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策略探析

2017-12-06覃海英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

覃海英

【摘 要】本文以高考基础知识题型的常见题型包括成语辨析题、语病辨析题、语意连贯题等为例,提出通过了解学情,制定措施;具体实践,夯实提升;编制新题,拓展思路等策略,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题型的答题技巧,并提高他们的答题能力和辨析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 基础知识教学 辨析能力 答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B-0116-02

成语辨析题、语病辨析题、语意连贯题作为高考语文基础知识题型的常见题型,始终是高考语文试卷中万变不离其宗的试题类型。如何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在基础知识题型这块保证不丢分,并且让学生逐步掌握上述题型的答题技巧,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和辨析能力,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習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的经验,并有助于学习与课程文本的互动”。基于此,笔者在基础知识题型教学中主要通过三个阶段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辨析能力和答题能力。

一、了解学情,制定措施

在教学的第一阶段所要完成的教学研究重点是:通过习题训练,了解学生学习现状,摸清学生对基础知识题型的掌握情况。

(一)了解学情。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1.字音题。通过练习和考试发现,学生对一些多音多义字的组合不能做出准确判断,他们对多音多义字这方面的积累还比较薄弱。如“折”:zhē 折腾、把水折一折就凉了/zhé 攀折、折磨、转折、损兵折将、折中、折子戏、折扣等/shé(1)断:绳子折了;(2)亏损:折本、折耗;(3)姓。还有形近字如“咽”:yè哽咽/yān 咽喉/yàn 到咽气等,学生常常辨析不明。

2.成语辨析题。学生虽然了解该题型相关的辨析方法,但面对实际例子时,很多学生还是不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如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暴露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

3.语病题的辨析题。学生对语病题的常见类型理解不深、不透,在作答时看不出,理解不了。例如,不合逻辑的语病类型,如“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防止”与“不再发生”不合情理,应去掉“不”;表意不明的语病类型:歧义句,如“躺在床上没多久,他就想起来了。”既可理解为动补结构“回想起来了”之义,又可理解为偏正结构“想起床”之义。

4.排序题。出现的问题是总起句不能准确判定,承上启下的句子找不出来。

(二)制定措施。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要求学生汇总语文考卷和平常练习中的基础题,包括出现过的易错成语、病句类型。第二,对于病句辨析题,通过集中做题的方式熟悉病句类型。第三,通过强化练习,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题的答题规律及答题技巧,形成踏实的答题基本功。并且在组织平时的练习题时,每次都要有考查目标,经过几次的练习,能够让学生逐步掌握基础知识题型相关的答题规律及答题技巧,形成踏实的答题基本功。

在基础知识题型这块想要保证不丢分,应不断地汇总做过的语文考卷和平常练习中的基础题。必须注意的是,不要只积累错误选项。整个环节学生应亲力亲为,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汇总语文考卷和平常练习中的基础题,包括出现过的易错成语等这些工作,可以以个人方式,也可以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总之,这么做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积累,做到对症下药,从而提升学生做题的辨析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对于病句辨析题,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短时间集中存在疑问的错题类型,进而通过做题熟悉病句类型,并且在多做之余做好归纳。由于中学课文没有章节专门介绍逻辑知识,但在修改病句时却常需要用到一定的逻辑知识,因此在平时做题时应有意识地让学生注意掌握一些基本的逻辑知识,如词序颠倒、前后矛盾等,如果有些句子在逻辑上出现毛病,修改时就要从逻辑角度加以考虑。

高考病句常考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六种,从现在开始培养病句语感,今后能够达到见到某个句型就知道哪里可能会有错的熟练程度。

二、具体实践,夯实提升

在教学的第二阶段所要完成的教学研究重点是:具体实践,提高解题能力。

(一)具体实践。习题训练不贪多求全,以引导学法、指导学生思考、适应高效为目的。本阶段安排基础知识题型测试共 8 次,学生在每次测试中做 3-5 次研究性学习,要求每个学生有操作并参与体验其中的学习,逐步积累答题经验,以提升该题型的答题能力。

在本阶段的 8 次测试中,要求学生做的研究性具体包括将错题归类,并集中成一本错题本,让学生在每次测试之后,用心研究这些错题的特征,如将语病题中的错题标志归类:出现否定词或本身含有否定意味的一类词,如“防止”“禁止”“反对”“切忌”“拒绝”“杜绝”“避免”“阻挡”等,提醒学生在病句审查时要特别注意,这些有可能造成表意相反,如“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等等。通过将错题归类,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做题的辨析能力,这8次测试的成绩显示,学生的得分情况得到了较好的改观。

(二)夯实提升。组织平时的练习题时,每次都要有考查目标,经过多次强化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基础知识题型相关的答题规律及答题技巧,形成踏实的答题基本功,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本阶段为具体实验阶段,通过立足学生现状,做了较多的针对性的训练,同时注重运用实践能力,运用所学知识,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增强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编制新题,拓展思路

在教学第三阶段的教学研究重点是:一是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答题思维;二是研究高考出题题型,有机联系实际,编制符合考试要求的新题,拓展学生的思路。

(一)编制新题。具体做法如下:试题分析—相关拓展(知识链接、热点链接)—方法指导—变式训练。变式训练要做到讲练结合,讲完一个要马上跟上一个变式训练题,逐步提升学生的答题水平。

编制新题的第一环节是分析试题,以成语题为例,训练时先从最基本的题型入手,因为成语题型包括望文生义、褒贬失当、对象误用、谦敬失当、语意重复、不合语境等,因此可以先设计辨析同一类题型,如“下列成语属于望文生义的一项是”等。学生熟悉成语题的各个类型之后,再进入第二环节:相关拓展(知识链接、热点链接),即将至少三种成语题的类型混在同一选择题,将题目设计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错误的一项是”,将难度逐一上升之后再进入第三环节:方法指导,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做到将错题归类和积累,再进入第四环节:变式训练,即把题目设计为“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是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样的变式训练,既拓宽了学生答题的思维,也能带领学生逐步适应高考出题的灵活多变的趋势。

(二)拓展思路。这样通过以上的变式训练的延伸拓展,不仅让学生积累了包括成语题,语病题,连贯题的错题类型,同时也帮助学生拓宽了思维,做题的思路变得更加灵活机动,逐步做到举一反三,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做题准确率。

通过该阶段的提升训练,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答题能力,答题水平取得突破,达到预期的目标。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题型作为高考高频题型,需要师生认真并重点对待。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立足于学生学情,做到因材施教,加上学生平时对这块知识点的不断积累,学生应能够逐步掌握基础知识题型的答题技巧,进而提高答题能力和辨析能力。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双减”背景下基于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作业布置高效化的探索
暗藏玄机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浅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优化高中语文作业讲评方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