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田径教学的困境和对策研究①

2017-11-27陈灿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8期
关键词:田径体育评价

陈灿

(海口经济学院 海南海口 571127)

我国高校田径教学的困境和对策研究①

陈灿

(海口经济学院 海南海口 571127)

田径课程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主干学科,对于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伴随着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发展,田径课因为传统教学方式的枯燥、乏味以及运动负荷大等弊端,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面临着极大的困境。为了能够摆脱这一现状,该文采用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以及对比分析法,结合高校田径教学的实际情况,对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和所处的困境进行了系统阐述,提出在高校的田径教学活动中需要对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教学体系以及评价审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为田径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以期能够为相关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高校田径教学改革 教学困境 高校田径教学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体质降低的问题开始引发全社会的重视,教育部在2016年5月颁布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1],其中指出,当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依然是学生素质的短板,需要进一步促进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田径课程在高校体育专业课程中占有核心地位,因此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主要是对高校田径教学进行创新。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与升学压力不断增大,高校田径课程日益趋向于边缘化。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使得田径这个传统的教学内容能够在教学改革进程中得以继续发展,这是全体田径教学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当前高校田径教学现状与展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体育教学中能够有效推动各项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发展的田径课,因为其单调、枯燥和运动负荷较大等原因,慢慢失去了学生的青睐。与此同时,选课以及学分制度的实施使我国高校田径课程教学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困境,在一些学校的田径教学改革过程中,很多学校都选择了将快乐思想作为主要依据的选修课教学模式,还有的学校在大一的时候会将田径课程作为必修课,在大二的时候才将其作为选修课程。但是因为选择田径课程的学生太少,选修课从来没有正式开过,学生普遍认为田径课程太枯燥、太累,导致高校学生选择田径选修课程的人数逐年递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为了能够拓宽自己的就业面,被迫选择一些在社会上受到大众普遍欢迎的体育项目来作为自己的专项,在这种氛围下,以前有田径专长的体育专业学生也逐渐失去了继续发展以及提升的动力。其次,对于普通的高校学生来说,田径课程会让他们产生一定的恐惧感与抵触情绪,因为,田径运动教学所采用的评判标准主要体现在运动成绩上,而不是教学评价,对于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这是一种对自我能力的超越,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通常不会因为达标而感到喜悦,更多的是压力与困难。同时高校田径教学过于注重竞技化,使得教学的过程缺少活跃性。基于两方面考虑,以后高校田径教学需要在教学评价、技术内容以及教学组织形式上进行系统化改革,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形式与评价手段,降低学生的挫折感与心理负担,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超越,使田径运动能够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教学内容。

2 高校田径教学困境

2.1 教学缺少创新性

从教学内容上看,当前,田径课程教学依然是将竞技类的田径运动项目作为主要内容,难度大、技术性强,主要是反复练习单个动作,缺少吸引力,使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2],同时这种技术性的练习对于高校学生今后的就业毫无意义。从教学方式上看,很多田径的教学方法主要还停留在教师讲解与练习,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模仿,此后教师再次对其进行指导的教学环节。很多高校田径教育教师依然没有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教学组织形式较为单一。很多教师教学缺少针对性,缺少个体化的教育。最后导致教学方法脱离了学生主体,使得学生在学习与练习的过程中更加被动,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2.2 教学安排不够合理

现在的田径教学更加注重动作训练,为了提升运动水平,技术动作要求更加全面,教师与学生会占用很多的教学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相应能力的培养都会产生影响。导致田径专项学生一味地重视技术动作练习,对于专项理论知识没有深入了解,从而影响了学生的专项教学能力[3]。

2.3 场地器材不足

因为现在高校都在扩展,导致大学的硬件设施极度缺乏,体育场地不足。有的高校不重视体育教学,场地年久失修,这不仅无法实现使学生健身的目的,同时还存在安全隐患,使得学生产生害怕受伤的心理。并且因为高校缺少场地,无法从实践层面上传授给学生田径技巧,使得学生无法掌握田径技能。

2.4 评价考核方法不全面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校体育专业的田径课程考核通常只是重视学生的技术评价、理论考试以及达标结果,对于学生自学能力、出勤以及作业的考核只是流于形式,忽略了对学生教学领悟能力的考核,缺少对学生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忽视了使学生全面地进行身体锻炼以及掌握锻炼方法,这样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因为身体身体条件差,不管怎么训练也无法达标,而有的学生身体素质好,即便是平时不训练,同样能够达标,使得成绩差的学生丧失了对田径课程的学习热情。

3 高校体育田径教学的对策

3.1 创新教学方法

在高校田径教学实践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更加注重新教学理念中提倡的合作式、探究式、互动式与启发式教学,在思想上大胆创新,探索多种新的教学途径。在选择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时候,需要重点培养学生自发学习的能力,将学生自主与教师主导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合作式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升他们合作和竞争的意识。不单单要指导他们建立恰当、明确的目标,还需要指导他们形成民主、和谐的合作小组。体育教师需要积极地创建情境,并且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使得他们能够更加充分地交流、讨论,感受合作所带来的乐趣;探究式教学方法需要教师重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最终寻求问题的解决对策。比如在讲授跨栏的时候,可以将跨栏摆放到恰当的位置,在给学生进行示范的过程中,按照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教学。比如学生如果已经掌握得很好,就可以少讲少练,如果掌握不好的话就需要多讲多练了,让那些掌握又快又好的学生来教掌握较慢的学生,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传授能力,同时还能够体现出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增进感情。

3.2 转变教学思路

田径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需要按照新教学理念的要求和规定,充分引导学生积极地形成学习、参与田径运动的积极性。这里所说的引导并不是强制,因为每个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身体情况以及个体特征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所以,体育教师引导学生选择项目的时候,需要全面地考虑学生本身的发展特征,因材施教。

在田径教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应该将重点放在引导上,这容易让学生慢慢产生惰性思想。田径运动本身就是一项需要长期训练的项目,所以体育教师只需要在最关键的问题上引导学生就可以了,主要还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样,如果教师引导得过少,学生也会产生一定的茫然感,无法实现教学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引导的时候需要做到科学合理,有张有弛。

3.3 优化教学内容体系

田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跑、跳、走、投等方面[4],这些内容从小学开始就有涉及,对于一直参与体育活动的高校学生而言,已经非常熟悉,只不过在学习重点的选择上会体现出差异,再加上田径项目本身的枯燥乏味,使得很多学生无法充分调动起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想,在项目设置上做到优化设置,除了以前存在的这些项目以外,还需要积极地拓展田径项目,比如户外运动、攀岩、野外生存与定向越野等项目[5],假如能够将这些内容纳入高校体育教学课程,不仅能够有效的增加与优化田径课程的内容,同时还会增加学生学习田径的热情。现在只有少数的高校已经对田径项目进行了拓展,还有很多高校依然停留在传统田径项目的教学活动中。

3.4 完善教学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主体需要多元化,不单单包含了体育教师本身,还包括了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自评以及家长评价等。同时评价方法要多样化发展,在全新的教学理念之下,体育教师需要从传统以学生成绩为主要评价手段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将理论知识、训练成绩、进步幅度、学习态度作为综合性的评价指标,全面地评判田径教学的整体目标达成度。

田径教学评价改革不仅要严格地按照标准执行,同时教师还需要考虑每个学生自身的体质差异性,让评价审核能够真正推动他们的田径学习。此外,在新教学观念的要求和规定下,田径教学评价结果需要及时地反馈给学生,便于学生总结经验,做到扬长避短,从而不断激发他们内在学习动力,促使他们可以更好地投入到田径教学活动中来。

4 结语

伴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田径课程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为了能够让这门课程在体育改革的背景下健康发展,需要对其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教学内容体系以及评价审核方法进行改革,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田径课程的热情,为高校田径课程的教学工作开展提供保障。只有改变田径教学工作的现状,才能够使田径课程像其他的项目一样受到学生的喜爱,才能够让更多高校学生回归课堂,才能使田径运动在高校体育与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J].青少年体育,2016,36(5):37-40.

[2]徐锡杰.田径课程与教学潜在危机的原因及整改措施[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26(5):151-153.

[3]温一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研究[J].南昌高专学报,2008,23(6):174-175.

[4]范永辉.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河南省高校田径运动开展现状的分析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

[5]高晶,胡静萍.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特色研究——以常州大学为例[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2): 100-103.

G807.4

:A

:2095-2813(2017)03(b)-000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8.004

陈灿(1988,10—),男,土家族,湖南吉首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及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田径体育评价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计数:田径小能手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我们的“体育梦”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