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土家族婚嫁柬帖的汉文化传统
——以德江县土家族为例

2017-12-01

小说月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婚嫁男方女方

(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0)

论土家族婚嫁柬帖的汉文化传统
——以德江县土家族为例

陈紫星

(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00)

由历史上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且渗透于其他少数民族。土家族有着自己的民族文化,但是在这些民族文化中也隐藏着由历史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本文着重分析德江县土家族婚嫁柬帖的书写格式和柬帖的内容,探讨汉族传统文化在其婚嫁柬帖中的体现。

土家族;传统;文化;婚嫁;柬帖

在中国古代礼俗文化史上,婚嫁礼俗具有极为特殊和重要的作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礼记·昏义》中说:“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者也,故君子重之。”[1]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也如是说:“婚姻是维系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延续的最基本的制度和活动。”[2]土家族有一套属于自己独有的婚嫁礼仪,而这套礼仪又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例如婚嫁柬帖。

婚嫁柬帖是土家族婚嫁仪式中不可或缺的沟通形式之一。本文以贵州省德江县土家族为例,根据冉茂清编辑整理的《民俗礼仪实用手册》(未出版)①所提供的资料以及考查贵州德江婚嫁柬帖,发现其中包含了许多中国古代传统汉文化元素,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都可以清晰直观地体察汉文化传统在土家族婚嫁文化中的影响和传承。

1 柬帖形式的汉文化特征

首先是土家族婚嫁柬帖礼仪程序的谨严庄重。柬帖,德江方言称为“书子”。按其内容可以分为喜庆柬帖、丧葬柬帖、生活柬帖和礼仪柬帖,本文所提到的柬帖属于喜庆柬帖一类。

程序严谨是德江县土家族婚嫁柬帖的一个显著特征,婚嫁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会由相应的柬帖来完成,并不是一封柬帖就走完全程。每一种柬帖的内容都不一样,所进行的仪式也就不同,进而达到的目的也各不相同。正是因为程序的严谨,才使得婚嫁仪式显得十分庄严而神圣。如果你把攀书(男方第一次到女方家祈求姻缘)写成其他的柬帖,很显然这场婚嫁仪式将会没有开始就结束。又如“冠笄”按传统习惯,这封柬帖是以新郎母亲的名义写给女方梳头人,不但署名要写新郎母亲的名字,而且柬帖还不能递错人。程序的严谨正好与中国人做事认真和仔细的行为相匹配,也正是传统文化体现的另一种方式。

德江县土家族婚嫁柬帖按内容可以分为拜帖、回拜帖、迎亲拜帖、谢拜帖、礼单帖,且不同的柬帖用于不同的场合,有着不同的作用。

拜帖是结婚前男方家到女方家所用的柬帖,有求婚拜帖(攀书)、文定拜帖(盟书)、请庚拜贴(庚书)、请期拜帖(请期)、请媒拜帖(请媒);回拜帖为女方家所用柬帖,分为允期回拜帖和回拜帖。允期回拜帖用于男方请婚拜帖和请期拜帖之后,是对男方请婚和请期答复的一种柬帖,分为允期回拜帖(允书)和不允期回拜帖(不允书);回拜帖(回书)是女方在收到男方迎亲的柬帖之后,回复男方陪嫁东西的柬帖;迎亲拜帖是男方在迎娶新娘时用的柬帖,有报吉帖(投书)、启书、礼书、正书、拜书、催妆书、冠笄、全书、请送、辞书、团书;谢拜帖男到女方家和女方送亲客到男方家皆用,是对帮忙人表示感谢的一种柬帖。有谢厨师拜帖(厨书)、谢酒师拜帖(酒书)、谢饭师拜帖(饭书)、谢茶师拜帖(茶书),是对在这场婚礼过程中担任重要任务人员的一种感谢;礼单帖分为迎亲礼单帖(仪书)和嫁女礼单帖(妆奁书、奁书),迎亲礼单帖是男到女家迎亲时所写的礼单,写上迎亲的礼物,便于女方清点。嫁女礼单帖是女家将陪嫁之物开列成单,用柬帖形式交给男方便于其清点。

柬帖帖文的内容在婚嫁过程中每个环节所使用的都是不同的,内容均为各自的每一环节服务。如攀书有攀书的内容,正书也有正书的内容,由于内容不一样,才正好使得婚嫁过程繁而不乱。

其次是柬帖的外观十分符合传统汉文化。柬帖在内容上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而在书写格式上却几乎相同。按传统的做法,在一张红纸上按三寸宽、六寸长的标准剪截,横着折成十等份。

婚嫁柬帖一般分为帖文与封套,封套的格式和帖文的书写格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随意改动。柬帖的封套成长方形,宽四寸,长七寸,分正反两面。体现的是中国自古以来“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3]的思想。婚嫁柬帖的封套一般用红纸做成,如果不是用红纸做的,做好之后也要刷上红油,是一种吉祥的象征。婚嫁过程中迎亲时用来装柬帖的方盒叫礼盒,有的用木做成,有的用铁皮做成,然而无论用什么材质做成,都要用红纸贴在礼盒的内部,或把礼盒内部刷成红色。从柬帖封套与礼盒的颜色上,我们可以看出红色在土家族婚嫁仪式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礼记·檀弓上》有记载:“周人尚赤。”汉文化中,自古以来红色就是喜庆的象征。有学者指出:“周人和楚人崇拜凤鸟,亦崇拜红色。周代的文化奠定了后世儒家文明的格局,楚国的文化由汉代文化所继承,故周人和楚人的尚红文化流传至今,为我国色彩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4]土家族婚嫁柬帖对红色的偏好是土家族文化深受汉文化影响的一个例证。

2 柬帖内容的汉文化印记

首先在称谓上符合汉文化传统。柬帖中,男方一般称女方家长为“先生”,前面再加上“大德望”表示敬重。“先生”一词最早出现于《论语》“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这是“先生”一词的本义,指老师,后来也指年长有文化的人。土家族婚嫁柬帖“先生”的称谓并不是女方父母亲的职业,而是一种尊敬的称呼。“大德望”指高德行、高威望的人,同样也是对对方的尊称,称对方的住宅为“大潭府”。“潭府”一词最早在《文选·郭璞<江赋>》中含义为“深渊”,后来又出现在唐朝韩愈的《符读书城南》中“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潭潭,深邃的样子,后来以“潭府”尊称他人的居宅。《西游记》第四十八回:“今日有缘得寓潭府。”《红楼梦》第三回:“下官此来,并非擅造潭府。”在“潭府”前加上一个“大”字更显示出尊敬之情。称媒人为“大冰判”,称对方女眷为“大闺范”,同样表现出十分敬重的感情。而一般自称为“愚弟”、“劣戚”、“愚戚”、“忝姻弟”、“愚礼生”等。“愚”、“劣”和“忝”都是自称的谦辞,如诸葛亮《出师表》“愚以为营中之事。”“忝”是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5]婚嫁柬帖除了使用特殊的称谓外,落款处也很讲究。有“顿首拜”、“鞠躬拜”、“襟衽拜”、“叩拜”、“端拜”、“整冠拜”、“忝拜”和“百拜”,这样的词语都是不同程度的谦辞,放到柬帖中,表现出的是个人的谦虚行为。土家族婚嫁柬帖中的谦虚称谓是传统中国人性格谦虚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对汉文化传统的继承。

其次是婚嫁柬帖的汉文古体诗规范。柬帖帖文一般为七言一句的四句诗组成,语言较为委婉含蓄,多采用一些与婚姻有关的词语与典故。现举男方第一次到女方家祈求姻缘时所用的攀书:“朱门大厦未曾开,白屋寒微冒昧来。高攀贵府寄书帖,冀乞龙颜喜开怀。”书中这首七言诗,前两句对仗工整,示意高攀女方,语词谦恭有礼。第三、四句委婉陈述求婚之意,语气谦卑,可说给足了女方面子。在接到男方这样一封柬帖之后,女方就会有相应的回拜帖,即允书,回复内容为:“天南地北各异姓,相悦为婚族族兴。男婚女嫁皆常理,全凭月老把线牵。”女方开庚:“绿窗吟诗標梅诗,忽报桃夭喜及时。月下传书人已至,聊将庚帖付君知。”女方不发庚则写:“蚕吐初丝尚未娴,编织群布恐难全。斯时不宜传庚帖,从容且待数月间。”男方请期内容为:“预报佳期△月中,鸾凤星期喜相逢。象卜△天吉祥日,请诺金言尉鄙衷。”②女方允期回拜帖:“良年吉月配佳期,之子于归百事宜。一任安排鸾凤撵,欣然一诺更无辞。”女方不允期回拜帖:“迨吉何妨咏標梅,桃夭及时勿用催。预报良辰重新选,另卜佳期仔细推。”男方请媒内容为:“千里姻缘一线牵,银河搭桥费艰辛。牛女鹊桥今朝会,再烦月老驾相迎。”启书:“ 秦晋联姻架鹊桥,子平了愿在今朝。良缘夙缔成佳偶,朱陈好合玉引箫。”礼书:“《易》说乾坤取象宽,《诗》歌琴瑟载《周南》。《书》言赘婿曰馆甥,《礼》道菲仪冀海涵。”其他婚嫁过程中所使用的柬贴内容均为七言古诗,且进退有方,不失礼节。

除了以上对婚嫁仪式起着作用的仪式柬帖外,还有对帮忙人的答谢性文字,同样写成柬帖,由于在其中所担任的职务不同,所以答谢内容也不一样。例如答谢厨师的柬帖称为厨书,其内容为:“龙胆风肝色色新,山珍海味宴嘉宾。调来花样般般好,烹出味道样样鲜。”土家族的婚礼一般举行三天,时间较长且规模较大,在整个仪式过程中有专门斟酒的师傅,对他们的感谢所用的柬帖称为酒书:“客满千杯酒不空,茅台五粮味香浓。筵前宴我情难尽,三杯大道条条通。”对煮饭师傅的柬帖称为饭书:“珍珠粒粒鼎中花,煮成白饭营养佳。粘米煮成糯米饭,人人吃了人人夸。”对斟茶师傅的柬帖称为茶书:“香茗蒙芽初春生,龙团雀舌味道醇。碧玉杯中馨香起,琉璃盏中白云腾。”

第三,德江县土家族婚嫁柬帖的内容十分含蓄,总是通过委婉的语言来表达心中的想法,合乎儒家中庸之道。如男方递到女方家的求婚帖,“冀乞龙颜喜开来”并不直接道出“求婚”,而是通过夸赞对方以期达到求婚成功的目的。其他的婚嫁柬帖中也同样都是通过不同的意象、不同的词语或典故,来表达想要表达的情感或想法。柬帖中经常用到“朱陈好合”、“秦晋联姻”、“红叶题诗”、“东床坦腹”、“绣幕牵丝”等典故来给予两人婚姻长久的希望和祝福。女方就算是拒绝婚事,也显得十分有礼貌,让人无法反驳。如男方请期女方不同意,就回复“迨吉何妨咏標梅,桃夭及时勿用催。预报良辰重新选,另卜佳期仔细推。”这样的回复既不会伤害到对方,也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这是中国典型的“中庸”思想。这个思想的核心是避免思想或者行为上的“过”与“不及”,强调“执两用中”的融通原则。集中表达了中国人面对复杂的生活问题所具有的审时度势、权衡变易的为人之道与处世之法。此处还体现了儒家“三思而后行”的处世原则,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明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处处体现于我们的生活中。婚嫁礼仪作为我国自古以来约定俗成的一种传统礼俗,在土家族婚嫁仪式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婚嫁仪式中使用的各种丰富的柬帖文化,就是传统文化遗留与传承的体现。土家族婚嫁柬帖不管是在封套形式上还是贴文内容中,都饱含着传统文化的因子。因此,笔者认为: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处处体现于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和礼仪过程中,在少数民族生活与礼仪中随处可见传统汉文化的影子。

注释:

① 《民俗礼仪实用手册》由冉茂清通过对散流于民间的各种土家族民俗礼仪文化进行搜集、编辑整理成书,但目前没有正式出版,以打印本于街边书摊出售。全书共262页,内容十分丰富,总共包括人际称谓、婚嫁柬帖、嫁娶文体、哭嫁歌词、彩幛楹联、祭奠文体、农村契约文体7个大板块,其中每个大板块下又包含很多小的板块,对民间的民俗礼仪文化介绍得相当详细。由于没有统计,目前对于其流传情况不太清楚。

② △符为具体的日期,可以改动。

[1] 《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618页.

[2]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172页.

[3] 孟轲.孟子[M].杨伯峻、杨逢山注释.长沙岳麓书,2000年,第115页.

[4] 门德来、唐岚.中国传统色彩研究之红色崇拜[J].南方论刊,2010年,10:95.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第5版,第1351页.

陈紫星(1992—),女,土家族,贵州德江人,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文艺学专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婚嫁男方女方
婚嫁系列硬金精品
妻子出轨怀孕,丈夫可以提出离婚吗
水上婚嫁
女方有第三者,离婚时男方能否要求女方过错赔偿?
明清婚嫁家具纹饰中暗藏的希冀
婚嫁贴“囍”字的由来
孩子尚幼,不能离婚?
小孩非亲生,女方出走后男方可否把小孩送福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