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诗词中的“布谷”意象研究

2017-12-06

小说月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杜宇布谷布谷鸟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山东 曲阜 273100)

宋代诗词中的“布谷”意象研究

熊丰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曲阜273100)

布谷鸟的意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经过唐朝的发展在宋朝达到顶峰。本文搜集整理并分析研究了宋代诗词中的布谷意象,探得“布谷”意象所代表意义的多样性,以及“布谷”作为物候意象在宋代诗词中占比甚大,由此可见“布谷”物候意义的深入人心。

诗词;布谷;意象;物候

据《汉语大词典》,“布谷,鸟名。以鸣声似‘布谷’,又鸣于播种时,故相传为劝耕之鸟。”布谷即大杜鹃,鸣叫时类似“布谷”。四声杜鹃亦称“布谷”,鸣声清亮,四声一度,古人常依据其叫声及望帝的传说将其啼声想象为“不如归去”、“弗如归去”,我们说的子规、杜宇一般指的是四声杜鹃。

杜鹃在古代诗词作品中代表的文化意象多种多样,如望帝啼鹃、不如归去、催耕等。尽管古人对杜鹃科的鸟类不做太大区分,但作为物候鸟的布谷鸟在古代诗词中的意象却变化不大,基本都和物候有关。四声杜鹃既有“布谷”之名又有“杜宇”、“子规”之名,且不论诗词作品中描写的是“大杜鹃”还是“四声杜鹃”,仅作者在表达春回大地,物候变化,农田需耕时,都采取“布谷”一词,而不选用“杜宇”、“子规”,就已经表达了作者的态度,而这种态度正是对“布谷”所代表的物候意义的认同,且这种认同一直被后世诗人所接纳。

早在西汉时期乃至战国时期,古人对各种鸟类的认识和探讨已非常深入,布谷鸟也开始进入文人的视线,在文学中崭露头角,留下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文化印记。布谷鸟的意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最早可追溯至《诗经》中的《国风·曹风·鸤鸠》。而“布谷”一词在诗词中明确出现最早可追溯至唐朝,发展至宋朝被文人大量使用。从唐至清的“布谷诗”中,大部分都是在宋朝,且在几乎所有有关布谷的诗词作品中,布谷鸟都象征着一定的物候意义。可见宋人对布谷鸟物候意义的关注和喜爱。

由于“布谷”在宋代诗词中的出现达到了顶峰,且其在宋代诗词中的运用情况也基本涵盖了所有的类型,因此,本文就以宋代诗词为例对“布谷”的意象进行分析研究。

1 催耕之鸟

中国古代把谷雨分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其中的“鸣鸠”即是布谷。谷雨第二候时,布谷鸟会出来活动,以其独特的啼叫声催促人们进行春耕,加上人们对帝望传说的美好希冀,于是布谷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催耕之鸟。

宋代包含“布谷”的诗词中,催耕的意义占了绝大部分。如“杜宇伤春去,蝴蝶喜风清。一犁梅雨,前村布谷正催耕。”(葛长庚《水调歌头其八》)、“布谷布谷天未明,架犁架犁人起耕。”(陆游《禽声》)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诗词中,明写“布谷催耕”,暗地里却是在借布谷催耕一事对当时的社会进行讽刺,表达人民困苦的情状。如黎廷瑞的《禽言四首》:“布谷布谷,十家九家逃亡屋。去冬屯田买牛到黄犊,今春军需剥皮共食肉。无牛可耕休论饭,秋粮要米从何办。布谷布谷奈尔何,江南渐少淮南多。”借布谷催耕,描写了人民逃亡,十室九空,去年冬天买的牛好不容易养大了一点,今年春天却要作为军需把耕牛杀死,剥其皮食其肉。但是百姓自己却没有了耕牛用来犁田耕种,既然无法耕种,粮食也就无所出,那秋天的征粮又该如何?写布谷从江南迁移到淮南,实则是写难民从江南逃亡到淮南的社会惨状。有时人们的困苦却主要是由于时岁之故。比如丘葵的《禽言》:“去年冬旱无麦熟,阿婆饼焦难再得。门前忽报谷公来,灶冷樽空难接客。”诗中写道由于去年冬天大旱,麦子没有收成,直到布谷鸟再次飞来家里也是冷灶空樽。

2 反映物候与时节变化

在宋代有关布谷的诗词中反映物候与时节变化的诗词也占了相当的一部分,如“呼布谷。东里西邻才一簇。社鼓初鸣春酒熟。”(仇远《归田乐》)写的是春天到了,社日祭神的鼓乐响起了,春酒也熟了。“时令过清明,朝朝布谷鸣。”(陆游《嘲布谷》)是说清明过后,布谷现身,每日鸣啼。“澜翻布谷唤春晴,浩荡花风拥旆旌。”(王炎《和留献之出郊劝农》)布谷鸟于春初出现,就好像在呼唤春天,等待着春光灿烂,百花盛开。这部分反映时节变化的布谷诗词与布谷催耕的意象也常常联系在一起,使得作品的完整度更高,也更加丰富了布谷在诗词作品中的形象。

3 宋代有关布谷的诗词中,还有的对布谷鸟啼叫不绝的鸣叫特点进行了描写和概括,常与“澜翻”连用

如陆游的《览镜》:“镜中老翁谁?非得少年我。诵书如布谷,拈出无一可。”其中,“诵书如布谷”,即是诗人抓住了布谷鸣啼不止的鸣叫特点,以布谷鸣啼比喻自己诵书。又如苏轼的《见子由与孔常父唱和诗辄次其韵余昔在馆中同》:“虽非蒙倛状,尚有历国苦。诵书口澜翻,布谷杂杜宇。”以“澜翻”来形容布谷啼叫不休,进而表明描写对象的诵书之刻苦。但苏轼也曾批评过布谷的聒噪,在《和陶赴假江陵夜行郊行步月作》中,苏轼写道“诗人如布谷,聒聒常自名。”即是以布谷鸟鸣声的聒噪来讽刺诗人的自命不凡。而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也借由布谷来表达自己的诗学主张,“斗靡夸多费览观,陆文犹恨冗于潘。 心声只要传心了,布谷澜翻可是难。”元好问认为诗歌既然是传达心声与真情,意尽就该言止,不要太多太长,不须摇唇鼓舌,多所铺张。这里也体现了元好问注重诗歌真情实感,反对形式华艳的观点。

4 此外,由于布谷常常鸣叫于暮春时节,加上其催促弄人抓紧时间进行耕种,很容易就让人们联想到时光易逝,在宋代有关布谷的诗词中,也有一些是通过布谷的这一习性感叹光阴易逝以及提倡及时行乐

如陆游《三月二十日儿辈出谒孤坐北窗》:“岁月不相贷,布谷忽已鸣。 新夏亦自佳,北窗绿阴成。”《春夏之交鸣鸟百族惟布榖声最悲急动人戏作十》:“春风舍人去,陆子叹以惊。欲挽春使回,无奈布榖声。春亦何负汝,旦暮声不停?或谓布榖者,一气感使鸣,春老自当去,微禽彼何情?上天运四时,斗柄亦峥嵘,奈何独私春,欲使久不倾!南风吹众绿,一扫紫与赬,此时岂不佳,乃尔怀不平?勿作儿女态,起视东郊耕。”陆游以布谷鸟在暮春时节日夜鸣叫,好似大好年华岁月也被布谷鸟给催走了,于是诗人用“恨”“无奈”来表达自己对布谷的观感,并非诗人真的就“恨”布谷,而是诗人把对光阴流逝的惋惜和无奈寄予其中。

正因如此,宋代诗人还以布谷来敦促人们及时行乐,莫负大好春光。如苏辙《寒食赠游压沙诸君》:“寺门古木芽叶动,仓庚布谷相和呼。及时行乐不可缓,岁长春短花须臾。”

5 游戏笔墨

作为诗词中的文字游戏,江心宇的《三禽言》饶有意趣:“布布谷,哺哺雏。雨苦苦,去去乎。吾苦苦,吾苦苦,吾顾吾姑。”诗人以布谷鸟的叫声和名字作为诗趣,玩弄了一把文字游戏,巧妙而又有趣。

6 禅诗

张嵲的《心老得法天柱修静能道黄龙会中诸耆旧及他宗》:“口如布谷本无语,身似虚空何所还。观音岩迥出云雨,好住幽窗望小山。”诗人将布谷鸟鸣啼不止的特点进行了反写,表达出尘脱俗的禅意,也是一大意趣。

7 此外,虽说古人有时并不曾明确区分大杜鹃和四声杜鹃,但也并非全部如此

在曾丰的《晚春客路》中布谷和杜鹃就同时出现,诗人很清楚地描写了它们的区别:“布谷声通俗,提壶语带文。杜鹃相告处,益有激而云。”诗人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写究竟为何物,诗中的“布谷”鸣叫声比较质朴通俗,应该是大杜鹃;而 “杜鹃”的鸣叫声凄厉激越,应该就是作为“子规”的四声杜鹃。

综上可以看出,无论如何分类,在宋代,除极少量诗词作品以布谷鸟本身特点进行创作,其他诗词作品基本上都是以布谷的物候特征为基础进行创作。布谷鸟在文学中的的意象古已有之,其为物候之鸟也在很多古籍如《时令》中有所描写,虽在唐之前并没有被大量应用到诗词作品中,但其所代表的物候意义却一直在诗词中得到了传承,直至现代,我们也时常以布谷鸟作为催耕的使者,可见其作为候鸟的深入人心。

[1] 罗竹风.[Z].汉语大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

[2] 王秀梅(译注).[M].诗经.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

[3]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M].全宋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4] 唐圭璋.[M].全宋词.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

熊丰(1993-),女,河南信阳人,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硕士在读。

猜你喜欢

杜宇布谷布谷鸟
布谷鸟
布谷,布谷(外一首)
光荣的“逃婚新郎”
昨天
布谷鸟叫醒的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