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退耕还林工程与产业结构转型

2017-12-08邓绍辉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药材造林四川

邓绍辉

本文对2000-2014年间四川退耕还林工程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存在问题进行初步分析总结。着重指出:这一工程在吸取现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采取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生态药材和生态旅游等产业结构转型,以实现农民增收、地方增财和国家增绿等战略目标。

一、现状

1999年10月,四川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同时,又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并将其实施范围扩大到全省21个市(州)、174个县(市、区),涉及622万农户,2 200万农村人口。经过十多年的保护和建设,这一工程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现将这一时期四川退耕还林工程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统计(见表1)。

通过表1所列数据和其他相关措施的逐步实施可以看出,这一工程取得了以下成效。

第一,完成或超额完成退耕还林任务。据载:退耕还林前,四川省有456.67万公顷的坡耕地(即坡度在25?以上的耕地),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70%。当在全省范围内启动退耕还林时,国家下达四川全省每年退耕8万公顷。通过表1可见,从2000-2014年的15年间,全省累计实现退耕造林169.71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81.24万公顷,封山育林88.47万公顷;累计投资达493.68亿元。从总体来看,前三年造林:2000年为20.43万公顷;2001年为43.15万公顷;2002年为47.89万公顷,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任务。以后多年虽有所下降,但多数年代仍陆续完成国家和省级下达的退耕还林任务。

第二,生态环境逐渐好转。通过十余年的退耕还林工程,四川省176县(市、区)农区幼林植被持续发挥着蓄水、保土、制氧、固碳、净水以及改善小气候等生态功效,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公共生态产品。据监测:2013年全省退耕还林工程实现固碳586.89万吨,释氧1 258.47吨,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4 430.36万吨,释放空气负离子14 772.69万亿个,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和生态需求。监测显示,随着森林覆盖率的不断提高、水土流失面积的减少,四川省境内长江干流泥沙含量比退耕前减少46%。以上所列数据虽不全是退耕还林数据,但这一工程实施确实促进了四川农区生态效益的逐步好转。

第三,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据2016年11月叙永县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站有关人士介绍,早在七八十年代,叙永也出现过红嘴鸥,后来因发展对环境有所影响,很少见到红嘴鸥的身影。此次出现红嘴鸥来叙永过冬,与叙永退耕还林,生态环境改善有关。

第四,600多万农户得到实惠。退耕还林期间,四川直补资金384亿元,户均6 400元。每年另有400多万个劳动力因实施退耕还林得以转移,外出务工年创收,使当地农民得到了更多实惠。

据统计,退耕还林十几年来,四川省已累计建成高产稳产基本口粮田16.03万公顷,项目区农民人均新增基本口粮田0.02公顷,人均口粮田面积超过0.04公顷,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6.85万吨,农民人均增加口粮40千克以上;已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18.65万口、购置高效低排生物质炉和以电代柴户内用电设施4.82万套,项目区68.49万农民用上清洁能源,有效改善了农村用能结构;已累计实施生态移民6 367户,2.61万居住在生态环境恶劣、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的退耕农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累计发展后续产业种植项目47.24万公顷、建养殖圈舍988.76万平方米、培植食(药)用菌类32 285.69万袋,项目区农户年增收15.32亿元,人均增收150元以上;已累计对因灾受损的22.41万公顷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地进行了补植补栽,提高了造林质量,退耕还林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二、存在问题

在充分肯定四川实施退耕还林保护工程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应客观地看到其发展进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农户长期收入来源减少。据2003年四川社科院对天全县3个乡9个村225户农民调查,退耕还林导致农户油料种植面积和产量减少50%以上,有42%的农户减少生猪饲养数量。

第二,国家对退耕还林补助或补贴有限。据调查:国家对退耕还林的种苗费补贴标准是750元/667 m2,而天全县杂交竹、毛白杨种苗费分别是3 150元/667 m2、3 600元/667 m2,造林成本远高于国家补贴标准。

第三,为配合退耕还林工程,地方政府因执行减免农业税、减免农林特产税等,财政收入相对减少。

三、改进措施

在退耕还林进程中,为尽快解决农民、地方和国家三者利益上的矛盾(即农民需要收入、地方需要税收、国家需要绿化),本文建议如下。

(一)退耕还林与生态种植结合

位于盆地西部边缘的邛崃市在退耕还林后,大力号召农户栽桑养蚕,桑园面积达0.13万公顷。大同丝绸公司为当地农户提供桑苗和蚕种,进行技术指导,并直接收购农户的蚕茧,这种“公司+基地+农户”的蚕桑产业发展模式,大大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

蒲江县退耕还林后,采取专业合作发展模式组织带动农户种植水果,现在各类水果种植面积达1.53万公顷,年产水果25万吨,其中柑橘1.23万公顷,年产量21万吨,果品优质率达到68%,已发展成为西南地区较大的柑橘生产基地。

(二)退耕还林与生态养殖相结合

荥经县青龙乡柏乡村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地面积大的优势,通过科技指导、示范带动、资金扶持等措施,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林下种草,以草养畜”,在退耕还林区建立了以种植优质黑麦草为主的林草间作区,规模养殖长毛兔。

这种发展模式有效地带动了草畜产业的发展,延伸了产业链条,增加了农户收入。通过长毛兔的养殖,能够很好地解决退耕还林后农户的经济困难,增强发展后劲,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找到了新的收入来源。此外,有的地方農户利用养牛、养鸡、养猪等,为生态种植果木提供肥料。endprint

(三)退耕还林与生态制药相结合

安岳县位于川中丘陵地区,退耕还林后大力倡导种植柠檬。柠檬果肉极酸而浓香,果汁为柠檬酸,果皮可提炼柠檬油,是化妆用品的重要原料。目前,该县种植柠檬达百万亩以上,成为全国柠檬之乡,其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

荥经县荥河乡以黄柏、花椒等草本药材与杉木等树种混交。分为间种木本和草本药材两类。长期以木本药材和杉木为主,短期以草本药材为主。其優点既能保持树木正常生长,保证长期、稳定发挥生态效益,又能加强商品用材林或药材林培育,兼顾中长期经济效益。在药材市场情况较好的时候,采用先进的“环剥法”采集树皮,既能保持树木的生命和正常生长,保证生态效益长期、稳定的发挥,又能够得到较好的中长期经济收益,还可灵活地将药材作为用材树种培育,或者直接培养成生态防护林。

(四)退耕还林与生态旅游相结合

长宁县竹海镇位于蜀南竹海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在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鉴于纯竹林造林成本较高,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提出林竹混栽,以降低种苗成本的建议,动员农户种植撑绿竹、麻竹等笋竹两用林超过266.67公顷,涉及农户2 500多户。农民每年直接从退耕还林中获得经济补助110多万元,同时节约生产成本80万元以上。

大竹县为提升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质量,将国道210沿线和公园周围及其旅游线路两旁陡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眉山市在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沿线营造生态竹林,以丰富的旅游景点,促进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五)民间资金进入退耕还林工程

目前,受退耕还林政策激励,雅安市民间资本纷纷投资林业。据统计,近年来累计28家企业、98个专合组织,共计投入2.39亿元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及退耕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全市6.28万公顷退耕还林成果巩固、0.22万公顷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中,民间资本参与退耕还林1.69万公顷,荒山造林0.47万公顷,后续产业发展种植项目1.53万公顷,基本口粮田建设3.26万公顷。石棉森源观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金园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农兴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依托退耕还林培育成长为地方龙头企业。

四、结语

四川在退耕还林进程中所采取的多种产业结构转型措施,各有长短。只有充分结合当地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相互学习和借鉴其成功经验,才能找到适合农户自身发展的需要,确保农民的实际利益,巩固退耕还林的已有成果。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药材造林四川
河南道地药材
A gift I treasure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灾后两年新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