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孕期各型子宫肌瘤对胎儿发育及分娩前后的相关影响

2017-12-04周晓

当代医学 2017年33期
关键词:胎位浆膜早产

周晓

(徐州市肿瘤医院妇产科,江苏 徐州 221000)

孕期各型子宫肌瘤对胎儿发育及分娩前后的相关影响

周晓

(徐州市肿瘤医院妇产科,江苏 徐州 221000)

目的 比较孕期三种类型子宫肌瘤(以下简称肌瘤 下同)对胎儿发育、分娩及产后宫缩的影响。方法 近5年来在妊娠期间经超声检出患有三种类型肌瘤的患者101例,经归类分为:浆膜下肌瘤(56例,1组),肌壁间肌瘤(38例,两组),黏膜下肌瘤(7例,3组)。通过选取在妊娠期间多发并且对孕妇分娩影响显著的并发症(共设置有孕期前置胎盘和胎位异常、临产时胎膜早破、早产及胎儿娩出后子宫出血5项内容),对三型肌瘤逐项比较,统计分析。另一方面,全部观察对象按照瘤体大小(以直径5 cm为界限分两组)将上述各项逐一比较。结果 与1组比较,2、3组在孕期胎盘前置以及胎位异常,早产,分娩后子宫出血等观察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机率高,而在胎膜早破这一观察项上,3组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瘤体直径大于5 cm的观察组,其所有观察项的观察结果较5 cm以下组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 孕期并发直径大于5 cm的肌瘤时,肌壁间及黏膜下型的患者较浆膜下者更容易出现前置胎盘、胎位异常、早产、产后出血,在产前要给予适度重视。

孕期;子宫肌瘤;妊娠结局;影响

孕期伴发子宫肌瘤对妊娠发育及分娩导致的不良影响有流产、胎盘和胎位异常、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出血等,临床对此研究颇多[1-2],其在妊娠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1%~10.6%[3]。具体到每一类型肌瘤对这些妊娠并发症影响的研究,临床资料不多。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101例此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肌瘤类型、大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101例因孕期合并子宫肌瘤入院治疗者为研究对象,同期在本院分娩的产妇3 022例,占比3.34%(101/3 022)。年龄21~42岁,>35岁28例,平均年龄(31.6±2.5);其中59例为初产妇,余为经产妇,入院时妊娠时间在26~40孕周。

1.2 肌瘤特征 多数肌瘤均在孕期产前检查时发现,共95例,占比94%,孕前即发现存在者6例,肌瘤直径最大约11 cm。83例为单个肌瘤,18例为多发。所有术前发现的肌瘤均依赖超声。浆膜下肌瘤56例,肌壁间肌瘤38例,黏膜下肌瘤7例。

1.3 方法 按肌瘤发生类型分为3组,分别为浆膜下组、肌壁间组、黏膜下组。对于子宫肌瘤按瘤体直径细分为<5 cm和≥5 cm组,比较各组对胎儿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c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以t检验,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肌瘤类型和大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在列入的观察项中(胎盘和胎位异常、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出血),与浆膜下组比较,肌壁间、黏膜下两组在胎盘和胎位异常、早产、产后出血等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发生率高,而胎膜早破3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瘤体直径<5 cm组比较,≥5 cm组在胎盘和胎位异常、早产、产后出血上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子宫肌瘤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情况[n(%)]

3 讨论

子宫肌瘤为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Laughlin[4]等研究指出,其发病机率与生育年龄成正相关,约影响80%的女性以及60%的育龄人群。其可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分娩造成相关影响,并且各类分型的影响不尽相同。

本研究显示,肌壁间和黏膜下子宫肌瘤组早产的风险高于浆膜下肌瘤组,这与Chen[5]等人的报告结果相似。但由于相关研究的局限性,目前还不能明确导致这一状况的机制。Lockwood等[6]报告认为,在肌壁间和黏膜下肌瘤患者,增大的肌瘤挤压宫腔,使其局部产生异常,引发相应部位的效应,局部效应变化影响到缩宫素酶这种物质的生物活性时,最终使缩宫素浓度异常升高,从而引起子宫平滑肌张力不恰当增加,导致早产。胎位异常则可能也是肌瘤引发的整体效应作用于胎盘及子宫的结果,不仅仅是肌瘤对胎盘的物理影响[7]。当肌瘤对早期受精卵着床以及后期的胎盘血供产生不利影响,则可能发生前置胎盘。而对于产后出血这一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患者肌瘤较大时(直径大于5 cm),更容易取得业内共识[8]。对于肌瘤大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有关研究结论不一。Shavell等[9]报告,早产这一症状更易出现在直径大于5 cm的肌瘤患者中,而Sapmaz[10]等发现,对于肌壁间肌瘤,这种大小的肌瘤孕期更容易出现前置胎盘、胎位异常以及产后出血的增多。石鑫玮[11]等研究亦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与本研究结果存在一致性。而LAM[12]等认为,肌瘤大小与早产发生率无明显相关,但对产后出血存在影响。

综合本研究以及相关学者[13]报告可以看出,妊娠并发子宫肌瘤,尤其肌壁间及黏膜下肌瘤,其孕期的不良并发症随着肌瘤直径增大发生概率显著增高。对于此类孕妇,临床要给予适度的重视和关注。这一方面有利于了解胎儿孕期发育状况和保障产时产妇的健康,另一方面,有利于在出现相关严重并发症时从容处理以及医疗纠纷时有更信服的说服力。

虽然我们知道在孕期肌瘤会引发不良的产科相关症状,但目前对这一诱发机制仍然缺乏有力的解释,后续需要大样本资料对照分析,从肌瘤数量、生长位置、肌瘤形态等多方面细化进行,找出各种特征肌瘤对产科的影响,为治疗和规避不利产科情况提供依据。

[1] CoronadoGD,MarshallLM,SchwarlzSM.Complications in pregnancy,labor and delivery with ulnine leixmnyomas:a population based study[J].Obstet Gynecol,2000,95(5):764.

[2] 徐俊芝.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6,42(13):1492-1493.

[3] COOPER NP,OKOLO S.Fibrods in pregnancy common but poorly understood[J].Obstetrical Gynecological survey,2005,60(2):132-138.

[4] Laughlin SK,Schroeder JC,Baird DD,et al.New directions in the epidemiology of uterine fibroids[J].Semin Reprod Med,2010,28(3):204-217.

[5] Chen YH,Lin HC,Chen SF,et al.Increased risk of preterm births among women with uterine leiomyoma: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J].Hum Reprod,2009,24(12):3049-3056.

[6] Lockwood CJ,Kuczynski E.Markers of risk for preterm delivery[J].J Perinat Med,1999,27(1):5-20.

[7] 王红梅,代荫梅.子宫肌瘤对妊娠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6,17(1):86-89.

[8] Kramer MS,Berg C,Abenhaim H,et al.Incidence,risk factors,and temporal Trends in severe postpartum hemorrhage[J].Am J Obster Gynecol,2013,209(5):441-449.

[9] Shavell VI,Thakur M,Sawant A,et al.Adverse obstetric outcomes fibroids[J].Fertil Steril,2012,97(1):107-110.

[10]Sapmaz E,Ceilk H,Altungul A.Bilaterl ascending uterine artery ligation vs toumiquetuse for hemostasis in cesarean myomectomy[J]. J Redprod Med,2003,48(12):950-954.

[11]石鑫玮,吴媛媛,龚淘,等.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93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1):40-43.

[12]LAM SJ,BEST S,KUMAR S.The impact of fibroid characteristics on pregnancy outcome[J].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14,211(4):391-395.

[13]杨娜娜.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类型对妊娠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10):35-36.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3.066

猜你喜欢

胎位浆膜早产
顺产前胎位不正能否纠正
想要早产丰产 果树应该这么管
胎位异常包括哪些
鹅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控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胎儿免疫反应可能是导致早产的原因之一
早产“黄宝宝”的家庭看护
早产宝宝的奶粉喂养,不是件小事
俯卧位分娩对胎位异常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结核性浆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