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案例教学虚拟社区建设理念及方案探究

2017-11-30王巍鲁力立吴永和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18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创客

王巍+鲁力立+吴永和

摘 要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教育虚拟社区将传统课堂转移到突破时空、更具交互性的网络虚拟环境,这不仅是互联网时代学习观的重要践行,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手段。通过分析教育虚拟社区的发展现状及弊端,并结合“本科生优秀案例资源库”,提出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高校案例教学虚拟社区的概念,其在内涵特性、建设形式等方面均表现出较传统教育虚拟社区的优越性。

关键词 教育虚拟社区;高校案例教学虚拟社区;案例教学法;创客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8-0006-04

1 高校案例教学虚拟社区的建设背景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互联网的“爆炸”趋势使得教育信息化势不可挡。

在互联网时代成长的21世纪的青年,其学习方式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追求个性化学习;渴望速度;更愿意用键盘写作,用电子屏幕阅读;喜欢以超文本的方式获取信息[1]。言外之意,与网络相连是他们最好的学习状态。此外,在理念方面,教育也更追求知识共享,倡导学习者之间的交流讨论。教育部发布的《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指出,新一年的核心目标是:网络学习空间开通数量超过6500万,80%以上的教师和50%以上的学生用实名空间,逐步实现“一生一空间,生生有特色”。可见,基于网络的学习空间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一块重要战略领地,教育虚拟社区应运而生。

各高校纷纷建设了自己的教育虚拟社区,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网络环境。此外,相关企业和机构也在不断开发在线学习平台。在社区类别上,主要有应试教育类、职业教育类、课程平台类以及家庭教育类;在组织形式上,有自主开放式、辅助教学式以及学分认证式[2];在内容设置上,以教学视频为核心资源,试题操练为教学反馈。然而,这些社区随着时代发展出现访问量下滑、失去活力等现象,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资源未实现与教学的有效对接。目前多数社区并未与教学对接。如“沪江网”,作为一个专业的语言类学习社区,虽然做到了资源精细化、用户精准化,但由于缺乏与教学课程对接,使其在学校教育中并未获得高效利用。此外,一些如“网易公开课”等社区,虽然课程众多,但分类不够细致,使得学生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进行人工筛选,在此过程中还可能被其他不相关资源分散注意力,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

2)教学资源仅局限于教师传统授课模式,鲜有案例教学法。传统教学,即教师相对单向的传播模式,教师通过课堂讲解、课后测验完成教学与反馈的过程,过于单一与机械。目前的一些教育虚拟社区虽然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数字化,但其本质还没有脱离传统的学校教育。如“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内的所有课程均配有课时负载,以教学视频为主要授课方式,其教学反馈也只局限于硬性的随堂测评。这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会增加其学习负担。所以,实现教与学的内在模式创新在教学改革中尤为重要。

3)多数社区依然局限于Web1.0的只读模式,缺乏Web

2.0的共享与互动特色。“中国大学MOOC”这样切合教学体制的机构性网站,大多处于“封闭式”的状态,即社区用户只有访问资源的权限而不能够共享资源,该权利还停留在社区管理员手中。由此导致的资源制约和更新滞后问题,会使知识交流很难维持下去。相反,如“沪江网”这样的商业性网站充分结合Web2.0的优势,让用户更多地参与资源的创造、传播与分享,在社区用户权限设置上更具灵活性。

因此,基于目前国内教育虚拟社区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建设内容等方面的种种弊病,建设一类更好满足教学需求,且教学模式多样,重视互动和共享的新型教育虚拟社区,势在必行。

2 教育虛拟社区

学者胡凡刚认为:教育虚拟社区是一种超越时空界限的、开放的、自由的网络虚拟环境,社区成员(主要包括教师、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共享知识,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具有共同社区文化心理的、生态式的社会关系共同体。它具有“教育性”“自主性”“开放性”“平等性”“生态性”和“生成性”六大特性[3]。本文对教育虚拟社区的理解为:基于网络技术支持的以协作交流和资源共享关系建立的学习共同体。

近年来,教育虚拟社区一直备受学者的关注。如学者刘雪梅阐述了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和精品化学习资源建设”的一些见解[4]。“资源精品化和服务精准化”正是案例教学虚拟社区的建设理念。此外,学者陈晓红在《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校本课程教学探索》一文中提出在校园网上搭设专有的Scratch作品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分享作品的渠道,同时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加强师生间的互动[5]。这里的作品共享平台也与本文基于案例教学法的建设高校案例教学虚拟社区的理念不谋而合。

对比国内外文献发现,国内外学者在教育虚拟社区的研究上虽各有侧重点,但大多聚焦在社区、学生、教师三个层面上:社区层面包括社区的定义、特征和结构、文化建设和技术支持;学生层面侧重学习动机、学习交往和学习效果;教师层面则关注教学组织形式和平台使用情况。但是大部分文献针对教学资源层面的开发与设计少有探究,缺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从这一角度,对教育虚拟社区理论的进一步探究,尤其是案例教学虚拟社区的学术探索,就很有价值和必要了。

3 高校案例教学虚拟社区的内涵与特质

高校案例教学虚拟社区的内涵 高校案例教学虚拟社区是进行课程教学案例资源分享及互动交流的虚拟学习空间。社区是以学校课程为基础,以案例教学为切入点,以反哺教学为目的,在学习共同体之间建立的共建共享式学习空间。这里需要声明:由社区的高度互动性决定,本文讨论的社区并不包括新媒体形式下具有开放性而缺少交互的微信平台,而是指单纯的网站建设。endprint

高校案例教学虚拟社区的特质 高校案例教学虚拟社区的特征除了涵盖教育虚拟社区具备的交互性、教育性、虚拟性外,还具有以下几个特质。

1)教育资源的课程化。高校案例教学虚拟社区更强调与学校课程的紧密融合。社区将资源按照不同的课程进行严格分类,使其呈现有序性、专业性的特点。学习者可以通过分类,有针对性地进行一门课程的学习,而不会在纷乱的资源中迷航,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

2)教学方法的案例化。针对不同专业课程,社区将学习资源以优秀学生作品的案例形式呈现。这种案例教学法不同于MOOC、沪江网、网易公开课等采用的网络授课形式,而是以成果展示作为教学方法,不仅更直观、具体,而且更具代表性与参考性。对教师而言,这些案例将取代传统的教材、教参,成为数字化教案,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授课内容及形式,也省去了大量的文字工作;对学生而言,案例资源不仅作为初学者的引导材料,帮助其实现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学习内容的释疑,还通过与知识点的有效结合,使学生从优秀作品中得到课堂教学的验证、启发、模仿、最终超越,是教育文化领域的一大创新。

3)社区用户的针对性。教育虚拟社区刚刚兴起时,互联网也处于起步阶段,相比于以往有限的信息获取渠道,它确实满足一定程度的开放性。但在“互联网+教育”的框架下,本文认为这种开放的格局应该有所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网易云课堂”“沪江网”的用户虽涉及广泛,但层次相对复杂,不具备针对性,从而很难实现不同用户不同需求的高度满足感。高校案例教学虚拟社区的用户只限于同专业学生,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开放状态”,社区资源的“精准投放”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具针对性、专业性的学习帮助。另外,线下的人际“强关系”可以增强社区成员之间的真实感、信任感和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

4 本科生优秀案例资源库的建设理念及方案

高校案例教学虚拟社区是根据“本科生优秀案例资源库”提炼而来的概念。在“互联网+教育”的理念支撑下,一方面充分挖掘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属性并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更以教育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进行科学设计,“本科生优秀案例资源库”应运而生(图1)。

用户细分 为实现“精准投放”,社区用户锁定为本专业学生,更具针对性。此外,为保证社区的“纯净度”,本资源库引入了对应课程的任课教师对社区资源进行严格把控。

资源配置 社区资源追求精品化,从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两个角度进行配置,选取优秀作业和优秀项目作为案例资源。结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文理交叉、学科综合的专业特点,本资源库紧扣案例教学法,将优秀作业主要分为三大类,同时每一大类又根据不同的专业课程细分为各小类。这不仅辅助了课堂教学,同时对用户的未来专业发展方向起到一定引领作用。优秀项目主要展示学生的优秀科研实践项目,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更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科研实践能力,同时有效地鼓励科研精神和创造能力,在教育文化领域独创新意。此外,正值“创客文化”流行,本资源库特别开设“创客”作品展示,用以激励学生自主创新,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

功能实现 本资源库摒弃了Web1.0的只读模式,结合Web2.0的共享与互动优势,不仅提供了下载资源的渠道,而且在保证社区安全性、资源精品化的前提下,对用户开放上传个性化案例的权限。此外,社区的讨论功能进一步推进了用户之间知识交流和知识共享的有效开展。

案例展示 学生作品展示部分创造性地引入教师专业点评以及作者心得感悟,不仅让资源更具教学意义,还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本资源库追求多样化的展示形式,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和演示文稿外,还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将作品经过录屏、拍摄、创作、配音、字幕、后期包装等,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将所有案例视频化,不仅最大限度多方位全角度地还原作品,实现音画合一,还优化了传统圈点批注式的教师点评,让资源具有教学意义与艺术美感。

全媒体形式 如图2所示,本科生优秀案例资源库采用全媒体的形式來建设平台,通过网站、视频集、电子杂志、微信H5页面,在电脑端与手机移动端双向展示学生的优秀成果。网站作为多媒体的集成平台,不仅具有时空无限和超大容量的特点,还具有很好的交互性;视频集是还原各类案例的最佳形式,能够通过时间轴提供知识点和作品的对应关系,追求声画合一和视听双重享受;电子杂志作为目前较为流行的新媒体,支持离线下载和数字化表现及保存,具有可更迭和易修改的优势;微信公众号是当下的主流媒体,凭借移动端的优势,具有易于传播且主动传播的特点。本科生优秀案例资源库结合了不同媒体特性,通过全媒体形式的架构,达到较纸质媒体更好的交互式传播效果。

5 本科生优秀案例资源库的创新性

内容设置的创新性 社区建设以满足学校教学要求为基本前提,以学校课程学习为基础内容,以反哺教育教学为根本目的。在课程设置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一直以技术种类繁杂、学科分布较为广泛为特征,平台把三年来全系各门课程及其性质、任课教师进行了综合梳理和归纳。平台将作品进行严格分类、精准定位,方便用户对资源进行选择与甄别。在科研设置上,平台根据学生所参加的项目类型,划分为大夏、上创、国创、计算机赛以及其他类别,按类别展示学生的优秀科研作品。另外,“创客”单独划分为一类,集中展示学生创客作品,积极推行“创客文化”。

教学案例的精品化 针对不同类型的资源,本资源库提供了不同的作品展示方式,如动态视频、电子书、静态图片、文案教案等多媒体形式。此外,在展示内容方面,学生优秀作品除基本介绍外,还创新性地加入了作者的心得感悟和教师的专业点评。教师点评以数字化形式展现,可以使其不只受用于作者,而成为整个社区的学习资源。作者心得感悟的加入可以使学习者对于作品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

教学案例的视频化 社区中的案例资源均采用数字媒体技术以视频的形式进行呈现。通过视频的形式,经教师点评与原作品根据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从视听语言多角度还原作品,以达到展示的最佳效果,让资源更具教学意义。

“窗口”“档案”和“平台” 社区作为信息化教育的有效践行,以辅助教学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建设目标紧紧围绕三个方面,即窗口、档案、平台:建设成为一个向全社会展示本系学生优秀成果的专业性窗口,一部永久保存本系学生优秀作品的数字化档案,一个集成优秀学生作品并可反哺教学的交互式平台。

全媒体形式构建社区 “互联网+”以及4G时代的到来,使计算机客户端渐渐向手机移动端扩展,社区从教育的长远发展考虑,将手机移动端与电脑客户端有效结合,从网站、电子杂志、微信公众号以及视频化资源的全媒体角度,构建高校案例教学虚拟社区,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有效融合。

6 总结

在“互联网+教育”的大时代背景下,高校案例教学虚拟社区作为案例教学法的数字化践行,是从“远程”向“教育”的回归,具备了四大创新:理念创新、平台创新、技术创新和资源创新。它既满足了学生多样的学习需求,又借助精品案例,更加精准、专业地切合学校教育,成为学生线上的新型学习环境。此外,社区还极力推行“创客文化”,努力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相信在未来几年的不断探索与改进中,高校案例教学虚拟社区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价值,更好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并寄希望于未来大规模的社会推广。■

参考文献

[1]梁林梅,李逢庆.数字时代的青少年学习者特征分析[J].江苏教育,2010(29):25-28.

[2]毕佳丽.在线学习系统的分类体系及其特征研究[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13.

[3]胡凡刚.教育虚拟社区交往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6.

[4]刘雪梅,安伟洁,李岩.数字化学习资源“精品化”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5,28(7):54-55.

[5]陈晓红,吴坚刚.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校本课程教学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2):50-52.endprint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法创客
“小创客”有法宝
广告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高等职业院校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
一位创客的“1分3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