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人物形象和写作特色

2017-12-01

小说月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索亚哈克历险记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龙岩 364021)

论《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人物形象和写作特色

刘晓丹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福建龙岩364021)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由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马克·吐温于1876年发表的。它是最优秀的世界儿童惊险小说代表作之一,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赞美。故事发生在马克·吐温熟悉的密苏里州的圣彼得堡,在那儿汤姆和哈克经历了种种的冒险奇遇,赛跑,追女孩,在操场上打架,洞穴捉迷藏,在密西西比河上玩海盗游戏等[1]。

汤姆·索亚;哈克贝利·费恩;马克·吐温

引言

《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它的续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作者从在密苏里州尼巴尔的亲身经历的童年生活汲取了素材,以极为幽默的笔触描述了小镇的生活情景[2]。作品通过儿童的目光来看待周围的现实,揭示了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南方社会闭塞、沉闷、死板的生活,用诙谐、幽默、充满个性的语言揭示了畸形的教育制度、宗教的虚伪可笑以及小市民的贪婪愚蠢等[3]。

1 作品简介

男孩汤姆因为偶然发现了一宗凶杀案而担惊受怕,后来他克服恐惧,在法庭公布真相,成为英雄。小说围绕汤姆与贝奇的爱情,汤姆和哈克尽管了解凶案的情况却不敢公开的激烈心理斗争,以及汤姆和哈克的探宝历险奇遇等主要情节展开。除此以外,作品还有不少辅助情节,如海盗远征;刷围栏;“止痛药”等故事都与主要情节息息相关。这种情节的紧凑感得益于吐温对素材的驾驭能力和他对儿童心理的超凡洞察力[4]。

2 人物形象分析

2.1 汤姆

主人公汤姆是个聪明、活泼、好动、喜欢行侠仗义的孤儿。汤姆体现了作者童年的影子——叛逆,活泼,机智,好动。汤姆喜欢探险、十分调皮,他想象力丰富,爱耍小聪明。尽管他平时经常耍小聪明来愚弄欺瞒别人体现了他的叛逆,在关键时刻他却能表现勇敢、敢于指出凶手、伸张正义、令人佩服。他的表现常常是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孩子的综合体现,吐温对这些孩子是相当了解的[4]。

汤姆调皮淘气,不喜欢死板教条的生活,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他不愿意被条条框框的古板规矩所束缚。他时常耍小聪明欺瞒别人。虽然他性格调皮、喜欢作弄他人,但是他善良、勇敢、正直。在莫夫蒙受冤屈就要被定罪的紧要关头,小伙伴哈克胆小害怕,不敢指出真凶。虽然汤姆内心也十分惧怕凶手印江·乔,但是在他灵魂深处的善良、勇敢、正义精神最终使他战胜了恐惧,勇敢地当庭指出了凶手,拯救了无辜的莫夫。此外,在惊险的探险历程中,汤姆勇敢机智地保护了他人、并成功地化险为夷。

汤姆奉姨妈之命完成刷围栏的任务这个过程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汤姆的应变能力和领导魄力。刷围栏属于惩罚性工作,汤姆尤其讨厌刷围栏。但是汤姆却想到了办法,他通过吸引村里其他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其他孩子都羡慕他拥有刷围栏的特权,成功地利用了其他孩子的好奇心理来帮自己干活,使自己摆脱了困境。结果,小伙伴们不但争先恐后来帮汤姆刷围栏,还都心甘情愿地拿出宝贝来交换刷围栏的机会。汤姆却在一旁乘凉并享用伙伴贿赂的好东西。汤姆不但避免了惩罚性劳动、度过了快乐的星期六,因成功忽悠小伙伴们刷了三层浆而让姨妈很满意,而且获得了小伙伴们贿赂的许多宝贝。

2.2 哈克

哈克不但是一个还未成年、没什么文化的孩子,而且是酒鬼的儿子,属于当时社会的下层阶级。父亲不仅没有给哈克提供好的食宿和教育,而且经常殴打他。因此,哈克落入衣裳褴褛、食不果腹、露宿街头的境地。哈克与汤姆的处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汤姆因有善良姨妈的监护而衣着整洁、食宿无忧、接受教育。

虽然哈克内心善良、渴望自由,但是他胆小怕死。尽管哈克了解凶杀案的真相,他却因恐惧和自保心理没能像汤姆那样勇敢地把真相公之于众。尽管如此,哈克却在续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成长为一名英雄。

2.3 波利姨妈

尽管姨妈内心善良且怜爱汤姆,她却因思想古板,对汤姆很严格。她一直希望遵照严格的规矩把汤姆教导成像汤姆异母兄弟席德那样有礼貌,有教养的“模范好孩子”。

3 写作特色

3.1 充满童趣和田园诗意

作为写给“孩子们的书”,作品融入了作者童年的许多见闻,读起来语调轻松愉快,充满童真、童趣。作品生动再现了南北战争前边疆小镇田园诗意的生活。

3.2 心理描写细致,以历险记的形式来进行描写

吐温以儿童心理为出发点,以历险记的形式来揭露宗教的虚伪、市民的贪婪、庸俗和保守,对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进行了严厉的讽刺和鞭挞[2]。小说用大量的恐怖描写制造了许多刺激和悬念、扣人心弦。

3.3 幽默、夸张的写作手法

小说中吐温用夸张、幽默的手法,让作品人物栩栩如生、令人捧腹。

4 结语

总之,作品反映出美国人敢于冒险和反传统的精神,这种精神集中体现在两个不循规蹈矩的代表人物汤姆和哈克身上[5]。《汤姆·索亚历险记》一方面通过汤姆等儿童的惊险经历,对当时社会习俗的虚伪、宗教的伪善和教育的古板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和深刻的批判,另一方面以朴实的语言、欢快的笔调、夸张、幽默的描写手法展现了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作品充满童真、童趣和田园诗意。

[1] 赵红英.美国文学简史(第二版)学习指南,常耀信主编《美国文学简史》配套辅导[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

[2] 龙毛忠,颜静兰,王慧。英美文学精华导读[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3] 李丽萍.《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语言魅力[J]。考试周刊 2008(6)

[4] Alexander J.Butrym.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6.

[5] 曹山柯.《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永恒魅力[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19(2).

刘晓丹(1982-),女,福建龙岩人,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索亚哈克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
冰河时代历险记
哈克出逃并找到一个朋友
哈克寻宝记
地心历险记
寻影历险记
杉米的迁徙历险记(二)
一只小海狗的使命
布哈克历险记
童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