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注浆处理黄土地基塌陷方案应用技术

2017-11-30孙平

科技与创新 2017年13期
关键词:陷性黄土孔隙

孙平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复合注浆处理黄土地基塌陷方案应用技术

孙平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在黄土地区,常常会遇到很多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在这些地质灾害中,路基地基塌陷对行车最不利,而且会严重影响公路营运。复合注浆技术是处理黄土地区公路地基塌陷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比较适用于处理公路塌陷、路面沉降、路面裂缝等病害。该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施工方便、技术先进、效果显著、费用合理经济且不影响正常交通等优点。洛三高速公路路基地基塌陷采用注浆法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的成功为日后处理类似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黄土地基;复合注浆技术;暗穴;地基塌陷

地基塌陷是黄土地区公路建设中经常遇到的地质病害,它的存在很容易导致路基沉陷,影响车辆的正常运行。尤其是湿陷性黄土,受到工程结构、自重等压力的影响,再加上水浸后结构的变化,强度下降,附加沉降过大,会出现较大的危害。鉴于此,笔者深入分析了湿陷性黄土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而研究造成黄土地基塌陷的成因和影响因素是处理病害的前提条件。

本文结合洛三高速公路处理黄土地基塌陷的方案,根据工期、环境特性、土层结构特点,分析、研究了湿陷性黄土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自然地理因素等,分析了引发路基塌陷的原因,详细论述了路基塌陷的处置方案,描述了具体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案,确保工期合理、经济,为黄土地区公路路基塌陷处置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 工程概况

洛三高速常闫分离式立交,地基属第四纪堆积灰黄色、均质黄土,疏松多孔,富含碳酸钙的粉沙质沉积物,湿陷性高,天然低湿度下高强度,压缩性低,一旦浸水强度大幅度骤降,变形剧烈。常闫分离式立交桥,上跨310国道,桥梁施工进度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桥梁中间墩柱钻至约30 m深度,钻机出现异常,进度明显放缓,局部漏水继而塌陷出现暗穴,孔口出现长数米的裂缝且裂缝有继续发展的趋势;相邻2#桩基部位也出现裂缝,局部塌陷。经物探检测,西方向异常区在地下深度20~35 m,南北长约45 m,东西宽约35 m,总面积约1 300 m2;北东方向在地下深度5~15 m,南北长约40 m,东西宽约20 m,总面积约800 m2。桥位所在地址局部岩层为半湿陷性黄土,塌陷桥位墩柱距离正常通行的G310仅4 m,交通量大且大型货车占有一定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车辆的通行安全。

2 失陷黄土机理和影响因素分析

黄土灰黄、均质、疏松多孔,化学、物理过程比较复杂,分析黄土湿陷结构,即分析其矿化成分、颗粒组成、微结构等,并结合土的物理特征,比如含水量、孔隙比等。

2.1 微结构

黄土微结构呈蜂窝状,以粉土粒为主,粉土粒占60%,胶结物胶结蜂窝状结构,黏土粒胶结团粒,孔隙大。黄土微结构是由碳酸钙凝集微琐碎矿物和黏胶微粒组成的,湿陷变形敏感。

2.2 含水量

湿陷变相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在外部荷载的作用下,黄土湿陷性会提高。初始含水量提高后,湿陷系数降低,失陷曲线趋向平稳,在一定阶段出现了预湿饱和的情况。当含水量不变,压力作用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湿陷敏感性降低。

2.3 孔隙比

一般情况下,黄土湿陷性随着天然孔隙比的增大而增加,孔隙体积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湿陷性,孔隙的结构形态对湿陷性有一定的制约。孔隙比与湿陷系数呈正相关,黄土孔隙比大,湿陷性比较强,黏粒量少,胶结比较弱。

2.4 化学成分

黄土化学性质对湿陷性的影响也比较大,由地质情况调查统计发现,黄土含有黏土矿物、长石、石英等,二氧化硅的比例最大,同时,碳酸盐、镁、碱金属钙等也占有一定的含量。易容盐包括钾、芒硝、苏打等,黄土的湿陷性受水溶盐成分的影响会发生变化。

3 复合注浆工程设计

3.1 方案设计原则

虽然处理路段进行过专项处治,但是,由于治理区路段处于农田灌溉区域,季节性灌溉导致路基塌陷病害经常出现。因此,在确定项目处置方案时,要考虑以下设计原则:①以“防排结合、综合治理、控制湿陷”为原则,完善排水设施,防止地表水通过边坡和排水设施下渗基底;②以“挤密夯实、排水固结、保障强度”为原则,旋喷桩处置沉陷路基和台背,提高路基承载力,减轻基底湿陷;③以“恢复设计、保障功能、确保安全”为原则,改善路基平整度和桥头跳车,提高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

3.2 复合注浆工程设计

对于工程塌陷,拟采用胶结注浆技术处理,通过注浆孔将水泥浆(水灰比1∶0.7~1∶1)注入暗穴中,将暗穴中空隙体积全部充填,并将松散物胶结在一起,以阻止上覆土层塌陷冒落。地表钻孔注浆可以胶结固化塌陷和裂隙,恢复地基强度和承载力,有效防止塌陷继续和沉陷变形,保障路基的稳定性,保证公路的正常运行。

4 复合注浆施工工艺

4.1 材料和配比设计

4.1.1 注浆材料组成

采用普通水泥灌浆,外加剂采用速凝剂,水使用普通饮用水即可,pH值应大于4,水泥为42.5号水泥,并符合灌浆工程的要求。

4.1.2 注浆配比设计

参照本工程其他路段塌陷暗穴处治,因地制宜,试验水泥浆配比水灰比为1∶0.7~1∶1,压力注浆,稳定压力不小于1.5 Mpa,注浆量小于70 L/min即可,持续稳定15 s后停止注浆。实验路段检验配比设计、浆液浓度、凝结时间等。

4.2 灌浆孔和检查孔

在暗穴周围设计帷幕孔,孔间距8~10 m,注浆孔孔间距8~10 m。注浆孔设计长度应穿透塌陷至穴底,平面布置梅花形布设,面积应覆盖整个塌陷区域,设置2%的检查孔且不少于2个,随时观察注浆情况。

4.3 灌浆工艺

4.3.1 定点

由于钻孔难以准确确定塌陷变形区域的复杂程度,钻孔原则上应钻透空穴顶板。如果在设计注浆孔深度范围内未遇到空穴,则钻孔深度应不小于40 m。

灌浆孔设置采用钢尺实地测量定位,如果个别位置受到地面的影响,可以适当调整。

4.3.2 施工工艺和要点控制

成孔:采用ф127 mm孔径钻头,成孔钻至约5 m进行套管ф130 mm护壁,然后继续采用ф89 mm孔径钻至设计深度。塌陷边缘设置帷幕孔:采用孔径ф146 mm的钻孔,跟管钻进,地面以下约5 m设置套管ф150 mm护壁,跟管成孔变径为ф127 mm,用ф127 mm钻至设计深度。

控制要点:注浆孔终孔孔斜控制2°;检查孔取芯进行注浆饱满程度和强度检查;严格注浆钻探记录数据检查,及时处理钻孔中掉钻、埋钻的情况,及时检查钻孔深度、层位。孔口浇筑:采用ф50 mm注浆管钻至变径处,添加入少量砾石和黏土,采用52.5号快凝水泥或添加2%速凝剂的1∶0.6~1∶0.8的注浆液浇铸至空口,加快凝结和孔壁固结。

4.4 灌浆实验检测

4.4.1 检测方法

钻探:塌陷处理结束180 d钻孔检验。钻样取芯检验浆液充填饱满度,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0.3 Mpa,结合施工记录进行注浆质量分析、评价。

超声波检测:超声波检查孔检测。

4.4.2 注浆检测位置和控制标准

注浆检测位置是:预先设置的检测空位置和施工中的特殊部位。

控制标准是:按照不小于注浆孔布设总数的2%的标准检测。

5 结束语

该工程暗穴加固施工完成后,经过2年通车检验,监测数据表明,路基沉陷趋于稳定,桥梁桩基稳定,路面不再产生新的裂缝,加固效果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

[1]郑亚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桃同高速公路病害治理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5.

[2]王菊蕊,王轩.塑料排水板处理高速路桥过渡段应用分析[J].中国水运,2013,13(8):245-246.

[3]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JTG E40—200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4]郭朋朋,王轩.采用压浆技术处治水泥混凝土路面脱空应用[J].科学之友,2007,20(7):54-56.

[5]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JTG 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6]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JTG/T H21—2011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编辑:白洁〕

U457+.2

A

10.15913/j.cnki.kjycx.2017.13.160

2095-6835(2017)13-0160-02

孙平(1988—),女,河南正阳人,2009年毕业于河南工业大学(专科),主要研究方向是路桥设计。

猜你喜欢

陷性黄土孔隙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优选的研究
RVE孔隙模型细观结构特征分析与对比
非饱和土壤中大孔隙流的影响因素研究
某县黄土崩塌地质灾害问题分析
储层孔隙的“渗流” 分类方案及其意义
黄土辞
花岗岩残积土大孔隙结构定量表征
各路创新人才涌向“黄土高坡”
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措施探讨
土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