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头传统年俗与现代年俗对比初探

2017-11-28王琳

卷宗 2017年31期
关键词:年俗年味交融

摘 要:包头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包头多元的文化,地处草原、大漠和中原的交界地带,在经过山西商人的走西口后人们生活注入新的力量使得生活变的更加丰富多彩,这里曾经是水旱码头、商旅必经之地。多种文化交织的环境下,包头汉族的普通居民们的生活虽然没有其他民族们的信仰传统习俗,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保留下来具有祈求吉祥的习俗活动,但是越来越便捷的现代生活也影响着当地的年味。

关键词:传统;年俗;现代化;交融;年味

黄河流经包头的地段是原始人类较早活动过的地方,游牧民族在这里栖息、生长、战斗、在这里雕刻图腾、细数繁星、然后经商、聚集。秦设九原郡,北魏修怀远镇,辽有云内州,清朝乾隆年间设包头镇。在这千年的岁月里,包头的各种习俗也被打磨的独具特色。尤其是那些被历史挑选出来的至今还活跃在人们生活中的传统习俗,在这些传统习俗中,当数过年的传统更加有趣,更加能够体现当地的文化风采。

在这一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帆来了又走的景象里包头城却一直矗立。不同的文化,信仰汇聚于此,兼容并包也是亚洲城市少有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教徒在一座城池里祷告;昔日北梁,蒙、汉、回、满族人们在一起生活、学习;普通话、山西话、东北腔、蒙语在街上起伏;包头老烧酒和马奶酒也能出双入对。在 这样多元的环境中也保留下来具有丰富内涵的年俗活动也是最值得了解的,在家乡过了这么多年,第一次这么细致的思考关于这些传统习俗的由来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传统习俗就像一把衡量幸福生活的尺子,有了这些习俗的约定也就让我们现在的生活变的有滋有味,不然在这极度方便的现代社会也会使人们的生活变的过于简化,少了许多原本的乐趣。人人都说年味越来越淡了,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社会,越来越便捷生活中人们都在寻找的年味在哪里呢?

1 包头传统年俗简介

包头传统年俗的时间和准备年货的顺序和大部分北方城市是相同的。人们大部分进入腊月就开始筹备过年的年货应该准备哪些,随着家家户户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过年的年货也不仅仅的局限于原来的那几样。每年都会准备些具有新鲜感的年货,尤其在吃的方面。不过,在人们心中具有“年”的象征的传统食物也是必备,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大家围坐在一起,这些食物和意义也能得以更好的体现这些食物的寓意和年味。

腊月中最重要的日子大概就是腊八节和小年了。当然一年的最后一天年三十也是重要,只不过到那天人们就都收拾好了一切,为迎来新的一年已经是翘首以待。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初八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有做腊八粥的讲究,要在天亮之前摸着黑,将二十多种的食材放入锅中在半夜用微火炖制,这样用心做出来的粥中包含着父母对家庭成员的爱。

祭灶节 十二月二十三日为祭灶之期。想传是日灶王升天奏事,晚间杞以糖稀,使其粘口。 为的是让灶王爷不要在天上告状,祈求能顺利开启新的一年。这一天家里的长辈会制作或者买一些麻糖,给家里人吃,麻糖粘牙寓意着这一天开始就要真正的为新年准备了,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人们也互相开开玩笑,过年的气氛在人们的盼望和期待中不断浓烈。

年三十,每家都张灯结彩挂起大红灯笼,贴起书写有各种吉祥话语的红对联贴于门上。全家换好新衣服,要开始祭神拜年。垒旺火,是包头市特有的风俗习惯,有“旺火烧起来,财源滚滚来''之说。烧旺火,主要是在除夕夜时。除夕夜,伴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包头市大街小巷骤然鞭炮齐鸣,一个个塔型火堆全部吐出长长的火舌头,人们左三圈右三圈的转旺火,祈求第二年顺顺利利红红火火。大年初一,早上一定要来上一顿饺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一团和气。吃过饭,大家就要各自去拜年了,见面也会道句“恭喜发财”,取个吉利。之后的半个月中,有几天要特别注意,要守规矩。初二迎财神,嫁出去的女儿在这一天要早早的回娘家与娘家人团圆。初五送穷,在早上将垃圾污秽装好,“送”到 垃圾站中,回来还要在焚一柱香,就算是把“穷”送走了。初六这一天要热热闹闹的接喜神。初八这一天,要按照自己的生辰查今年是哪个星宿看守,进行祭拜以罩这一年的平安顺利。初十这一为老鼠娶亲,意为和鼠爷搞好关系,在农业时代的人们,为了能够使收获的粮食更好的保存,祈求能够少鼠患。这一天还要吃一种内蒙的特产,莜面,劲道可口,也是出远门的人们会时常惦记的美食。

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过年这些天中最为热闹的一天。人们都走出家门,来到大街上集体欢腾,有各种各样的表演,使得过年的气氛到达顶点。在表演的传统节目中有两种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第一个是跑圈子秧歌---踢股子,早在乾隆年间包头人就会踢股子了。踢股子又被称为“跑圈子秧歌”,融合了蒙古族查木舞以及晋剧、秧歌等舞蹈动作,踢股子就称为包头“非物资文化遗产”。第二个是具有300历史的踩高跷,是北方人庆祝节日、表达喜悦的一种特殊方式,一般是在舞蹈者的脚上绑有长木跷 。 高跷表演大大的加大了节日的喜庆,使人们感受到强烈的节日气氛,迎来红红火火新的一年。在经历白天的“红火”和晚上大型灯展的活动之后,人们也要投入工作中,真正的开始新的一年。

2 现代科技对传统年味的影响

现代社会的便捷是每一个现代人都深有体会的,并且我们已经形成了我们自己新的生活方式,各种各样的新式事物涌进我们的生活。现代化充斥的时代,减化了许多看似繁杂的行为习俗,没有了这些“讲究”传统的年味也就离我们而去。还有更多新式的过年方式,让人们有更多的选择,使传统的“年”也变的更加个性化,新潮了许多。

不可不说的就是手机的普及化,和新式软件的出现,慢慢改变着人们的社交,通讯的便捷讓人与人的联系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联系。实现真的“天涯若比邻”的现状,虽然方便了远在他乡思念故土的人与家人的联系,但同样疏远了邻里之间和同一地方的亲戚之间关系,便捷的通讯使得我们的双腿变的懒惰,不再因为一点吃的东西,就互相串门儿,互相联络,一个电话或是现在一条微信的传发就省去了串门儿的心境,感情通过光钎的传送,似乎也变淡了许多。微信最近几年的普及度几乎和手机的比率一样,微信红包的走红更是在过年的时候添加了许多科技感,每个人都在抢红包中得到了一种新的过年体验。在过年期间,红包的出现都是比较密集的,大家都在某一时刻发红包,有时候忙的手忙脚乱的,还要拼拼运气才能才能抢到手气最佳。发红包的人为了给自己添些贵气,抢红包的人们为了喜气,都沉浸在这个活动中。 我们享受着科技带来的新鲜感,即使是传统的节日也因为现代习惯的普遍变的不再像之前的节日。

3 小结

发达的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技改变着我们日常的生活。从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之后,生活早也不是过去“日出而出,日落而归”了。经历了工业革命之后,工厂变成一个通宵达旦最忙碌的地方,工厂的节奏也就成为了城市居民的节奏,大家脱离了农耕生活进入逐渐现代化的城市生活。我们中国人也经过这样的转变后,“年”味也就难以再回到最初的样子。我们跟着生活方式的变化,也不断为年加入新的习惯。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是丢不了的,汉族人们还是将年视为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虽然生活的节奏变的越来越快,市场也不容许我们为了欢腾等留太久。但我们心中任然有一个“中国年”,有一份浓浓的乡愁,在外游子最为想念家乡的日子,也就在最热闹的那几天。

参考文献

[1]张贵《包头史记》 [M]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1

[2]张文诺. [D]. 论春节文化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及其发展态势 .兰州大学 2006

作者简介

王琳(1993-),女,内蒙古,硕士,研究方向:文化人类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年俗年味交融
宜帮菜的年味召唤
苏南年俗亦动人
馒头里的年味
真美
海坛年味
山陕:追溯黄土地上的年味
不同年代 浓浓年味
中外艺术精品展览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苗族年俗文化的当代价值
交融的独特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