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生师互动关联机制研究现状与对策分析

2017-11-29罗锋懋孔繁恒

西部论丛 2017年8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过程课程

罗锋懋 孔繁恒

生师互动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得以实现的基本途径。有效的生师互动是一种具有召唤性的对话实践, 是一种关于学习意义的价值互动, 也是一种基于大学习观的嵌入式互动。其价值表现在:它是学生学习收获的关键影响因素。它与高等教育质量、教育满意度直接关联, 同时也是高校教学模式变革的动力之一。激发生师互动动机、拓展生师互动途径、提供情感支持是提升高校生师互动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生师互动的内涵和本质

(一)生师互动的内涵

生师互动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 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教学过程,激活、展开、丰富与提升师生彼此认知和能力的有机交互过程。在实际过程中,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沟通、思维激发与信息交流等。其具有相互性、平等性、连续性、系统性等特点。

(二)高校生师互动的本质

生师互动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首先,有效的生师互动本质上是一种具有召唤性结构的对话,是关于学习意义的价值互动,是基于包括校内外、课内外学习这一大学习观的嵌入式互动。其次,生师互动是一种具有召唤性的对话实践。生师互动是一种关于学习意义的价值互动。再次,生师互动是基于大学习观的嵌入式互动。

二、目前生师互动的现状和问题

由于受到历史和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院在生师互动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主要表现在:

(一)教学方式机械化,课堂互动形式少

在目前教学方式中,由于受到传统师生角色定位的约束,教师认为自己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生师间只是一種单向的授受关系, 是 “你讲我听 ” 的关系 ,而非双向的互动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绝对的权威, 教学方式机械化,由于课时偏少而讲授内容不断增多,老师只能一味 “填鸭”, 学生根本无法清晰全面地掌握知识。

(二)课程安排“大课化”,学生互动机会少

从目前学院的课程安排现状来看, 有超过一半的课程是大课,一个老师要面对上百人的课堂,很难对所教的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一一有所了解,而且由于人数较多,更谈不上开展课堂讨论、发言等互动形式。另外,不少高校的课程设置非常多,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很大,压力也很大,所以常常表现为急于完成教学任务, 上课来下课走,没有精力或者没有时间安排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

(三)师生关系淡化,师生交流谈心少

目前学院大多数的课堂教学常常是一种冷冰冰的知识传授。教师站在讲台上,高高在上,平淡地讲解,学生坐在下面漠然地听,生师之间无论从自然环境还是心理上都隔离甚远,除了在课堂上讲课,师生之间都缺乏主动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意识。长此以往,导致老师不愿意关心帮助学生,学生缺少对老师的信任和爱戴。

(四)教师关注教学和科研多育人方面投入少

教师的工作职责是教书育人,既要把教授知识的工作做好,也要把育人的工作做到位。然而现实情况是,由于高校竞争激烈,教师面临评奖、评职称等压力, 整日忙于自己的教学或科研, 把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只谈 “教”, 而缺乏“育”。 个别教师还认为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就应该是学生辅导员的事情,于己无关,置身事外。

三、加强高校生师互动的对策与建议

加强生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对学校理工科高校大学生进行了调研与访谈,发现有效的互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体会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生师互动的工作思路。

(一)革新课堂教学方式,增加生师互动环节

必须对 “填鸭式” 的教学方式进行彻底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 增加讨论、问答等多种课堂互动形式,同时将研讨式教学模式、情景式教学模式引入大学的课堂教学中。所谓 “情景体验式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可以很好地使学生通过角色体验,来实现知识的吸收和反馈,从而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二)探索和倡导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简单地将学生视为知识的接受方,强制性地对其进行灌输, 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 缺乏自身的思考以及对知识的有效反馈, 实践证明这种学习知识的模式不仅效果不好,而且对生师双方都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悉心指导学生自学,使用启发式的教育模式,使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系统对新知识进行吸收整合,在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下,自主构建新的知识系统,从而全面提升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将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系统框架中。例如,教师可以在开课之前,为学生提供所教课程的参考书目录,难点和重点知识,加大课后独立大作业、试验报告和课程章节命题论文的内容等等,课堂的时间更多地用于启发、引导和互动。

(三)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和手段,创新生师互动的形式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各种新兴媒介已经融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特别是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传递信息最为便捷的方式。当代高校大学生更是倾向于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因此充分利用现代媒介,将网络交流与互动引入到生师互动的教育过程中势在必行。 如可以通过开设专题学习论坛、设置专版和专栏, 鼓励教师和学生在论坛上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与见解,解答问题,互相学习; 鼓励开设教师个人博客或网页,发表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从而从一定角度来影响和教育学生;还可以设立专题 QQ 群 ,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学习交流和情感沟通。

参考文献

[1] 管岭.试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师生互动关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3).

[2] 李一飞,史静寰.生师互动对大学生教育收获和教育满意度的影响[J].教育学术月刊,2014(8).

[3] 彭杜宏.大学课堂教与学状况的个案观察报告 [J].高教探索,2009(2):.

作者简介:罗锋懋,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法学院教师;孔繁恒,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法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过程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自行车的发明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