

四、信息时代的历史课堂

人类社会自进入信息时代,产生的变化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巨大和迅猛,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历史课堂也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及时调整,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这里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历史课堂会让位于风靡网络的微课、慕课吗?目前来看,答案是否定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历史课堂所依托的传统学校教育仍然具有微课、慕课等无法替代的功能或优势。

其一,教育的核心要义是爱的传递,这需要人与人面对面的交往来实现。建立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微课、慕课,还无法通過机器来代替这种真实的人际交往。微课、慕课主要擅长的是“教学”功能,还不能代替“教育”。尽管家庭教育也可以承担起传递爱的职能,但以目前的情形看,具有“集体”这一实体的学校教育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历史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传递爱的重要载体之一,自然仍有长期存在的必要性。

其二,传统学校教育的集中授课方式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个个或大或小的集体,如班级、年级、社团等,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要通过集体实现其社会属性,获得归属感,形成交际圈。尤其是对学生而言,同学、校友作为他们人生特定阶段非常重要的朋友圈,将为他们提供未来融入社会所必需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影响其一生的人脉关系。反观微课和慕课,由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和虚拟性等特点,还难以将使用者凝聚成具有特定范围和情感共鸣的实际集体,因此仍无法取代传统的学校教育。

综上所述,步入信息时代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堪称革命性的变化,但基于互联网的新兴教学模式主要改变的是知识传递的方式,对于知识以外的部分还需要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完善。历史课堂暂无被取代之忧。但是若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来改革课堂教学,教师可能会被淘汰。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信息时代微课历史
信息时代年鉴出版的品牌建设
信息时代初中全学科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信息时代
新历史
忘记你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