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学体育田径教学的困境及其改革策略①

2017-11-27刘易华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8期
关键词:田径体育课大学

刘易华

(湖南工学院体育教学部 湖南衡阳 421002)

浅析大学体育田径教学的困境及其改革策略①

刘易华

(湖南工学院体育教学部 湖南衡阳 421002)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以普通高校大学体育田径教学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大学田径教学存在着课程设置陈旧、教学项目过于竞技化以及选项课参与学生较少、学生兴趣较低等困境之处;究其原因在于各方重视程度欠缺、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手段缺乏新意;认为其改革策略为调整课程设置、寻求最优发展模式、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增设新项目,推进大学体育田径教学多样化发展。

大学体育 田径教学 困境 策略

1 大学体育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之处

田径项目乃是“运动之母”,小学体育到大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均安排田径项目的教学,然而田径项目的发展却屡屡遭遇瓶颈,尤以大学体育田径教学最为突出。根据调查得知:现阶段大学体育教学中田径项目基本属于选项教学,正是选项的地位导致田径项目处于可有可无的边缘地带。那么,大学体育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1 课程设置陈旧

课程设置是指一定学校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课程效果。体育课程设置作为体育课程开展的重要条件,其设置合理性直接影响体育课程对学生身心的影响程度。大学体育需要完成2学年4学期共计144学时的学习,各个高校根据该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资源、师资以及学生特点开展多样化的组织方式,包括男、女分班进行选课制、俱乐部教学模式以及两者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学体育课程每周2学时,共18周学习时间,而田径作为趣味性较弱、难度较大的体育项目,选课学生大多数被迫选择该项目,学生身体机能较差难以接受该项目的学习。

1.2 教学项目过于竞技化

田径项目包括走、跑、跳、投四大类项目,项目以时间、远度以及高度作为评定方式。现阶段大学体育田径项目教学的项目仍以短跑、长跑、跳高、跳远以及投掷项目为主要教学项目,项目动作模式仍以标准的课本教学范式为主,教师教学仍然选取标准化专业术语进行讲解与示范,学习者由于多为缺乏良好体育基础的普通大学生,对于动作结构较为复杂、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田径项目的学习存在较大难度。

1.3 选项课参与学生较少,学生兴趣较低

普通高校体育师资力量较为丰厚、场地器材资源相对较好,体育课程开设项目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多数学生由于个体已有的体育锻炼习惯、习得体育项目以及学习环境的影响倾向于选择新兴项目,诸如轮滑、街舞、舞蹈、羽毛球、瑜伽、健美操等项目,通过对几所高校选择田径课学生进行访问发现,多数学生均是由于选择其他项目失败、好奇田径是什么等原因选择该课程,然而通过教师的授课后多数学生出现田径项目太难、缺乏趣味性以及田径就是跑步等现象。

2 大学体育田径教学的困境之因

2.1 各方重视程度较弱

对某一事物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事物的发展态势和发展结果。高校课程的学习取决于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三方的相互作用。大学体育作为高校一门调整型课,其重要性仍处于相对较低的地位。学校认为体育课既不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又不能起到实质性的锻炼效果,从而导致砍掉体育课时的现象;教师在学校办学理念的影响下,认为学校给予的大环境导致无法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从而导致体育课处于荒废状态;学生由于体育课太难、太累,从而导致爱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现象。大学体育田径项目教学由于项目趣味性较为缺乏、考核难度较大,教师以跑得快、跳得高、投得远作为考核指标,从而导致学生被逼学田径只是为了完成学分任务,如此的课程发展现状就导致三方相互作用较弱,使得课程走向发展困境。

2.2 教学理念落后

理念意即思想、看法等,属于思维活动的成果。教师教学理念指的是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的出发点。通过调查得知:现阶段普通高校田径项目教师由于外出学习机会较少、接触新事物的能力有限,从而导致仍然依据“师徒作坊式”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授课,多数教师仍是采用示范讲解、学生练习再纠错的传统模式,教师仍是课堂的主导者。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现阶段提倡学校教育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共进退的理念,而由于高校教师教学任务较大且外出学习经费有限,从而导致教学理念与社会严重脱节。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以技能教学为主,对运动参与、社会适应等体育课程目标关注较少,教师教学理念过于落后,从而导致田径项目教学遭遇瓶颈,无法寻求突破。

2.3 教学方法、手段缺乏新意

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教师对授课对象即学生进行讲授的方式总称,教学方法手段是否妥当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通过走访若干所普通高校田径教学课堂发现:多数教师进行田径项目教学均持有学生基础差、根本学不会的心理,都未从学生出发寻找教学效果低劣的原因,而其上课仍然是运用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极其复杂的动作示范、难度较高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授课;教学方法仍然以分解与完整、示范与讲解等,教学手段仍然是通过降低高度、远度、速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场景极其枯燥乏味且学生胆怯心理较强,从而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甚至出现喜欢体育却害怕体育课的现象。

3 大学体育田径教学的发展路径探讨

3.1 调整课程设置,寻求最优发展模式

田径项目作为基础大项,田径运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能否接受其他项目的学习。然而,多数普通高校课程设置中将其列为选项课,给大学体育田径项目教学高质量的开展带来较大的难度。那么,为了使得田径项目迈向较好的发展路径,可以尝试探索将田径项目作为大学体育的必修课,在经过一学期36学时的学习后可以引导田径项目技能较好、具有一定天赋的学生且极富兴趣的学生继续深化学习,而经过一学期的田径基础项目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其他项目以及进行体制测试均能起到一定的奠基作用。

3.2 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已成为当代教学的必备理念,体育课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尤以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最为重要。大学体育田径项目的教学作为大学体育众多项目中难度较大、基础要求较高、趣味性较差的项目,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积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能够驾驭的项目进行有效学习,让学生都能展现个体特长并能够讲解自己的学习体会,从而引导大家互动学习。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不能拘泥于过去自己所学,应该根据时代要求、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且教学手段应多样化。

3.3 增设新项目,推进大学体育田径教学多样化发展

传统田径项目过于竞技化,教学对象均为普通大学生,那么掌握难度增大。为了有效解决教学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可以尝试进行新项目的增设,诸如可以参照少儿趣味田径的发展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器材的设置,制作简易的教学器材,让学生能够克服恐惧心理,愉快进行趣味田径项目的学习;还可以在田径项目教学中进行游戏田径项目的设置,根据田径项目的特点,设计田径游戏;甚至可以尝试将定向越野与素质拓展课融入田径项目教学中,丰富田径项目的教学形式。

[1]候东雷.浅谈大学体育排球教学的困境及其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97-99.

[2]田希岩.浅析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100-101.

[3]马金凤.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30(2):105-109.

G808

A

2095-2813(2017)06(c)-006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8.068

刘易华(1978—),男,汉,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田径体育课大学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计数:田径小能手
体育课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