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根向复位瓣术对种植二期手术患者实施附着龈重建治疗的临床修复效果观察

2017-12-04徐守吉刘倩倩

当代医学 2017年33期
关键词:角化种植体牙周

徐守吉,刘倩倩

(辽宁省盖州市中心医院,辽宁 盖州 115200)

改良根向复位瓣术对种植二期手术患者实施附着龈重建治疗的临床修复效果观察

徐守吉,刘倩倩

(辽宁省盖州市中心医院,辽宁 盖州 115200)

目的 探讨改良根向复位瓣术对种植二期手术患者实施附着龈重建治疗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3例行种植二期手术和同期附着龈重建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利用改良根向复位瓣术进行附着龈重建。结果 入组的13例患者一共有15颗种植体接受治疗,术后14 d进行复查并制取印模的时候,经复查发现,15个种植位点中有13个黏膜均呈现愈合良好现象,其余2个黏膜发生炎症。术后1个月复查,在进行牙冠佩戴的时候,正常角化黏膜均良好形成。在有效角化黏膜宽度方面,治疗前,13例患者的平均为有效角化黏膜宽度为(0.19±0.44)mm,治疗后1个月复查,较之治疗前,宽度得到显著的增加,达到(2.61±0.4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进行复查,较之治疗后1个月,宽度得到显著增加,达到(2.64±0.5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修复6个月后进行复诊,可以发现患者均处于良好的口腔卫生状况。患者的种植体均处于良好的稳定状态。重建角化黏膜与烤瓷冠紧密贴合,且未出现明显炎症。经牙周复查,各项指标均处于良好水平,其中改良菌斑指数为(0.71±0.81),出血指数为(0.74±0.63),探诊深度为(1.81±0.35)mm。结论 改良根向复位瓣术应用于种植二期手术患者附着龈重建治疗之后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修复效果。

附着龈重建;种植二期手术;改良根向复位瓣术

临床缺失牙修复过程中,需要对种植体周围的软组织进行合理的处理。附着龈对种植体周围组织至关重要,但附着龈缺失或者狭窄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情况[1]。因此,临床需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种植体周围附着龈宽度予以增加[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3例行种植二期手术和同期附着龈重建治疗患者,男5例,女8例,年龄21~59岁,平均(40.15±2.58)岁。一共15个位点,均位于后牙区。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牙槽嵴顶尚存留0.55 mm以上的角化黏膜。

1.2 方法 均利用改良根向复位瓣术进行附着龈重建。二期手术之前,对患者种植部位颊侧角化黏膜情况进行检查,并了解前庭沟和系带的附着情况。对有效角化黏膜的宽度进行测量并予以记录。对患者进行常规消毒、麻醉之后,于种植部位颊侧做切口,近远中附加切口越过膜龈联合。对黏膜翻半厚瓣进行剥离,对骨膜上肌纤维予以剥离。游离端角化黏膜缝合在骨膜处,并缝合附加切口。重建同一时期,将覆盖在种植体上的螺丝取下,安放于愈合基台上。挤压黏膜瓣使血液流出,利用牙周塞治剂对术区进行覆盖。术后14 d,对患者进行复查并制取印模。术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上部烤瓷冠修复。修复6个月之后进行复诊,测量患者的有效角化黏膜宽度并进行记录,了解膜龈联合的位置,以及重建角化黏膜的一般状况。

1.3 观察指标 修复6个月之后进行复诊,对患者的各项牙周指标进行检查。包括改良菌斑指数和出血指数以及探诊深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过程中得到的所有研究数据均录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并进行处理。其中,对于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予以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予以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数据中的等级资料,予以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并进入最终的结果分析。

2.1 治疗基本情况 入组的13例患者一共有15颗种植体接受治疗,术后14 d进行复查并制取印模的时候,经复查发现,15个种植位点中有13个黏膜均呈现愈合良好现象,其余2个黏膜发生炎症。术后1个月复查,在进行牙冠佩戴的时候,正常角化黏膜均良好形成。

2.2 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6个月患者治疗有效角化黏膜宽度变化情况分析 治疗前,入组患者的有效角化黏膜宽度为(0.19±0.44)mm,治疗后1个月复查,较之治疗前,宽度得到显著增加,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进行复查,较之治疗后1个月,宽度得到显著增加,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6个月患者治疗有效角化黏膜宽度变化情况分析(x±s,mm)Table 1 The width of keratinized mucosa was analyzed before treatment and at 1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x±s,mm)

2.3 患者复诊时牙周指标 冠修复6个月后进行复诊,可以发现患者均处于良好的口腔卫生状况。患者的种植体均处于良好的稳定状态。重建角化黏膜与烤瓷冠紧密贴合,且未出现明显炎症。经牙周复查,各项指标均处于良好水平,见表2。

表2 患者复诊时牙周指标结果(x±s)Table 2 Results of periodontal index at follow-up visit(x±s)

3 讨论

缺失牙修复过程中,附着龈对种植体周围组织至关重要。附着龈可以利用富含纤维结缔组织的固有层与牙槽骨表面骨膜发生紧密的贴合[4],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但是,附着龈和修复种植体周围的角化黏膜之间的附着能力不如天然牙[5]。临床修复过程中,为保证修复效果,大多需要在植体周围保留一定宽度的角化黏膜或附着龈。相关研究[6]指出,如果修复过程中角化黏膜宽度在2 mm以内,或者附着龈宽度在1 mm以内的时候,会导致种植体菌斑指数以及牙龈指数的显著增大。另外,也更容易出现探诊出血现象。相关研究[7]也通过研究提出相似的观点,认为如果出现种植体周围存在角化黏膜缺失或者不足的现象,会对修复效果产生十分直接的影响,导致种植体周围在探诊过程中出现出血现象,并导致菌斑的大量出现,还有炎症等不良情况,影响修复效果。种植修复过程中还会出现一定的并发症,尤其是黏膜退缩,如果出现在前牙区,会严重影响到种植修复外观效果[8]。另外,还容易导致食物的嵌塞,引发炎症的出现。如果出现角化黏膜小于1 mm的情况,则种植体周围出现黏膜退缩的几率显著上升。因此,在进行修复的时候,需要积极的考虑到修复效果的需求,保留适量的角化黏膜。本次研究过程中,在进行修复的时候,利用牙槽嵴顶余留的角化黏膜来对角化黏膜的宽度予以适当的增加。研究结果显示,术后 1个月佩戴牙冠的时候,形成正常角化黏膜,膜龈联合位置和邻牙之间呈协调处相。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6个月患者治疗有效角化黏膜宽度变化情况方面,治疗前,入组患者的有效角化黏膜宽度为(0.19±0.44)mm,治疗后1个月复查,较之治疗前,宽度得到显著增加,达到(2.61±0.46)mm,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进行复查,较之治疗后1个月,宽度得到显著增加,达到(2.64±0.54)mm,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修复6个月后进行复诊,可以发现患者均处于良好的口腔卫生状况。患者的种植体均处于良好的稳定状态。重建角化黏膜与烤瓷冠紧密贴合,且未出现明显炎症。结果表明,在进行重建之后,冠修复6个月之后,角化黏膜仍然保持稳定状态。在牙周指标方面,各项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出种植体周围组织的情况。其中,探诊无出血现象表明患者的牙周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也提示种植体周围组织状态良好。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经牙周复查,各项指标均处于良好水平,其中改良菌斑指数为(0.71±0.81),出血指数为(0.74±0.63),探诊深度为(1.81±0.35)mm。即表明,经重建之后,角化黏膜处于健康状态。

本次研究过程中,在对入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在进行附着龈重建的时候,采用的是以根向复位瓣术为基础,进行一定的改良。这一做法的优点首先在于治疗过程中相关操作十分简,不需要对供区组织造成过大的损伤,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减对患者组织造成的损伤程度。其次,治疗过程与二期手术同步开展,避免出现手术次数增加的情况。另外,先重建附着龈重建,再进行牙冠修复,还可以有效降低发生黏膜退缩的风险,并对其予以积极的早期预防。除此之外,经重建之后形成的附着龈还具有十分稳定的效果。但是,该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适应证,对于那些存在长期缺牙的患者,或者因牙槽骨吸收导致颊侧出现附着龈缺失或者不足的患者,适合利用该方案进行治疗。如果经检查患者存在种植体周围黏膜退缩等情况,则需要先进行附着龈增量手术,然后方可接受治疗。且具有一定的应用局限性,对于那些角化黏膜完全缺失的患者,则是适合采取该方案,而需要进行此联合游离牙龈移植等处理。另外,受到入组样本数量以及观察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本次研究所得到的相关结果以及相应的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不准确。且本次研究采用的是回顾性病例分析的方式,研究过程中,虽然在统计学处理方面予以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法以减少组间存在的差异,但仍然无法像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一样对各种混杂因素予以最大程度的消除,以提高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进一步完善和分析。另外,关于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对最终结果产生的影响等问题,并没有予以分析。

综上所述,改良根向复位瓣术应用于种植二期手术患者附着龈重建治疗之后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修复效果,且操作简便,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孙瑾.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16):1369-1371.

[2] 赵长斌,佟凊.组织补片在附着龈增宽术中的应用评价[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3,11(5):278-280.

[3] 梁照忠,包旭英,王新平,等.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重建附着牙龈的临床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4):572-574.

[4] 李鹏,姜宝岐,兰晶,等.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J].上海口腔医学,2013,22(2):214-218.

[5] 罗志宾,曾融生,陈卓凡,等.牙种植体周软组织的处理[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9,36(5):583-585,589.

[6] 潘在兴,林莺.牙龈卟啉单胞菌与口腔种植体周围重建骨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3,29(7):682-685.

[7]杨沐.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7):15-16.

[8] Adibrad M,Shahabuei M,Sahabi M.Significance of the width of keratinized mucosa on the health status of the supporting tissue around implants supporting overdentures[J].J Oral Implantol,2009,35(5):232-237.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odified root reset flap in the treatment of two stage operation

Xu Shou-ji,Liu Qian-qian
(Central Hospital of Liaoning Gaizhou,Gaizhou,Liaoning,1152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odified radical reduction flap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wo patients undergoing reconstruction of the attached gingiva.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3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wo stage operation and the same period of reconstructio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modified radical reduction flap for reconstruction of the attached gingiva in December 2013 and December 2014.Results 13 cases were enrolled a total of 15 implants for treatment,postoperative 14 d was reviewed and impressions,the review found that 15 implant sites in 13 mucosa showed good healing phenomenon,the remaining 2 mucosal inflammation.1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the normal keratinized mucosa was formed when the crowns were worn.The effective width of keratinized mucosa,13 cases of patients before treatment,the average for the effective width of keratinized mucosa(0.19±0.44)mm,1 months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fore treatment,the width was increased to(2.61±0.46)mm,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review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compared with 1 months after treatment,the width increased significantly,reaching(2.64±0.54)mm,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crown after 6 months of follow-up,can be found in patients with good oral hygiene status.The implants were in stable condition.Reconstruction of keratinized mucosa and porcelain fused to the crown,and no obvious inflammation.After the periodontal examination,all the indexes were in good level,the improved plaque index was(0.71± 0.81),and the bleeding index was(0.74± 0.63),and the depth of diagnosis was(1.81±0.35)mm.Conclusion Modified radical reduction flap technique can be used in two stage operation for patients who have undergone reconstruction of gingival reconstruction.Good clinical results can be obtained after reconstruction.

Reconstruction of attached gingiva;Implantation of two stage operation;Modified radical reduction flap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3.023

猜你喜欢

角化种植体牙周
探讨牙周联合正畸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和牙周功能的影响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探究
巨大角化棘皮瘤误诊为鳞状细胞癌1例
微种植体与J钩内收上前牙后的切牙位置变化比较
实对称矩阵正交相似对角化的探讨
牙髓牙周联合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效果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牙周维护治疗对于保持牙周长期疗效的价值探析
牙周维护治疗在保持牙周治疗长期疗效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