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城市社区体育科学化发展对策研究

2017-11-27文治禄王丽娜冯春娣

冰雪运动 2017年1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居民社区

文治禄,王丽娜,冯春娣

(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行政学院基础教研部,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黑龙江省城市社区体育科学化发展对策研究

文治禄,王丽娜,冯春娣

(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行政学院基础教研部,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在健康中国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视野下,以改善黑龙江省城市居民体质、实现健康龙江为目标,以黑龙江省城市居民体质及慢性疾病的突出特征为导向,采用现场访谈、调研等方法对黑龙江省7个城市辖区的172个社区进行研究,分析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制约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认识程度提升化、发展规划科学化、组织管理制度化、运行机制借鉴化等促进黑龙江省城市社区体育科学化发展的“六化”建议。

黑龙江;社区体育;发展;对策

自1990年以来,我国已将发展社区体育纳入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政策法规;党的十八大围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并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同年同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行动纲领。

二十多年来,我国实施全民健康战略的规划日益科学、决心愈加坚定,而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必然落在基层社区体育建设上。

1 黑龙江省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社区体育是在政府指导和支持下,以街道辖区为组织单元,以社区成员为参与主体,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促进社区成员间交流为手段,以增进社区成员心身健康为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笔者对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大庆市、鹤岗市、铁力市、大兴安岭地区7个有代表性的大、中、小城市(地),172个社区开展的健身活动情况进行了走访与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 880份,回收6 187份,回收率90%。通过总结分析发现,被调查社区在健身路径、健身设施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但在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居民健身场地及季节性等方面却存在着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城市社区健身路径覆盖率不断提高

在从家里走多长时间能到达健身场所的回答中,10min能到达的4 022人,占总人数6 187人的65%;回答15min能到达的1 646人,占总人数26.6%;回答20min能到达的402人,占总人数人的6.5%;回答30min能到达的118人,占总人数的1.9%。调查所及社区10min和15min健身路径覆盖率达91.6%。近年,哈尔滨市等大城市着力打造10min健身圈,至2016年8月,社区健身路径的覆盖率达90%以上,与2014年相比,提高了30%左右,其他各地的中小城市的健身路径提高了20%~30%左右,由此看出,黑龙江省城市社区健身路径覆盖率在不断提高并取得可喜成就。

1.2 城市社区体育场地设置不足及使用不充分

缺乏体育专业的公共运动场。哈尔滨作为省会城市,其体育局及主要区体育局,如南岗区、道里区、道外区等,都没有自己专业用的运动场(曾经都有过,后被楼盘占地),中小学开运动会都得租场地。

大专院校的体育场、馆对居民开放有限。课题组走访了哈尔市的10所高校,了解到:截止到2016年10月份以前,哈尔滨市大专院校没有免费的体育馆供市民使用。10所高校中,只有3所院校的室外体育场对社会免费开放;5所高校的体育场馆在保证教学使用后对社会开放,是收费的;10所高校中只有4家有游泳馆,只供教师和学生使用,是收费的,不对社会开放。

哈尔滨市中小学的体育场馆基本不对社区居民开放。课题组走访了哈尔滨市30所中小学,了解到哈尔滨市中小学的体育场馆不对社会开放,主要原因是出于对学校及学生的安全考虑,怕出事故担不起责任。只有一所中学的运动场被迫对外开放(小区居民将墙扒个口进去锻炼)。课题组走访了哈尔滨市4个区12个社区,了解到,春夏秋居民只能借助广场、公园、社区所属场地及街头巷尾等进行健身活动。冬天,只有少数社区活动室对居民免费开放,多数的都是收费的,有极少数的社区允许居民打麻将等活动,不愿意让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甚至极个别的社区活动室闲置也不愿意让居民进来进行体育活动。

关于冬季健身场所拥有情况的调查中,回答没有的4 690人,占总人数的75.8%;回答有免费健身场所的650人,占总人数的10.5%;回答有健身场所但收费的848人,占总人数的13.7%。

总体看,黑龙江省城市居民的健身活动场所相比需求而言失衡比较严重。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严重缺乏,大专院校免费对社区居民开放的体育场很有限,中小学体育场基本不开放,部分街道社区自身的体育活动空间狭小,而且2016年8月以前部分社区的活动室向居民收费开放。另外,75%左右的社区居民在冬季找不到免费的健身场所。因此,半年以上的冬天,黑龙江省城市社区居民因缺少适合的运动场所只好在家里“猫冬”,致使运动消耗相对不足,这也是黑龙江人超重与肥胖率居全国之首,继而诱发的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居全国首位的主要因素之一。

1.3 城市社区居民运动项目受季节因素影响

在您小区运动项目以哪些为主?请给排序时,排在第一位的是广场舞,共5 080人次,占82.1%;排在第二位的是“走步”,共4 752人次,占76.8%;排在第三位的是“太极拳及健身气功”,共3 972人次,占64.2 %;排在第四位的是“跑步”,共3 452人次,占55.8%人次;排在第5~27位的是其他23健身项目,如健身操、柔力球、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排球、扭秧歌等23项。

黑龙江省城市社区居民运动项目主要是广场舞、走步、太极拳及跑步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受黑龙江省一年中有6~7个月冬季限制,上述运动项目每年只能在户外开展5~6个月。大多数中老年居民,由于年龄和身体原因,不能进行冰雪运动,而室内运动场所又极其有限,致使黑龙江省城市社区居民冬季开展体育健身活动项目比较单一。

1.4 城市社区体育活动存在自发性和一定的盲目性

通过调查问卷与走访得知,黑龙江省社区开展体育活动的形式主要是以自发式为主,大约占80%~90%左右,有指导、有组织的社区体育活动形式约占10%~20%左右;经常参加(每周3~7次)健身活动者约占86.5%,可以看出,小区居民自发参加锻炼的积极很高,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从参加体育活动者的年龄来看,以50岁以上为主,平均年龄为57.6岁,其中女性占总人数65.6%,比男士多50%。

2 黑龙江省城市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

2.1 各级政府认识与重视程度亟待提高

首先,在长期的发展战略中,体育与其他领域相比,始终处于次要地位,各级政府关注到社区体育的重要性很有限。2014年8月,黑龙江省省长陆昊[1]在《实施健康龙江行动提升全省人民身体素质》讲话中提到:“我省居民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居全国第一位。”2000~2014年黑龙江省四次国民体质监测显示,居民的超重与肥胖率名列全国前茅。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肥胖是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50多种疾病的主要“传染源”。而超重与肥胖及其导致的心脑血管等疾病,都与缺乏科学运动有直接关系,这意味着与社区体育发展滞后直接相关。从这个角度讲,省、市、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该把大力发展社区体育与降低黑龙江省居民超重与肥胖率及其导致的心脑血管发病率、增强龙江人民体质、实现健康龙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密联系起来考虑。

2.2 财政投入及政策扶持力度亟待加大

1995年以后,我国社区体育迅速崛起,社区体育服务也由零星参与向大众化健身转变,但社区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支持。由于黑龙江省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以及历史发展的特殊性,致使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水平相对不高,加之长期存在着重视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的倾向,政府对社区体育发展的投入有限以及资金来源单一,主要靠体育福利彩票收入投资一些体育设施。同时在政策扶持上也缺乏规划性、连续性,力度较弱,致使黑龙江省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相对滞后。

2.3 社区体育管理体制亟待健全

2.3.1 社区体育管理组织体系尚未健全

问卷中提到“您所在社区有几个人兼职抓体育工作?”回答有1人抓体育工作的为3 848人,占总人数的62.2%;回答有2~3个人的为390人,占6.3%;回答没有人抓体育工作的为1 949人,占31.5%。调查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中城市的街道办事处设有一位专职“文体站站长”兼职抓体育。社区仅设1人(极少数社区设2~3人)兼职负责社区体育事务,其实际作用也只是上传下达上级政府部门的政策和信息。因一人身兼多职,根本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去组织和开展有秩序的、比较专业化的社区体育活动,社区体育活动基本上是自发开展。同时也缺乏对兼职负责人工作的监督和考核机制。而小城市的社区体育连兼职负责人员都没有设置。

2.3.2 专业化管理和服务人才极为匮乏

由于社区体育管理组织体系尚未健全,因此,我省城市社区体育管理组织和我国发达地区的社区体育管理组织相比,极度缺乏专业化管理人员和专业化体育指导人员。课题组问卷得知,在172个社区、117位社区体育管理人群中,具有体育专业大专和本科学历的各1人、占1.7%;上述表明黑龙江省城市社区体育专业人才极其缺乏,致使现有的社区体育管理人才队伍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区健身人群对多元化、专业化、个性化体育指导的需求。

2.3.3 社会体育指导员缺乏规范管理

黑龙江省2014~2016年间,每年培训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百人左右。截至2016年全省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47 328人,其中,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有千人左右,二级、三级指导员则更多。应该说,目前每个社区都有各个级别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但这些体育指导员能否胜任、是否上任、表现如何等却无人问津。因为目前黑龙江省只有对社会指导员培训机构,对于体育指导员的使用、监督、评估等方面都缺乏科学化的管理体系。

3 促进黑龙江省城市社区体育科学化发展的路径

社区体育科学化就是要使社区体育向认识程度提升化、发展规划全面化、组织管理制度化、管理机制科学化、投入力度加大化、活动指导规范化的科学化方向发展的“六化”。

3.1 认识程度提升化

抓社区体育,等于增强国民体质、增加国民收入、为全面小康打基础。首先,黑龙江省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中央关于“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指示。要将抓社区体育视为健康中国建设不可逾越的关键任务、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元素、小康社会实现的根本保证。因为,国民体质健康是“健康中国”的核心指标、是“全面小康”不可缺少的硬性指标,到2020年,若国民主要健康指标达不到中高收入国家的前列,也不能称为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因此,若想达标,必须从全民健身抓起,因为这是全民健康的“根”和“本”(2012年,我国的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提出了“运动是良医”、“运动是良药”的新理念),而这个“根”和“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社区体育,因为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只要是社会的人都是社区一份子。

其次,各级政府要理性认识到,缺少运动、特别是缺少科学运动是导致黑龙江省居民超重与肥胖率名列全国前茅,并且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居全国首位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约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1984年,澳大利亚政府发表了《有规律进行身体锻炼的经济效益》报告书,极力强调社区体育活动的经济效益,有规律的运动可以减肥、增强体质、少生病或不生病,可以为家庭减少经济负担、为国家减少大量医药费等,等于间接地为国家增加国民生产总值。中国的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每年要耗费近3 000亿元人民币,世界卫生组织专家Popkin研究结论:如果中国不控制肥胖的飞速发展,到2025年,由肥胖引发的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将占GDP的8.73%,将抵消GDP的年增长率[2]。因此,黑龙江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将社区体育工作当作降低黑龙江省居民超重与肥胖率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的根本手段,当作实现健康龙江目标、促进黑龙江省国民经济良性发展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破口和关键点,高度重视、认真抓实。

3.2 发展规划科学化

首先,省政府及主管部门在科学、全面评估黑龙江省社区居民体质状况以及借鉴国内外社区体育工作经验基础上,制定具有全局性、科学性、发展性的社区体育发展规划。其次,各市、区要认真全面筛查社区体育存在的问题及隐患,请相关专家结合本地情况,在科学评估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地方性社区体育发展规划。

英国体育理事会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制定了英国社区体育中心的基本标准(SASH),要求每25 000人的社区就需要建设一个社区体育中心,社区体育中心必须能够开展17个体育项目[3]。有关社区体育场所建设规划方面,本课题组参考英国建设社区体育中心的标准,建议政府通过相关法规政策,在具备条件的社区和新建小区,必须建立社区体育活动指导站或体育公园。

3.3 组织管理制度化

建立高层次社区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建议建立由主管省长任组长,直接管理部门等负责人任副组长,体育局、民政局、工商局、财政局、税务局、文化局、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参加的社区体育工作领导小组。

在城区层面建立社区体育联席会议制度。为了保证社区体育工作有序高效开展,建议区一级的文体局、民政局、工商局、财政局、税务局、教育局,与街道办事处、社区建立“社区体育联席会议制度”,以解决社区体育发展相关问题,如申办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手续、资金困难、场地困难等等问题。

在街道社区层面设立专职社区体育指导站。这方面可以参考、借鉴南京市探索的社区体育指导站模式。南京市把建立与社区发展相匹配的社区体育指导站作为发展社区体育的主要抓手。具体而言就是,根据以服务为宗旨、以资源和经费投入为条件的发展思路,将社区体育指导站确定为包括保障部、人才部、体质监测部、网络服务部及资源交流部这5部门11项内容构成的社区体育指导站框架,并依据当前的实际情况,确定每个部门的工作内容[4]。黑龙江省全面借鉴南京模式可能面临很多方面的困难,建议结合省情,可以在具备条件的社区,探索建立缩小版的社区体育指导站,先行试点。

“社区体育指导站”先建立两个部,即“管理部”和“专业指导部”。这对大部分社区来说,都是有可行的。“管理部”主要负责宏观管理。如社区健身计划的制定、贯彻政府健身计划的执行、建立社区居民健身与健康档案、定期召开总结与交流会议等等。“专业指导部”主要负责社区体育指导员的管理。根据工作需要,指派某位体育指导员到某个指定的小区健身队伍中指导体育健身工作;研究制定“运动处方”;定期召开总结交流会,争取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伤害性。

通过上述两个部门的建立,初步实现社区体育管理的科学化和专业化建设,待条件成熟将各部健全并形成制度化。建议:首先,社区体育指导站管理部和专业指导部人员中至少有一名专业人员,政府可以帮助社区提供驻本社区体育专业毕业的体育工作者(特别是已经退休的老教师、老教练)、国家级、一级、二级、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名单,并帮助其成立社区体育指导站。其次,本社区的体育管理者,不要等、靠、要。要积极、主动挖掘和调动本社区体育人才参与社区体育指导站的管理与指导工作。

其次,培育典型。在有条件的大城市,可以先培育社区体育指导站“典型”,社区体育指导站除了设立管理部和专业指导部,还可以设立保障部、体质监测部、资源交流部等。每个市级单位,至少要有一个成熟的“社区体育指导站”模式,然后,逐级向区级单位推广,达到每个区至少有一个“社会体育指导站”,然后,再依次类推,达到全区、全市、全省铺开。通过社区体育的统一化、制度化、常态化,最后实现其科学化发展。

3.4 运行机制借鉴化

借鉴国外社区体育先进管理运行模式并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解决黑龙江省社区体育服务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首先,目标明确。近年来,英美等国致力于构建社区体育活动的服务体系,旨在满足社区群众的体育健身和生活娱乐的需求[5]。其次,公司合营共建社区体育服务体系。英国政府试图通过加强政府部门与地方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第三部门、地方团体和企业部门等的合作,构建地方伙伴关系,形成战略共享、资金众筹、服务协同、共同管理,促进社区体育资源优化配置[6]。第三,场地设施广泛开放。在欧美国家,体育设施广泛地向公众开放,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与社区的场地设施双向开放。截止1995年末,全日本除个人和单位体育设施外,政府投资兴建的以社区为依托的体育设施共有229 000多个。全日本学校运动场的对外开放程度为86.9%,学校体育馆的对外开放程度为91.7%[7]。第四,活动费用区别收取。美国和加拿大社区体育中心的活动项目不是完全免费的,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参与活动。但对于经济困难没能力参与活动的家庭,社区体育中心在特定时间会施以很低的优惠价格,如1元钱游泳等。

上述四点对黑龙江省的启发是:首先,政府要将满足社区居民体育与娱乐的要求,作为社区体育发展的第一要务。其次,构建社区体育服务管理体系,必须建立社区体育指导站。第三,政府要竭尽全力、逐渐推进学校、企事业单位与社区的体育场馆双向开放。第四,要向居民灌输“运动是良医”、“运动是良药”的最先进理念、为了运动花钱比去医院省钱的健康意识。

3.5 投入力度加大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政府是社区体育建设最主要的资金提供主体,应在社区体育建设资金上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但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是,政府的资金很有限,因此,应借鉴有益经验,结合省情民情,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探索多元化的经费来源。如美国社区体育中心的经费来源主要包括市政府拨款、企业赞助、比赛门票收入、餐饮销售等多渠道,就值得黑龙江省借鉴。其次,政策投入。黑龙江省各类城市对于社区体育建设的投入受各自发展水平制约而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各级政府除想方设法加大对社区体育的财政投入外,主要应加大政策投入的力度。要针对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最大限度挖掘存量、千方百计提高增量,激发社会资本,整合各类资源,满足群众需求。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法规政策。一方面,规定驻区单位,如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所属运动场所及设施要面向社区居民开放。另一方面,针对驻区单位、社区组织开放运动场馆存在的顾虑及困难,如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的场馆向居民开放,存在着安全隐患、责任、管理、费用等实际问题,需要政府出台保障性和指导性法规政策,从制度上根本解除驻区单位的后顾之忧;对于不愿意开放或有实际困难的院校,应给与批评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鼓励并支持驻区单位通过“认领”等方式参与所在社区的体育设备、运动场馆等的维修改造和保护。对于被维修的设备等,维修单位可以冠本单位名称,这样,既解决社区实际困难,维修单位又增加了企业形象,有利于形成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3.6 锻炼指导规范化

加强对社区体育指导员的理论与技能培训。培训一是要了解国内科学健身研究现状[8]。二是,培训应遵循系统性、理论性和操作性原则,应针对社区居民健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接地气”式的培训,保证培训质量。三是体育指导员在系统学习运动与健康的关系等基本理论基础上,重点应该了解和掌握动作技能的规范性与科学性。比如,太极拳的力学角度问题,广场舞的姿势问题,走、跑步的强度问题,单双杠的保护问题等等。否则,不科学的运动出现的伤害不可避免,锻炼起的就是副作用。四是要建立居民健身、健康档案及制定相应鼓励政策。这样,既做到了科学指导,又做到了有的放矢;既因人而异解决了实际问题,又能随时发现居民健康问题;既有长远的居民健康规划,又达到了健身与健康的科学性。加强冬季体育锻炼项目的开发。在冬季缺乏室内体育馆的前提下,社区体育指导部门要研究、开发黑龙江省社区居民冬季体育锻炼项目及参与冰雪旅游项目等[9-15]。如快走、慢跑、参与冰雪旅游活动项目、滑冰、滑雪及模仿滑冰、滑雪等等,改变“猫冬”习惯。

4 结语

以自发性为主的黑龙江省社区体育活动,由于其健身活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容易导致对身体的伤害。如常见的中老年人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剧烈运动,从而导致肌肉拉伤;因走或跑运动强度不合理,导致的膝关节损伤、心脏猝死;因广场舞姿势不当、乐曲节奏过快,诱发的心脏病、高血压;因太极拳姿势不正确,普遍诱发膝关节损伤以及由此导致的胸闷、胸痛甚至心脏病、高血压等问题。因此。加强黑龙江省社区体育科学规划、提高科学健身的普及推广力度,是增强全省国民体质健康的根本保证,是“健康龙江行动”、“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任务。在冬季缺乏体育锻炼场所的条件下,提高冬季体育锻炼场所的数量,加强冬季体育锻炼项目的设计研究,制定黑龙江省社区居民冬季体育锻炼指导原则与规范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重大问题。

[1]黑龙江省省长陆昊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发表《实施“健康龙江行动”提升全省人民身体素质》讲话,2014年8月20日.

[2]文治禄.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超重与肥胖体质改善的策略[J].冰雪运动,2015,37(5):83-88.

[3]林显鹏.国外社区体育中心的建设标准与运营管理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12):13-14.

[4]许龙成.江苏城市社区体育指导站模式的建立与运用-以南京市为例[J].《运动》,2011(27):154-155,134.

[5]刘同众,等.日、美社区体育建设与管理的探究与启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30(4):397-401.

[6]周强,齐书春,戴宏贵.基于PPP模式的英国社区体育发展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25(1):13-14.

[7]林显鹏.国外社区体育中心的建设标准与运营管理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12):12.

[8]徐美琴,周凡,朱东明.国内科学健身研究现状与展望[J].冰雪运动,2015,37(5):93-96.

[9]孙平.冬季长跑与体质健康[J].冰雪运动,2015,37(1):94-96.

[10]朱立斌,东北地区冰雪旅游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冰雪运动,2015,37(4):93-96.

[11]朱立斌,东北地区高校冰雪运动推广的理性思考[J].冰雪运动,2015,37(3):42-45.

[12]张驰,黑龙江省城市群众性冰雪体育行为研究[J].冰雪运动,2015,37(6):47-51.

[13]隋迎敌.论冰雪文化对我国冬季大众体育活动的影响[J].冰雪运动,2010,32(2):93-96.

[14]袁礼锋,张博.城市社区老年人体育锻炼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冰雪运动,2015,37(5):89-92.

[15]文治禄,罗大林.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超重与肥胖体质改善的策略[J].冰雪运动,2015,37(5):83-88.

Countermeasures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for the Urban Community Sport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EN Zhi-lu,WANG Li-na,FENG Chun-di
(Basic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eilongjiang P rovince Administration School&the Party School of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Harbin 150080,China)

Startingwith the theoreticalviewpointsofHealthy China Construction and fully building awelloffsociety,with the objectivesof improving the urban residents'physical condi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achieving Healthy Longjiang,with the guide of their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condition and chronic disease,with themethodsof interviewsand investigation,the paperhasa study on 172 communities in 7 urban district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It analyzes the urban community sports development and itsexisting key problemsand restraining factors.Aiming atadvanc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ofurban community sports in Heilongnjiang province,it proposes the suggestions as following aspects:enhance the cognition degree,plan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do a systemat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management,refer to theoperationmechanism and soon.

Heilongjiang;community sports;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

G811.4

A

1002-3488(2017)01-0091-05

2016-12-11;

2016-12-21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4BO48)。

文治禄(1958-),男,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研究方向为传统体育、国民体质与健康理论和教学实践。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居民社区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石器时代的居民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影像社区
高台居民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