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自我发展作用的研究

2017-12-02吴晓雄刘敬芝

关键词:自我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

吴晓雄 刘敬芝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自我发展

摘要:为了分析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大学生自我发展之间的关系,对某“211工程”大学18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低年级大学生自我发展水平低于高年级大学生自我发展水平;来自农村家庭的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水平低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自我发展水平;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我發展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我发展水平;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越好,自我发展水平越高;有兼职工作经历的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水平显著高于没有兼职工作经历的大学生自我发展水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自我发展及其二级指标学业发展、人格发展和职业发展有显著影响。因此,高校可通过大力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应积极主动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共同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7)04-0059-11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on College Students SelfDevelopment:

Take a “211”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Wu Xiaoxionga, Liu Jingzhib

(a.Supervision Office; b.School of Public Affairs and Law,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China)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selfdevelopment

Abstract: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and self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 number of 181 college students in a “211 project” university were survey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lf development level of junior college students is lower than that of senior students. The level of self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rural families is lower than that of other college students. The level of selfdevelopment of onechildonly college student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non onechildonly college students. The better the family economic condi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selfdevelopment. The level of self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who have parttime work experienc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ollege students who do not have.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ollege students selfdevelopment and its secondary indicators, academic development,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and career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guiding role of the school should be brought into full play in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and the innovation of the form of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curriculum, together with the effort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elf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1999年的高校扩招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根据教育部每年公布的高校毕业生数据,2001年至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由114万增长到765万,2017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预计达795万,大学生面临着空前的就业压力。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转型、升级,已进入了改革的阵痛期,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经济增长速度的降低将意味着更多的人会失去就业机会,已有就业压力加上新增就业压力,无疑会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性促使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增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1〕,指导大学生的就业技能,帮助他们更好的提升就业技巧,适应社会的发展形势,更加顺利找到工作。

大学生是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本,他们能力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大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特殊性〔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殊性在于它的教育性,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关涉大学生的成长与可持续发展〔3〕。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更重要的是通过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激发他们的自我意识,确立各种目标,促进大学生学业发展、人格发展和职业发展,最终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endprint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含义

目前学界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学者普遍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个体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4〕。职業生涯规划教育是从义务教育开始,延伸至终身教育的整个过程,关注学生身体和心理、学业和职业、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平衡发展〔5〕。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

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王慧等人认为包括适应过程、探索过程、发展过程和成熟过程四个方面〔6〕;学者朱辉荣认为包括认识自己、认识环境、确定目标、计划与路径和自我监控五个方面〔7〕;刘露露等人认为包括学会自我评价、确定不同阶段目标、与社会环境评价相结合、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准确落实策略和及时评估与反馈六个方面〔8〕;谭建鑫和吴晓雄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包括生涯觉知、自我探索、环境探索、生涯决策、生涯行动、生涯调整六个内容〔9〕;项迎芳认为涵盖对自身做出评价、确定自己的专业、培养个体的爱好、选择职业、确立目标、制定多种让目标达成的方案、进行调整和反馈七个方面〔10〕。

本研究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界定为六个方面:生涯觉知,即个体认识到职业生涯划的重要性,并愿意认真规划自己的职业愿景、确立行动方向;自我探索,即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过程;环境探索,即了解自己想要从事的行业的相关信息、宏观经济环境、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生涯决策,即在自我探索和环境探索的基础上确定职业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各种可操作性方案;生涯行动,即在确定生涯目标之后,个体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各种技能将目标付诸实践;生涯调整,即做好准备灵活应对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变化,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以便于更好的实现个体的职业理想。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特点

第一,自主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觉、自愿、自主参与为前提〔11〕,是大学生在自我意识觉醒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一种自主行为,从生涯觉知到生涯调整,都在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驱动下完成的。

第二,指向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是很明确的,其本质、核心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人的综合素质〔12〕。

第三,过程性。职业规划教育不是短期行为,而是长期性、持续性行为过程〔13〕。从生涯觉知、生涯探索、生涯决策、生涯行动以及生涯调整,都是在前一个环节完成的基础上开始下一个环节,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从长远来看,整个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动态过程,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人的发展阶段、社会条件等做出相应的调整。

第四,整合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生涯觉知、自我探索、环境探索、生涯决策、生涯行动、生涯调整六个部分构成一个整体,因而必须要具有整合性,只有整合这六个方面的内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才能取得成功。

二、大学生自我发展

(一)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含义

大学生自我发展是指大学生为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自觉进行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是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目标而进行的自我培养活动〔14〕。结合大学生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环境,首先,大学生要想获得自我发展就应该关注学业发展、以学为本,这是因为学习和实践是获得认知的主要途径,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因而需要通过努力学习获得知识,提升自己;其次,大学阶段也是大学生完善自我意识、培养兴趣爱好、提高能力、养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因此这一时期人格发展也不可忽视;最后,大学要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就需要通过一定途径来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格价值,这个途径主要就是通过职业生涯。通过对大学生职业目标的确立、职业兴趣的培养、职业能力的获得、职业素质的提升以及就业信息、就业技能的取得来帮助大学生实现职业发展。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大学生自我发展主要体现为三个维度,即学业发展、人格发展和职业发展。

(二)大学生自我发展的特点

第一,主动性。大学生要实现自我发展,实现自身价值就要积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自我能力的提升、人格的塑造、价值观的养成都需要积极主动的去规划、去创造。

第二,目的性。于国庆认为自我发展要有目标境界,即“不断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实现个人和社会全面、健康、和谐和可持续的发展”〔15〕。大学生自我的发展应根据兴趣爱好、社会需要等科学合理的设定发展目标。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国家的希望,合理的职业生涯目标定位,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发展,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

第三,持续性。刘艳华认为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力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发展的过程”〔16〕。因循守旧只能走向落后,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先进群体,应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保持自身的先进性,时刻注重自我学习的进步、性格的修塑、兴趣的培养、能力的提高、价值观的树立,注重自我的持续发展。

第四,整体性。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是在各种环境、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的一个整体,主要包括学业发展、人格发展和职业发展。任何一个方面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来说都至关重要,因而自我发展必须是一种整体性的发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大学生自我发展关系的研究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特点与大学生自我发展的特点在主动性、目的性、持续性、整体性上有显著的关联性,外加上与日俱增的就业压力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生自身素质提出的新要求,促使学者们开始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自我发展之间的联系:廖云茜认为要将生涯规划辅导引向个体连续的职业生涯发展上,融入到个体的自我发展过程、角色发展进程中〔17〕;张国瑞研究发现,只有当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在自我发展中的作用,并自觉参与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功能〔11〕;沈富儿指出,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成功地实现自我具有推动作用,有利于实现学业与社会职业的良好对接,个体与社会需求的合理匹配〔18〕;孔夏萌认为职业生涯教育所体现的核心精神应是对“人”的培养;职业生涯教育是从义务教育开始,延伸至终身教育的整个过程,关注学生身体和心理、学业和职业、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平衡发展〔5〕;朱辉荣指出职业生涯规划的真正价值是引导人们关注自我发展〔19〕;刘露露认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择业者实现自我发展的基础〔20〕;陈曼道指出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21〕;黄平认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应立足于大学生自我发展能力成长,要加强职业指导的有效性〔22〕;张春兰研究发现,在自我发展过程中,通常能够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及个体兴趣爱好和能力做出一定的判断,制定相应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23〕。endprint

以上研究都是从定性研究出发的,笔者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自我发展”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到相关文献27篇,其中定性研究为25篇,定量研究为2篇。由此看出,当前学者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大学生自我发展关系的研究,着重于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相对缺乏。基于这样的情况,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系统地探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自我发展以及自我发展的三个维度学业发展、人格发展和职业发展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通过实证方法研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大学生自我发展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和建议。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向某“211”大学本科生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0份,经过对问卷的整理,剔除无效问卷后,共获得有效问卷18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5%。

181份问卷的描述性统计显示:男性118人,占总人数的652%,女性63人,占总人数的34.8%;大一学生有37人,占总人数的204%,大二学生有48人,占总人数的265%,大三学生有62人,占总人数的343%,大四学生有34人,占总人数的188%;文科专业的大学生有41人,占总人数的227%,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有140人,占总人数的773%;被试中来自农村的人数为82人,占总人数的453%,来自城市的人数为99人,占总人数的547%;被试中独生子女的人数为88人,占总人数的486%,非独生子女的人数为93人,占总人数的514%;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大学生人数为20人,占总人数的11%,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大学生人数为130人,占总人数的718%,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大学生人数为31人,占总人数的171%;父母文化程度在大学以上的人数为11人,占总人数的61%,父母文化程度为大学的人数为41人,占总人数的227%,父母文化程度为中学或中专的人数为102人,占总人数的564%,父母文化程度为小学的人数为23人,占总人数的127%,父母文化程度为小学以下的人数为4人,占总人数的22%;被试中有兼职工作经历的人数为135人,占总人数的746%,没有兼职工作经历的人数为46人,占总人数的254%。

(三)研究工具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卷

研究采用自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卷,问卷包括生涯觉知、自我探索、环境探索、生涯决策、生涯行动以及生涯调整六个维度。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方式,1表示非常不同意,2表示比较不同意,3表示不一定,4表示比较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六个维度的信度分别为0860、0826、090、0777、0748、0819,问卷的总体信度为0898,效度为0834,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大学生自我发展问卷

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自我发展问卷,问卷包括学业发展、人格发展和职业发展三个维度。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方式,1表示非常不同意,2表示比较不同意,3表示不一定,4表示比较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三个维度的信度分别为0864、0866、0755,问卷的整体信度为0887,效度为0862,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3.统计工具

研究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4.变量测定

由于本文研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大学生自我发展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因而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它所包含的六个维度生涯觉知、自我探索、环境探索、生涯决策、生涯行动以及生涯调整作为自变量;将大学生自我发展、学业发展、人格发展以及职业发展作为因变量。

在控制变量的选择上,笔者参考了以下学者的研究:张优良和刘腾飞认为学生个体特征包括性别特征、城乡特征、家庭生育、学生干部、专业类型、入读年级等可能会影响大学生发展〔24〕;朱博文和张小中研究认为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大学生个人发展显著相关〔25〕;周廷勇和周作宇认为大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可能会对大学生个人发展产生影响〔26〕。综合学者们的研究,本文将性别、年级、专业、城乡来源、是否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状况、父母文化程度以及是否拥有兼职工作经历8个变量作为影响大学生自我发展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即控制变量,见表1。

5.研究假设

基于文章的研究目的以及变量测定,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一:性别对大学生自我发展有显著影响;

假设二:年级对大学生自我发展有显著影响;

假设三:专业对大学生自我发展有显著影响;

假设四:城乡来源不同,大学生自我发展水平不同;

假设五:家庭经济条件对大学生自我发展有显著影响;

假设六:父母文化程度对大学生自我发展有显著影响;

假设七: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我发展水平不同;

假设八:有兼职工作经历的大学生与无兼职工作经历的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水平不同;

假设九: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大学生自我发展以及自我发展的三个维度学业发展、人格发展和职业发展有显著相关性。

五、研究结果

(一)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影响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T检验结果

以独立样本T检验为研究方法,分别对性别、专业、城乡来源、是否是独生子女、是否拥有兼职工作经历做了分析,见表2。

從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得分在城乡来源(t=-2.902**,p=0.004)、是否是独生子女(t=2.289*,p=0.023)、是否有兼职工作经历(t=3.761***,p=0.000)上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得分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得分;独生子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得分;有兼职经历的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得分显著高于无兼职经历的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得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得分的性别差异、专业差异不显著。endprint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单因素方差分析

对年级、家庭经济条件、父母文化程度做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它们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得分上是否有显著性,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得分的年级差异(F=5.974**,p=0.001)、家庭经济条件差异(F=13.080***,p=0.000)显著:年级越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得分越高;家庭经济条件越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得分越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得分的父母文化程度差异不显著。

(二)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差异性研究

1.性别差异对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影响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研究性别对大学生自我发展以及自我发展的三个维度学业发展、人格发展和职业发展是否有显著影响,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男女在学业发展上存在显著差异(t=-2.187*,p=0.030),女生学业发展得分高于男生学业发展得分,而在人格发展、职业发展以及自我发展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2.年级差异对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影响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研究年级对大学生自我发展以及自我发展的三个维度学业发展、人格发展和职业发展是否有显著影响,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大学生学业发展(F=3300*,p=0022)、人格发展(F=4020**,p=0008)和自我发展(F=4316**,p=0006)的年级差异显著,但职业发展的年级差异不显著。

3.专业差异对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影响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研究专业对大学生自我发展以及自我发展的三个维度学业发展、人格发展和职业发展是否有显著影响,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文科和理科大学生在学业发展(t=2.422*,p=0.016)上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其他方面无显著差异。

4.城乡来源差异对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影响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研究城乡来源对大学生自我发展以及自我发展的三个维度学业发展、人格发展和职业发展是否有显著影响,见表7。

从表7可以看出,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和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学业发展(t=-2.147*,p=0.033)、人格发展(t=-4.046***,p=0.000)、职业发展(t=-2.512*,p=0.013)以及自我发展(t=-3944***,p=0.000)上都存在显著差异,总的来说,农村大学生自我发展得分显著低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

5.家庭经济条件对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影响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研究家庭经济条件对大学生自我发展以及自我发展的三个维度学业发展、人格发展和职业发展是否有显著影响,见表8。

从表8可以看出,家庭经济条件对大学生的学业发展(F=4.952**,p=0.008)、人格发展(F=8211***,p=0000)、职业发展(F=3639*,p=0028)以及自我发展(F=8351***,p=0000)都存在显著差异,总的来说,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得分显著高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得分。

6.父母文化程度对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影响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研究父母文化程度对大学生自我发展以及自我发展的三个维度学业发展、人格发展和职业发展是否有显著影响,见表9。

从表9可以看出,父母文化程度对大学生自我发展无显著影响。

7.是否是独生子女对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影响

采用獨立样本T检验方法,研究大学生是否是独生子女对大学生自我发展以及自我发展的三个维度学业发展、人格发展和职业发展是否有显著影响,见表10。

从表10可以看出,在人格发展(t=4.170***,p=0.000)、职业发展(t=2.690**,p=0.008)以及自我发展(t=4.080***,p=0.000)上,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我发展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我发展得分,但在学业发展方面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之间差异不显著。

8.兼职工作经历对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影响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研究兼职工作经历对大学生自我发展以及自我发展的三个维度学业发展、人格发展和职业发展是否有显著影响,见表11。

从表11可以看出,兼职工作经历对大学生学业发展(t=2.538*,p=0.014)、人格发展(t=2966**,p=0004)和自我发展(t=3018**,p=0004)有显著影响。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自我发展的作用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学业发展、人格发展和职业发展的作用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年级、城乡、是否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以及兼职工作经历差异显著,因此本文采用阶层回归分析方法,在控制上述因素的影响后,研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学业发展、人格发展和职业发展的作用,见表12。

由表12可以看出,如果没有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总体自变量,则人口统计学变量五个层面共可解释学业发展因变量115%的变异量,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总体后能够解释学业发展223%的变异量,t值均发生了改变,F值达到极其显著水平;如果没有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总体自变量,则人口统计学变量五个层面共可解释人格发展因变量235%的变异量,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总体后能够解释人格发展515%的变异量,t值均发生了改变,F值达到极其显著水平;如果没有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总体自变量,则人口统计学变量五个层面共可解释职业发展因变量84%的变异量,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总体后能够解释职业发展187%的变异量,t值均发生了改变,F值达到极其显著水平。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自我发展的作用endprint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年级差异、城乡差异、是否为独生子女差异、家庭经济条件差异以及兼职工作经历差异显著,因此本文采用阶层回归分析方法,在控制上述因素的影响后,研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自我发展的作用,见表13。

由表13可以看出,如果没有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总体自变量,则人口统计学变量五个层面共可解释自我发展因变量23.8%的变异量,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总体后能够解释自我发展517%的变异量,t值均发生了改变,F值达到极其显著水平。

六、结论与讨论

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性别对大学生自我发展无显著影响,假设一不成立

从封建社会以来中国男性一直在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承担大则保卫国家、小则养家糊口的责任,往往从小就接受要“当自强”的教育,主客观条件的交互作用促使男性不断追求自我发展与进步。受社会的进步、男女平等、女性也需要独立自强等思想观念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女性追求自我價值的实现,她们在很多行业表现非常突出,甚至在有些行业的表现超过了男性。女大学生正在接受高等教育,她们追求自我发展上的倾向同样明显,因而导致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性别差异不显著。

在学业发展方面,男女存在显著差异。在大学里女生学习成绩优于男生是一个普遍现象。这可能与女生的生理和性格优势相关,因为女生相比男生而言要相对早熟,其天生好静、不浮躁,很少有叛逆心理及行为。大学的学习模式要求学生要有更多的自觉性,女生性格沉静,更容易静下心来认真学习,而男生用于游戏、运动上的时间相对较多,用在学习上的时间相对较少,故而造成了这种学业发展上的差异。

2.年级对大学生自我发展影响显著,假设二成立

年级越高自我发展水平越好,这可能是因为大三、大四的学生经过两至三年的大学生活,其专业知识体系基本形成,社团活动、专业实习、兼职等活动让他们对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综合能力得以充分发展,这使得他们对自我发展的目标和认识更加清晰,因此,在学业发展、人格发展和自我发展方面,高年级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低年级大学生得分。

3.专业对大学生自我发展无显著影响,假设三不成立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以及深层次的改革,国内大学毕业生的规模迅速扩大,就业难成为众多高校和大学毕业生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27〕。解决就业问题不仅需要国家、社会、学校的关注,更需要大学生个人的努力。即便是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就业信息、就业渠道多于文科专业学生的,但无论是文科专业还是理工科专业学生,都希望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兴趣爱好、塑造良好性格、搜集求职信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提高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以期在找工作时能够脱颖而出。因此,他们在专业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4.来自农村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水平低于来自城市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水平,假设四成立

城市比农村更为发达,教育设施相对完善,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全面,他们可以从小在青少年宫、图书馆、兴趣爱好培养机构学习,这些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学习各类知识、培养兴趣爱好。城里学生长大后,他们的自我发展水平也自然而然的高于农村学生的自我发展水平。

5.家庭经济条件越好大学生自我发展水平越高,假设五成立

这可能是因为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越好,所能获得的资源就越多。他们从小到大可以通过各种学习班、培训班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旅游等方式接触到更多的人、事、物,从而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见识、增长了学识,促进了自我的发展。

6.大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对自我发展无显著影响,假设六不成立

这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一直以来,很多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希望自己的子女优秀,对子女寄予很大的希望,非常注重子女的发展,从而导致这种差异不显著;第二,大学生自我发展需要科学的引导,而被视的家长们因为多种原因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科学的个人成长方面的教育,有的父母他们自己的文化程度虽然较高,但在教育孩子、引导孩子上还是缺乏科学的方法,其对孩子教育的科学性不一定优于文化程度较低的父母,因而导致父母文化程度高低对大学生自我发展没有显著影响。

7.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我发展水平不同,假设七成立

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我发展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我发展水平,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和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在家庭中能得到的关心和爱护往往都是唯一的,不需要和他人分享,父母在他们的学习、生活、就业等问题上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提供更多的帮助,这些有助于他们的自我发展;另一方面,独生子女来自城市、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的比率要高于来自农村、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

8.有兼职工作经历的大学生与无兼职工作经历的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假设八成立

有兼职工作经历的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水平显著高于没有兼职工作经历的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水平。兼职工作让大学生有更多机会认识社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对知识的把握更为透彻,同时,兼职工作经历能够让大学生提前接触职场,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职场、提升职场素养,从而促进自我发展。

9.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大学生自我发展以及自我发展的三个维度学业发展、人格发展和职业发展呈显著正相关性,假设九成立

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包含的生涯觉知、自我探索、环境探索、生涯决策、生涯行动、生涯调整六个方面的内容来看,大学生通过生涯觉知意识到自我发展及相关维度的重要性,增强了自我发展的意识和主动性;通过自我探索,借助相关测评工具和自我分析,了解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能力特长和价值取向等,完善了自我发展人格,促进了学业和职业发展;通过环境探索,了解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大政方针,了解了国家产业、行业、用人单位等职业环境和职业信息;综合分析个人及环境因素,通过生涯决策制定出符合自己的发展策略;通过生涯行动将生涯决策所确定的目标落到实处;当所制定的目标与现实情况有偏差时,及时调整目标或者改进达成目标的方法。这一系列过程促进了大学生的学业发展、人格发展、职业发展,进而促进了大学生的自我发展。endprint

七、建议措施

本文研究发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大学生自我发展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基于其对促进大学生学业发展、人格发展、职业发展有着显著的作用,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高校要大力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首先,各高校应该按教育部要求将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设置为必修课,让所有学生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培养大学生个人发展意识,了解自我,了解社会环境,探索、明晰个人发展目标、职业目标和个人成长目标,从而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全面发展。

其次,由于每个学校的专业设置、资源优势、学生个体差异、授课教师教学方式不同等原因,职业生涯规划教材应该根据经济社会的需求不断改进完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28〕。学校应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经验丰富的老师、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等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需求,编撰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引导大学生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再次,名师才能出高徒,要想培育出优秀的学生,学校还需要为这门课程配备优秀的师资:一方面应安排优秀教师、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師、优秀企业家等给大学生授课;另一方面要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通过学习社会上有丰富经验的培训团队和其他高校的宝贵经验来提升队伍水平,以更好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最后,学校应该搭建实践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关的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

2.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得分和自我发展水平都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年级越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得分越高,自我发展水平也越高。为了提高低年级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水平,高校应该尽早地开始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未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的范畴的高校应尽快纳入,应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开展不同内容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具体而言,针对大一、大二的同学,课堂教学应以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内容、发展的规律、特点、理论体系为主,让其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对于已经具备理论知识的大三、大四的同学而言,可以采用实践为主的课堂教学,如案例讨论、模拟场景实训、企业实务处理、职业设计展示等〔29〕。

3.大学生应主动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积极促进自我发展

大学生应积极主动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方面可以通过学校正式的课堂教育接受学习,另外也可以通过网络课堂、职业测评、社会实践等方式丰富学习手段和内容。通过实践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方法融会贯通、融入到自身的发展和成长中去。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学业发展的必备要素。大学生应多想、多听、多看、多问,认真思考,仔细专研,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总之,要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向书本求知、向实践求真。

其次,积极促进自我人格发展。性格决定命运,大学生要学会塑造自己的性格,控制自我的情绪,遇到事情和问题要保持沉着冷静,心平气和地为人处世,要学会释放生活压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兴趣比天才重要,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学校社团组织和社会实践活动,并从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培养自己的爱好;能力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实证研究表明兼职工作经历对大学生自我发展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因此大学生还要积极参加相关活动,如社团活动、专业实习、兼职等实践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同时应保持谦逊的学习态度,向优秀的人学习,取长补短;人格健康的发展需要正确的价值观的引领,大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主动摒弃不良思想的影响、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

再次,努力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大学生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职业兴趣培养、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养成,进而进行职业选择、就职及职业适应等,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最终进一步实现个人的全面、终身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

程立军.当前经济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12):229.

〔2〕隆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社会心理科学,2005,(5):219.

〔3〕高桂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7,(7):47.

〔4〕仲雯雯.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探究〔D〕.青岛: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8:12.

〔5〕孔夏萌.髙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教育学部,2013:20.

〔6〕王慧,刘青,李澎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的构建〔J〕.教育评论,2008,(2):90-91.

〔7〕朱辉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流程与方法解析〔J〕.学习月刊,2011,(6):94.

〔8〕刘露露.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教育广角,2011,(2):177.

〔9〕谭建鑫,吴晓雄.大学生生涯发展与职业规划〔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44.

〔10〕项迎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以山西省本科院校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2010:38-40.

〔11〕张国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2010:23.

〔12〕徐德明.加强我国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08,(6):3.

〔13〕叶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7):48-50.endprint

〔14〕赵燕云,程学礼,何国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生自我发展刍议〔J〕.泰山学院学报,2013,(6):138.

〔15〕于国庆,朱红燕.个体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范式〔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58.

〔16〕刘艳华,周春.从变迁视角谈如何培养大学生“自我发展力”实现和谐就业〔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S2):140.

〔17〕廖云茜.浅析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作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7):56.

〔18〕沈富儿.J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探讨〔D〕.厦门:厦门大学管理学院,2008:12.

〔19〕朱辉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流程与方法解析〔J〕.学习月刊,2011,(12):94.

〔20〕刘露露,杨笛.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安徽文学,2011,(2):177.

〔21〕陈曼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2005:9.

〔22〕黄平.基于大学生自我发展能力成长导向的职业指导实效性研究〔J〕.教育观察,2015,(3):73.

〔23〕张春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管理〔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11):89.

〔24〕张优良,刘腾飞.院校支持和个体参与对不同类型学生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首都高校大学生发展状况的调查〔J〕.教育学术月刊,2015,(9):84.

〔25〕朱博文,张小中.从个人发展影响因素谈大学生学业规划——基于对江苏常州不同层次人才发展状况调查〔J〕.经济视角,2011,(5):64.

〔26〕周廷勇,周作宇.高校学生发展影响因素的探索性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2,(3):50.

〔27〕刘玉琢,齐乐.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J〕.科技信息,2008,(34):184.

〔28〕邹鲤岭,黄茜蕊.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方法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261-261.

〔29〕邬守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实践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部,2009:18.

(责任编辑:陈艳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我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如何引导中职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探索
论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与发展
浅议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外来工子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和对策
大学英语写作课与教师发展研究
“互联网 +”的新形势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自我发展的探讨
小学教师自我发展策略初探
浅谈大学生诚信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