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2017-11-30雷达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24期
关键词:知识管理提升路径

雷达

[提要] 开展知识管理有助于强化创新导向、推动创新活动顺利开展,并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产生直接影响。如何对知识进行管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本文给出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路径,主要包括:知识的获取与挖掘、知识的整合与共享、知识的扩散与创新。

关键词:知识管理;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路径

基金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编号:2017WT06)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0月10日

在企业的成长发展历程中,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取成功的关键,也是企业中知识含量最密集的过程之一。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质就是知识向人工制品或服务的转化以及新知识的持续生成过程。借助知识管理能使企业的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提升技术创新发展能力。因此,如何基于知识管理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对于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的涵义

随着“互联网+”的到来,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企业技术创新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代表性的观点有:国外学者克拉克认为技术创新过程本身可以看作是知识转化过程。英国信息管理学家马丁认为技术创新可以被看作是组织从相关的环境中吸收新知识而产生的“技术突破”,组织的创新效率取决于随时间展开的技术—市场协同识别。约格什·马尔荷特拉认为知识管理和技术创新都是企业对外部环境的一种适应,他将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并列起来,作为企业应对复杂外部环境变化的综合性措施。国内学者周永红、张子刚(2004)研究了知识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能动机理,分析了知识管理对技术创新过程模式、速度、类型和开放性等的影响,深入研究了知识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影响产生的机理机制。刘锦(2004)从知识观角度阐述了企业技术能力的激活机理,提出了有效促进企业内外部知识转化是提高企业技术能力的重要举措。王明安(2005)完整阐述了隐性知识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其中具体涉及技术创新的决策、研究开发、生产、市场创新以及管理创新等阶段。吴进(2005)研究了隐性知识管理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提出了企业隐性知识的转化是技术创新的核心,企业隐性知识的整合是技术创新的关键的观点。王树平(2006)指出了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质,同时结合知识转化的SECI模型完整阐述了知识管理在技术创新能力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意在提高技术创新决策能力、技术创新实施能力及技术创新实现能力。

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以下定义:技术创新是指新的技术(包括新的产品和新的生产方法)在生产等领域里的成功应用,包括对现有技术要素进行重新组合而形成的新的生产能力的活动。简言之,技术创新是一项新技术从产生、形成、实施和应用各个环节逐步完成商业化、产品化的过程。知识管理是企业为实现其显性知识与隐形知识的转化共享,利用全体人员的智慧提高企业应对变化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方法。此定义指出知识管理与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关,且有利于实现知识的共享。

二、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的关系

知识是企业最核心资源,是组织学习和技术管理的核心问题,知识的积累、应用与创造已成为决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的关键因素,如何对知识进行管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知识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产生创新,学者们将知识管理与企业技术创新相结合,更加关注知识管理和技术创新的内在作用机制,与此同时,随着企业界对知识管理认识的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知识管理,涉及的范围日益扩散,使用的方法也在不断地改善和创新。国内外学术界对于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理论研究,已经深入研究的命题主要包括:知识管理与创新、组织机构与创新、组织文化与创新、企业发展战略与创新、组织规模與创新、IT与创新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创新的成功与企业的研发能力、应变能力密切相关,而这两个方面又与企业知识管理水平、企业员工的创新努力紧密联系。从技术创新本质来看,技术创新过程中涉及到大量难以控制的隐性知识,必须通过知识管理使其得到显性化,最根本的要求就是有效地获取、积累、整合、吸收和创新知识。因此,开展知识管理无疑有助于强化创新导向、推动创新活动顺利开展,并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产生直接影响。

三、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路径

(一)知识的获取与挖掘。知识的获取与挖掘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从企业的成长规律看,企业成长过程伴随着技术能力的不断演变、增长和提升。企业可以利用内部资源构建和发展技术能力外,还可以通过挖掘外部资源,学习和整合企业的知识和技术并与内部技术资源融合,从而扩展内部技术资源存量,迅速获取和增强技术能力。这就是学界提出的两种技术能力增长模式:内生型的技术能力增长和外生型的技术能力增长。

内生型技术能力形成模式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企业对某一项目的研发或者对几个不同项目研发后产生新知识的交叉和积累,形成和发展企业的技术能力,这种模式下产生的新知识具有天生的企业特性。采用内生型技术能力形成模式的企业一般拥有一支研发能力较强的科技人才团队,企业资金实力较强,相对注重研发投入,企业的知识大多通过自主项目的开发积累而来的,知识存量水平较高,其产品和工艺中包含了较高的技术知识水平,在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研发队伍相对稳定,研发项目具有良好的延续性,因研发人才外流而导致知识外流的现象也少有发生,企业的知识积累也具有可持续性。

外生型技术能力形成模式的基本思想就是企业通过从人才引进、技术引进、技术联盟、兼并收购、关系网络等方式和途径,把自己拥有的技术能力与外部获得的知识技术相融合,构建和培育技术能力。侧重于外生型技术能力形成模式的企业一般应具备的条件是:外部引进的技术和知识资源与企业自身拥有的技术和知识资源具有一定相关性,企业具备良好的消化吸收能力,通过消化吸收的知识和技术能与企业原有的知识和技术很好地融合,使外部知识内部化,并在融合中得到创新。endprint

(二)知识的整合与共享。企业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必须依靠知识整合,才能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知识整合是企业基于战略和发展实际对企业获得与积累的知识进行整理和重构,抛弃无用的知识,实现个体知识、团队知识和组织知识的有机融合,使企业的知识资源具较强的柔性、条理性和系统性,并以此形成企业新的核心知识体系的动态过程。知识共享与知识整合密不可分,知识共享是知识整合的必要前提,知识整合同样与组织学习密不可分,组织学习的过程也就是知识整合的过程。

对于企业或组织来说,要善于摒弃无用的知识,及时将与企业战略发展密切相关的知识有效地整合到企业知识系统中来,这个过程伴随着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它永远不会结束于企业发展的某一个时间节点上。在企业的整个知识系统中,整合知识始终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位置,它是创造新知识的前提。有效开展知识整合离不开相应的组织体系保障和管理机制推动,对企业而言,要为开展知识整合创造一个柔性化的组织体系保障和行之有效的制度支持,营造有利于知识整合、知识共享和组织学习的企业环境,要有效利用知识挖掘以及信息化管理手段为整合内外部知识资源创造条件。

(三)知识的扩散与创新。知识扩散是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获得商业成功的重要前提。很多企业在技术上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实现突破性的技术创新,但却常常忽视技术与市场的对接,最终未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究其原因,一些拥有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在专注于技术发展的同时,忽视了知识、技术与市场的衔接。由于未能很好地通过知识扩散教育消费者,让消费者了解、熟悉、学习企业的新技术,导致这些技术难于真正实现商业化。拥有技术的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要努力通过多种手段实现自我知识的扩散和传递,通过知识在市场和用户中的转移,实现知识、技术与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知识的扩散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机制:正式扩散机制和非正式扩散机制。前者来自企业编码化的知识,通过系统的、正规的培训加以实现;而非正式扩散是在知识的自然交流共享过程中产生。

知识只有通过使用才能实现应有价值,企业通过知识的应用提高其对外的适应性,在使用中实现创新。对企业而言,知识创新可分为对已有知识的充分利用和对新知识的探索与创造这两种方式。利用已有知识进行知识创新大多适合于相对成熟的企业,企业更多关注的是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而以探索新知识为导向的知识创新适合于产品和技术尚未成熟稳定、存在较大突破发展空间的企业,尤其适合于民营科技企业。

四、结语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认识创新活动,创新就是从企业内外界识别和获取技术与市场知识并确认发展机会,然后将其集成到企业已有的知识存量中,通过知识的积累、整合、吸收、应用以及不断地实验和模型化,进而创造出新的知识。知識产出的关键在于创新能力,通过信息共享,并与人的认知能力——智能相结合,才能高效率地产生新的知识。导入知识管理的相关内容,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显著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徐巧玲.知识管理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

[2]古志文,肖仙桃,陈利涛.企业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能力关联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3.

[3]罗正清.基于知识观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4]谢荷锋,卢碧玲,肖斌.企业知识管理能力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endprint

猜你喜欢

知识管理提升路径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增强企业的强劲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