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运动员文化素质的提升

2017-11-27寇利胜

冰雪运动 2017年4期
关键词:文化素质教练员冰雪

寇利胜

(黑龙江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1 引言

北京获得了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权,预示着我国冰雪事业将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代[1-4]。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的进行训练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提高青少年运动员文化素质就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运动员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有利于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升,有利于更好地展示中华五千古老文明的强大魅力。在竞技比赛场上,各种各样的比赛情形时有发生,这就要求运动员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只有运动员具有清醒的头脑,敏锐的应变能力,缜密的逻辑思维,对比赛有预见性及正确的判断能力。在与队友配合的运动项目中还需要迅速、准确无误地读懂同伴的意图,从而才能提升运动成绩。这些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在平时的文化课中经过训练从能获得。尤其是在冰雪运动项目中,更是需要具备这样的技能。

中国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每年都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每年退役的运动员也有很多,他们也需要与全国各省各地区的人来竞争就业机会,虽也有退役运动员能得到就业安置的机会,到那是凤毛麟角,只有极少运动员才能拿到“直通票”。所以,提升运动员文化素质的水平,有利于运动员在退役后有更宽广的就业通道,有言道“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为了不使运动员退役后生活状况窘迫,提升文化素质教育的任务成为当下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外,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大国,运动员的素质提升也有利于我国国家形象的提升。

2 青少年运动员文化素质的现状

2.1 不同培养模式对青少年运动员文化素质的影响

2.1.1 国外冰雪运动员“玩”为主

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是构建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首要因素,如何培养优秀的青少年后备人才可以说是见仁见智[5-13],但如何能达到文化素质高、运动成绩好的品学兼优境界却是期以来孩子家长、教练员、学者、研究人员共同关心的重要社会问题。美国之所以能够长期作为世界竞技体育头号强国,拥有庞大的青少年运动员后备人才梯队是主要原因,在美国青少年运动员培养上,校外青少年体育组织承担着更重要的角色[14]。从国外的教育模式看,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法规,对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进行了系统规范。青少年体育管理组织分为6大类:非营利性单项体育联盟、国家青少年组织、俱乐部性质体育组织、体育娱乐与休闲组织、校内和校际体育组织。青少年运动员在学校的训练特点分别为短周期,训练水平低;在校外训练特点为长周期、训练水平高,共同的特点为业余性。

在斯洛伐克大冬会上,雪场随处可见与父母一起玩雪的儿童,四五岁的儿童对雪板的驾驭能力已经达到驾轻就熟的地步。再大一点儿的小孩儿就可以从几十米的高台娴熟飞落。大多数的冰雪强国,运动员的培养从来都是自发的,“玩出来的”。国外冰雪运动员有相当一部分人,只是将滑雪、滑冰当成自己的爱好之一,他们有自己所追求的学习,也有拼搏的事业。如,来自瑞典的极限滑雪运动员Jon Olsson在冬季极限运动会上拿过9个项目奖牌,然而他也是一名狂热改装车爱好者。

2.1.2 国内运动员苦“练”成才

东北地区受地理位置、经济环境的影响,东北地区从事体育训练的运动员基本都是从小就在业余体育运动学校练习各种运动项目,是经过苦“练”成才的。我国速度滑冰奥运冠军张虹的助理教练王丽娜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诉说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她强调文化教育一直就是运动员职业生涯的“短板”。很多运动员十四五岁就处于休学的状态了。许多南方出生的运动员,是在跨项选材中从其他项目选调来练习冰雪的,学习基础较好,经过“魔鬼式训练”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但也存在掌握科学知识不扎实、文化知识面过于狭窄等现象。目前,我国的青少年冰雪运动员大都是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训练,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时间较少,许多家长怕训练影响孩子今后的就业,也不愿将孩子送去学冰雪项目。也有许多家对中国教育为填鸭式教育学习枯燥无味,不管学生是否接受理解,只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注重成绩,但不注重动手,思考和想象能力的教育体制充满恐惧,却愿意让孩子从事体育训练,这些青少年运动员热爱对文化知识的学习,训练也比较刻苦、积极向上,运动成绩也较好。要改变这种情况,就需要加大对运动员文化素质的提高,将体育文化渗透到广大众群体中去。

2.2 运动员文化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2.2.1 运动员文化素质偏低

曾多年为这些运动员补课、现任哈尔滨冰雪运动学校办公室主任的王晓影也说到,教学的内容根本就不系统,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况且运动员一旦参加训练就很难保证课时。哈尔滨冰雪运动学校校长高淑萍曾为来自全省各地的9年级及其以下运动员进行过一次基本知识的摸底考试,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几十名九年级的运动员,数学最高分才25分,大多数运动员的成绩都是10分以下。高淑萍还曾让35名6年级运动员写一句最想对老师说的话,结果只有7个孩子能够写出一句完整的话。然而,写出的完整话中,错别字随处可见。如:“我想当世界冠军”将想的“木”和“目”调换了顺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体育的新要求就是解决运动员文化素质问题,是尊重每一个竞技运动员受教育的权利,也是九年义务教育法的要求。青少年冰雪运动员是我国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主力军成员,文化素质提升的任务迫在眉睫。

2.2.2 “重训练轻文化”现象严重

青少年运动员需要经常性的参加国内外比赛,他们身上比同龄的非运动员会承担更多的责任,他们需要为国家的荣誉而奋斗。为了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他们需要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重大比赛前还需要去外地或国外进行集训。所以他们把大多数时间、精力都放在了训练以及准备比赛中,很难保障学习过程的连贯性,很难保证学习成绩的提高,学生得不到良好的文化知识教育,在以后的成长就业中带来一系列困难。

受奥运会“唯金牌论”的影响,很多学校都只设立了训练课,对于文化课大多也是“形同虚设”,用来应付领导检查。有数据显示:2015年7月申冬奥成功的时候,在全国11个开展竞技体育的省级单位以及国家队,冬季项目注册运动员总数仅有5 000余人。可见冰雪运动的储备人才及其短缺,再加上不断地强化训练思想,导致后备人才成才率低,培养效益差人流失严重。

2.2.3 缺少优秀的教练员

我国大多数冰雪教练员都是退役后直接来执教的,他们本身的受教育程度、文化素质、执教能力、科研水平就普遍不高。教练员是与运动员接触最多的人,教练员的一言一行对运动员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优秀冰雪教练员会与课任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科学分配、协调好运动员的训练与学习时间。教练员配合课任老师一起督促运动员自主学习,教会运动员提高学习效率等。由于我国大多数冰雪教练员没有这样的思想认识,这是导致我国青少年运动员文化素质不能提高的原因之一。

3 提升青少年运动员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

青少年运动员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学习的复杂程度与知识的表现形式,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三种类型。根据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关系的不同,知识学习可分为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三种类型。青少年运动员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是一种获得和掌握的心理过程,既学习者通过一定心智活动掌握概念所反映的一类事物的共同关键属性,掌握具有该共同属性的一类事物,并在理解与巩固的基础上达到应用的程度。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是青少年运动员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文化素质、塑造健全人格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和必由之路。

3.1 调动运动员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注意力成为一种新生的经济形成,微信、QQ、微博、APP、数据库,以及各种学习网站等大量新媒体涌现,打破了以往从图书、期刊、报纸、电视获取新信息的渠道,更使得学生从传统的学校教育中获取知识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因此,在文化知识的学习设计模式上需要搭乘数字化发展的时代列车,利用多种媒体的传播途径,将传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与现代科技融合,充分调动运动员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才能实现运动员文化素质的有效提高,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峰。

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通过知识的感知、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和知识应用来实现的。知识学习的前提是对知识的感知,关键是知识的理解,重点是知识的掌握,目的是知识的应用。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一切东西的重要前提,因为兴趣会发挥你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无论什么事,自己去做总要比被逼去着做有效果。有了兴趣你会主动找时间找机会,而没有兴趣你就会找理由找借口。因此,体校或运动队的教师、教练员要帮助运动员要树立学习意识,要有意识地培养运动员自身的学习兴趣,要善于利用训练之外的时间抓紧学习文化知识,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人类文明依赖传播而存在和发展,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知识教育也应融合时代科技发展的新技术,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的技术进行创新整合。实现体育文化“互联网+”的开发、互动展示和宣传,多层次、多角度、对侧面地探索我国青少年文化素质提升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3.2 培养青少年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很多关键性的决赛比赛中,两名运动员的技术、实力其实都差不多,往往决定比赛成败的就是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在2017~2018赛季短道速滑世界杯荷兰赛男子5 000m接力半决赛中,中日韩俄四国激烈角逐。前半程中国队优势明显,为了反超,韩国多次伸黑手。犯规超车阻挡中国队,故意阻挡中国队交接棒,冲刺关头故伎重演,不料玩脱手,结果失去平衡冲出赛道。最后主裁判取消了韩国队成绩。短道速滑的比赛节奏很快,每一个转弯口都会是一次超越。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待机会,正当超越对手。当有人试图阻止自己滑行节奏时,也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根据比赛规则,力争取得最佳成绩。

3.3 加强教练员及教师队伍建设

青少年运动员动作技术概念的形成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自身的内部条件,即掌握和辨别正确与错误动作实例辨识的能力。二是外部条件,即教练员对青少年运动员做出的技术动作所做出的反应(对正确动作的肯定评价与错误动作的否定评价或表情),这是青少年运动员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必须得到的反馈信息。因此,教练员需要具备过硬的指导训练技能,充分挖掘出运动员的潜能,使其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国家争取荣誉。教练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不断汲取新思路,结合自己的专项,研究探索出直接有效提高运动成绩的方法。这就要求教练员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另外,对于运动队的教师水平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的检查与评价。有关领导要不定时的开展抽查、评比工作。教练员及教师是与运动员接触最多的人群,运动员的行为、思维、处事方式、学习自觉性养成都会受他们的影响。所以,要加强对教练员及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培训班、交流会等给教练员及教师开阔视野,增强他们学习的意识。

3.4 将训练与学习文化素质放在同等位置

应当将各少体院校和运动队把运动员文化素质的教育和训练放在同等位置,将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归纳到对运动员技战术考核中。在某种程度上要比其他竞技因素培养更重要。此外,可以将文化课老师引入到训练队中,利用运动员训练之外的时间,辅导他们对文化的学习,并且实行考试制度,可适当采取将文化课成绩与运动员补贴相挂钩,以便更好地督促青少年运动员的学习。

4 结论

提升青少年冰雪运动员的文化素质需要运动员们自身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素质是运动员必备的技能,在平时的文化学习中,着重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以便在比赛在能发挥出甚至是超常发挥水平,取得较好的运动成绩。教练员和教师要重视自我学习,自我钻研,探索精神。以身作则来引导运动员学习文化知识,合理安排训练与文化课的学习。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改善重训练轻文化的思想,要全面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颁布的政策要采取及时有效的进行检查,不要将文件变成一纸空文。

[1]王锦国.北京冬奥会背景下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发展战略[J].冰雪运动,2017,39(2):1-6.

[2]佟岗.强国梦背景下国家冰雪运动文化建设探索[J].冰雪运动,2015,37(4):64-67.

[3]孙若凯,刘陈.冬奥背景下我国冰雪项目发展的理论研究[J].冰雪运动,2017,39(1):9-11.

[4]马旭.“申奥”对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刺激效应[J].冰雪运动,2015,37(4):68-72.

[5]张兆,李建江,王钰瑞.新疆冰上运动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冰雪运动,2014,36(2):46-49.

[6]张志鹏,刘庆闯,许水生.中国冰壶后备人才的培养策略研究:2014~2015年度全国青年冰壶锦标赛评述[J].冰雪运动,2015,37(4):29-33.

[7]陈伟光.黑龙江省花样滑冰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J].冰雪运动,2015,37(2):6-11.

[8]于海浩,孙玉巍.俱乐部模式培养花样滑冰后备人才的可行性研究[J].冰雪运动,2012,34(4):32-37.

[9]任玉梅,刘涛.冰雪体育后备人才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J].冰雪运动,2013,35(6):36-41.

[10]姜龙江,张卫新,姜馨.我国冰雪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冰雪运动,2013,35(1):79-83.

[11]刘晓颖,唐宝盛.山东短道速度滑冰后备人才培养研究[J].冰雪运动,2014,36(2):10-14.

[12]谭虹.我国冰壶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和多元化策略研究[J].冰雪运动,2014,36(3):45-48.

[13]任玉梅,刘涛.冰雪体育后备人才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J].冰雪运动,2013,35(6):36-41.

[14]洪晓彬.美国青少年运动员培养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文化素质教练员冰雪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运动投入的影响研究——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中介效应
我校举办2018年全国舞龙舞狮教练员培训班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探析
论农广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
冰雪幽默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