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源多元化背景下提高高职人才综合素质的策略探析

2017-12-02徐华

文教资料 2017年23期
关键词:综合素质

徐华

摘 要: 高职院校招生方式多样化改革带来了生源的多元化,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生源变化的现状和特点,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高效的教育保障机制,以确保高职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生源多元化 高职人才 综合素质

近年来,随着高职招生制度的改革和高考生源数量的直线下降,每个学校都在拓展生源吸收途径,高职院校生源呈现多样化发展。以我校为例,目前就有对口单招、中高职衔接、中职注册、普高招生、高职注册、艺术类招生等多类招生途径。高职院校生源水平参差不齐、结构复杂,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后勤服务等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挑战[1]。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招生政策不断调整和高考报名人数逐年减少,我国高职院校生源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

1.招生政策的变化。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2]明确提出:高职教育要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及有专业实践经验、成绩合格的在职人员入学。2007年,教育部在部分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开展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2010年在全国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2011年江苏省和福建省率先试行高职注册招生,2016年江苏省高职院校全面实施注册入学制度。2013年起江苏省国家示范高职试行了自主招生,2017年起自主招生全面放开。

2.生源数量的变化。

最近几年高考报名人数逐年递减,以江苏省为例,2011年报名的人数为49.98万,2015年减少为39.29万,2016年减少为36.04万。5年间,报名人数减少了13万多,未来几年还有可能持续减少。

3.生源结构的变化。

招生方式由比较单一的普通高考发展为中职对口单招、中职注册、普通高考、普通高考注册、自主招生等多种途径,招生生源发展为普高生、中专生、技校生、职高生[3]。

4.生源来源地的变化。

以我校为例,招生范围从原来单一的江苏省扩大至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处于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的重要时期,各校竭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道路上奋力拼搏,迎来生源数量危机、质量下降、结构变化等多重挑战[3]。在这样的背景下,各高职院校要研究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高效的教育保障机制,以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和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影响力。

二、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和特点分析

1.生源结构分析。

以我校为例,学院生源主要有以下七类:(1)对口单招生:面向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等中等职业学校,参加省里组织的文化和技能考试而被录取的学生。(2)中职注册生:学生填报注册申请,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在校期间思想品德、个人特长、平时成绩、技能水平等方面的情况,择优录取考生。(3)中高职衔接生:指初中毕业生在中职学校学习三年后,经对口高职院校测试后选拔升入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4)普通高考生:面向普通高中,参加高考后,分数过省控线被录取的学生。(5)普高注册生:面向普通高中,参加高考后普通招生没被录取和没过省控线的学生,参加注册入学。(6)自主招生:面向普通高中,通过省统一文化联测和各个招收学校组织的“综合素质测试”而被录取的学生,不需要参加统一高考。(7)体艺生:通过全国普通高考文化课考试的基础上还要附加体育艺术专业考试才录取的高中生。

2.各类生源特点分析。

这七类不同方式招收的生源主要分为两类,前三类学生来自中等职业学校或技校(简称中职),后四类来自高中。同类的学生由于中考录取分数不同和进校后学习目标不同,学习习惯、思维方式、行为规范、文化基础、实践动手能力等各个方面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对口单招生由于是通过省统考录取的,而且专业技能考试是加入考试总分的,这类学生动手能力较强,甚至已经取得一定的技能证书。中职注册生由于没有统考要求,文化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中高职衔接生中考录取就明确今后上的高职学校,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律和自控能力较弱。

普通高考生经过高中三年的系统学习有一定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高职生源中文化基础知识较扎实,行为习惯比较好,素质相对来说比较高,较容易教育和管理。高职注册生是高考成绩没通过省控线的学生,处于高考生的末端,在高中期间学习习惯比较差,文化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体艺生通常是文化基础比较差,要考取普通类专业有困难,在体育或艺术方面有特长,作为特长生招生。为了通过省专业课考试,这些学生减少文化课学习时间而参加特长训练,文化成绩比普通专业低很多。一些同学在行为规范上,组织纪律性较差,学习态度欠端正。

总体上,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生源,据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大学生活非常喜爱,在大学各种活动比较多,不少学生在文学、音乐、绘画、摄影、体育或其他技艺等方面有自己的一技之长[3],所以参与的热情较高、思维比较活跃。在学校里感受到了被尊重与被重視的感觉,比较适应大学生活。能客观评价自己,认识自我,因而能较好地调整心态,善于沟通,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但是,进高职校前学习不自觉,成绩比较落后,对专业选择比较盲目,所以学习主动性差,特别是对于理论学习不感兴趣,而对实验实践操作兴趣浓厚。

三、生源多元化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影响分析

1.生源质量总体下降对高职人才培养产生较大的压力。

随着适龄入学人口的减少,高考生源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而录取规模却持续增加,高考录取率呈快速增长态势。处于高等教育末端的高职院校本来生源就相对紧张,省控线、录取分数线、学生的入学成绩是逐年下降。特别是2011年起江苏试行注册招生制度,对学生高考的成绩要求更低,学生的综合素质逐年下降。endprint

从1999年起高职教育进入大力发展的阶段,至今近20年,高职院校经历规模发展,现在向“强内涵创特色”方向发展。改革办学模式,打造品牌专业,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基本确立,培养目标定位逐步清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特色逐步凸显,迎来生源危机和生源质量下降的双重挑战。

2.生源多元化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增加了难度。

自2015年9月起我校的生源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教务处联合学生处、督导室、教学部门在各系召开学生、任课教师座谈会。生源的多元化使同一班级内的学生有多种来源,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态度不同,学习效果不同。对于高等数学、英语、职业基础课等理论性较强课程的学习,普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好于来自中职的学生,中职学生对于高等数学、英语的学习感到有压力。在专业课学习上,中职学生虽然已经在中专阶段学习过基本理论,但专业理论学习很少,要求也不高,主要是学习一些专业的基本技能,因此他们对技能学习更感兴趣,对理论课学习乏味。一方面是基础较差的学生感到学习有压力,另一方面基础较好的学生对教学内容“吃不饱”,这种不均衡增加了教学实施难度,对任课教师在教学内容准备、授课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只是降低教学要求,讲授一些浅显容易的知识,在考试前对知识点甚至类似考题进行详细复习[3],虽然提高了通过率,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等外品”,是达不到人才培养要求的,会影响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

3.生源多元化加大了教学管理、学籍管理的工作量。

生源数量和质量的下降,给学校教学和学籍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有些招生专业由于生源不足无法单独成班,如某个专业中职注册和普通高考都招生,原计划是各自单独成班,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生源情况各自制定,但由于各自招生的人数和报到的人数较少,考虑到教师的工作量和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将这两种生源归入一个行政班管理。由于中职生已经学习过专业的基本技能,甚至还取得了专业的中等技能证书,对他们高职阶段在技能上有更高的要求。而高考学生从未接触过专业的学习,只要求取得专业的中等技能证书。在并班的情况下,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修订,在专业方向课学习和技能训练上要分层实施教学。还有一种情况某专业招收和报到的人数极少,也无其他招生来源同专业可以并班,只能遵循学生意愿转入其他专业学习,这样就偏离了当初填报时的意愿。学校除了要做好转专业学生的思想工作,还要把握好学籍管理政策,合法进行转专业操作,切实保障学生的利益。

4.生源多元化给学生管理、思政教育工作带来挑战。

社会舆论对高职教育依旧存有偏见,将其视作“次等”教育,学生和家长将其看作一种无奈的选择。有些中职学校对学生的行为规范管理不严格,高中学校因为有高考这条高压线,学生一般会比中职学生守纪律、易管理。但是高中生源往往处于班级末端,学习情绪不高,心理比较自卑。所以目前高职生源除了基础较差外,个人综合素质不高。

四、生源多元化背景下提高高职人才综合素质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高职质量观,构建“五全育人”体系。

在目前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口碑是生源数量和质量的重要保障。良好的社会口碑建立在学校管理和建设各个环节上,是对教职员工教育服务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的一种综合性全面评价,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全面质量观的指引下,高职院校应该上下动员,转变教育管理理念,整合校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全员参与、全景熏陶、全程渗透、全面影响、全体受益”的“五全”育人体系。

高职院校的所有部门、所有教职工都要树立教育和服务意识,学校所有工作都是为了实现育人目标。全体教职员在从事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对学生都直接或者间接地以一定形式进行教育和熏陶,都负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的职责[4]。

2.开展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生源多元化形势下,高职院校要开展多样化的思政教育工作。围绕核心价值观开展征文、演讲、辩论、研讨、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谈感想、谈认识,谈理想;邀请专家进行形势政策报告会、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毕业生成长故事、校友访谈、普法知识等讲座,对青年学生进行勤勉和励志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恋爱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开展团中央“一学一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入党积子培训等专题学习提高学生思想理论水平;举办迎新生迎新年文艺晚会、社团专项汇报演出、各类主题文化节、体育竞技、专业技能竞赛、职业风采节、科技节等大型活动,展示学生才能,锻炼学生意志,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学校微博、QQ公众号、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运用学生喜欢的语言风格及时传达时事要闻、重要通知,及时了解学生的呼声,有效收集、分析、研讨学生舆情信息,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加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及时性;开展爱心志愿服务,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营造志愿服务氛围。开展文明班级、宿舍、最美学生等推荐评比活动,树立身边的典型,形成“比、赶、帮、超”的热烈氛围[5]。

3.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基于不同生源学生在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及专业技能方面存在的具体差异,根据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对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要进行修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如中职生源已经学习过专业的基本技能,甚至还取得了专业的中等技能证书,对他们高职阶段在技能上有更高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体现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而普高生从未接触过专业理论和技能学习,方案设计更多地体现在专业学习上。

此外,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专业模块、专业拓展课程,学生可根据个性化发展需求、学情基础、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可持续发展需要选择性学习专业课。课时安排上做出调整,缩减理论教学课时,加大实践教学比例。

4.进行教学和评价方式改革。

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教学完成,在目前生源形势下更要进行教学和评价方式改革。首先是在教学内容上,理论性较强的基础课如大学英语和高等数学,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困难。可以根据后续课程需要,高数不讲基本证明,只讲概念和算法。对英语的学习,我校目前不把“过级”作为毕业要求,可以与专业所需英语要求结合。如旅游管理专业要求会简单对话,教学内容上强调口语训练。对于专业课减少理论难度,无须讲精讲透,够用就行。其次改革教学方式。学生普遍反映在多媒体和机房、实训室上课比在普通教室上枯燥的理论课易接受、效果好。高职院校要倡导“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将理论与实验、实训相结合,突出实践教学。还要改革评价方式,打破期末一卷定终身的传统,注重学习过程形成性评价,如出勤、课堂提问、平时作业、阶段测验、期末考试等环节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法。积极探索多种考核方式如开卷、半开卷等、撰写论文报告、答辩、案例讨论、社会调研等其他方式。引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将专业课程考核和职业技能考核相结合,采用以证代考等方式,既提高考证通过率,又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總而言之,多元化是今后高职院校生源的一个显著特点,学校要不断更新教育服务理念,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教学工作、质量监控、学生管理、后勤服务、思政教育、就业指导等各方面创新工作模式,以适应生源形势严峻的新常态,提高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红照.生源质量下降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策略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10):12-13.

[2]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Z].1985-5-27.

[3]林长远.生源变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与管理改革思考[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19-21.

[4]李洪渠.基于“五全”育人模型的高职院校学生竞赛活动路径创新[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25-28.

[5]吴晓平,王涛济,刘晓苏.生源多元化背景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样化模式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6(1);198-199.endprint

猜你喜欢

综合素质
浅谈如何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浅谈素质拓展训练对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开展
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