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eg-IFNa-2a与普通干扰素治疗特定丙肝人群疗效的对照临床研究

2017-12-04周斌泉杨红梅范敏金丽红孙文峰周岚

当代医学 2017年33期
关键词:丙肝聚乙二醇利巴韦

周斌泉,杨红梅,范敏,金丽红,孙文峰,周岚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科,江西 抚州 344000)

Peg-IFNa-2a与普通干扰素治疗特定丙肝人群疗效的对照临床研究

周斌泉,杨红梅,范敏,金丽红,孙文峰,周岚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科,江西 抚州 344000)

目的 研究特定丙肝人群应用Peg-IFNα-2a(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 在本院收治的特定丙肝患者中选出60例随机分组,A组患者给予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B组患者给予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早期应答、治疗后应答、持续应答概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48周后的ALT复常率、AS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与对照组的2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特定丙肝人群应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效果确切,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Peg-IFNα-2a;普通干扰素;特定丙肝人群

丙肝(HCV)可以分成急性和慢性两种,其中大部分的急性患者会转变成慢性持续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发展成肝硬化、肝癌等,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2]。《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的发布改变了丙肝抗病毒治疗的策略,但是我国尚未批准直接抗病毒药物的上市,且此类药物价格昂贵,因而在临床治疗中仍以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为主[3]。本院收治的丙肝患者以慢性为主,多数为二十多年前在献血时感染引起的,时间较长,且部分患者已进入到肝癌、肝硬化失代偿期,为探究最优治疗方案,现就临床上应用的两种干扰素进行研究,试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轻痛苦,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10月来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科就诊的特定丙肝患者(女性,年龄在40~60岁之间)中选出60例为研究对象,丙肝阳性携带20年以上,确诊为HCV RNA阳性慢性丙肝患者,对于育龄期妇女在第一次试验药物给药前一周经尿液或血清检测为妊娠阴性,全部患者自愿在治疗以及结束用药后至少3个月内采取避孕措施,全部患者知情同意。以随机分组程序按照1∶1的比例将60例患者分成两组,A组患者30例,年龄42~58岁,平均(52.3±3.5)岁;B组患者 30例,年龄 40~58岁,平均(51.9±3.7)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患者给予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选择派罗欣180 μg sc qw,连续用药48周;利巴韦林15 mg/(kg·d),连续用药48周。B组患者给予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选择普通干扰素500万U sc qod,利巴韦林15 mg/(kg·d),连续用药48周。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每月进行血常规、HCV-RNA、肝肾功能、游离甲状腺功能等的检测。

1.3 疗效评估标准 早期应答(EVA):治疗12周时HCV RNA的定量检测小于最低检测值或是为阴性。治疗后应答(ETVR):治疗48周时HCV RNA定量检测为阴性。持续应答(SVR):疗程结束后随访24周内HCV RNA定量检测为阴性。无应答(NR):不符合上述标准者。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8周后肝功能ALT、AST复常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在早期应答、治疗后应答、持续应答上,观察组患者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复常率 治疗48周观察组患者的ALT复常率和AST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复常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2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丙型肝炎是危害到人类健康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大约有3%的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而每年新出现的丙肝患者有三四百万,而大约有40%的失代偿期肝硬化、60%肝细胞癌患者是因感染丙肝发展而成的[4]。因此,重视对丙肝患者的临床治疗,控制病情进展,预防患者发展到肝硬化或肝癌是十分重要的。目前临床上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是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其中干扰素是强效抗病毒药物,能通过对细胞表面抗体的作用而产生相应的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病毒的繁殖,起到显著的抗病毒效果[5-6]。由于HCV复制的快速性与干扰素的药代动力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这同时也是影响到干扰素抗丙肝疗效的主要因素。由于HCV在感染细胞内的复制非常快,干扰素只有维持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才能发挥较好的抗病毒效果。而普通干扰素的半衰期较短,在用药后24 h以及给药的间歇日血药浓度会降至最低,进而导致病毒的冲洗复制,会严重影响到治疗效果[7],尤其是对于年龄大、感染时间长的特定丙肝人群,普通干扰素的治疗效果不佳。换言之,普通干扰素的峰-谷效应是影响到抗病毒疗效的主要因素。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派罗欣)与利巴韦林的联合成为丙肝抗病毒治疗中的新标准方案,派罗欣克服了传统干扰素的缺点,其使用聚乙二醇修饰延缓了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进而延长了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一般而言,丙肝患者在给药派罗欣的3~8 h后,会达到最高血药浓度,并且能维持80 h以上[8],血清清除速度减缓,故而每周给药1次即可,在治疗期间都能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达到有效清除病毒的血药浓度,进而起到持续、显著的抗病毒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早期应答、治疗后应答、持续应答的概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AST、ALT的复常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指出与普通干扰素相比,派罗欣能提高抗病毒效果,且派罗欣的用药方法更为简单,每周用药1次即可,而普通干扰素则需要每周用药3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生理病痛和心理压力。在安全性方面,在治疗48周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出现轻微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等不良反应,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指出两种干扰素用药期间的安全性较高,患者能耐受。黄志泳[9]等人的研究指出,对于慢性丙肝的治疗中,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高。辛忠[10]等人认为,在丙肝治疗中,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效果确切,而其中的基因1型和低病毒载量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Peg-IFNα-2a治疗特定丙肝人群疗效确切,效果明显优于普通干扰素,且安全性较高,患者易耐受,临床医师可在用药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表现,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对症处理,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 秦海玲.不同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外医疗,2013,32(14):116,118.

[2] 郝洁,田小军,宋新文,等.聚乙二醇干扰素对慢性丙肝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及抗体水平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6,56(40):96-98.

[3] 薛小萍,郭晓莉,王丽萍,等.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肝肝硬化的临床研究[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6,23(2):127-129.

[4] Suter-Montano T, Montaño E, Martínez C, et al.Adult recurrent respirator papillomatosis: A new therapeutic approach with pegylated interferon alpha 2a(Peg-IFNα-2a)and GM-CSF[J].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official journal of 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2013,148(2):253-260.

[5] Myler Heather,Hruska Matthew W,Srinivasan Subasree,et al.Anti-PEG antibody bioanalysis:a clinical case study with PEG-IFN-1a and PEG-IFN-2a in naive patients[J].Bioanalysis,2015,7(9):1093-1106.

[6] Bokharaei-Salim F,Keyvani H,Salehi-Vaziri M,et al.Mutations in the NS5A gene of hepatitis C virus subtype 1b and response to peg-IFNα-2a/RBV combination therapy in Azerbaijani patients[J]. Archives of virology,2014,159(11):2893-2899.

[7] 姜雪强,邹小静,田德英,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学应答[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4):417-419.

[8] 赵雅丽.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治疗难治性丙肝产生中和抗体的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7):857-859.

[9] 黄志泳,罗林,杨少琼,等.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的疗效[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37(1):41-42.

[10]辛忠,袁少飞.不同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丙肝病毒治疗的疗效比较及疗效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5,13(10):70-71.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3.049

猜你喜欢

丙肝聚乙二醇利巴韦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对照品的研制及应用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聚乙二醇修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生物学活性验证
miRNA-122与丙肝病毒感染及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萃取猪胰蛋白酶
单磷酸阿糖腺苷和利巴韦林用于手足口病治疗临床比较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普拉洛芬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的临床观察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