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袁世凯买“文凭”

2017-11-30李绪廷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7年11期
关键词:堂弟文凭袁世凯

李绪廷

袁世凯出生时,正值剿捻前线传来出兵大捷、凯旋班师的消息,再加上袁氏家族“保世克家,企文绍武”的辈序,父母就给他取名世凯。谁家父母不是望子成龙啊,所以,袁世凯8岁时就被送到济南,拜举人王志清为第一位启蒙塾师,11岁时又被送到扬州,师从王伯恭学八股制艺。谁知,袁世凯到20岁时,先后两次乡试不中。

在科举考试中,两次不中的人有的是,但袁世凯却觉得丢人,干脆一把火将随身诗稿文章全部烧掉,跑到上海与苏州名妓沈氏过了一段情笃甚密的落魄生活,科举功名的路子再无心问及。

后来,袁世凯浪迹到了山东登州,淮军统领吴长庆收留了他。吴长庆是袁世凯父亲的故友,收留袁世凯后,又为他捐了个“中书科中书”的名分,委任一个帮办营务的差使,从此,袁世凯开始了安身立命的军旅生活。

光绪八年(1882),朝鲜发生“壬午兵变”,名为保护国的清政府派吴长庆率军平息。袁世凯在老师张謇保举下,以水师帮带办理前敌事务,先期渡海入朝。这时,淮军纪律散漫,奸杀劫掠,眼看要误大事,袁世凯冒着胆子正法了七人,恩威并施,竟然把先头部队给稳住了。随后,吴长庆的武官无故伤及韩人,又被袁世凯诱而杀之;有人偷食鸦片,也被袁世凯砍头示众。这种先斩后奏的做法,吴长庆不仅没有责怪,反而大加赞赏,称他“不愧将门之子”。

其实,袁世凯的父亲靠银子捐的官不过是一地方乡绅,而叔父袁甲三却官至总督,声名显赫,同辈中的兄弟袁保恒、袁保庆也先后出任过内阁中书和道员,所以,吴长庆才这样说,目的无非就是树立袁世凯的威望,也显得自己是“伯乐”。后来,军中有人就编了首打油诗讽刺袁世凯:“本是中州歪秀才,中书借得不须猜;如今大展经纶手,杀得七个人头来。”但讽刺归讽刺,袁世凯在朝鲜确实帮助将侵朝日军击溃。不仅这样,袁世凯又时常代吴长庆出面与日本、帝俄等国使节办理外交事务,博得外国使节的赞许。为此,吴长庆回国后向朝廷请功,拟提拔袁世凯为五品同知。

袁世凯得到这一消息真是喜忧参半。为啥?自己当官可以光宗耀祖了,当然是好,可是自己连秀才都不是,倘若一步登天,一旦被吏部和朝廷察觉,定然会兴师问罪,吴大人受责难不说,他本人的前程也就完了,闹不好脑袋还可能搬家。

这天,忧心忡忡的袁世凯来到老师周家禄家问计,周家禄听后哈哈一笑,一语点破了其中奥妙:“花银子呗。现在的世道,没有银子办不成的事。”袁世凯拜谢过老师,一次领回来五个月的俸禄,拿着印票来到徐世昌的府上。

袁世凯为啥不找别人单找徐世昌呢?原来,徐世昌在落魄时结识了袁世凯,袁世凯又曾资助他中了举人,袁世凯算是徐世昌的恩人。所以,徐世昌见袁世凯来到府上,赶紧摆酒接风。

看着袁世凯无精打采的样子,徐世昌问:“贤弟这次出使朝鲜,战功赫赫,马上就要官及五品,还有什么不开心的?”

袁世凯叹了口气道:“徐兄又不是不知道小弟的家底,我连秀才都不是……”

“这有什么。”徐世昌端起酒杯,“咱兄弟们靠的是真本事,不就是缺张表明身份的纸吗?这事交给为兄了。来,喝酒。”

袁世凯一听这话,心里有底了。他马上掏出准备好的银票,说:“小弟这里有一些碎银,徐兄尽管去打理,不够我再凑。”徐世昌客气了一番,将银票接了过来。

第二天,徐世昌就开始在京城找关系,几天后,就联系上了吏部文选司一个姓何的山西蒲州人。

这天,徐世昌将此人请到八大胡同的“怡春院”,找了一个当红妓女作陪,又将银票塞到那人手里,很顺利地就把事情办妥了。

“我知道徐兄手段通天,但没想到会如此快。”袁世凯往徐世昌的杯子续了点酒,“不知徐兄用的什么妙计?我心里也好有底啊。”

徐世昌嘿嘿一笑道:“我雖然用了不少劲,但多亏你有一个好堂弟啊。”

“徐兄是说堂弟世保?他也帮忙了?可他能帮上什么忙?”袁世凯不解地问。

徐世昌笑着拿出一张纸递给袁世凯,说:“贤弟看看就明白了。”

袁世凯接过来一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吏部把袁世凯堂弟袁世保的“文凭”划归袁世凯名下了——只见那张纸上写着:“袁世凯本为将门之子,投效戎行,原名曰世保,现改名曰世凯。”

(摘自《文史博览》)

猜你喜欢

堂弟文凭袁世凯
调皮的堂弟
文凭能代表知识水平VS文凭不能代表知识水平
法国推出在线文凭证明服务
巴西要发电子文凭
方言趣事
等候袁世凯
小小机灵鬼
我的聋哑堂弟
袁世凯五姨太一语成谶
不……不唯……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