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区域地震救援实战拉动演练的几点思考

2017-12-08周雪昂

中国应急救援 2017年6期
关键词:救援队器材灾害

周雪昂

跨区域地震救援实战拉动演练的几点思考

周雪昂

本文结合笔者参加公安部消防局组织的中部地区跨区域地震救援实战拉动演练的经历,从消防部队参加地震灾害救援队伍的组建、装备配备、人员培训、器材携行等角度出发,探讨了地震灾害救援的部分技战术,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消防 地震 救援 技术

2017年6月19日至22日,公安部消防局在安徽省合肥市组织开展了历时72小时的跨区域地震救援实战拉动演练,调集中部地区9个总队的地震救援队参加。此次演练是继西南三省、东北五省、西北六省跨区域地震救援演练之后,公安部消防局组织开展的第四次跨区域实战拉动演练,也是参演力量最多、作战规模最大、救援任务最难的一次演练,尤其是徒步行进之难、灾情设置之险、作战强度之高、考核评判之严,均为历年之最。作者参加了此次演练,并全程参与了河南总队重型地震救援队的队伍组建、器材配备、训练组织等具体工作,现将有关经验汇总提炼,供消防部队同仁参考。

1 前期准备工作

地震灾害事故的突发性和破坏性,决定了救援队伍日常准备工作的艰巨性[1]。

1.1 救援队伍组建

汶川地震后,各省均成立了地震灾害救援队,大多数队伍都是依托消防部队特勤力量组建起来的;但是由于消防部队受现行体制影响,救援队队员每年均有变动,经过专业培训和拥有实战经验的队员骨干,难以保留。这就造成了地震灾害救援队伍整体水平一直上下波动。除了装备实力逐年增强外,与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对外称“中国国际救援队”)、蓝天救援队等专业地震灾害救援队伍相比,各省地震灾害救援队队员的个人技术水平长期难有质的提升。因此,建议各地消防部队按照总队建制,根据实际情况,每年集中开展集中培训,保证专业性和战斗力;配齐各类器材装备、保障物资和运载工具,单独封箱储存,定期维护保养,确保接到跨区域增援命令时,短时间内即可出动。

1.2 个人保障物资准备

在公安部消防局下发的《地震救援队72小时个人保障物资一览表》中(详见表1),“食品”一栏只写上了“确保3天的高能量食品”,对具体的食品种类和数量并未作具体规定。根据笔者参加中部地区地震救援跨区域救援演练的经历,认为在食品的选用方面应注意:一是重量尽可能轻,在地震救援现场,饮用水的需求度和珍贵程度远远超过食品,在保证基本需求的情况下,所携带食品的重量应尽量轻,占用的空间应尽量小,腾出背囊空间尽可能多携带饮用水;二是要丰富食品的种类,与火腿肠、巧克力相比,携带一些含果脯类的坚果,既能补充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电解质,又能提高食欲和振奋精神;三是少携带耗水量大的食品,如压缩饼干、方便面、自热米饭等,此类食品单位质量含能量较低,消化过程需要消耗人体大量水分;四是注意肉类的选择,从人体消化吸收的角度,鱼虾优于家禽,鸡鸭优于牛羊,猪肉一般不作考虑,在地震救援物资准备时,应有较为明确的肉类指向性;五是随身携带部分专业高能量食品,一小袋(净含量25克)的液体能量胶含有100卡路里的能量,既不占空间,又能在短时间内消除饥饿感,保证队员的持续工作能力。

1.3 装备器材配备

结合笔者经历,通过与参加过汶川、玉树、尼泊尔地震救援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和蓝天救援队专家骨干沟通,认为公安部消防局下发的《公安消防部队地震救援队装备器材一览表》所列装备(见表2),与目前地震灾害救援现场的实际需求有较大出入。以地震救援重型队为例,一是不必要携带的装备较多,如要求携带手动破拆工具组4套、无齿锯3套、大锤4把,质量重、体积大,实际使用率并不高;二是装备功能重复,如手动破拆工具组里带有斧子和锤子,不需要另行携带;三是个别装备不便携带,如应对脊柱受伤情况的船型担架,完全可以由多功能担架加上脊椎板代替;四是缺漏装备过多,尤其是针对狭小空间破拆的难题;所列的凿岩机、手动破拆工具组等装备在现场并不实用,而类似于角磨机、电锤、电镐等适用于小空间、多角度的轻便高效破拆工具,并未列出。

2 救援现场的准备工作

地震灾害发生后,距离震中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的道路常被破坏,救援车辆在相对安全的位置集结后,地震救援队需要将重达10余吨的救援器材携行至救援现场。这就带来了四个问题,一是远距离徒步行军,二是装备器材的携行,三是到现场附近后如何设置营地,四是现场装备的管理问题。

表1 公安消防部队地震救援队72小时个人保障物资一览表

表2 公安消防部队地震救援队装备器材一览表

2.1 装备携行

在地震救援现场,装备数量越多、种类越丰富,救援会越顺利、速度会越快。据统计,按照公安部消防局的要求,一支45人的地震救援重型队需要携带的各类器材,含队员72小时个人保障物资,总重量超过10吨,平均每个队员负重200公斤以上。在地震灾后的道路交通环境中,这种负重强度是难以想象的。所以,装备携行工具的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当前,国内消防装备器材制造商,尚不能拿出一种较为完善的全地形、全天候、多用途装备携行解决方案。从公安部消防局组织的西南三省、东北五省、西北六省、中部九省4次跨区域地震救援演练情况来看,多数地震救援队采用的是自行设计制作的装备运载小车,即使个别地震救援队的小车为招标采购,也多为自行设计、委托加工、集中采购的形式。

续表2 公安消防部队地震救援队装备器材一览表

在小车的设计方面,全国消防部队目前依然处于摸索阶段,但已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设计思路:一是选用轻质高强材料,用铝合金、空心不锈钢作骨架,保证车身强度的同时,控制小车自身重量;二是确保小车的通过性,轮毂直径不应低于60厘米,以便更好地通过坑洼地段;三是选用空心轮胎,与实心轮胎相比,空心轮胎更轻,在大负载情况下,使用空心轮胎的小车不会因原地转向而造成轮胎脱毂;四是小车的重心尽量低,防止上装器材过重造成“头重脚轻”,降低坑洼地段小车倾覆的可能性;五是慎重选用电力驱动,电动小车在坑洼地段,方向不易控制,且地震灾害救援持续时间长,电池电量一旦耗光,充电较为困难,即使改为手动,也要克服沉重的电池组的重力,在必须使用电动小车的情况下,应该选用锂电池而非镍氢电池。

2.2 徒步行军

地震灾后道路常常中断,前往震中救援地点必须徒步行军,应注意:一是选用合适的靴子,行军靴的大小应适宜,鞋带不松不紧,出发前应穿着一段时间,用加热烘烤等方法消除磨脚点;二是勤换袜子,长时间穿着潮湿的袜子会引发脚气和感染,最好选用五指袜,以保证脚趾之间的干爽,平均每10公里换一双,换下的旧袜子应丢弃;三是做好分工,至少2人负责1台小车,前拉后推,保证行军速度;四是设立安全员和开道员,做好行军全程的探路、引导、预警等工作;五是注意人员轮换,留体力最好、精神状态最佳的队员负责殿后,防止遗漏装备。

2.3 现场扎营

在相对平坦的高处扎营,24小时设立安全员,明确预警信号,预防泥石流、滑坡、落石等次生灾害。帐篷不可选用军绿色,而要选用橙、黄等亮色,以便醒目,便于定位和寻找。设立厕所,采用干土掩埋的方式处理排泄物,定期消毒,防止疫病。地震救援地点多集中在山区,营区的防蚊虫、防毒蛇工作要做到位,可在营地周围洒硫磺粉,防蚊虫叮咬喷雾要随身携带;尤其要注意的是,睡前要消灭帐篷中的蚊子,保证睡眠质量和救援体力恢复。

2.4 装备器材管理

地震灾害坍塌形式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所需装备的多样性。消防部队参加地震灾害救援,需要的装备器材包括破拆、救生、侦检、防护等各类器材共计数千件套。仅“消防员防坠落辅助部件”一项装备,就包括了24种共计32件各类攀登器材。高效的装备管理,能够确保现场高效率的调用装备,最大限度地发挥装备器材效能。因此设立专职的器材装备保管员,显得十分重要。另外,还要按器材类型或小组分工将各类装备打包装箱,箱子上贴《器材清单》,便于取用。

3 地震灾害救援关键技术

地震灾害现场环境恶劣,决定了所需救援技术的复杂性[2]。根据汶川地震以来消防部队不断积累的经验,地震灾害现场的关键救援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搜索定位技术

地震灾害中,搜索被困人员的方法有三种,即人工搜索、仪器定位、搜救犬搜索。面对大面积的房屋废墟,使用人工搜索较为高效,通过喊话、敲击等方法,迅速找到受伤人员的被困位置;对于埋压较深的被困人员,可使用雷达或音视频生命探测仪,但是仪器的使用会受被困位置、埋压深度、探测角度等因素的限制;搜救犬搜索相对迅速,但犬受工作环境影响较大,在高原地区作业时效率不高,大多数搜救犬无法分辨活人和尸体。

3.2 绳索应用技术

90年代以来,随着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职能任务不断拓展,为解决高空救援、攀爬横渡、垂直下降等技术问题,公安部消防局引入日本双股螺旋绳技术,在全国消防部队推广。在一定时期内,双股螺旋绳技术一直在消防部队的绳索救援技术中占主导地位。近年来,随着消防部队地震救援、抗洪抢险等任务的增多,装备实力的不断增强,双股螺旋绳技术因系统安全性较低、灵活运用难度大、使用场合受限制等原因,一直得不到基层官兵的广泛认可。在这种背景下,部分消防总队逐渐引入了欧洲的静力绳技术,并在各类应急救援任务中多次使用,收到了明显效果。欧洲静力绳技术源于意大利和法国,其特点是整体安全性高,可灵活应对各类攀登、高空作业环境。在绳索技术运用方面,消防部队与蓝天救援队、中国登山协会等民间救援机构相比,目前还存在较大差距。但随着消防部队在专业化、实战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进,静力绳技术必将成为未来消防部队的主流绳索技术。在地震灾害救援培训时,建议邀请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中国登山协会、中国洞穴救援协会、蓝天救援队相关专业人士担任技术教练,重点针对深井救援、重物牵引、峡谷绳索垂直救助、支撑向上破拆救援等科目开展操作培训,提升地震救援队的绳索技术应用水平。

3.3 支撑和顶撑技术

在地震救援行动中,“米”字形支撑、“L”形支撑、“T”形支撑等木质支撑结构被广泛使用。救援人员要携带木材加工工具,熟练掌握木材加工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利用现场周边的树木、房屋构件,制作出能与现场需求匹配的各类形支撑结构。为了节省时间,地震救援队可预先制作楔形、三角形、方形等各类形状的木质构件,带到现场可直接使用。另外,部分消防部队地震救援队配备了全套的俄罗斯八爪鱼破拆工具组,包含有各类可搭配使用的支撑套件,尤其是橡胶支撑组件,配有榫卯结构和防滑凸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支撑器材。

3.4 破拆技术

地震灾害救援现场,常见的破拆对象主要有石块、木头、钢筋、铁皮、混凝土等。从破拆角度区分,分为向上破拆、向下破拆、横向破拆、多角度破拆等。从破拆适用环境区分,又分为干净破拆、支撑破拆、狭小空间定向破拆等。目前,消防部队配备的破拆装备可基本满足大空间、向下方向的破拆需求,但对于狭小空间、向上破拆,还另需部分工业级小型化的电动破拆工具,如电锤、电镐、角磨机等。对于地震救援科目中公认最难的狭小空间30厘米国标水泥板破拆,目前除美国史丹利液压风镐外,消防部队目前还缺乏有效的针对性快速破拆装备。

3.5 急救技术

成功定位被困人员后,救援时要细致询问和观察伤情,不可盲目拉扯,以防造成二次损伤。一般情况下,救人要先估计头部,清除口鼻灰土,保证呼吸顺畅;其次,清理胸腹杂物,必要时,对被困者提供输氧。对于营救时间长,短时间不易救出的被困者,要及时提供医疗、饮水等保障,增强被困者生命力[3]。特别应指出的是,对于长时间肢体埋压的被困者,不应立即救出,严防挤压综合征。要凉水降温受伤肢体,严禁按摩和热敷,以免加重组织缺氧;伤肢有开放性伤口的,止血时不能使用加压包扎和止血压带;让被困者饮用碱性饮料(0.5%碳酸氢钠加入少许糖和食盐),在利尿的同时碱化尿液,避免肌红蛋白在肾小管中沉积。

3.6 心理干预技术

地震灾害发生后,被困者处在狭窄、压抑、伤病的环境中,若丧失生存意志,严重时会导致死亡。因此,对被困者及时实施心理干预和救助非常重要。心理干预技术包括沟通技术、疏导技术、宣泄技术。一是要与被困者保持互动,取得信任,便于沟通;二是要帮助被困者树立生存决心;三是争取找到被困者的家人协助,为被困者提供心理抚慰;四是不可让被困者感受到过分的关注和同情,以免造成被困者心理负担加重,从而影响正常施救。

4 几点建议

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后勤物资保障工作战备化、科学化[4]。对于消防部队地震救援的日常准备工作,要坚持“常态化战备、专业化培训、实战化练兵”的原则,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4.1 常态化战备

做好各类物资装备和运载工具的维护保养,确保接到增援命令,可立即出动;维持地震救援队的建制,严格控制队员的去留数量,保留经专业培训和有实战经验的队员骨干,做好地震救援技术的传帮带;加强高精尖地震救援装备的配备,液压风镐、多功能电动剪扩钳等核心救援器材的采购必须放眼全球,准备若干套最先进的品牌产品常备。

4.2 专业化培训

定期组织地震救援技术专业化培训,邀请中国登山协会、中国洞穴救援协会、蓝天救援队、国家地震救援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队授课,重点针对地震灾害救援需要的急救知识、绳索技术、破拆方法、支撑技巧开展攻关式培训,提升消防部队地震救援专业化水平。

4.3 实战化练兵

充分利用拆迁工地、培训基地,重点针对侦检、破拆、绳索、救生等科目,开展实战化练兵;定期组织救援队骨干相互交流,增长阅历,积累经验;充分创造训练条件,定期维护横向破拆、垂直破拆、狭小空间救援等专业训练场地;珍惜和利用跨区域救援实战演练的机会,与兄弟总队的精英队伍相互切磋,不断提升消防部队地震救援技术的整体水平。

[1] 物资管理委员会编著. 现代物流管理全书[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7.

[2] 苗国典, 魏捍东. 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行动准则初探. 武警学院学报[J], 2008, (8). 12-16.

[3] 周雪昂, 杨健宇, 康青春. 地震埋压现场人员的搜索和救援.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J],2009(4).25-27.

[4] 李磊.地震应急救援现场需求分析及物资保障[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6(9):15-18.

作者单位:郑州市消防支队

猜你喜欢

救援队器材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千年蝗虫灾害的暴发成因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福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 招之即战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