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材中律动内容的整理与分析

2017-12-07杜娟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教材分析律动小学音乐

杜娟

【摘要】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律动内容涉及面广,教师要认识律动的意义,对律动内容进行分类与分析,了解律动教材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开展律动教学。

【关键词】小学音乐 律动 教材整理 教材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A-0117-02

著名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提出音乐本身离不开律动,而律动和人体本身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体态律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音乐的体验与表达,它是音乐的外部呈现方式,使抽象的音乐变得形象生动。通过整理与分析,笔者发现教材中律动内容涉及面广,具有基础性、渐进性、丰富性的特点。笔者认为,教师如果能认识到律动的意义,并对律动内容进行分类与分析,就能更好地开展音乐律动教学。

一、律动的意义

律动指的是有节奏、有规律的运动,多指人听到音乐后,按照节奏而通过身体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感觉。律动是一种有意识的动作过程,是教学过程中音乐的“再现”过程。律动有时也可以是一种身体训练。柏拉图指出传统古典的身体训练已经使得肢体运动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将这种身体运动渗透到孩子们身上,能使他们从小受到由肉体到灵魂的洗礼。

笔者认为,律动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动作的呈现是感知音乐的过程,更是对音乐的再创造过程,可以积极锻炼学生身体各个器官的协调能力,通过肢体动作唤醒学生对音乐的表达。律动给予了音乐丰富的外在表现,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与表达。

二、律动内容的分类与分析

在整理律动教材的过程中,笔者根据律动的内容将其划分为四类:动作模仿、歌舞表演、音乐剧、用动作表现音乐的相关内容。下面,笔者将通过图表数据与文字分析,具体阐述律动在小学各阶段对音乐教学的作用。

(一)动作模仿

模仿指的是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行为的过程,可分为无意识模仿和有意识模仿、外部模仿和内部模仿等多种类型。动作模仿是一种有意识的外部模仿活动,是主体对音乐的一种外部呈现方式。在音乐学习中模仿是孩子们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必须经历的阶段。通过模仿,孩子可以更快更好地积累音乐学习经验。

通过整理教材,笔者发现教材内容中的动作模仿主要有三种:小动物形象的模仿、迁移生活经验的动作模仿、与音乐要素相关的动作模仿。

1.小动物形象的动作模仿

动画片是孩子们从小爱看的电视节目,片中的很多动物都以拟人的手法表现,它们说着人类的语言,并与人类一样有着喜怒哀乐,孩子们喜欢它们,从一开始,动物就成了孩子们的朋友。

從图表上看,在低段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歌唱小动物的歌曲,主要有袋鼠、蜻蜓、布谷鸟、大雁、象、小鸡、蜗牛、黄鹂、狮子、熊等。这些都是孩子们熟悉的动物,模仿与表演它们的形象也成了孩子们乐于参与的律动内容。通过模仿,孩子们心中美好的童真被唤醒了,他们的表现欲也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同时,学生的观察、记忆、表演、合作等能力也由此发展起来。

2.迁移生活经验的动作模仿

迁移生活经验的动作模仿,主要是根据孩子们生活中已经建立的生活经验动作,如走、跑、跳、拍手、劳动动作、体育运动等进行律动的感知与表演,使音乐学习与生活密切结合,避免了新动作学习的费时与枯燥,有助于提高教学内容的实施效率。

从图表上看,此项模仿内容出现在低段与中段年级。低段大多是人类与身俱来的拍手、跺脚等律动本能。中段则利用了如划船、打雪仗等孩子们的亲身经历,将律动与生活密切联系,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3.与音乐要素相关的动作模仿

音乐学习应遵循先感知后认知的发展规律,与音乐要素相关的动作模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在音乐学习中,通过设计感知乐曲的节奏、节拍、情绪、乐句等律动将动作与音乐元素巧妙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进而不断深入地学习音乐。

从图表上看,长短、强弱、高低及音乐情绪等音乐中最基本元素的动作模仿大多出现在低年级段。通过动作模仿,学生从低年级段开始就建立良好的音乐节奏、音高、时值的概念,促使学生更深入地进行音乐学习,理解音乐内容。

(二)歌舞表演

歌唱是音乐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歌曲表演可以激发孩子歌唱学习的兴趣。通过歌唱表达的外部呈现,孩子们可以抒发对歌唱的理解与表达,提高了表演的能力。

从图表上看,此项律动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音乐教材,并对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从低年级段的模仿逐步过渡到高年级段的创编与即兴创编,教师需要建立纵向的目标,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技能,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的歌曲表演。

从图表上看,舞蹈的学习贯穿整个小学阶段。通过统计,笔者发现舞蹈涉及的种类多,涵盖地域广,有彝族、藏族、蒙古族、傣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舞蹈,提倡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了解与感受;有京剧、秧歌、黄梅戏等戏曲,弘扬中国传统音乐;还有邀请舞、探戈、印度舞、芭蕾等外国舞种,学习国外经典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三)音乐剧

我国音乐教育家廖乃雄先生曾指出,戏剧表演是音乐学习中由动到演的一个质变。他提倡音乐老师做音乐的导演,不仅仅是传授音乐的方法、知识与技能。

从图表上看,音乐剧已被纳入到小学音乐课的学习,表演者需具备一定的音乐能力及表演基础,因而多出现在高年级段。笔者统计后发现小学阶段总共出现了四部音乐剧,分别是《彼得与狼》《歌唱二小放牛郎》《三个和尚》及《魔法师的弟子》。这四部音乐剧都是经典的中外作品,剧中的人物形象能吸引孩子们,唤起他们积极的表演欲,且适合集体合作表演。

(四)用动作表现的音乐相关内容

指挥及乐器的模仿虽不属于律动范畴,但它们是音乐学习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进行乐器模仿和指挥的时候会涉及手、脚,甚至全身的协调感觉,良好的律动感可以促进乐器演奏的姿势及指挥动作的自然放松。因此,笔者将其进行整理与分析。

图表显示的主要是乐器演奏的模仿,教材中主要针对民族乐器的模仿,如二胡、琵琶等。在从三年级开始还有竖笛的学习,图表中并没有显现出来。

指挥是音乐学习中较高级的一种能力,通过指挥的学习,学生可以准确感知歌曲的拍子,对音乐进行整体把握,如结构段落、乐曲情绪变化等。

三、律动教材的特点

(一)基础性:律动为歌唱教学服务

歌曲表演的律动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歌曲学唱过程。歌唱是音乐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的歌唱不仅是嗓音的表现,更应调动全身各个器官的参与。歌曲学唱前、学唱时、学唱后都可以进行律动,而每个时段律动对歌曲的学习也起了不同的作用。

以《赶圩归来啊哩哩》为例,笔者在教学过程的三个环节中都设计了律动的内容:“引子,发声练习”中“喊山”的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走进彝族,激发歌唱欲望。“主体,学唱歌曲”中出现了拍手、舞步等律动内容,学习了彝族舞蹈基本步伐,再现了彝族火把节时载歌载舞的情景,真切感受、表现了彝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尾声,完整演绎”的律动是前两个环节中律动的组合,使歌曲更具完整性、创造性和表演性。

(二)渐进性:各阶段律动重点不同,循序渐进

从整个小学阶段音乐教材来看:低年级段以动作模仿及简单的随歌曲动作表演的律动为主,律动从孩子们兴趣点出发,接触大量的小动物角色的动作模仿,使律动变得生动活泼、可爱有趣。中年级段在孩子们低段律动的基础上继续结合歌曲进行律动表演。此阶段的律动开始学习舞蹈动作,进行集体舞的学习,逐步增加律动的难度,丰富律动的内容。高年级段的律动逐步过渡到音乐剧的表演,更强调角色的表演及对作品表演的再创造能力。

(三)丰富性:古今中外,涉及面广

在整理律动内容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音乐内容的丰富性使律动涉及面非常广。有本民族的舞蹈学习,如藏族、蒙古族、傣族等,也有国外舞蹈的学习,如探戈、邀请舞等。通过对律动、舞蹈、音乐剧等的学习与表演,学生可以更充分地理解多元文化,感受和表现不同的音乐风格。

音乐教师如果掌握了律动的如上特点,相信在教学律动这一内容时就能更加顺利和高效。

(责编 黎雪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材分析律动小学音乐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三个经济”律动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长话短说”栏目在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生命的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