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平台下的运动训练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以嘉应学院运动训练专业(足球)为例

2017-11-27杜光宁赖炳森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梅州市梅州足球

李 丽,杜光宁,赖炳森

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平台下的运动训练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以嘉应学院运动训练专业(足球)为例

李 丽,杜光宁,赖炳森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嘉应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进行研究,力求通过研究探寻嘉应学院专业发展特色和办学思路。研究结果显示:嘉应学院运动训练专业以足球为办学特色;专业建设拥有深厚的足球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高水平的生源、领导的高度重视、充足的经费保障、科研和教学的有力支撑是其专业发展的基础;建立足球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足球专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聘请足球专家和高水平教练为客座教授、依托足球文化研究基地平台、广东省足球协调育人平台和传承足球文化是嘉应学院运动训练专业(足球)发展的整体思路。

协同育人;运动训练;专业建设

1 问题的提出

嘉应学院1996年开办体育教育专业,2002年开始招收体育教育本科学生,2013年运动训练(足球)专业开始招生,足球成为嘉应学院体育专业的办学特色。为了更好地凝聚足球办学特色,嘉应学院于2011年成立了足球文化研究中心,制定了运动训练(足球)专业发展规划和2012-2013年工作计划,并积极寻求与梅州市政府部门、广州富力足球俱乐部、广东省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足球协会的合作空间。此外,还聘请了我国著名体育社会学家、博士生导师卢元镇,梅州籍足球名宿曾雪麟、邓锡权、池明华,国际足联技术委员会委员兼教练员导师郭家明,亚洲足联国际裁判导师陈荫明和方有发等为客座教授以提升专业发展层次。与此同时,2013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挂牌嘉应学院体育学院,为嘉应学院运动训练(足球)专业的发展开启了新纪元。特色专业建设是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1]。鉴于此,以体育文化研究基地为平台,以嘉应学院运动训练(足球)专业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力求探寻地方本科院校运动训练特色专业发展的新思路。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嘉应学院运动训练(足球)特色专业建设和发展思路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查询有关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方面的论文22篇,其中核心期刊8篇,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支撑。

2.2.2 访谈法

针对研究过程中涉及的一些专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对嘉应学院体育学院负责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专家和领导进行了访谈。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专业建设的背景

悠久的客家文化与现代足球文化交融孕育了 “足球之乡”梅州。自从1873年德国、瑞士毕安、边得志传教士将现代足球介绍到梅州市五华县长布镇元坑村,梅州足球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建国以来,梅州已为国家和13个省市输送了足球运动员和教练员300多名,其中国家级男、女子足球队运动员近50人,亚洲球王李惠堂也出自梅州[2]。足球运动长期以来都是嘉应学院的传统运动,“文祠杯”、“冠军杯”等传统赛事已经成为学校每年必有的体育活动项目。足球课程也是学校最早建设的重点课程之一。2008年,梅州市起草“振兴梅州足球十年行动计划”,提出由嘉应学院申报足球本科专业。2009年开始,嘉应学院在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中开设了足球方向。2010年,梅州市人民政府正式颁布《梅州市振兴“足球之乡”十年规划》,规划指出:力争使嘉应学院成为国家级足球培训中心。

3.2 专业建设的基础

3.2.1 深厚的文化基础和优异的成绩

嘉应学院目前51名专任教师中含教授6人、副教授21人、博士5人,具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47%。足球专任教师7人,国家级裁判员2人,4人参加国家D级教练员培训,C级(具备上B级班资格)1人,另有多名足球教师担任国家级足球赛事的临场裁判和技术监督等工作,并指导学生参加全省比赛多次获得前六名,三次获得广东省冠军。2013年12月,校女子足球队第一次参加全国大学生女子足球锦标赛,获得第八名。2014年8月,嘉应学院学生谭茹殷、钟秀东代表中国参加在加拿大举行的国际足联U20女足世界杯并作为首发出场。在中国队5比5战平德国队的比赛中,谭茹殷获得国际足联颁发的全场最佳球员奖。2016年奥运会谭茹殷在对阵南非的比赛中打入一个世界波的入球,帮助球队打入八强,同时被亚足联评为2016年亚洲足球小姐候选人。2014年11月,学校女子足球队参加全国大学生女子室内五人制足球锦标赛,接连战胜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强队,获得第6名;12月,学校女子足球队参加全国大学生女子足球锦标赛获得第5名。在2015年广东省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中,校女足取得冠军,甲组和乙组男足均获得第四名,成为全省唯一一所在此次大运会中3支足球队均进入4强的学校。目前,学校有四名学生入选国家级运动队:谭茹殷、钟秀东入选中国女子足球国家队,叶楚贵入选中国男子足球国奥队,李足玲入选国家女子五人制足球队。此外,2015年学校女子足球队获得广东省足协杯冠军,2016年学校男子足球队分获“省长杯”甲、乙组冠、亚军,并且甲组代表广东省参加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决赛。这些成绩的取得成为嘉应学院运动训练特色专业发展坚实的足球文化基础。

3.3.2 优秀的生源和充足的经费保障

2009年起,体育学院在体育教育专业中设置了足球方向。2013年开始招生的运动训练专业以足球项目为主。2013年9月嘉应学院运动训练(足球)专业首次招生46人,足球35人(一级22人,二级13人);2014年招生49人,足球27人(一级13人,二级14人);2015年,招生56人,足球 19人(一级10人,二级9人);2016年招生67人,足球45人(一级15人,二级30人)。足球生源质量在持续提高,学生中有来自广东省女子足球队、广州恒大、广州富力、上海申花、广东日之泉、梅县客家和梅州客家等职业俱乐部的球员。2013年,嘉应学院运动训练(足球)专业正式招生,梅州市政府拨付200万元作为足球专业开办费,每年100万元的办学经费纳入梅州市财政预算。2013年,运动训练(足球)专业正式招生,时任市委书记朱泽君、市长谭君铁立即拨付经费200万元作为足球专业开办费,并给予每年生均2.5万元办学经费(实际到账每年100万元)纳入梅州市财政预算。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体能训练中心和运动康复中心投资319余万元,是广东省高校第一个足球体能训练与康复中心。优秀的生源和充足的经费成为嘉应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发展的人力和财力基础。

3.2.2 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政策的支持

随着《梅州市振兴“足球之乡”十年规划》的实施,嘉应学院的足球学科和专业建设工作已经成为梅州市振兴“足球之乡”宏观系统工程的子系统。嘉应学院作为梅州市振兴“足球之乡”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全面参与梅州市各项振兴足球方案的论证、制定和实施工作,学校每年派出超过1000人次参加梅州市的各类足球比赛的裁判组织工作。梅州市政协和梅州市人大分别于2013年11月和2015年10月莅临学校专题调研足球专业建设情况。2010年8月,梅州市人民政府颁布实施《梅州市振兴“足球之乡”十年规划》,规划指出:嘉应学院争取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运动训练专业(足球方向)。申办运动训练专业(足球方向)成功后,梅州市政府出台优秀运动员升学扶持政策。其中包括为梅州市足球运动员作为体育特长生上大学拓宽渠道,解决梅州市足球运动员及后备人才升学和力争使嘉应学院成为国家级足球培训中心等问题。2011年5月,梅州市在《关于支持嘉应学院开办运动训练(足球)专业有关工作的通知》中明确对嘉应学院申办运动训练(足球)专业给予全方位的支持。申办期间,市委李书记多次过问工作,并指示陈副市长主抓申办工作。2012年12月,梅州市颁布《梅州市关于加快发展足球运动实施意见》,意见中指出:梅州市要加强与嘉应学院合作,实施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工程;建立健全以嘉应学院为主的全市足球科研体系;嘉应学院尽快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梅州市优秀足球运动员入读运动训练专业。2012年3月,《梅州市振兴足球之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再次明确嘉应学院在足球培训、招生、竞赛、指导和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的责任。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良好的政策支持成为嘉应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建设的外力之源。

3.2.3 教学和科研团队的有力支撑

2009年开办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以来,嘉应学院足球教学团队承担了16项跟足球有关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类型包括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广东省精品视频公开课、广东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培育项目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等。2013年开办运动训练(足球)专业后,学校先后聘请了年维泗、曾雪麟为荣誉教授;聘请陈成达、陈家亮、张俊秀、李传麒、容志行、高丰文、戚务生、郭家明、邓锡权、岳永荣等一批足球名宿为客座教授;聘请池明华、黄惠良、谢育新、张小文、伍文兵、郭亿军等梅州籍著名运动员亲临指导足球实践教学和训练。嘉应学院一直重视科学研究,由校长直接负责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近年来,学校足球科研团队承担了18项足球课题,包括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科研类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省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课题、梅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梅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项目和嘉应学院科学研究等项目,教师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足球学术论文50余篇。2014年,体育学院有7个足球项目列入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2014-2016年建设规划。创立的校级协同育人平台“南方足球创新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200万元资助。2013年1月,嘉应学院与梅州市签署共建协议,正式成立“梅州市足球文化研究中心”,共同打造提炼梅州足球文化品质,提升梅州足球形象,促进梅州足球文化传承创新和“足球之乡”复兴的高等级平台[3]。2013年11月,学校根据足球文化研究特色申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经国家体育总局专家评审,嘉应学院被授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的建成为进一步提高足球人才培养质量夯实了学科基础,对提高足球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3.3 专业建设的设计

3.3.1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2008年,伴随着梅州市委市政府振兴“足球之乡”的行动计划,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学院走上了“植根足球之乡,弘扬足球文化,培养高级足球人才”的特色办学之路。2011年开始,学校对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着力建立“重实践、强技能”的基于“足球之乡”的体育师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协同创新,探索培养校园足球师资的课程体系。近几年,毕业生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学生获得各种专业证书的比例明显增加,一批学生获得足球国家一级裁判员资格和中国足球协会D级教练员资格。2015年4月,梅州市平远县县长亲率该县各部门到学校举行了一场以“赛场”为“考场”的招聘会,该县代表队和学校体育教育专业2015届毕业生代表队进行了足球友谊赛,现场与6名足球方向毕业生达成就业意向。2014年,学校与梅州市梅江区体育局达成合作意向,双方将在青少年女子足球训练和后备人才培养输送等方面展开密切合作。2015年暑假,学校派出足球专家团队,为梅县区松口镇举行的足球夏令营设计教学方案并且培训教练员;派出足球专业学生为梅江区城北小学和普育小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足球训练工作。2014年,嘉应学院承办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指导员讲师继续教育培训班和全国校园足球初级指导员(梅州)培训班,包括梅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和嘉应学院学生近100人参加。2015年4月,中国足球协会D级教练员培训班在嘉应学院开班,学员为梅州市体育教师和嘉应学院学生。2015年12月,学校开始全面承接梅州市中小学校校园足球师资的培训工作[4]。

3.3.2 学科与专业的设计

嘉应学院体育学学科是学校重点扶持学科;在学科发展中,体育学院重点突出足球的地位。学院足球教学团队有高级职称的教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人,此外还聘请了年维泗、曾雪麟、陈成达、陈家亮、张俊秀、李传麒、容志行、高丰文、戚务生、郭家明、邓锡权、岳永荣等一批足球名宿为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为运动训练专业足球特色的学科建设献计献策。2009年9月,体育学院开始在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中开设了足球方向,毕业生受到各地方的欢迎:2009级陈权君同学在读期间加盟职业足球俱乐部——梅县客家足球俱乐部;2010级蓝春禧同学和陈家盛同学加盟富力切尔西足球学校。2014年,体育学院学生彭林辉入选国家级足球裁判员后备人才培训班,温木莲、邹微风、魏俊才、李志远、李嘉良、曾文华、古剑锋和陈宇宏等8位同学参加晋升国家一级足球裁判员考试,温木莲还成为2016年女子预备国家级裁判员暨执法中国足协组织的全国女子U系列比赛资格。2013年7月8日,我校召开运动训练(足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2014年12月,学校与梅江区教育局签订女子足球培训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足球训练和后备人才培养输送等方面展开密切合作。目前,学院与富力切尔西足球学校达成协议,利用双方资源优势进行深度合作,建设足球实践教学基地,促进梅州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和我校足球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3.3.3 传承发展足球文化

嘉应学院近年来一直承担着“足球之乡”文化传承创新的任务。嘉应学院分别于2008年、2011年和2013年三次主办或承办全国性的“足球之乡”学术研讨会,得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史分会、中国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足球协会等单位的支持,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2015年4月3日,我校举行“振兴梅州足球文化研讨会”。邱国锋校长,罗嘉文副校长,深圳市文联原专职副主席、梅州市发展战略顾问、《客家人》杂志总编辑杨宏海,强民体育会会长古向明,足球评论员温威光,梅州日报资深体育记者刘奕宏及体育学院部分教授和博士等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着“振兴中国足球,从梅州做起”的主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从梅州足球文化历史渊源、文化内涵、重要事件、存在问题以及如何振兴发展等方面,并联系实际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邱国锋校长强调:振兴梅州足球适逢其时,嘉应学院足球特色办学要从学科专业、师资队伍、课程教材、场馆设施和足球文化等方面全面加强建设,促进梅州“足球之乡”的振兴。2015年7月,学校和具有86年历史的“梅县强民体育会”联合主办首届“强民足球论坛”。2015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国足球文化建设高峰论坛暨纪念球王李惠堂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嘉应学院和五华县隆重举行。研讨会汇聚了台湾、香港及国内30多所高校的专家和学者,吸引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体育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客家人》杂志和梅州本地媒体的广泛关注报道,有效地宣扬了梅州“足球之乡”和李惠堂足球思想,促进了国内足球文化的传播。

4 结束语

资料显示,我国一些高校在特色体育专业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例如:北京体育大学的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训练理论;北京师范大学的体育教育理论;上海体育学院的民族传统体育、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理论;沈阳体育学院的冰雪运动;福建师范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理论;武汉体育学院的划船;南京体育学院的体工队、体育运动学校、体育学院一条龙的办学体制等均具有极强的专业特色[5]。因此,对于大部分具有体育专业的各类院校,应该传承特色办学的专业理念,专业的设置要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符合本校层次定位、类型定位、学科定位、人才定位、面向定位和规模定位,在形成学科特色,形成办学特色的基础上,要做到“特色办校”[6]。嘉应学院运动训练专业(足球)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在体育专业快速发展的整体趋势和人才需求多变的就业形势下,如何能够提升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实力,如何顺应体育人才市场的需求成为嘉应学院运训专业发展急需面对的问题,嘉应学院运训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任重而道远。

[1] 石红霞.运动训练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路径与策略谋划的审思———以南京体育学院为例[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2,11(3):97-100.

[2] 卢志成.地方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特色建设研究——基于嘉应学院运动训练专业(足球方向)的个案分析[J].嘉应学院学报,2015,33(6):85-88.

[3] 杜光宁,卢志成,程士钧.嘉应学院设置运动训练专业(足球方向)的论证分析[J].嘉应学院学报,2009,27(3):123-126.

[4] 李丽,夏冬,赖炳森.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以嘉应学院为例[J].嘉应学院学报,2015,33(11):96-100.

[5] 吴胜涛.全国高等学校国家级体育学科特色专业建设情况分析[J].体育学刊,2012,19(3):88-90.

[6] 许声宏,戴旭.运动训练专业特色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9):114-115,123.

Research on Sports Training Characteristic Specialized Construction in the Context of Sports Culture Research Base Platform——Take Jiaying University Sports Training (football) as an Example

Li Li, Du Guangning, Lai Bingsen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interview,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Jiaying University sports training. It strives to explor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ideas in education for Jiaying University. Results show that: School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training is football direction in Jiaying University. Specialty construction holds deep culture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football. The high level of students, the attention of the leadership, and sufficient funds safeguard are the basis of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thought of Jiaying university sports training should include establishing football talent training plan and professional football medium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plan, employing football experts and high level coaches as visiting professor, relying on the football culture research base platform and football coordinative education plantform, as well as inheriting football culture, etc.

cooperative education; sports training; specialty construction

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JK162);嘉应学院第十二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YJG20150110)

李丽(1979-),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

嘉应学院体育学院,广东 梅州 514015 PE Department of Jiaying University, Meizhou 514015, Guangdong, China.

G80-05

A

1005-0256(2017)04-0008-4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4.004

猜你喜欢

梅州市梅州足球
梅州咸菜“腌”出大产业
梅州咸菜 “腌”出大产业
梅州明眸
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侨思小学作品集
寸寸山河寸寸金
国内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认识足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