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和N-端脑利钠钛前体水平及预后意义

2017-12-04周淑芳

当代医学 2017年33期
关键词:利钠前体血尿酸

周淑芳

(江西省人民医院手术室,江西 南昌 330006)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和N-端脑利钠钛前体水平及预后意义

周淑芳

(江西省人民医院手术室,江西 南昌 330006)

目的 探究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的血尿酸(UA)和N-端脑利钠钛前体(NT-Pro BNP)水平与健康成年人的差别,并探讨两指标检测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的预后预测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10月内来本院就诊并确诊为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50例为试验组,同一时间段内来本院体检的健康成年人50名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尿酸和N-端脑利钠钛前体水平,且随访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血UA平均水平为(428.49±9.81)mmol/L,NT-Pro BNP平均水平为(1 003.34±28.41)ng/mL,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内,试验组的心源性死亡3例,恶性心律失常2例,心肌梗死3例,心绞痛0例,心力衰竭加重1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8%。不良事件组9例平均血UA为(811.63±5.91)mmol/L,平均NT-Pro BNP为(1 204.19±16.71)ng/mL,显著高于无不良事件组(P<0.05)。结论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的血尿酸和N-端脑利钠钛前体水平显著高于健康成年人水平,且发病时血尿酸和N-端脑利钠钛前体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血尿酸;N-端脑利钠钛前体;急性心力衰竭;预后

急性心力衰竭(AHF)是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负荷加重,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伴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急性心力衰竭以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疾病终末阶段,必须紧急抢救[1]。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急性心力衰竭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经济背景下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急需及时的病情诊断及预后预测。有研究资料显示,NT-Pro BNP为心力衰竭的独立预测因子,UA为心力衰竭的独立预后因素[2]。本研究将两指标联合,旨在探究AHF患者UA和NTPro BNP水平与健康成年人的差别,并探讨其对AHF的预后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10月来本院就诊,并确诊为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50例将其定义为试验组,选择同一时间段内来本院体检的健康成年人50例将其定义为对照组。试验组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7.4±1.9)岁,左心衰28例,右心衰10例,全心衰12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9.1±1.3)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及检测指标 所有对象在入院1 h内采静脉血5 mL,3 000 r/min离心30 min,静置一段时间后取血清检查UA和NT-Pro BNP等项目指标。UA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尿酸酶法测定(三维生物工程集团),NT-Pro BNP的检测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Roche公司)。

1.2.2 心血管事件随访 通过住院观察,电话联系等方式,随访试验组AHF患者初次入院后3个月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这里的心血管事件定义为为心源性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加重。将发生心血管事件的AHF患者定义为不良事件组,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AHF患者定义为无不良事件组,收集两组UA和NT-Pro BNP信息进行比较。

1.3 评价指标[3]对患者进行初步检测治疗后,观察30天内短期预后情况,本研究以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评价指标,心血管事件定义为心源性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加重,计算发生率时每个患者只要出现心血管事件则即为阳性,忽略程度及频次。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阳性事件人数/该组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运用SPSS 18.0对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采用c2检验和t检验,检验指标设为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UA水平、NT-Pro BNP水平比较 试验组的AHF患者的血UA平均水平为(428.49±9.81)mmol/L,NTPro BNP平均水平为(1 003.34±28.41)ng/mL。试验组患者血UA、NT-Pro 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成年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UA水平、NT-Pro BNP水平比较(x±s)

2.3 试验组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3个月内,试验组的心源性死亡3例,恶性心律失常2例,心肌梗死3例,心绞痛0例,心力衰竭加重1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8%。不良事件组9例患者的平均血UA为(811.63±5.91)mmol/L,平均NT-Pro BNP为(1 204.19±16.71)ng/mL。其余无不良事件组的41患者平均血UA为(305.63±9.36)mmol/L,平均NT-Pro BNP为(742.73±14.72)ng/mL。不良事件组的水平显著高于无不良事件组(血UAt=206.269,NT-Pro BNPt=76.581,P<0.05)。

3 讨论

急性心力衰竭现今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上升状态。由于其发作迅速,死亡率高和远期预后差等主要问题,需对来急诊科就诊的呼吸困难伴胸闷,胸痛者做出迅速准确的诊断。近些年来随着医学界对心力衰竭方面研究的深入,除了传统的体液因子和细胞因子外,血尿酸和NT-Pro BNP对急性心衰的诊断预测作用也受到学者们的关注[4]。

BNP大量存在于心、脑、肾、肺等组织中,人体内主要由心室肌分泌,是反映心功能的敏感指标之一,有抑制水肿,利尿,抑制血管收缩的作用[5]。心力衰竭发生时,由于心肌受刺激发生被动牵张,BNP分泌水平反射性增高,其前体NTPro BNP在血液中浓度也随之上升。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对于该类患者,NT-Pro BNP是其有效的独立预测因素,用于疑诊急性心力衰竭时,NT-Pro BNP指标提供的信息优于仅根据临床症状判断,所以将NT-Pro BNP指标提示信息与临床症状提示信息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性[6]。血尿酸为机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组织缺氧可导致黄嘌呤氧化酶系统激活,血尿酸水平增高,对于AHF患者,心脏供血供氧能力下降,组织缺氧和代谢损伤导致黄嘌呤氧化酶系统活性增强,血尿酸浓度相应增加[7],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是急性心力衰竭的预后效果预测因子,且独立于已知的危险因素之外[8]。所以本研究将该两指标联合,利用对照原则,探究其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及预后情况判断的实际应用效果。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血UA平均水平(428.49±9.81)mmol/L,NT-Pro BNP平均水平(1 003.34±28.41)ng/mL。较之健康成年人组成的对照组,试验组两项指标明显更高(P<0.05)。经过随访3个月,试验组9例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平均血UA为(811.63±5.91)mmol/L,平均NT-Pro BNP为(1 204.19±16.71)ng/mL。较之组中其他无不良事件的患者,这两项指标更高(P<0.05)。

综上所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的血尿酸和N-端脑利钠钛前体水平显著高于健康成年人水平,且发病时血尿酸和N-端脑利钠钛前体水平越高预后越差,该两指标可以作为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预后预测的灵敏指标。

[1] 李荣,陈爱文,苏星烽.尿酸和NT-Pro BNP联合预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短期不良预后[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7(3):390-393.

[2] 黄蕾,郑侨克,贾芳,等.BNP与NT-proBNP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2012,32(22):5034-5035.

[3] 齐斌,任威,李春江.血尿酸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在心力衰竭中的诊断和预后预测价值[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3):72-75.

[4] 贺椰林.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评价的意义[J].当代医学,2014,14(5):141-143.

[5] 文书,陈明伟,许乾燕.脑钠素及血尿酸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4):1875-1878.

[6] 王玲,孙晶.NT-proBNP在不同NYHA分级中的意义[J].医学综述,2012,18(14):2274-2276.

[7] 曹丹丹,张菲斐,韩战营,等.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与NT-proBNP、hs-CRP的关系[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3,29(6):417-419.

[8] 李荣,陈爱文,苏星烽,等.尿酸和NT-proBNP联合预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短期不良预后[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7(3):390-39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3.056

猜你喜欢

利钠前体血尿酸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呈负相关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在识别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血浆B型利钠肽在慢性心衰诊断中的应用
尿酸正常后可以停药吗?
N-端脑钠肽前体测定在高血压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尿酸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心房利钠肽原不同肽段的抗肿瘤机制
茶叶香气前体物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