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手印”留下“筑梦人”

2017-12-06王勇平

中国扶贫 2017年22期
关键词:江口村级贫困户

王勇平

大年初五,付茂榜家里迎来了一群特殊的亲人,他们是贵州省江口县闵孝镇平寨村支书杨昌华和几名村民代表。一番嘘寒问暖后,杨昌华从挎包里拿出了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那是一封来自大山深处的家书。

“付书记,真诚感谢您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恳请您能留下来,我们舍不得您走。”一张作业纸上,赫然呈现着29个算不上规范的钢笔字、65个红彤彤的拇指印。

原来,得知付茂榜驻村任期将满,平寨村小兰、小湾两个组村民联名写下了这封感谢信,希望能挽留住这位脱贫致富路上的“筑梦人”。

付茂榜是江口县委办文书科负责人,2016年2月被选派到平寨村任第一书记。2017年3月,原本可以回城的付茂榜再次请缨,与平寨村“续约”并立下军令状。驻村伊始,他就带着“尽自己所能,让群众满意”的誓言,谋划着平寨全村1446人的脱贫大业。

路通人和,小康车开到家门口

平寨村地处铜仁市石阡、印江、江口和黔东南州岑巩四县交界处,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356户、1446人,其中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13户、232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6.7%,属于省级三类贫困村。

“平寨山、平寨地、平寨都是旮旯地,晴天满身灰、雨天五斤泥。”乡民们几代相传的民谚,生动反映出了平寨村恶劣的地理状况和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

驻村第一天,付茂榜就上演了一场“人在囧途”的现实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吐得一塌糊涂的他感叹,“没想到还有这么个老火(艰苦)的地方。”

要想富,先修路。早在20多年前,时任村支书彭天福就多次动过修路的念头,可一谈到筹钱集资,家家户户一副苦瓜脸。付茂榜心里明白,一条通村硬化公路不仅寄托着平寨村祖祖辈辈的愿望与梦想,也是考验他“扶贫大业”的第一道难关。

详细了解基本情况后,付茂榜加班加点寻求相关政策支撑,一面东奔西跑到发改、交通等部门争取项目资金,一面做群众让土地、出劳力的思想工作。经过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他成功争取到340余万元,硬化通村、通组公路8.7公里。还通过“一事一议”项目,修通并硬化连户路3.2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

“肩挑背驮的日子总算是翻过去了,每到赶场天(赶集日),乡村客运车直接开到家门口来,上个街、买个肥料方便多了。”该村小兰组贫困户杨通文如是说。

路通人和。伴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平寨村可算是驶入了小康“快车道”,也让付茂榜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爱戴,很多群众隔三岔五邀请他去家里吃饭。今年,借助全县实施“村村通”工程的契机,平寨村申报建设产业路12公里,将实现11个村民小组全覆盖,目前正在落实中。

业兴民富,好日子甜在心坎上

让付茂榜有些纳闷的是,坐落在该村的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江口绿源水产有限公司发展得风生水起,而村民们却过着一穷二白的苦日子。

在付茂榜的协调动员下,村里与江口绿源水产有限公司“搭上了线”:由公司提供优质苗种、技术服务、收购保障、资金垫付,采取“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含精准扶贫户)”模式,发展生态泥鳅养殖70亩,冷水鱼养殖50亩,带动群众入股42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3户、152人,解决就业岗位42个。今年初,该养殖基地初见效益,实现户均分红6000元和集体经济收益21万元,带动了集体和群众“双致富”。

在发展致富产业上,付茂榜挖空心思做活山水文章,借力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红利”,引导村里发展生态油茶产业园1500亩,覆盖8个村民小組238户、1190人,其中贫困户103户、436人,盛产期可实现户均增收2万元。

油茶产业虽然收益高,但见效慢。为让群众短时间内获得收益,付茂榜动员群众采取“以短养长、以长护短、长短结合”的递进增长方式,养殖虫草鸡2万羽、鸵鸟100只,带动贫困户15户、63人,今年已实现户均分红2000多元。“现在平寨村山有‘摇钱树、水有‘黄金鱼、地有‘富贵鸟。”看到村里的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在泥鳅养殖基地务工的贫困户李胜飞说起话来格外有底气。

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付茂榜结合“小康讯”等工程,协助村里建立了平寨村级电商服务中心,开设“黔邮乡情江口馆”线上销售平台,实现农货出山。截至目前,该电商平台累计成交1145笔,交易额达69.25万元。

通过土地流转金、劳务工资和股金分红等方式,2017年年初,平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00余元,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8%,已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一步步走上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康庄大道。

耄安稚嬉,老大难成了幸福院

由于路途遥远,看病难、上学难成了平寨全村人共同的“心病”。村民杨通书反映,“娃娃上个幼儿园,天天得往镇上跑,真是劳民伤财得很。”

付茂榜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在村里类似杨通书家这样的情况还有16户,全村共有幼儿园适龄儿童25名,其中9名儿童因条件限制未能进入幼儿园就读。

经过调研,形成建议方案后,付茂榜向有关部门作了专题汇报,得到了各级部门的支持,争取到项目资金80余万元,新修平寨村级幼儿园。2017年2月,平寨村幼儿园正式开园,25名幼儿从此实现了就近入园,县里还下派了一名专职幼教,配齐了教学娱乐设施,并解决了营养餐补助。

为了弥补村级“养老”空白,付茂榜携同村两委班子,把闲置多年的平寨村级小学改建成了12间可容纳24人的村级互助幸福院,将全村无人赡养的孤寡老人、政策兜底户安置入院,聘请专人照顾老人们的生活起居,让村里的“老难题”变成了“幸福园”。

“以前我家住的是烂房子,风来风吹,雨来雨淋,付书记让我住在这里,管吃管住,还有人给我们洗衣服,在这里住得舒服。”谈到这些,陈吉弟老人满怀感激。截至目前,该幸福院已入住10人,其中政策兜底对象7户、8人,一般贫困人员1人、一般户老人1人。

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为让老人们过上顺心如意的生活,村里就近流转了1亩土地,建成了菜园子,还组建了文艺队,让老人不仅住得舒适,还有欢声笑语。

同时,付茂榜还争取到项目资金30万元,把闲置的老村委会办公楼改建成了村级卫生计生服务中心,改造面积120平方米,安置了3张病床,并落实了村级卫生员值班坐诊制度,方便村民就近看病就医。

在付茂榜的抽屉里,摆满了各种荣誉证书和奖杯,但他格外珍惜那张“红手印”……

(作者单位:贵州省江口县委组织部)endprint

猜你喜欢

江口村级贫困户
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江口沉银”的时代价值探析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
泉州湾洛阳江口2种红树林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