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用针刺疗法与吞咽训练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研究

2017-12-01浦丽超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8期
关键词:洼田训练组饮水

浦丽超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推拿科,云南 昭通 657000)

联用针刺疗法与吞咽训练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研究

浦丽超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推拿科,云南 昭通 657000)

目的:探讨联用针刺疗法与吞咽训练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50例患者分为吞咽训练组和联合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吞咽训练组患者采用吞咽训练法进行治疗,对联合组患者联用针刺疗法与吞咽训练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的评分、治疗的总有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吞咽训练组患者相比,联合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的评分更低,其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针刺疗法与吞咽训练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有效地改善该病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针刺;吞咽训练;脑卒中;吞咽障碍;并发症

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有研究指出,有45%左右的脑卒中患者存在吞咽障碍。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吞咽训练法对其进行治疗,但疗效欠佳。近年来,有学者联用针刺疗法与吞咽训练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1]。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探讨联用针灸疗法与吞咽训练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这50例患者分为吞咽训练组和联合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在吞咽训练组中,有女性患者12例,男性患者13例,其年龄为40~68岁,平均(53.9±3.1)岁,其病程为20~60 d,平均(38.6±2.1)d。在联合组中,有女性患者11例,男性患者14例,其年龄为42~65岁,平均(53.8±3.2)岁,其病程为20~58 d,平均(38.5±2.3)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本研究中患者的纳入标准是:1)病情符合临床上规定的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且经CT或MRI检查得到确诊。2)意识清醒,生命体征稳定,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3)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1)因患有口腔或咽喉疾病所致吞咽障碍。2)存在认知功能障碍。3)临床资料不全。

1.3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脱水、降颅内压、改善微循环及保护脑组织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吞咽训练组患者采用吞咽训练法进行治疗,方法是:1)指导患者进行唇运动,如唇角上抬、闭唇、噘嘴等。2)指导患者进行舌运动,如伸舌、舌根或舌尖抬高、舌吸允、侧伸舌等。3)对患者进行咽部冷刺激训练,方法是:将湿棉棒冰冻后蘸少许水,触碰患者的软腭、舌根、咽后壁,每天训练1次。4)指导患者进行吞咽训练,方法是:从进食3~5ml的半固体食物(如蛋羹等)开始对患者进行训练,逐渐增加进食量。在进食时,让患者保持头部前屈的姿势,并协助其取30°的仰卧位。指导患者交替采用侧方吞咽法、空吞咽法、点头吞咽法等进行吞咽训练,每天训练3~5次,连续训练2周。对联合组患者联用针刺疗法与吞咽训练法进行治疗。用吞咽训练法对该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与吞咽训练组相同,用针刺疗法对其进行治疗的方法是:在对患者的合谷穴、足三里穴、廉泉穴、内关穴、照海穴垂直进针,每次留针30 min,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用洼田饮水试验[2,3]评价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此试验将患者的吞咽功能分为5个级别。1级(1分):患者在5 s内一次性饮完水,未发生呛咳。2级(2分):患者一次性饮完水的时间超过5 s,未发生呛咳。3级(3分):患者一次性饮完水的时间超过5 s,且发生了呛咳。4级(4分):患者在5~10 s内分2次饮完水,且发生了呛咳。5级(5分):患者在10 s内未饮完水,且发生了呛咳。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吞咽功能越差。2)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吞咽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其洼田饮水试验的评分提高1~2分。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吞咽功能有所改善,其洼田饮水试验的评分提高1分。无效:治疗后,患者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的例数+有效的例数)/总例数×100%。3)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并发症的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5.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的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的评分低于吞咽训练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的比较(分,±s)

组类 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组(n=25) 4.11±1.02 2.41±0.36吞咽训练组(n=25) 4.08±1.14 3.21±0.85 t值 0.098 -4.333 P值 >0.05 <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与吞咽训练组患者相比,联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与吞咽训练组患者相比,联合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在出现吞咽障碍后易发生误吸或呛咳,进而可增加发生吸入性肺炎的风险。另外,吞咽障碍也会影响脑卒中患者的营养摄入,易导致其出现脱水、营养不良等症状,影响其康复。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吞咽训练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但见效较慢,且在治疗的过程中仍有部分患者会发生误吸或呛咳。中医认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病机主要为本虚标实,肝肾不足、气血虚弱为本,风火相煽、痰瘀雍阻经络为标。中医针刺疗法具有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疏通经络的作用。刘奕等人研究指出,中医针刺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总有效率高达91.5%[5]。在本次研究中,笔者联用针刺疗法与吞咽训练法对25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综上所述,联用针刺疗法与吞咽训练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有效地改善该病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1]郭严.针灸与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分析[J].光明中医,2013,28(5):966-967.

[2]陶莉.针炙与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4):235-236.

[3]刘晨.针灸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14,20(11):2095-2096.

[4]李迎光,刘强.针刺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4):450-452.

[5]刘奕,石卫华,潘科,等.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3,42(5):553-555.

R743.3

B

2095-7629-(2017)8-0036-02

作者信息:浦丽超,女,汉族,1975年10月3日出生,职称:中医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针灸治疗颈椎病、腰椎病、中风偏瘫、呃逆、耳鸣耳聋、面瘫、带状疱疹

猜你喜欢

洼田训练组饮水
新型抗阻力训练模式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验研究
简易饮水鸟
早期应用洼田实验对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观察
跑台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肺功能及HMGB-1表达的影响
线上自主训练与线下指导训练表面肌电差异分析
洼田饮水试验在老年呼吸疾病患者中筛查应用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饮水
背景干扰对高尔夫球动作技能学习的影响
饮水与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