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搏击俱乐部》中的自我重建

2017-12-05徐小寒

长江丛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帕拉基尔泰勒

徐小寒

《搏击俱乐部》中的自我重建

徐小寒

本文注重讨论了人格分裂在小说中的体现,探讨了人应当如何在当代社会中正确认识本我与自我间的关系,并提出对自我进行重建是解决身份认同危机的可行方法。

人格分裂 自我重建 本我 自我

自我,是一个独立的人最为重要的东西之一。没有了自我的人,宛如在大海中航行却没有了舵。因此,了解自我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长达一生的终极任务。然而并非人人都能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有些人甚至会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陷入困惑与迷茫。纵观历史,就曾有些人被称为“分裂”了的人。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也称为人格分裂,是“一种个人的自我破碎分为两个及以上不同人格的状态”(《搏击俱乐部》与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人格分裂最早可追溯至1833年,那一年法国医师皮埃尔·简妮特着手研究了第一起严谨的人格分裂实例。两种灵魂居住在一个身体内的情形是如此少见和神奇,难怪无数的文学媒体作品都以人格分裂为主题。在众多的作品中,恰克·帕拉尼克的作品虽引起了巨大争议,但毫无疑问是十分经典的。小说《搏击俱乐部》中,主人公因无法承受生活压力而衍生了第二人格——泰勒。恰克·帕拉尼克运用简单却有力的语言,通过小说《搏击俱乐部》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当个体面对人格分裂时,自我进行重组和救赎才是可行的解决方式。

患有人格分裂的人们可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而导致此状况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包括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社会方面来说,人类属于社会动物,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对于自我认知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普莱斯在他的文章中提到“对自我身份形成来说,人是否能被群体(即社会)所接受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一个健康完整的本我是不可或缺的”。在《搏击俱乐部》中,主人公所生存的社会教导男性应当表现硬朗、事业有成并且富有吸引力。这些条件主人公都欠缺,在这种情况下,真实世界对主人公的期望与他对自己的认知产生了越来越大的落差,因此他变得无法承受社会的压力,继而患上了人格分裂症。博客分析,主人公“因现代社会而产生感到焦虑和局促感造成了自身的人格分裂”(《搏击俱乐部》与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同样的还有《化身博士的奇案》中的杰基尔博士。故事发生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在那里“体面和腐败形影不离;放纵伴随着压抑;诚信离不开欺骗。伦敦本身也拥有两面性,它那令人尊敬的街道旁边便存在着因贫穷和暴力而臭名昭著的区域”。这种的特定的背景要求人们压制情感,遵守社会条约,不得寻欢作乐。作为一个英国上层阶级的男性,杰基尔博士因他的正直、礼貌和善良而被众人爱戴拥护,然而在内心深处他却秘密渴望着犯罪。正是杰基尔博士对自我的错误认知导致他走向了人格分裂。除去社会因素,很大程度影响个人的还有心理因素。

事实上,内在的压力就是指人内心的两面性。杰基尔说道“人不仅仅只有一个身份,而是两个”,帕拉尼克也说到“泰勒和我看起来越来越像双胞胎兄弟”。《搏击俱乐部》的主人公没有显赫的社会地位,也从来不敢追求他所渴望的东西,但人类是需要表达欲望与情感的,当主人公面对他真正的本我时,本我与自我间的冲突就逐渐浮现。而泰勒作为这种冲突的衍生物,为主人公说出了内心一直渴望却不敢表达的东西,这样的内在压力使人格分裂逐渐恶化。

尽管造成人格分裂的原因有多种,解决方法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对自我进行重组。在《搏击俱乐部》中,自我的重建是最终的解决方法。普莱斯在他的文章中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只有将终极自我毁灭,主人公才能重获新生”。帕拉尼克也通过泰勒表达了自己观点,那就是“只有通过毁灭我自己我才能发掘自身更大的力量”。尽管在最开始时,泰勒是两种人格中更具优势的那一个,随着故事发展,主人公逐渐占据了上风。从最开始,泰勒的形象便是充满野性、放荡不羁,而主人公则是唯唯诺诺,毫无自信。但故事发展,泰勒在做服务生时向客人的食物中加入小便,这体现了他丝毫不尊重他人。事实上,很多细节告诉我们,泰勒不仅反叛、粗鲁,还十分残忍、极端。与此同时,主人公却试图组织搏击俱乐部,说服人们赶紧回家,他甚至真心爱上了玛莎。种种转变体现出主人公逐渐能掌控生活中的事务,心理上也变得足够独立强大。而主人公对于泰勒的态度也产生了变化,起初他视泰勒为最好的朋友,但后来却将他看成最大的敌人,这些都是主人公克服人格分裂的不可避免的过程。事物存在都有其道理,泰勒也不例外。在最终一章,主人公用手枪射杀了泰勒,吸收了他的力量并变得更强大,告诉我们成功融合两种人格能治愈人格分裂。与主人公不同的是,杰基尔博士在重建自我时无法消灭他的黑暗人格海德,而他的失败导致他永远地消失了。因此,正确的自我重组对身患人格分裂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理想的治疗方式。

人的一生不过是一场征途。在这场征途中,我们逐渐学会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尽管自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人如果无法正确处理生命中的压力,就极有可能初现身份认同危机,而人格分裂就是身份认同危机种种表现的其中一种。面对人格混乱的情况,我们应当勇敢与欲望作斗争,哪怕代价是牺牲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通过《博击俱乐部》,作者恰克·帕拉尼克技艺娴熟地表达了他的观点:当个人出现多重人格倾向时,可行的解决方法便是对自我进行重建。

[1]Palahniuk.Chuck.Fight Club[M].Great Britain: Vintage, 2003:109~113.

[2]Price.Marc A.“The Fight for Self: The Language of the Unconscious in Fight Club.”[R].Milearnsonline,2002:11~14.

[3]Psychology2.“Fight Club and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Z].WordPress,2010.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帕拉基尔泰勒
泰勒展开式在函数中的应用
基尔科努米Fyyri图书馆
印景点拍照要交“清洁税”
国际
展示不完美
帕拉的哭泣
一个孩子的降生
星闻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