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司机,你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护眼姿势和戴镜攻略吗?

2017-12-01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7年22期
关键词:挡风玻璃透光率驾驶者

老司机,你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护眼姿势和戴镜攻略吗?

最近福特汽车公司和美国知名披萨供应商达美乐(Domino)联手搞出了一个大新闻:在达美乐总部所在地——密歇根州安娜堡,开始测试用无人驾驶汽车将网上下单的披萨送到用户家门口。但自动驾驶不可能像过去的递送员一样将热乎乎的披萨直接送到用户手上——在风雨交加的夜里,用户仍需下楼走到路边,在车辆副驾驶座外部的平板电脑上输入他们电话号码的最后4位数,待车窗打开后,再从一个保温箱里取出他们购买的披萨。从这个测试来看,安全性、实用性和客户接受度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也许最后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不过至少某位不存在的驾驶者的视力好坏对你的晚餐将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再乐观一点来看,伺服马达、传感器和计算机的紧密配合,能让整个购买流程更为完美,而且付小费的惯例也将成为历史。

开车这件事对驾驶者的视力有特定的要求,除非将来某一天无人驾驶车辆能真正通过时间的考验。在美国,每个州都将视力检查作为申领机动车驾驶证流程的一部分。遗憾的是,这种视力检查有其局限性,最关键的还在于检查者的技术水平。

前不久我留意观察了一位女士为她的新镜片选配镜架的过程。当时她正在两副镜架之间犹豫不决,于是店里的配镜师问她是否介意让我给她一点帮助。我看了看,两副眼镜都和她的面部特征十分匹配,不过其中一副镜架的镜腿非常宽,另一副的镜腿则细得多,位置也较高。我再看了看她的新验光单,上面显示的近视度数非常清楚地表明她属于那种“开车必须戴眼镜”的类型。

“开车时我必须戴眼镜,”她一边说,一边把自己现在戴的眼镜拿给我看。这副眼镜的镜腿差不多有镜片高度那么宽,和她正在考虑的一副新镜架非常像。

等她重新戴上眼镜后,我说:“你知道在有些州,你戴着这种眼镜是不允许开车的。”听到这里,她一下子睁大了双眼。“现在请直视我的鼻梁,然后告诉我,我的大拇指是否正在晃动。”我一边接着说,一边将大拇指举到她脸侧和她瞳孔平行的高度,然后晃了晃。

“呃……我的眼镜挡住了我的视线,”她说,“之前我去更新驾照时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我没能通过侧视力测试,还是负责测试的人叫我取下眼镜,我才顺利通过的。”

“两副新眼镜看上去都不错,”我对她说,“但是我建议你戴那副细镜腿的开车用,另外一副也许可以在办公室里上班时戴,或者作为备用,因为只有一副眼镜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

无论是患者还是驾照发证机关,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周边视觉(peripheral vision)的重要性,以及周边视觉受阻带来的危险。在某些情况下,周边视觉对驾驶的重要性远胜于中央视觉。虽然周边视觉既没有色感,也无法用来分辨细微的物体细节,但它对感知物体运动极为灵敏,所以在驾驶者判断周边车辆是否会阻碍自己变道行驶或感知其他一些意外危险时,周边视觉就能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部分成年患者都持有驾照,而且拜科技发达所赐,现在的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都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为了利用这些科技成果给患者提供最好的服务,我们需要充分了解驾驶者可能遇到的、与视力有关的常见问题。

疲劳和公路催眠

身体疲劳会降低驾驶者的反应速度,减弱立体视,并会导致眨眼频率降低。屈光不正、挡风玻璃不清楚或眩光等造成的视力模糊,会让驾驶者更易感到疲劳。因为很多人开车时都会保持下巴微微上抬的姿势,这样就会由于长时间通过镜片边缘散光和其他像差未经纠正的部分视物而更易产生疲劳感。如果佩戴渐进片的驾驶者在开车时保持下巴微微上抬的姿势,则他们视物主要是通过镜片上端通道,也就是不合适的正透镜部分。

每到假期,不少人都会选择城市周边自驾游——花费数小时甚至更多的车程去看望亲朋好友。在这种情况下,驾驶者会更容易感到疲劳,成为“公路催眠”(highway hypnosis,因长时间开车引起的高速公路嗜睡状态)的受害者。因此,应让驾驶者提高警惕,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以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驾驶者长时间盯着前方道路就易患上“公路催眠”,导致对手头上的工作失去有意识的关注。处在这种意识障碍的状态,驾驶者能对惯例型或重复性的事情做出预期反应,但却会缺乏对突发事件或危险情况的应变能力,或者其反应时间会大大延长。而从“公路催眠”中醒来时,驾驶者并不会记得上一刻发生的事情。这就跟学生有时候上课遇到的“课堂无聊综合征”一样。

如要避免患上“公路催眠”,长途驾车前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开车时多让眼睛动一动,不要长时间通过挡风玻璃的某一处紧盯前方道路;同时,间或调整一下座椅的角度,注意保持对视野中事物的立体视觉。驾驶者有时候会发现眼前的场景看上去变得扁平,就像一幅画投影在挡风玻璃上,这就是开始出现“公路催眠”的症状。

日间行驶

为了改善油耗,汽车的挡风玻璃一般设计为向后倾斜,看上去也更为美观。但是,这种倾斜的挡风玻璃会将仪表盘发出的光反射入驾驶者的眼睛,形成幕罩样眩光,降低视网膜成像的对比度。这种重叠成像非常讨厌,会让人产生疲倦感。将一张白纸放在挡风玻璃上,你就能很容易地看到上述反光形成的幕罩样眩光的效果。不过,大部分汽车挡风玻璃的倾斜度让光线可以接近布氏角(Brewster's angle,也称偏振角)反射,这样一来反射光就是明显的线偏振光。因此,使用偏光镜片可以达到将其有效阻隔的目的。

日间行驶时,要减少仪表盘反射的幕罩样眩光,最好佩戴偏光镜片。每家护眼机构都应配置一部偏光演示仪,让患者/顾客可以更好地了解偏光镜片的作用和价值。因为这些演示仪都装有这样或那样的偏光片,你可以请患者/顾客从演示仪上取一片偏光片,到自己的车上去亲自感受一下它们减少幕罩样眩光的效果。

当然,偏光镜片的作用远远不止应对仪表盘反射的眩光这么简单。水平表面的反射光,如冰面、雪地、车顶、后备箱和路面等,都会让人感到心烦、疲累,有时候甚至会成为危害极大的眩光。这些眩光常常会引发恶性交通事故,而佩戴偏光镜片则能有效降低此类风险。

染色镜片(日间行驶)

染色镜片在日间行驶时佩戴效果非常好,但并不适合在黄昏、黎明或夜间开车时佩戴。有些患者/顾客觉得浅色染色镜片对日间行驶或室内工作都有用,但实际上这样的染色片对日间行驶几乎毫无益处。而在夜间行车时,浅色染色镜片会减少汽车前大灯的照明范围,与其吸收光线的量成正比。

染色镜片既可以将整个镜片染成一致的颜色,也可以设计为镜片颜色从上到下逐渐变浅。这种渐变染色片在选择吸收光线方面拥有接近实时的自我调节能力。50岁以上的患者/顾客特别喜欢这种渐变染色片,因为他们的瞳孔活力降低,经受眩光刺激后所需的视觉恢复时间也更长。在转向太阳的方向时,驾驶者只要放低下巴,就能迅速减少视网膜照度(retinal illumination),或者在多云天气条件下根据不同的光照情况快速进行转换。

所有视光专家都知道,因为透过汽车挡风玻璃的紫外线不足,早期的光致变色镜片对驾驶者来说达不到有效变暗的效果。但经过不断的改良,现在包括全视线的XTRActive®在内的一些变色片,在驾驶室内既能迅速变色,也能有效阻隔紫外线。

雅歌光学(Younger Optics)出品的DriveWear镜片变色效果非常明显,其变色深度低于太阳镜镜片,透光性会视具体环境而变。这种镜片的变色设计十分均衡,即使是在透过车窗和挡风玻璃的紫外线不足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变暗。同时,在强烈的阳光下,DriveWear镜片并不会过度变暗,所以许多驾驶者觉得戴着这种镜片非常方便——无论是去商场购物,车内、车外还是光照充足的室内环境,都很适用。

DriveWear镜片镀有偏光膜,能减少挡风玻璃造成的幕罩样眩光,以及来自周边环境的其他眩光。对年纪超过50岁的驾驶者来说,这也是DriveWear的另一大优势,因为他们的眩光后视觉恢复时间会随年龄增长而延长。开车过桥,或在其他挡风玻璃反射的眩光时断时续的环境下开车时,眩光造成的刺激会更加严重,但有了偏光膜的保护,其影响就会大大降低。而且,DriveWear系列不仅包含单光片,还有渐进片。

莎朗歌迪(Serengeti)也提供镀有偏光膜的Trivex镜片,包括平光片和车房定制片。该公司声称其可提供折射率在+6.00D到-8.00D、散光最高到4.00的定制片,而且采用了缩径设计(lenticular design),镜片更轻、更薄。此外,镜片的边缘区、过渡区和视光区的大小也可根据具体的光度进行调整。这种技术被称为Vario Drive Thin Design,同样适用于渐进片、双光镜和棱镜。

染色镜片(光照减弱条件下驾驶)

通常针对夜间行驶使用的镜片,其透光率应不低于82%,才能保证夜间行驶的安全。同时,汽车的挡风玻璃应保持清晰透明,最好不要染色,以及驾驶者的年龄,在低光照条件下的瞳孔大小,这些问题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据估计,一个人60岁时的视网膜照度几乎只有20岁时的三分之一。这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瞳孔、角膜、晶状体和其他介质都发生了变化(还未将视网膜感光细胞和神经通路的改变考虑在内)。因此,60岁以上的驾驶者应尽量佩戴镀有抗反射膜的镜片,而在夜间、黄昏和黎明开车时,应避免佩戴染色片。

在为患者/顾客、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选配高折射率的镜片时,切记镜片的折射率越高,则透光率越低。不过镀有抗反射膜的镜片可以改善透光率降低的问题,因为这种镜片能提高有益光的透光率,同时减少前表面反射的无用光和内部反射光(表1)。

在光线很强的环境下开车(例如艳阳天、雪地、沙地或水域),尤其是在冬季太阳高度较低的时候,最好佩戴镜片透光率在15%~18%之间的太阳镜。如选择能吸收/过滤特定波长光的太阳镜片或渐变色太阳镜片(上端染色较深),效果更好。

抗反射镜片

抗反射镀膜可以进一步提升镜片的性能,对任何一种镜片设计、镜片材料和折射率来说,皆是如此。抗反射镜片在日间行驶时佩戴优势更为明显,因为它能让视网膜成像更为清晰逼真。在夜间、黄昏和黎明时开车,AR(抗反射)镜片能减少镜片内反射光造成的“鬼影”现象。此外,因为镀有抗反射膜的镜片的透光率要高于没有镀膜的同类材质镜片,佩戴抗反射镜片时,汽车前大灯所能照射到的范围看上去也将会等比例扩大。

夜间驾驶和中间视觉条件下驾驶

夜间驾驶,或是在光照减弱的黎明或黄昏(中间视觉条件,mesopic conditions)时开车,驾驶者的视力要应对不同的挑战。当瞳孔因光照减弱而放大时,就有可能会产生近视漂移(myopic shift)现象。其原因可能是受环境变暗刺激造成的过度调节,或者是因瞳孔扩大,人眼角膜的正球面相差也随之更为明显。无论原因为何,近视漂移一直都是业界讨论多年的话题。对于那些年级还不到40岁晚期的驾驶者而言,这也是影响他们驾驶的主要问题。这也可以理解,因为到了这个年级,人眼的生理性调节减弱更为明显,瞳孔活力降低,常常表现为瞳孔缩小。

汽车前大灯和尾灯

高达7%的男性驾驶者和一些女性驾驶者患有红色觉异常,这会降低他们对红灯的敏感度。保持尾灯干净能降低你被追尾的风险,尤其是在雾天或阴雨天。干净明亮的前大灯玻璃能显著扩大大灯的照明范围。不反光和不发光的物体,例如行人或路面上的碎石,超出了大灯的照明范围,可能也是看不见的。

有一个工程师们用的专业术语叫“最短停车视距”(minimum sight stopping distance),指的是驾驶者自看到前方障碍物采取制动停车起,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车止,所需要的最短行车距离。假设驾驶者的反应时间为2.5秒(高速公路行驶模式所用的标准),一辆时速70英里的汽车在驾驶者踩刹车前行驶的距离就会超过78米。没有镀膜的挡风玻璃和挡风玻璃上喷溅的水滴(有可能成为二次分散光源),以及驾驶者佩戴的透明的超清镜片,都会延长最短停车视距。夜间驾驶时使用抗反射镜片能提高8%的透光率,驾驶者看到的前大灯的照射范围也会等比率扩大,从而提高驾驶者作出反应的机会。换句话说,夜间驾驶时佩戴透光率较低的染色片或高折射率镜片会延迟驾驶者的反应。

过去10年,越来越多的汽车前大灯采用塑料壳,如果这种塑料壳在以后数年不能加强表面处理或不被取代,它们就会成为灯光扩散器——透射光是散乱的。患者应及时对塑料壳上的凹坑和划痕进行表面处理,或干脆换掉,因为在前大灯开启时,其塑料壳并不能保持清晰度,而是看上去像有光晕。

听到患者抱怨夜间行驶困难,有的医生会选择在室内高光照和低光照条件下为他们再做一次屈光检查。如果发现屈光状态发生改变——转向更低度数的正透镜或更高度数的负透镜,那么医生就需要和患者好好谈一谈,或者利用试镜片向患者演示清楚他们的远距视敏度(distance acuity)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实际上,如果镜片是用于太阳镜的话,有的医生会在试镜架上换装新光度的试镜片,并用装平光片的翻转拍(lens flipper,也称双面镜或蝴蝶镜)以及视远所用低折负透镜试镜片来复查患者的屈光不正问题。

蔡司的DriveSafe驾驶型镜片设计(提供单光片和渐进片)创新性地解决了患者的需求和夜间驾驶的难题。这种经过优化处理的镜片不仅适用于日间行驶,对办公室和室内照明环境也同样适用。首先,它的防反光镀膜能提高白天和室内照明条件下的视网膜成像质量,减少夜间行驶等暗光条件下的“鬼影”现象的亮度。其次,这种膜能过滤更多特定波段的高能蓝光,减少对向来车LED大灯直射造成的眩目感——夜间行驶时,刚经历过近视漂移的眼睛,散焦问题会更严重。第三,与同类渐进片相比,DriveSafe渐进片拥有更宽的通道和远距离视域,有利于驾驶者在仪表盘和后视镜之间进行焦点切换,减少驾驶者不必要的头部动作,为其带来更多的安全和舒适性;无论是夜间行驶还是日间行驶,都同样适用。

The image of the patrol car falls on the fovea. When the flame, or some other threatening image is formed on the driver's peripheral retina, his attention is drawn to it as shown in Fig. 1b.

图1b

正透镜的玩偶盒现象

佩戴中、高度正透镜的患者,随其眼球转动,物体会忽隐忽现,这种现象称为游移性环形暗点(roving-ring scotoma),或玩偶盒现象(Jack-in-the-box phenomenon),具体情况会根据患者注视的方向和头部位置而发生改变(图1a和1b)。开车时,向我们警示危险迫近的功能主要由周边视觉(peripheral vision)承担。周边视觉对突然进入我们视野范围的物体运动较为敏感,包括发生潜在碰撞或其他恶性事件的区域。玩偶盒现象尤其让人感到烦恼,因为当周边视觉突然感知到某样物体时,眼球会随之转动,原来通过镜片边缘看到的物体会立刻“消失”;但当驾驶者再次转动眼球、通过镜片中心直视正前方时,物体又会重新显现在原来的位置。驾驶者如想要近距离看清潜在的危险物体,唯一的方法就是转动头位。

玩偶盒现象无法消除,除非患者配戴隐形眼镜,或者选配顶点距更短和镜片尺寸更小的眼镜,也能降低盲点(图1b中紫色和红棕色箭头之间的楔形区域)的影响。减少了镜片边缘相差的非球面镜片也能缩小盲区的范围。

表1

干眼症

长距离驾驶带来的疲劳感会造成眨眼频率降低,泪液过度蒸发,泪膜分布不均匀。在寒冷的天气,车厢内湿度偏低,这种情况会更加严重。如果车内空调出风口排出的暖风直接吹向驾驶者面部,问题就会进一步恶化。

天气寒冷时,车内空调最好开启暖风“再循环”模式,有助于提高车厢内的湿度。如能选配车载专用加湿器(有的产品售价并不贵),效果当然更好。包覆式镜架能限制眼表空气流动,对干眼症患者来说尤为适用。如果患者需在夜间长期驾驶,最好选配有抗反射膜的高清镜片。

蔡司DriveSafe驾驶型镜片

了解你的工作结果

在为患者选配专业镜片之前,最好自己先试戴相应的产品(根据自己的屈光度选择),并鼓励你的员工在开车时也佩戴个人适用的驾驶镜片。患者配好新的镜片并适应了一段时间之后,要及时与他们联系,这是一种很好的工作实践。一方面患者喜欢这种跟进治疗式的服务,另一方面你也能很快了解你推荐的镜片产品到底有哪些特质最得他们欢心。

在和患者通话时,不要只是简单地提问。患者希望能取悦你,如果你打电话问他们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问题,他们就会努力去找问题来满足你的要求。最好是在一开始就提醒他们选择了一款采用创新技术研发的新产品,而你想要知道该产品更好地满足了他们的用眼需求。同时,再告诉他们一遍使用产品的注意事项和相关问题(之前在你办公室内就已告知患者):夜间驾驶是否更为轻松?路标是不是更清楚?长期驾驶后双眼是否感觉更为舒适,没有以前那么累?

这都是一些很好、很实用的问题,但要尽量将相关术语说得简单明白,这样患者才更容易回答。如果患者在使用新产品的过程中确实遇到了明显的困难,这时他们就会提出来,而你也有机会尽快为他们解决。与其担心听到的患者反馈都是问题和负面评价,不如将关注的重点放到患者和他们的朋友、邻居、同事的分享上来。这些评价才是你应该认真倾听的信息,由此你才能做出正确的应对。收集反馈信息(患者在不同环境佩戴这些专业镜片的体验)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学习成长的过程,对你、你的患者和你的工作都大有裨益。

对驾驶者有用的10条视光小贴士

1. 即使你的近视度数并不高,在长途驾驶前也应戴上眼镜。如果看东西不用那么费力,你就不会很快感到疲累,旅途结束时也会觉得更为轻松。

2. 保持挡风玻璃内外清洁。无论是前挡哪一面贴膜,亮光下都可能形成幕罩样眩光;而且视远时,前挡上任何一点喷溅的水滴看起来都会变成烦人的两个(一只眼一个)。

3. 在正确调整后视镜之前,应先把座椅调整好。不要用乙烯基清洁剂和光亮剂擦拭仪表盘,因为这会让仪表盘反光造成的幕罩样眩光更为严重。

4. 注意开车时不要保持下巴微抬、仰头的姿势。这样容易造成眼疲劳,而且透过镜片视远时看不清。调高座椅、调低方向盘,能帮助你保持良好的头位。

5. 开车时,最好等到太阳完全升起来后再戴上太阳镜,并在黄昏前摘下它。在黎明和黄昏时开车,你需要足够的光线来保证安全驾驶。

6. 如果长途驾驶时两眼一直盯着正前方,眼睛会容易疲劳,所以要时不时地转动眼睛,看看后视镜,确认车辆两侧没有什么潜在的危险。

7. 记得每过几分钟就眨几下眼睛(连续3次快速眨眼),特别是在感觉眼干、有灼热感的时候。

8. 不要盯着对向来车的大灯看,因为长时间注视强光意味着你在移开视线后需要更长的眩光后视觉恢复时间。

9. 闪烁的指示灯(如周边车辆的转向灯或应急车辆上的灯)即使已无关驾驶安全,也会在一段时间内让你保持视觉注意力。

10. 长途驾驶时,要时不时地伸展放松一下身体,在感到疲劳前,可以停车喝杯咖啡或软饮。中途休息时,尽量上下左右多转动一下眼睛,有助于放松眼部肌肉,防止眼疲劳。

猜你喜欢

挡风玻璃透光率驾驶者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影响煤制乙二醇紫外透光率因素实验分析
不同透光率果袋对黄冠梨鸡爪病发生的影响
光照强度对温室栽培蒲公英风味品质的影响
挡风玻璃
国外对汽车车窗玻璃遮阳膜是如何规定的
发明电波感应器防止开车瞌睡
挡风玻璃
挡风玻璃
美国最差司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