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的隐性教育作用研究

2017-11-25郝艳君

长江丛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隐性党组织党员

张 娜 郝艳君

新媒体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的隐性教育作用研究

张 娜 郝艳君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除自身所具备的特点之外,其所包含的隐性教育作用更是不可忽视。本文从当下最为普及的微信、微博两个平台出发,结合隐性教育的作用,分析了当前高校运用新媒体现状以及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的必要性,提出运用新媒体的隐性教育作用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和路径。

新媒体 隐性教育 高校 基层党组织

一、新媒体在高校运营情况

新媒体这个概念自1967年首次被提出之后,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被普遍定义为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一种利用网络、数字技术,通过电子媒体终端,向用户展现信息及提供服务的媒体形态。在本文中,笔者侧重于当下最为普及的微信、微博两个公众平台,来分析目前新媒体在高校中的运营情况。

(一)微信在高校中的运营情况

作为目前下载率最高的软件之一,微信所承载的信息传播量也随之不断攀高。目前高校微信平台分为好多种类,如学校官方微信号、社团号、学生会号等等,这些微信公众号的掌控权几乎都在校级、院系之中。以高校为单位去观察这些微信公众平台会发现,运营良好的高校新媒体平台内容多为贴近本校学生生活的原创内容,与学校的发展同步更新,并且具有新媒体最为明显的优势,能够实时进行互动,第一时间掌握动态。反之,在一些新媒体运营相对薄弱的高校,他们的微信公众平台更新不及时、发布的内容过于形式化、互动性也较差。

(二)微博在高校中的运营情况

相对于微信这种聊天为主要功能的软件,微博作为一个大型的社交分享平台,也深受学生的喜爱,软件下载率也是居高不下。但是目前来看,大多高校对于微博平台的关注度并不如微信平台,信息更新速度极慢,有的甚至基本不更新,极少数高校会把微博平台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其实相比较微信平台,微博平台的传播度、覆盖度更加广泛、更加具有时效性,互动起来也更加直接、清晰,显然目前很多高校并未注意到这一点。

二、隐性教育

(一)隐性教育的含义

相对于1967年首次提出新媒体概念,隐性教育的提出时间则早了很多,早在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就提出了和隐性教育相似的概念“同时学习”。很多孩子身上出现的“学习上的、脾气上的、习惯上的”的小毛病,其实都和隐性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换句话说,周遭的环境、父母的小习惯,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虽然国家长期以来积极倡导教育隐性化,但目前高校所坚持并实施的教育主要是显性教育,所谓显性教育,就是指公开的、有组织的教育,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谈话、开会,它所具有的最明显的特点,也是优势所在,就是教育目的明确。与之相对的则为隐性教育,它是指利用周遭的一切环境或者情景去实现教育、锻炼孩子,将教育的具体内容都融入在隐藏的载体之中,这些载体可以是环境、文化、虚拟网络等,通过教育者的引导,进而达到教育目的,它最为明显的优势就是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二)隐性教育的特征

隐性教育的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隐蔽性、非封闭性以及多样性。隐蔽性就是上文中提到过的,在隐性教育的过程中,其具体内容都融入在隐藏的载体之中,并非直接展现出来,与此同时,这些形式多样的载体,正是载体多样性特征的体现。隐性教育具有很强的非封闭性,其教育途径非常广泛,甚至校园展板上的规章制度里所包含的管理知识也可以算是隐性教育的一种。

三、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及创新的必要性

(一)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的基层党建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能否充分适应网络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改变以及利用好新的信息技术,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目前高校关于新媒体环境下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仍然有两方面存在较大问题。首先就是在学习理念上,虽然很多党员相对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学习,但有部分党员对于新媒体环境下的学习不适应,他们还沉浸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之中,主要表现在对于网络信息工具的使用生疏,对于新的信息技术存在抗拒心理等方面。其次就是在新媒体平台资源的建设上,新媒介虽然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增加了更多的选择,但是仍然存在原创性不高,内容上千篇一律的现象,简而言之,目前各高校都相对注重形式和内容上的“引进”,相对缺乏对其“改进”。每个共产党员的个体差异都非常的大,这种千篇一律的形式和内容并不能最大限度上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并且会使党员对于这些内容产生倦怠,这就会导致资源平台利用率越来越低,最终走向消亡。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的必要性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政治建设的最重要环节之一,有利于新时期背景下推动高校事业蓬勃发展,更是能不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当今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新媒体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影响力高等特点,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发展需要、思想先进的共产党员,越来越成为每个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高校的基层党建工作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如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那么党建工作的开展就是毫无意义的,培养出的共产党员也是落后的、无法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

四、运用新媒体的隐性教育作用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严格要求新媒体平台信息更新

在新媒体自身所具备的特点之外,其所包含的隐性教育作用更是不可忽视,共产党员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建立在充分尊重新媒体作用的基础之上,最重要的就是结合基层党支部的实际,充分利用好网络信息技术,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沟通平台。一方面就是平台信息的速度保证,党内制度中明确规定了对于共产党员教育的内容,包括党的理论及路线方针等,在保证基本内容和大方向的前提下,各基层党组织要及时更新平台上的信息,注重平台信息内容的时效性,紧跟当下发展趋势,不要仅仅着眼于基本理论知识,要在时代的引领下,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就是平台信息的质量保证,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各基层党组织都逐渐开始利用其新媒体的力量,这就造成很多基层党组织对于平台内容的“引进”,复制粘贴、转载,成了家常便饭,进而导致平台信息千篇一律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要努力把“引进”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要加强理论与各基层党组织实际情况的结合,加大原创力度,加入更多与党员自身息息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吸引党员,充分发挥新媒体的隐性教育作用,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

(二)利用新媒体建立互动型党员沟通平台

新媒体之所以传播速度如此之快、传播范围如此之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独特的优势,即互动性强这一点。相比较于传统的媒体形式,新媒体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特质,极大地增强了互动性,能够实时得到信息反馈,了解用户需求及状态,进而达到极致传播的目的。但是目前大多高校的新媒体平台,无论是微信还是微博,在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往往重传递,轻互动。的确,网络信息技术使信息发布更加便捷,集中教育更加容易实现,但是其最大的优势却被忽略,互动性差会直接导致党员机械性吸收。基层党组织应该充分发挥新媒体互动性强这一特质,除了积极回复党员的网络提问外,还可以适时准备一些讨论或辩论,在网络平台上公开发表自己的想法,加深大家对于理论学习内容的认识和觉悟,积极性调动起来,那么利用新媒体隐性教育的作用来发展基层党组织建设也就更加容易实现了。

(三)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就需要相应水平的人员队伍,只有掌握好网络信息技术基础,才能从最大程度上发挥新媒体技术所带来的优势。当下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属于自己的高水平新媒体技术专业干部队伍,新媒体这一块的建设也主要是交给队伍中相对年轻的党员,他们也没有专业的培训、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所能做的就是利用自己仅会的知识做一些类似于发布信息等最基础的部分。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为了利用好新媒体最大程度上做好基层党组织建设,高校应该专门选拔和培养具备新媒体技术知识的专业人才,善于利用新媒体的党员,以此来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最后,以骨干党员的力量来带动全体党员,从部分入手再推展到全体,为新媒体技术下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好基本人才储备,从而推动新媒体隐性教育的开展。

(四)完善党建制度建设

在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想要做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除了要做好人才储备、不断强化信息平台的形式内容,更要在党建制度上做好完善,网络环境下隐性教育的好处自然不用多说,但其所带来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视,如果不能够对党员网上行为做出规范,那么隐性教育的作用定是弊大于利。积极完善党建制度建设的方式很多,例如可以颁布党员网上行为标准、党支部网上集体活动的常态化章程等,从根本上为新媒体环境下发展基层党建工作做好制度上的保障,为发挥新媒体隐性教育作用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在当今信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环境下,新媒体作为网络信息技术的代表,有着鲜明的特征,其自身所具备的隐性教育特质也是传统教育方式所比拟不了的,如何清楚地认识到新媒体技术对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理性的分析总结,最大程度上发挥其隐性教育的作用,并利用新媒体技术积极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是每个高校都应深刻思考的课题。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处理好传统党建工作与新媒体环境下的党建工作,才能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到高的层次。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本文系 2016年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6GXDJ-B012)。

张娜(1975-),女,汉族,沈阳工业大学,辽宁省营口市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郝艳君(1979-),女,汉族,沈阳工业大学,辽宁省葫芦岛市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隐性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党员之家
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研究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教材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米歇尔.奥巴马与第一夫人的隐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