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公共艺术行为调查
——潮汕“拜老爷”文化视觉推广研究

2017-12-06

小说月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潮汕地区神明潮汕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民间公共艺术行为调查
——潮汕“拜老爷”文化视觉推广研究

黄欢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000)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在我国,城镇化、现代化、信息化的急速步伐时刻改变着和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地冲淡着我们代代相传的民间传统文化。因此保护民间传统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普遍热点。在潮汕地区“拜老爷”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习俗,是对于神明的一种祭祀活动,是潮汕地区民间民俗文化中一个有特色的重要组成活动。拜神活动不单单是一种的仪式,它更是人们的一种精神信仰,甚至成为了一种文化渗入到每个潮汕人的生活之中。笔者主要以实地调研和文献阅读的方式对这种民间艺术行为进行研究调查。同时通过学习国内外对传统民间艺术行为的视觉推广的经验获得启发:当今社会的大众传媒已经深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并急剧扩张,将“拜老爷”这种民间公共艺术行为植入媒介语境之中,并借助视觉识别系统各种优势,使得“拜老爷”这种民间公共艺术行为获得“第二次生命”不啻是对其进行传承和延续的方式之一。

民间公共艺术行为;潮汕“拜老爷”;视觉推广

在面对各种风土人情时,人们便常常会想起“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语。也正因为这样才造就了文化的多样性,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民族和地区的群体秉承各自民俗文化传统,体验人生百味、感知天地伦常。而从知俗到入乡随俗,有利于个体融入到群体,确认身份归属,增强文化认同感。生在俗中,不仅要知己俗,更要通晓彼俗,感受其同异。我们用现代化推崇的“理性”“科学”的态度来剖析,就会发现在“现代”中,其实夹杂着千丝万缕的“民间传统”元素。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民间文化的视觉系统,打破对民间文化传承只是采用单一的文字,录音记录等方式。采用丰富的视觉形象、悦目的视觉语言突出潮汕民间公共艺术行为——“拜老爷”的核心要素,在多元化的今天注入一股文化清流。使得这项民间公共艺术行为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在别人眼前,让人悉知、了解。

国内研究现状:在我国,很多城市如广州、苏州、北京等利用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来推广其城市的特色文化。近些年,各地政府从打造地域文化产业、塑造文化形象、发掘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争取地区文化品牌中展现出了空前的热情。利用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来加以传播使之达到满意的传播效果。在我国民间传统习俗推广上,一些地区是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民间文化节、民间工艺节、旅游节等,使该地区民间传统文化资源转为经济资源。如四川广元市的“女儿节”、南宁的“国际民歌艺术节”、临浦镇横一村的“马灯表演”等等。民俗文化推广以逐渐成为一股热潮。在理论上,杨少曼在其论文《潮汕地区“拜老爷”文化现象之我见》中反思今天潮汕地区“拜老爷”这种文化现象及其发展呼吁要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从而推动潮汕地区精神文明建设。陈友义也在《潮汕“营老爷”习俗及其文化审视》中提到加强对潮汕民俗活动从而带动潮汕民俗文化创新的重要性。

国外研究状况:欧美等发达国家文化程度普遍较高,甚至有些国家把传统的民俗文化发展为民俗旅游节,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如泰国的泼水节、西班牙的斗牛节、巴西狂欢节等。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欧美企业界对企业形象设计理论的广泛使用,一些城市也逐渐开始借鉴企业识别系统的方法来对本地区或城市的形象进行设计。如:在1977年纽约设计城市标志—“I Love New York”;东京为了使其更加符合国际大都会形象也曾公开征求新的标志,取代旧有的龟纹图案。

1 “拜老爷”的历史渊源与社会影响

1.1 “拜老爷”的起源

考古研究发现可见到潮州先民的民间崇拜和对神明意识的早期形态。距今约4000-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发现染有红色的潮安桥贝丘遗址的人骨。这些红色后经考究证实是赤铁矿。根据民俗学家研究,这应该是先民相信人逝世以后会有灵魂出窍因而举行的灵魂信仰仪式。唐代时期,韩愈谪潮时一而再地率领当地民众祭祀神明,可从韩文《祭界石神文》、《祭城隍文》、《祭大湖神文》、《又祭大湖神文》反映当时潮汕地区祭拜神明风气兴盛。①

在潮汕地区,人们信仰对象十分庞杂,其中包括中原传入的道教、佛教、民间宗教崇拜的神明,还有闽越族和南越族的鬼神崇拜,以及各种各样土生土长的神灵。包含了“自然崇拜”、“儒、释、道三教崇拜”、“物灵崇拜”、“祖灵崇拜”、“人物崇拜”等多神崇拜。在传统的节庆活动仪式和民俗活动中都可以找到许多例子。

1.2 社会影响

潮汕“拜老爷”不仅颇有地方特色而且对当地民众有其深刻的积极影响。这也是这一行为之所以能延传至今的原因。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剖析其积极意义。

第一、给潮人树立战胜困难的精神信念。对神明的诉求给潮人一种面对困难无所畏惧的心理暗示。

第二、增强文化认同感,有利于个体融入群体,确认身份归属。在家族祭祖的民俗中,如何祭祀、谁担任主祭等仪式大都约定俗成。家族的内聚力在这无形中加以强化。大而化之,一个家族,民族,乃至国家文化认同感也是如此产生。

第三、敦睦乡情,增强乡谊。在高楼大厦林立,多媒体充斥着我们生活的今天。我们人与人的距离看似近了,其实心与心更加远了。而较大型的“拜老爷”活动是乡里的大事,不仅全村的人要参加,外出的人们也要赶回来。家人团聚、宗族大联欢。增强了乡谊。

第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潮人在“拜老爷”的过程中,人们把对神明的诉求用一种特有的形式演绎——酬神。酬神的多样性不仅活跃节日气氛,更加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2 “拜老爷”的艺术特征及价值

2.1 色彩与造型

在色彩上,色彩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抓住受众的心灵,使受众产生联想亦或是共鸣。在调查“老爷”这一形象,发现“老爷”的色彩视觉语言一般有多色组成,色彩绚丽。色彩搭配一般采用强烈的对比色:红——绿,黄——蓝,黑——白,色彩鲜艳。“老爷”是神明的概称,神明给人的形象是:神秘,神圣,高贵。所以会发现“老爷”会运用让人觉的神秘的蓝、绿。神圣的黑、红、白,此外还采用大量的黄、金突显神明的高贵,神圣不可侵犯。在以“拜老爷”这一行为推广为主要诉求的视觉形象中,主要色调的确定首先应考虑如何烘托所表达主题,其次是如何展现出“老爷”形象的色彩寓意性以及象征性。

在造型上,潮汕“老爷”这一形象以深入人心,不一样的神明,形象各有千秋。在造型设计过程中应抓住三点:一是取其形,“形”指“老爷”这一形象的外在形态结构,以及吉祥图案的运用。“老爷”这一形象呈现出地域性及民族性,具有特有的文化基础及文化地域。有其特有构成方法以及艺术形态。图16,是最具中国传统代表图案:“太极纹”,还有佛家“八宝”之一的“盘肠”(如图17)。在造型上盘曲连续,无头无尾。寓意:世代延绵、福禄承袭。取其形不是照搬硬套。而是在理解熟知的基础上灵活应用。二是延其意,“老爷”这一神明形象的存在的魅力在于其寓意。经过千年的洗涮,传承,其背后的寓意早已植根与人们心中。而在视觉形象推广上就是要借助外在形象图形,来呈现内在文化精神。三是传其神。神像神态追求平和,不喜不悲,这样造出的神像才具有神秘之感。

2.2 材料与工艺

在种类繁多的“老爷”形象调查过程中,其制作技术从手绘图腾到雕刻是以真人为客观原型,但又并不是等比例制作而是在很多部分进行夸张或删减。材料上“老爷”材料的选用从以前单一材料石、木等天然材料到现在复合材料的整合。工艺上神像的制作大抵沿用了传统的木雕石雕等工艺技法。主要程序有:选取材料、制作神像骨干、修型、打磨、着色。但不论那一种样式,都能表现出精巧反腐的艺术风格,地方气息浓重,这依赖于潮汕人文化审美观念的支撑。②

2.3 文化与艺术价值

潮汕祭神流传已久是古风遗留,潮人对祭拜神明相当看重。第一,“拜老爷”被认为是潮汕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一个载体。因为潮汕地区的潮乐、潮剧、英歌舞、木雕等多项传统艺术都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民间公共艺术行为使得多项文化遗产得以传承。第二,“拜老爷”也被认为是潮汕传统美德的一个载体。因为潮人祭拜大多祈求家人平安,表面上是“祭拜”实则是体现出潮人关心家庭,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对于民间艺术行为的视觉推广,重点要做到吸引受众使得相同地区的人能够产生共鸣,设计的产品能够使顾客产生一种精神上满足感和共鸣感,其次,文化推广时自身的理念价值以及文化内涵要充分体现出来。好的情感构建为文化更好的推广锦上添花,所以对于民间艺术行为的视觉推广设计的时候,设计的产品或者理念一定要清晰,并且附带相应地区的感情色彩,融入该地区的民俗文化特色。有理念、有内涵的品牌,才是有灵魂的,才会与受众情感联系。相反,纯粹追求形式好看,忽略带给人的设计理念,只会呈现出一个没有内涵空洞的作品。

注解:

① 黄挺.潮汕文化源流[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1997.10.

② 谢斯滢. 潮汕地区地域文化及民俗艺术[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09:161-162.

黄欢(1992.05-),女,汉,广东汕头人,硕士,华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理论:视觉传达设计与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潮汕地区神明潮汕
潮汕地区『营老爷』:与神同乐的全民狂欢
潮汕牛肉火锅
潮汕:把一碗粥吃成了传奇
潮汕家庭教育中的榜样教育
潮汕文化进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数字与历史:近代潮汕地区海外移民规模再考察——以数据处理方法为视角
东京神明 花信精神
倘若,这世上有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