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勉县:打出“组合拳”决胜脱贫战

2017-12-06朱斌陆伟博

中国扶贫 2017年22期
关键词:勉县组合拳劳动力

朱斌+陆伟博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地处汉中盆地以西,与巴山、秦岭相依,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穿县而过。勉县武侯祠号称“天下第一武侯祠”,可与成都武侯祠媲美。近年来,勉县县委县政府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做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思路,针对贫困户不同的致贫原因和帮扶需求,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打出脱贫攻坚“组合拳”,努力增加贫困户收入。

小土地变成大产业

秋日的勉县大地孕育着农户的希冀,定军山下,吴家湾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去年栽植的200多亩猕猴桃苗已近一人高。

已近中午,58岁的贫困户刘兰娃却还在果园里锄草,自去年加入合作社以来,刘兰娃几乎没有闲着。她家2亩多山坡地一年租金收入800多元,这两个月还领了1300多元的工钱。

吴家湾村位于浅山丘陵地区,人均耕地面积1.3亩,亩均年收入三五百元。由于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一些农户把地送人耕种或者干脆撂荒。而大部分贫困户虽然视土地如同命根子,但受困于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等因素而难以脱贫。

为了让贫困群众搭上产业扶贫的车,2016年8月,在市县支持下,村上决定采取“能人大户+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经过广泛宣传发动,村上3名“能人”各出资10万元,80户村民以土地一亩一股、资金每股420元的形式入股。同时,为28户贫困户每户配股两股。合作社通过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进行经营管理。

合作社理事长陈纪全说,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社,盘活了土地资源,如今群众一份土地有四份收入:一是土地收入,土地入股股民每股350元~400元;二是务工收入,去年全村入股农户在合作社务工获得12万元收入;三是分红收入,猕猴桃见效益后,每年拿出60%的利润,用于股民分红;四是政策性补贴收入,入股、托管土地每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每亩58元。

勉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史邦俭表示:“能人大户带动的吴家湾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成功实践,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的难题,是产业扶贫的有力抓手。现在全县 26 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共吸纳土地 12576 亩,其中贫困户土地面积 5658 亩,实现了土地资源由分到统,使全县茶叶、中药材、食用菌、大樱桃、猕猴桃、设施蔬菜等特色产业规模扩大,有效防止产业发展碎片化。让零散小块土地,汇成一片大区域,做大特色主导产业,破解了产业发展规模小的难题。”

今年,勉县出台了一系列大力支持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政策。一是对村集体领办的合作社,优先给予产业发展支持资金30万元;二是以扶贫产业发展资金为贫困户配股;三是合作社可以代建30万元以下村内基础设施或产业发展项目;四是扶贫资金及涉农整合资金优先投入合作社;五是根据产业规模、带动贫困户数量,给予土地股份合作社30万~50万元奖补资金。

目前,勉县已形成“能人大戶+土地股份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 “村党支部+土地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 “党支部+公司+土地股份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三种股份经济经营模式。带动1661 户农户(其中贫困户 721 户)与合作社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农户获得了土地保底、效益分红、政策性补贴和务工“四重收入”,有效地破解了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难的问题。

以“全域旅游”

跑出产业脱贫的“加速度”

勉县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定军山、武侯祠、古阳平关等历史遗迹风韵犹存,“中国三国历史文化的聚宝盆”的美誉也让勉县“身价”倍增,成为“潜力股”。党的十八大以来,勉县着眼于全域旅游发展,倾力打造“中国三国历史文化旅游休闲目的地”,把旅游产业作为调结构、兴产业、带致富、助脱贫的黄金产业。如今,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创业,逐步实现全面小康的愿景变得触手可及。

天荡山旅游度假村立于原黄家沟村旧址上,过去是个贫穷困的小山村。昔日的黄家沟村 “吃饭靠老天、花钱靠贷款、去个县城得绕山转、出门要背着一双鞋、有女不嫁黄家沟”, 现在的黄家沟与相邻的地钢社区合并组建为天荡山社区,已经建成了天荡山旅游度假村。

天荡山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志军介绍,天荡山社区背靠天荡山,内有米仓山,北扼陈仓古道南口,与定军山、古阳平关呈犄角之势,加之三国文化的浸润,山川之间、绿水之际蕴藏着无穷的宝藏,自然风光和文化历史成为天荡山社区旅游发展的“两驾马车”、脱贫致富的主要保障。近年来,天荡山社区以“做大观光旅游业,做强乡村旅游”为发展思路,坚持规划先行,围绕乡村旅游发展,以现代观光农业、旅游三产服务业为主导产业,让天荡山社区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走上了“快车道”。

通过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把全村土地流转到股份经济合作社里统一管理,新建或改造提升天荡山周边道路近13公里,完成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把农户完全从土地上“解放”,转入发展第三产业。目前,有46户配合旅游发展经营起了农家乐,2016年人均收入已达9800元,收入翻番。

现如今,从黄家沟村到天荡山社区,一个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的贫困村“华丽转身”,成为富裕美丽的新山村。目前,全村仅剩贫困户3户6人,均为因病致贫,正通过精准施策,给他们带来健康和幸福。

位于勉县北部秦岭腹地的张家河镇距离县城80余公里,是离勉县县城最偏远的山区镇。那里山清水秀,自然条件良好,出产的天麻、猪苓、西洋参等中药材以及木耳、香菇等农特产品格外受外地人的青睐。但由于路途遥远和缺乏销售渠道,当地农民只能守着土地不敢种,被困在山里走不出去、脱不了贫。

张家河镇依托诸葛古镇景区平台,建立精准扶贫农特产体验馆,该馆面积1600余平方米,包含了土特产馆、中药材馆、生态家园、动物家园、乡情馆5部分,不仅汇集张家河镇百余种特色农产品,还向游客展示了张家河镇的风土人情和野生动植物,在推动旅游开发、促进产业扶贫成效上都起到引领作用。endprint

武侯镇倾力打造诸葛古镇精品景区、温泉镇规划建设温泉康体养生旅游项目等。勉县旅游产业的崛起不仅推动了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还改变了农民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广种薄收难温饱”的生活状况,以旅游产业巨变促农民脱贫致富,生动地诠释了勉县“十里定军山 千年智慧城”的城市形象。

近年,勉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加快县城中心旅游功能区、环县城三国文化旅游圈、云雾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漾家河流域生态湿地保护区建设,深入挖掘打造三国文化旅游品牌,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产品增值、景区增色的“三赢”效应。陕旅集团投资建设的诸葛古镇景区,不仅给勉县旅游业带来“井喷”式发展局面,也为贫困镇村、贫困群众带来了共享发展的红利。今年前 9 个月,全县接待游客近 500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24 亿余元,纳入管理的星级农家乐 52 家,实现乡村旅游收入 0.4 亿元,全县旅游从业人数达 2.3 万人,其中农村贫困人口 8600 人。

以就业创业带动脱贫致富

勉县把有业可就作为行业精准扶贫的抓手,多渠道推进、多要素配合、多举措跟进,打好“劳动力转移就业+就地就近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组合拳,努力使每一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就业脱贫。

精心搭建劳动力转移服务平台,从免费技能培训到免费岗前培训,从对接用工需求到现场招聘,从免费健康体检到协调组织输出,通过一连串完整、有序的组合式贴心服务,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取得显著成效。

从县到镇、从镇到村(社区),建起三级劳动力转移服务平台。县级层面上,由劳动就业服务局负责,依托县人力资源市场,围绕精准扶贫,建立完善了“一库五册”贫困劳动力信息系统,为精准施策提供第一手资料,为有序输出进行跟踪服务。在镇村(社区),分别建立了3~9人组成的社保所和社保站。三级平台在用工信息宣传、用工需求对接、免费技能培训、免费岗前培训、劳动力输出组织协调等方面上下联动,开展全方位、贴心式全程跟踪服务。

积极抢抓苏陕扶贫协作交流以及南通海门市对口帮扶勉县的契机,加强与省内外就业部门、劳务企业的联系沟通,协调106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 1.3万个。先后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暨精准扶贫就业专场招聘会”“陕西·汉中2017 年(夏季)就业扶贫招聘会”等专场扶贫招聘会5场次,共有14000多人参加了招聘会,4700人签订就业意向,其中1742个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今年以来,先后与汉中锌业、尧柏水泥、大成电子等8家用工大户签订劳动力就业合作协议,企业新增用工全部用于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并保障其工资待遇;免费为企业提供岗前培训,用工时间6个月以上的,按照每人20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奖励。

与此同时,以农业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和“扶贫车间”等为依托,积极培育就业扶贫基地,吸纳当地贫困劳动力就业。对个体经营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在吸纳贫困户用工方面进行奖补,凡贫困户在基地打工半年以上的,按500元/戶的标准补助基地。

为鼓励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自主创业,组建了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和创业指导专家支援服务团,对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优先安排免费技能培训,优先享受创业担保贷款10万元。对他们创办的经济实体取得了法定证件、依法经营6个月以上的,一次性给予3000元的创业补助,并重点提供后续跟踪服务。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活动,大力培育创建9个创业孵化基地,形成了以创业孵化基地助推就业、从而带动更多贫困户就业的扶贫模式。目前,县域内11家企业、6家扶贫车间(工厂)、46个就业扶贫基地共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323人,年人均劳务收入达8000元以上。

整合县域公益事业需求,面向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贫困劳动力,为他们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开发美丽乡村保洁员岗位1094个、生态护林员岗位428个、道路养护员岗位203个、就业扶贫信息员岗位222个、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勤务岗位34个……每年贫困户可获得6000元工资收入。

在大力推进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同时,勉县不断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从落实资金来源、岗位开发选择、岗位人员评选、日常监督和考核考评等工作全链条进行细化、量化和完善,制定出台公益性岗位实施方案等具体细则,加强对上岗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切实发挥公益性岗位的作用,实现了贫困群众增收和公益事业发展的双赢。

截至目前,全县共计开发公益性岗位3656个,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3304人。

秸秆回收利用助推生态脱贫

为了化解秸秆回收利用中长期存在的矛盾,促进秸秆资源化、能源化,今年以来,勉县建成秸秆回收综合利用扶贫工厂(车间)2 家,草制品专业合作社 8 家,稻草收购加工点 60 余个,提供固定岗位 200 余个,解决贫困户就业 130 余人次,带动了贫困户稳定增收。

勉县凯迪生物发电厂装机容量 30MW,日消耗生物质燃料 800吨,按照电厂正常运行发电要求,年需农林生物质燃料 30 万吨,其中年需收购秸秆逾 10 万吨。温泉镇抓住机遇成立了 5 个村级秸秆收购服务队,由贫困户把农户丢弃在路边、沟边、渠边和公共场所的秸秆收集起来集中卖到凯迪生物电厂,目前收集销售秸秆 20 余吨,增收 6000 余元。镇川镇红庙梁村将回收来的秸秆加工成牛羊饲料,不仅对秸秆进行了充分再利用,还进一步壮大了村内畜牧养殖及相关产业。

勉县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 78 万亩,产生秸秆 26.6 万吨。目前,机械化收获粉碎还田秸秆 16.6 万亩,秸秆集中收回处理 6.9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 90.4%。同时,勉县正在努力完成秸秆堆沤发酵还田 3000 亩,青贮氨化 2000 吨,行间盖草 1 万亩,建立秸秆沼气示范村 1 个,在有效防止污染的同时,成功将其转化为资源,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良好发展态势。

按照脱贫规划,到2017年年底,勉县将有6500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8个贫困村退出。勉县正加足马力奔上脱贫的快车道。

(供稿单位:陕西省汉中市勉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endprint

猜你喜欢

勉县组合拳劳动力
打好“组合拳” 书写新答卷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勉县:力求党建“引领力”的最大化
勉县优质米水稻生长的气象条件分析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打好“组合拳” 攻克“坚中坚”
“组合拳”中出效益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朱共山的光伏组合拳
一个陕西省“工人先锋号”的速写 勉县所四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