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喀什地区乡村干部转作风的长效机制

2017-11-25

领导科学论坛 2017年11期
关键词:乡村干部喀什地区干部作风

新疆喀什地区共有167个乡镇、2327个行政村及41个国有农牧林场,乡村干部数量众多,工作任务繁重,多年以来,喀什地区一直高度重视加强乡村干部作风建设。今年3月以来,喀什地区先后召开“学讲话、转作风、促落实”专项活动动员会和“整治干部作风、促进群众工作”动员大会,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部署要求,直面基层干部作风和群众工作方面的突出问题,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打赢整治干部作风攻坚战。通过一个多月的专项整治行动,地区坚决查处了一大批干部作风不正不实的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当前全地区的干部作风尤其是乡村干部作风有了明显的转变。要将这种良好的态势持续下去,就必须建立乡村干部转作风的长效机制,把“学转促”活动长期坚持下去。

一、构建喀什地区乡村干部转作风长效机制的重要性

1.是全面落实总目标的迫切需要

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新疆确定的总目标,新疆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落实总目标来进行。影响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源是“三股势力”,而“三股势力”主要蛰伏在乡村,因此乡村干部在与“三股势力”的斗争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工作作风扎实与否将直接决定斗争的成效,决定着总目标的实现。虽然多年以来喀什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在下大力气解决干部作风建设问题,但是由于没有形成长效机制,使得广大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并没有得到根本性好转。干部中“四风”“四气”(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官油子”之气、不作为之气、漂浮之气、“两面人”之气)大量存在。近些年来喀什发生的一系列暴恐案件,通过对其梳理、还原,可以发现不少暴恐事件都与干部作风不实不正有关。干部队伍尤其是乡村干部中“四风”“四气”问题严重,在很大程度上使我们的反恐维稳斗争效果大打折扣,许多反常现象没有引起重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暴恐案件没有及时侦破,有些暴恐分子也成为漏网之鱼,甚至还有个别干部充当“三股势力”的保护伞。由此可见,落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必须构建喀什地区乡村干部转作风的长效机制。

2.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迫切需要

乡村干部是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乡村的宣传者、执行者,他们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权威,他们的工作作风直接决定着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乡村干部作风怎么样,群众心里最清楚,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是最好的作风。因此,加强乡村干部作风建设,转变干部队伍的不良作风,一直是我们党密切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的重要抓手。多年来喀什地委先后开展了“万名干部下基层转作风”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以及“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特别是自2014年连续开展的“访惠聚”驻村工作,极大地改变了乡村干部的工作作风,使党群和干群关系得到改善,群众满意度明显上升。但是在不少乡村干部中,“四风”“四气”问题仍然存在,究其原因,在于虽然我们连续多年围绕“转变干部作风”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看似连贯,实则没有形成长效机制。乡村干部的作风问题是长期形成的,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转作风不可能一朝一夕得到解决,只有形成长效机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乡村干部作风才有可能得到根本转变,党群干群关系才能真正融洽。

3.是深入推进反分裂斗争的迫切需要

喀什地区当前开展的严打专项行动正在向纵深推进,通过发动群众进行检举揭发,各乡镇“揭盖子、挖幕后”成效显著。相当一批“两面人”浮出水面,这里面有不少干部和宗教人士,商人多达上千名。此外,一大批具有宗教极端思想及其它潜在危险的人员被集中教育转化。虽然严打专项行动取得重大成效,但这只是初步的战果,我们与“三股势力”的斗争是长期的,反分裂斗争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为了深入推进反分裂斗争,必须进一步转变乡村干部作风,形成转作风的长效机制,坚决落实好乡村干部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以及包联责任,进一步严厉查处所有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认真回应群众关切,诚心彻底解决问题。通过转变干部作风和做好群众工作,向广大群众讲清“两面人”的危害,听真话、查实情、理线索,结合“揭盖子、挖幕后”,坚决把所有“两面人”挖出来、打干净。

4.是夯实党在喀什执政根基的迫切需要

乡村干部是我们党在乡村执政的依靠力量,其作风建设需要常抓不懈,转变不良作风更要一以贯之。如果没有转作风的长效机制,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四风”“四气”问题将无法根除,这既会影响党群干群关系,也会削弱党在乡村的执政根基,导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形成转作风的长效机制,我们才能把优秀党员选拔到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把政治强、能力强、群众拥护的人选进班子;才能认真总结整顿软弱涣散基层组织的好经验、好做法,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使所有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摘帽;才能大力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实施基层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着力建设具有新疆特色、践行“喀什责任”的好干部队伍。

二、构建喀什地区乡村干部转作风长效机制存在的几个问题

构建喀什地区乡村干部转作风长效机制是解决喀什地区乡村干部作风问题的关键所在,多年来,喀什地区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转变乡村干部作风,深化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但也经常面临作风转变不可持续的现状,集中整治后往往很快又出现反复。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喀什地区乡村干部转作风的长效机制就不可能建立。

1.干部作风问题没有找准找狠,使集中整治工作出现偏差

喀什乡村干部中存在的作风问题,表现形式很多,其危害程度也不尽相同。但是以往我们各级部门在抓作风建设和集中整治时,往往把重点放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和不作为上。事实证明,漂浮之气、“官油子”之气是严重的作风问题,“两面人”更为党纪国法所不容。打蛇要打七寸,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四风”和“四气”问题可谓是切中了作风问题的关键和要害。

2.一些决策脱离实际,使许多工作无法真正落实

经过三年多“访惠聚”驻村工作,相当多的机关干部都加深了对乡村基层的认识和了解,工作作风有所改观。但是仍然有一些机关干部严重脱离实际,不了解乡村实际情况,只会坐在办公室发号施令,想一出是一出,频频向乡村要报表、数据、简报,尤其是喜欢通过现代网络手段如微信、QQ,让乡村干部传照片作为检查的依据,乡村干部也就乐于拍照片交差。有时候一个乡镇一天会接到不同部门的工作安排十几项,并且时间紧任务急,有的紧到根本无法完成,只能造假或走形式。还有的部门安排的任务多,而落实的少,久而久之,一些乡村干部就养成了不作为的习惯。

3.没有形成全方位监督的合力,使群众监督流于形式

乡村干部的日常工作与农民群众的权益密切相关,在兴建富民安居房、发放低保金和各种惠农补贴以及乡村维稳工作中,乡村干部的职责和权限很大,需要大力加强监督。在群众监督、民主监督和上级监督中,群众监督是最直接的监督,群众对乡村干部违法乱纪的情况最清楚最明白,乡村干部瞒得了上级,瞒不了群众。但在现实中,由于没有形成全方位监督的合力,使群众监督流于形式,不少群众怕被打击报复,往往不敢监督。

4.查处力度不够,对乡村干部没有形成震慑力

多年以来一些乡村干部的作风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干部作风转变也始终不能长久,根本原因就是上级部门“雷声大、雨点小”,不仅基层干部作风形式主义严重,上级纪检监察部门督查基层干部作风时也盛行形式主义,进行处罚时往往蜻蜓点水,收效甚微。所以纪检监察部门必须要积极履职,决不能姑息迁就,加大查处力度,严格责任追究,决不搞“下不为例”。特别是对那些顶风违纪、屡禁不止、情节恶劣、影响极坏的典型案件,要从快从严查处,并公开进行曝光。

三、构建喀什地区乡村干部转作风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1.着眼总目标、“四个意识”,建立健全教育引导机制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抓作风一靠教育、二靠制度。在“学转促”专项活动中,一些乡村干部作风不正,很大程度上还是忽视了经常性的思想教育。转变作风首要的、最根本的工作还是要抓教育。一是要经常性围绕落实总目标、增强“四个意识”开展教育,坚持把总目标的理念以及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熔铸到乡村干部思想深处,体现在日常工作行为之中。使乡村干部深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大责任,意识到自己的工作作风关系到总目标的实现,从而坚定转作风的决心,扎扎实实打好反恐维稳系列组合拳。二是要经常性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始终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必须加强经常性的群众路线教育,做到所有决策和落实都从实际出发,都以基层和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标准。当前各地开展的乡村干部包户走访、重点人员家庭组合式结亲以及“民族团结一家亲”结亲活动,就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既密切联系了群众,又转变了乡村干部作风。

2.着眼实事求是、高效统一,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

事实证明,一些乡村干部身上存在的作风问题,比如形式主义、数据造假失真、档案造假、工作无序等等,除了自身原因外,在很大程度上也与上级部门的不科学决策行为有关。所以,建立健全科学的决策机制对转变乡村干部作风至关重要,上级部门的干部要多下沉到乡村,多搞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力争做到上级决策科学化,减少乡村干部工作形式化。

3.着眼规范从政、有效履职,建立健全行为监管机制

转变作风既要靠干部自身的自觉自省,更要靠组织的有效监督和严格管理。当前各个乡镇和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各项制度是很齐全的,但往往执行不力、落实不够。古人讲:世上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因此,健全并落实乡村干部日常管理制度是促进乡村干部作风转变的关键环节。一是要建立健全作风投诉受理制。要在尽可能减少行政成本的情况下,在县乡两级建立干部作风投诉中心,认真受理群众反映的乡村干部办事推拖、态度粗鲁、索要财物、故意刁难甚至打骂农民群众等问题,及时给群众一个满意答复,通过投诉处理促使干部自觉转变作风。在喀什地区近期开展的“整治干部作风、促进群众工作”专项活动中,许多乡村干部被群众举报,也有一些乡村干部迫于压力主动坦白交代自身的问题。二是要实行随机察访制。抽调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组成监督员进行明察暗访,发挥民主监督和群众监督作用,不定期经常性深入乡村进行察访,发现典型事件就及时公开曝光,达到改进工作的目的。

4.着眼问责警示、重在预防,建立健全违规惩戒机制

乡村干部存在的“四风”“四气”问题中,除了“两面人之气”,其他作风问题从工作状态和具体行为来看,主要是“懒”“散”“慢”“庸”“差”等,与这些行为相对应的各项规章制度可以说是柔性有余、刚性不足、空间非常大,处理的轻重往往就在于问责人的一念之间。如果从轻发落成为常态,久而久之制度就得不到有效贯彻,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可抵估。只有对这些问题作出必要恰当的处理,才能有效起到警示教育和防微杜渐的作用。如近期以来,自治区纪委、政法委向全疆各地派出督导组进行明察暗访,连续通报了一大批单位和个人在维稳值班及工作作风中存在的违纪问题,各地州县市对被通报的单位及个人立即进行了问责和惩处,大批干部受到警告、降职、撤职甚至开除处分,涉及到违法犯罪的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喀什地区也在“整治干部作风、促进群众工作”专项活动中,发现了许多乡村干部存在的违纪问题和作风问题,并迅速予以通报和处理,这些惩处措施严厉地警示了广大乡村干部,很多人的不良行为大大收敛,乡村干部作风转变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目前的成效只是阶段性的,为了确保长远,干部违规惩戒机制必须长期坚持,绝不能一阵风。

5.着眼内驱外引、整体推动,建立健全动力保障机制

加强和转变乡村干部作风要善于抓好三种力,即内驱力、牵引力、推动力,形成有效动力机制。首先从坚定信仰和宗旨出发,挖掘内驱力。现在部分乡村干部精神困惑、思想迷茫,主要原因还是信仰缺失。因此,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宗旨教育,不断强化乡村干部的共产主义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培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激发工作热情和内在动力。其次,坚持重在激励的原则,形成牵引力。运用目标激励、物质激励、荣誉激励以及竞争激励等手段,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用人观念,形成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充分发挥选人用人对乡村干部作风转变的重要作用。第三,以群众评议为手段,用好推动力。让群众来评议乡村干部工作,保证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是转变乡村干部作风的有效措施。必须要公开群众评议结果,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坚持把评议结果与乡村干部的升降去留挂钩,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群众评议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才能通过评议促进乡村干部作风的转变。

[1]自治区动员部署“学讲话、转作风、促落实”专项活动.http://jyglj.xinjiang.gov.cn/gzyw/wz/2017/34826.htm

[2]喀什地区召开“学讲话、转作风、促落实”专项活动动员会.http://www.zgkashi.net/szyw/201703/t20170302_33418.html

[3]喀什地区打响整治干部作风攻坚战.http://www.zgkashi.com/szyw/201703/t20170330_35768.html

猜你喜欢

乡村干部喀什地区干部作风
基于RS与GIS结合的喀什地区遗址预测模型构建
乡村干部工作的助手、生活的知音
271起扶贫领域曝光案例分析——弄虚作假等易发,乡村干部超九成
王亚华:提升乡村干部服务动机和公共领导力
加强煤矿企业干部作风建设的思考
对乡村干部,强调责任不能忽视关爱
“抠”字眼,暴露干部作风成问题
论“四清”运动中党的干部作风建设
农民理性与民族地区农村社会治理创新——以喀什地区英吉沙县S村为例
喀什地区旅游服务贸易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