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文本更深处漫溯
——浅析小说《孔已己》中的“笑”

2017-12-01庞慧珍

小品文选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小伙计毒害长衫

庞慧珍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 桂林 541000)

向文本更深处漫溯
——浅析小说《孔已己》中的“笑”

庞慧珍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 桂林 541000)

俄国批判主义作家果戈理说过,你们在笑谁,笑别人?不!你们在笑自己。最终的笑是留给了自己。这一观念强调的是,细节在小说创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些细节,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研读鲁迅的《孔乙己》,不可忽视文中出现的“笑”,笑对于我们理解小说的主旨与内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笑”是顾客们对待孔乙己态度的表现

文中第三段提到: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可以看得出这种笑的范围是很广的,不是几个人在笑,而是所有的人都在笑。孔乙己最终成了咸亨酒店所有人取笑的对象。为什么会笑?文中也给出了答案: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里提到了孔乙己的外在形象。这也是人们笑孔乙己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孔乙己生活的时代,是清朝末期封建社会的时代,而孔乙己是一个参加几次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秀才的人。他的穿着更可以体现他这个人的一些特征。为什么站着喝酒,因为在那个时代的咸亨酒店,手里不富裕的,就只能站着喝酒,只有生活富裕的人才能够进包厢慢慢地吃喝。站着喝酒是人们嘲笑孔乙己的一个原因,在那个时代人的眼里,孔乙己读了那么多书,最后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上。这也就算了,关键是他连自己的生活都料理不了,经常赊账喝酒。

人们嘲笑孔乙己的第二个原因是他到现在还穿着长衫。在古代,只有上层人士、知识分子才会穿长袍。从民俗学的角度讲,劳动人民、底层人士穿短衣服是劳动的需要,为了干活方便,如果衣服过长,会妨碍劳作。在孔乙己生活的时代,已经废除了科举考试制度,孔乙己依旧不肯脱下长衫,而孔乙己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为什么孔乙己不愿意脱下长衫?他的心里仍旧怀有这样一个信念: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即使没有考上秀才,他依旧不肯脱下长衫,换成短衫。他的骨子里还是很清高的,古代封建的思想在他的脑子里面已经根深蒂固了。他不愿换成短衫,其实也是看不起下层劳动人民的一种表现。殊不知,以他现在的情况,其实还比不上酒家里那些穿短衫的人。

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是人们给他起的绰号,同时也看出这是人们对孔乙己的嘲笑。孔乙己最大的可怜或许不是生活的贫困,而是成为人们的笑料。

鲁迅曾说过,中国人很吝啬,甚至连一张笑脸都不肯给。这篇文章中的人们是吝啬的,他们虽然给了一个笑脸,但这笑脸是无爱的,是一种嘲笑,一种取笑,一种捉弄。他们的笑,表面是在笑孔乙己,其实他们本身也是可笑的。他们对待一个弱小者孔乙己是什么样的态度,也能反射出他们本身是怎样的一类人。他们通过嘲笑一个弱小者来满足自己的心理优势,这样的人,难道就是理所当然的吗?鲁迅在这里虽然将作品聚焦在一个人“孔乙己”的身上,其实他想要说明的问题是国民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2 “笑”是小伙计人性改变的标志

“笑”是小伙计人性转变的一个标志。“笑”之前的小伙计是样子傻傻的,掌柜怕他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就让他在外面做点事罢。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底里有水没有,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心:在这严重监督下,羼水也很为难。所以过了几天,掌柜就说他干不了这事。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便改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这时的小伙计是淳朴的、善良的、厚道的。起初他认为孔乙己是一个讲信用的人,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可是经过一段时间,见惯了来这里喝酒的人们对待孔乙己的态度,以及掌柜对待孔乙己的态度,这在无形之中影响了小伙计的一些思想和观念。

每次孔乙己来到店里,众人都会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在一定程度上,掌柜是默许我嘲笑孔乙己这种行为的。“绝不”二字,可见小伙计对这种认识是很深刻的。同时也让他意识到,嘲笑孔乙己这种行为是无伤大雅的,甚至是值得提倡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足见掌柜的行为在一定意义上给小伙计做了引导。

在掌柜和咸亨酒店客人的影响下,小伙计也开始嘲笑孔乙己,有一回孔乙己对小伙计说道,“你读过书么?”小伙计略略点一点头。孔乙己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小伙计是这样想的,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面对穿着一件破夹袄盘腿垫包坐着用手走路的孔乙己,小伙计也只是“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只放在门槛上而不递给行动不便的孔乙己,“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小伙计的麻木冷酷跃然纸上。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小伙计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已经被同化了。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称帝,复辟势力猖撅,革命成果被窃夺。“五四”运动前后,科举制度虽被废除,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然根深蒂固,封建教育仍以其他方式推行,人民仍处于昏沉、麻木状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小伙计的转变不足为奇。这不是一个人的悲哀,也不是一群人的悲哀,而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3 “笑”是孔乙己对自身认识缺失的反衬

在这篇小说中,咸亨酒店的客人们在嘲笑孔乙己,掌柜和小伙计在嘲笑孔乙己,唯独孔乙己从来都没有嘲笑过自己。虽然文章中未曾提到过孔乙己对自己的嘲笑,可是孔乙己对自身行为的不自知本身就成为了最大的笑料。此处无声胜有声,虽未写,但它表达的效果更强烈。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

孔乙己身材很高大,说明他尚有劳动能力;但是他自视清高,看不起劳动人民,不愿和他们一样通过劳动来获得经济来源,穷困潦倒,他的脸色清白也就可想而知了;他穷困偷人家东西经常被人打,所以脸上“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既表明他年龄较大而又精神萎顿颓唐。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穷酸潦倒,懒得出奇的经济状况。孔已己看不起劳动人民,不愿意通过劳动来获得经济来源,最后付钱买酒时只能“便排出九文大钱”和“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前者既表现他桔据而穷酸的本相,又对酒店卖弄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并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这一“排”的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心理;后者则说明他已经穷困潦倒到极点,“摸”字表明了他悲惨的境地。孔乙己就是这样过了一天又一天,他最后的结果也可想而知了。

孔乙己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迂腐可笑,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他死要面子,怕人嘲笑。在人们说他偷东西时,还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家清白……”他迂腐不堪、自欺欺人,偏要和别人争辩,“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这是孔乙己的经典名言。窃书不能算偷书,多么可笑的话。在那样一个时代,作为知识分子的孔乙己对自己的话一直深信不疑。这是多么可怕的力量。他自命清高,认为“惟有读书高,所以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才会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深受封建思想毒害,满口都是“之乎者也”。他至死不悟、死要面子,明明是丁举人打断的却不敢说,非要说,“不要取笑!”“跌断,跌,跌……”封建科举制度不仅摧残了他的肉体,也毒害了他的精神。

在封建时代,为什么会出现像孔乙己这样的人?孔乙己只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中的一个代表。这是个人的悲哀,但更是时代的悲哀!封建教育制度的毒害就在于它不但使人与劳动脱离,而且还教育人轻视劳动阶层,灌输唯有读书是最高尚的思想。不劳动,不能生活,自然越过越穷,可是孔乙己还是死要面子,觉得读书人无论如何都应该比普遍人高一等,处处要显示出自己的身份,卖弄学问。

总之,这是一篇发人深省、意义深刻的文章。文中的“笑”总共出现了14次,我们从这些笑声中也可以发现鲁迅想要表达的一些思想。在长期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下,封建文化、孔孟之道不只是造成孔乙己这样的悲剧人物,而且还普遍地毒害着被压迫人们,使他们陷于麻木、不觉悟的精神态度,甚至连起码的同情心也已丧失。鲁迅着意揭出这一“病苦”,正说明要“疗救”的不只是一个孔乙己,而是整个社会。

[1] 马以鑫.现代文阅读八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2] 李海林.李海林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

庞慧珍(1993-),女,汉族,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广西师范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G633.3

A

1672-5832(2017)12-0027-02

猜你喜欢

小伙计毒害长衫
晚清民国男士长衫结构工艺研究
被优待的驴子
毒害
一只蛐蛐一张犁
加大草原保护与建设力度有效防除草原毒害草
敬畏
镉胁迫对海菜花种子萌发及幼苗初期生理生化的影响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长衫悠悠数风流
创造社小伙计若干问题的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