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师资建设理论指导下的农村教师培养实践
——以宁海县为例

2017-11-25

领导科学论坛 2017年15期
关键词:宁海县顶岗陶行知

为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我国从2015年开始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出到2020年,为农村学校扩充优质师资来源,提升农村师资教育教学水平,建立健全“越往基层、越在偏远、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宁海县教育局发现陶行知师资建设理论契合农村师资培育工作,于是从2004年开始,着手研究和探索农村师资队伍补充和培育问题,从对口支教、城乡教育联合体到新教师顶岗培养、一专多能型教师培育,基本上形成了一套较为理想的县域农村师资建设体系,为实践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夯实了基础。

一、陶行知师资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启示

陶行知师资建设理论阐述了农村教师的重要地位、培养标准、内容和方式。陶行知指出农村教师的重要地位体现在:有生活力的国民,是要靠着有生活力的教师培养;培养乡村师资是地方教育之先决问题,也就是改造乡村的先决问题;要造就适当的国民,须有适当的教员;全民族的命运都操在小学教员的手里。

陶行知认为适应农村需要的教师标准是必须具备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并对教师提出五大希望:一要有信仰心;二要有责任心;三要有共和精神,事事与学生共甘苦;四要有开辟精神;五要有试验精神。这与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不谋而合。

陶行知主张农村教师培养的内容是“要什么,学什么;学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就拿什么来训练教师”。课程设置由中心学习的需要来确定,课程设置要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相结合。师范教育的目的是造就富于“生活力”的社会改造者。“没有课外的生活,也就没有生活的课外”。农村教师的培养方式采用“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二是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法、学法、做法应当合一;三是教育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乃是教人做事。

陶行知师资建设理论告诉我们:首先要充分认识农村教育的地位。陶行知认为改造中国农村的根本在于建设“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活教育”,要“按着国家的需要和精神,去谋合适,谋创造”。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教育资源历史积累不足,地区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村教育处于劣势,师资质量十分薄弱。为了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缩短城乡教育差距,必须充分认识到农村师资培养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农村教育的地位。其次要十分重视农村师资队伍的培养。陶行知认为“地方教育及乡村改造的成败,是靠着人才为转移。培养乡村师资是地方教育之先决问题,也就是改造乡村的先决问题”。教师在改造社会过程中处于领路人的地位,教师对农村社会改造的作用是非常明显和强大的。因此,要十分重视农村教师队伍的培养。最后要不断创新农村教师的培养方式。陶行知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好的农村教师要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和“改造社会的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师资培养上,要分析和探究农村教师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和特点,形成农村教师的培养模式和考核办法。

二、陶行知师资建设理论指导下的县域农村师资培养实践

1.新教师顶岗培养

为促进农村新教师成长步伐,拓展农村学校教师补充渠道,宁海县教育局从2007年开始推行新教师顶岗培养制度,发展到2016年,为新教师顶岗培养工作配套建设各级各类教师发展学校,提供“导师+基地”的培养模式。新教师顶岗培养是指将当年新招聘分配到农村学校的教师安排到城区学校进行学习工作三年,期满后回到原分配农村学校的一种教师培养方式。新教师顶岗培养的实施步骤是:第一,签订协议。协议由分配学校、教师发展学校、新教师和教育局四方共同约定。协议规定顶岗培养教师的人事关系所在学校负责落实该教师的工资、职称评审、聘用等事项。该教师顶岗培养的3年时间按1.5年时间计为农村任教年限。第二,系统培养。在顶岗期间,教师发展学校对顶岗培养的新教师制定“培养菜单”,选派名师、骨干教师开展师徒结对辅导,带徒教师业绩与学校考核挂钩,从教学业务、班主任工作、教育科研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辅导。第三,协同推进。在教师顶岗培养期间,县教育局统筹指导县教师进修学校与中小学合作建设教师发展学校工作,统筹安排新招聘分配到农村学校工作的教师到教师发展学校工作,培养期满的教师无条件回到农村学校工作。教师进修学校负责跟踪指导顶岗培养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指导中小学教师参加入职培训、业务进修、学历学位提升等活动。教师发展学校积极为新入职教师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并指派指导教师,并为教师落实奖金福利、考核评比和继续教育等事项。第四,加强保障。县教育局成立由局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宁海县教师发展学校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工作。教师发展学校为顶岗培养教师提供教学办公和学习生活的基本保障。新教师顶岗培养从新教师入职开始就创设了紧张有序的教学工作氛围,促使新教师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职业态度。经过连续十年运作,为农村学校输送了大量业务骨干教师,有效解决了教师不愿去农村学校的问题。

2.“一专多能型”教师培养

为缓解学校存在的学科结构性矛盾,鼓励教师能够兼任多学科教学任务,宁海县从2013年开始实施“一专多能型”教师培养工程。“一专多能型”教师是指以教师专业任教学科为基础,从教师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及发展潜能为拓展点,经过有计划的其他学科的系统性培养而最终能够胜任多个学科教学岗位的教师。“一专多能型”教师的培养步骤是:第一,制定培养规划。近期培养对象按照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近远期规划和教师个体发展需要,由学校推荐和教师个人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远期培养对象为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段的全体教师。培训学科重点为小学品德、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和初中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第二,组建培训团队。选聘当地在学科教学和研究方面有威望的名优教师担当首席导师,组建由学科骨干教师构成的培训导师团,实行首席导师负责制的培训模式,培养方式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按学段学科分类进行组织。第三,编写培训教材。由学科首席导师牵头,培训导师团共同编写专用教材,目前已经完成了体育、音乐、美术分册的编写工作。第四,加强培训考核。坚持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知识评价与技能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对学员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完成作业、学业成绩进行全面考核。考核合格,发给相应学科的任教资格证书。“一专多能型”教师培养为现有师资的学科角色转换,缓解农村学校的学科结构问题提供了便利。

3.建立城乡教育联合体

从2010年组建城中小学和强蛟小学城乡教育联合体以来,宁海县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共组建了21个城乡教育联合体。以一所城区学校与一所相对薄弱的农村学校组成城乡教育联合体,组建一套领导班子,打通校际界限,以“管理、教学、培训三统一”为抓手,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进步,推动城乡学校共同发展。在管理上,建立统一的目标计划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教职工业绩考核体系。在教学上,建立统一的教学业务制度。做到教学管理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研活动统一,测试评估统一。在教师培训上,建立统一的教师学习提高制度,城区学校的名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与农村学校的教师采取结对、带徒等形式,一对一质量捆绑评价,定期互派教师。城乡教育联合体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运作:第一,实行城乡联校研训和资源共享。第二,共同备课、磨课、上课。第三,联合体学校互派教师送教、讲学,分享教育管理经验和共同研讨课堂教学。城乡教育联合体有力助推了城区学校骨干教师交流到农村学校的进度,从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教学信息分享等方面影响了农村学校和教师。

三、宁海县农村师资培养取得的成效

1.提升了农村师资的综合素质

通过十年如一日的新教师顶岗培养措施,宁海县农村师资的整体素质取得提升。近10年来参加顶岗培养的教师人数达到623人,其中学前教育102人,初中183人,小学312人,高中26人。目前返回农村学校的顶岗培养教师人数达到499人,开创了“城区支持农村,农村反哺城区”的师资培养良性循环模式。农村学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坛新秀”的评比中开始赶超城区学校教师获奖数量,2017年有三位教师被评为浙江省“教坛新秀”,其中两位教师在农村学校任教。

2.缓解了农村师资紧缺的现象

“一专多能型”教师培养的出发点在于优化现有师资队伍结构,通过把义务教育学校更多的教师培养成学科教学多面手,适应多门学科教学岗位来解决学科结构矛盾。经过近4年的努力,已培养了320名“一专多能型”教师,有效缓解了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教学点因学科结构不合理导致学科教师紧缺的现象。加上新教师顶岗培养的持续补给和城乡教育联合体共建举措,宁海县乡镇级学校的学科教师配备在数量上优先达到了配足配齐标准,农村学校师资年龄结构趋向年轻化。

3.推动了城乡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通过实行新教师顶岗培养、“一专多能型”教师培养、城乡教育联合体共建和骨干教师下乡支教等方式,不但为农村学校培养了一定数量的学科骨干教师,改善了农村学校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而且还为师资交流做好了前期设计,拓宽了流动渠道,有效促进了师资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尤其是城乡教育联合体共建,有力推动了城乡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在陶行知师资建设理论指导下,宁海县把农村师资培养当作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来做,对照陶行知师资建设标准和内容,推陈出新,在对口支教的基础上,反其道而行,对新教师采用先到城区教师发展学校顶岗培养,然后再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措施来加强农村师资的培养力度。已构建起了以城区学校为县域教师专业发展基地,以“新入职教师培养——师资任教学科结构优化——城乡联合体学校共建——学科骨干教师下乡支教”为主要措施的四维一体师资培养网络。这得益于宁海县教育局深刻认识到农村教育在县域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地位,认识到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关键性和迫切性,认识到农村师资队伍状况是教育现代化县评估的硬指标,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软实力,是县域教育高位运转的内动力。县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是培养和均衡师资的责任部门,加强农村师资建设任重道远。唯有抓住实践证明的正确举措,不断弥补完善,充分推进农村师资培养工作,进一步均衡城乡师资配置,早日实现县域教育现代化。

[1]何国华:《陶行知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人民教育》2010年第17期。

[3]虎技能:《我国城乡教师交流的演变、瓶颈及策略》,《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宁海县顶岗陶行知
宁海县黄坛益良五金厂
宁海县黄坛益良有限公司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宁海县潘天寿中学
陶行知教育名录
宁海县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